自古以來,中國就非常重視家族,《堯典》、《周禮》中已對維繫家族精神提出了一些主張。秦漢以後,因歷代世變的影響,中國族譜隨之有了精進發展,特別是在唐宋時期考試制度的嚴格實行與新儒學的建立,中國族譜學有了新內容與新體例,並且漸次傳播到了韓國、日本、琉球、越南等東亞文化圈的國家。清代更是中國族譜學在廣度與深度上有著更新發展的時代,值得探討研究。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對中國,乃至韓國、琉球族譜深入研究的成果,書中並收集了許多散失在海外的古中國族譜資料,對中國及東亞的譜學研究深具影響,亦希冀在闡揚倫理、安定社會等方面有所貢獻。
作者簡介:
陳捷先(1932~2019年)
江蘇江都人,1956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1959年獲臺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後應邀赴美加入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計畫研究,返臺後歷任臺大歷史系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等職。1980年應聘為美國麻州大學客座教授。1990年榮獲韓國圓光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退休,移居加拿大,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著作有《滿洲叢考》、《清史雜筆》(一至八輯)、《清代臺灣方志研究》、《東亞古方志探論》、《努爾哈齊寫真》、《康熙寫真》、《雍正寫真》、《乾隆寫真》、《明清史》、《透視康熙》、《滿清之晨——探看皇朝興起前後》、Manchu Archival Materials、The Manchu Palace Memorials 等書及中英文論文百餘篇。
作者序
自古以來,我國就非常重視家族,《堯典》裏的平章協和,孔子所謂的修齊治平,都是以親族、孝友立論的說法,也是為維持家族精神而提出的一些主張;《周禮‧春官》中記「小史奠繫世、序昭穆」,也是指負責家族中父子、親疏、長幼、遠近等關係的。由於這是帝室貴族繼承政治地位的依據,因此家族資料便成了周朝的經國大典。秦漢以後,因歷代世變的影響,中國族譜隨之有了精進發展,特別是在唐宋時期考試制度的嚴格實行與新儒學的建立,中國族譜學有了新內容與新體例,而且漸次傳播到了韓國、日本、琉球、越南等中國文化圈的國家。清代更是中國族譜學在廣度與深度上有著更新發展的時代,值得探討研究。
民國七十年代,我因為協助聯合報系創立國學文獻館,主要工作之一是收集散失在海外的古中國族譜資料,並召開國際性中國族譜學術會議,因此我也踏入了譜學的門徑,寫作了一些譜學的文章,希望在敦親睦鄰、闡揚倫理,甚至在安定社會與團結民族等方面做些貢獻。
2015年臺北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來信,想把我多年來寫成的中國族譜及有關論文集結成書,我欣然接受,並對他的好意感激萬分。現在這本專書就要出版了,我希望能對復興、光大中華文化有所貢獻。這本書的問世,我應該感謝內子侯友蘭女士的鼓勵,以及陳龍貴、洪麗萍的幫忙。
最後,我希望讀者諸君給我指正。
民國106年春於加拿大雲城
自古以來,我國就非常重視家族,《堯典》裏的平章協和,孔子所謂的修齊治平,都是以親族、孝友立論的說法,也是為維持家族精神而提出的一些主張;《周禮‧春官》中記「小史奠繫世、序昭穆」,也是指負責家族中父子、親疏、長幼、遠近等關係的。由於這是帝室貴族繼承政治地位的依據,因此家族資料便成了周朝的經國大典。秦漢以後,因歷代世變的影響,中國族譜隨之有了精進發展,特別是在唐宋時期考試制度的嚴格實行與新儒學的建立,中國族譜學有了新內容與新體例,而且漸次傳播到了韓國、日本、琉球、越南等中國文化圈的國家。清代更是中國族...
目錄
甲編中國的族譜一、中國的族譜 二、唐代族譜略述 三、從中國族譜學的發展看宋代文化的特質 四、從范文正公家族譜看近世中國族譜學的發展 五、范文正公仲淹先生先世考 六、從《吳縣范氏家乘》看宋代恩蔭制度 七、略論清代族譜學的發展——以《武嶺蔣氏宗譜》為研究中心 八、清代「譜禁」探微 九、清代族譜家訓與儒家倫理 十、談滿洲族譜 十一、略論清代蒙古的族譜 十二、族譜中所見太平軍戰亂期間江浙人口死難舉隅 乙編韓國與琉球的族譜一、中國族譜學對韓日琉球漢文族譜的影響 二、中韓族譜比較研究 三、從族譜資料看中韓早年關係 四、簡介兩部古朝鮮漢文族譜 五、談琉球久米系家譜 丙編附錄一、民國以來的中國族譜學研究略述 二、臺灣地區族譜學研究之近況及問題 三、臺灣族譜、古契中所見先民開臺的艱辛 四、我從那裡來——族譜尋根的故事
甲編中國的族譜一、中國的族譜 二、唐代族譜略述 三、從中國族譜學的發展看宋代文化的特質 四、從范文正公家族譜看近世中國族譜學的發展 五、范文正公仲淹先生先世考 六、從《吳縣范氏家乘》看宋代恩蔭制度 七、略論清代族譜學的發展——以《武嶺蔣氏宗譜》為研究中心 八、清代「譜禁」探微 九、清代族譜家訓與儒家倫理 十、談滿洲族譜 十一、略論清代蒙古的族譜 十二、族譜中所見太平軍戰亂期間江浙人口死難舉隅 乙編韓國與琉球的族譜一、中國族譜學對韓日琉球漢文族譜的影響 二、中韓族譜比較研究 三、從族譜資料看中韓早年關係 四、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