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導讀》全套五大冊,是一部國學入門的工具書,計收國學科目六十四種,分為五大門類;其中每一門類,都是當今各大專院校中文系或國文系所開設的課程;每一導讀,包括了該科的領域、主要的內涵、前人研究的成果、當今的現況,以及未來的開展、主要的參考書等。不只是中文系或國文系學生必讀的書籍,也是愛好中國學術、中國文學者,作為治學鑰典、自修津梁的最好選擇。
本冊以國學科目為核心,收錄由各領域優秀學者所執筆撰寫的導讀文章共十四篇。每篇皆由其多年研究心血及教學經驗歸納,並以簡明洗鍊之語言寫成,蘊含國學領域的前人智慧與心得,旨在為國學學習者及感興趣的有志人士,提供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
作者簡介:
邱燮友
福建龍巖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元智大學教授。著有《童山詩集》、《白居易》、《中國歷代故事詩》、《散文結構》、《品詩吟詩》等;另注譯《新譯唐詩三百首》、《新譯千家詩》等多部古籍導讀。
周何
江蘇鎮江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系主任、國文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及考試院考試委員等職。著有《春秋吉禮考辨》、《儒家的理想國》、《中文字根孳乳表稿》、《古禮今談》等。
田博元
臺灣臺南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華梵人文科技學院院長、元智大學文學院院長、嘉南藥理大學講座教授。著有《廬山慧遠學述》、《道安研究》等;並與周何合編《國學導讀叢編》,與邱燮友、張學波、李建崑合編《國學常識精要》。
作者序
再版序
「國學」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是先賢數千年來所流傳的智慧結晶。倘若以現代學術的分類論之,其內容幾乎無所不包;舉凡考據、義理、文章、經世,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技進展雖如江河奔流,但國學仍具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因為它不僅是探究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源頭活水,更是國人安身立命的唯一所在。
然而國學典籍,既多且雜,想要以有限的時間、精力,在浩瀚的書海中找到正確的方向,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採用有系統、有效率的方法。所以三民書局特邀集國學界各領域優秀出眾的人才,將他們多年的研究與教學經驗整理歸納,以淺近而流暢的文字,編寫出這一套《國學導讀》,以供中文系學生及愛好國學的人士作為入門的書籍。
向來研究國學者無不皓首窮經。儘管已將典籍爛熟於胸,然於引論之際,仍不敢單憑記憶,惟恐一字之誤而貽笑大方。於是逐頁翻索,尋章摘句,雖嫌費時費力,甚至阻斷思緒,但苦無捷徑,只好勉力為之。所幸近年來資訊科技一日千里,電腦網路發展迅速,可供檢索古籍全文的網站日益增加,且漸趨完善。這不但讓檢索省時省力,而且相關論述也可以一目了然,十分方便統計、比較與分析,作全方位的思考。此外,電腦字體工整、清晰,而且修改方便,具有簡單的編輯排版功能,其取代筆墨而成為最便利、普遍的書寫工具,已是時勢所趨。
電腦雖然方便,網路資訊雖然發達,但是因為其所收錄的中文字庫有限,古籍資料常見缺字,若欲引用,則字句不完整;而繁簡字編碼不同,無法對應,亦是使用網路資料時常遇到的問題。適值本書再版,特聘請漢學資料處理專家陳郁夫教授,撰寫「數位中文」一篇,增列於第一冊中,針對中文字庫編碼情形、缺字造字常用方法,以及中文數位化之影響與發展,作詳細的說明和深入的討論,讓《國學導讀》一書能與時俱進,更期盼學者在運用此一現代化的工具時,能受其利而防其弊,藉著數位化的優勢,讓國學研究在資訊時代裡再創新遒。
邱燮友民國九十三年二月二十日
再版序
「國學」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是先賢數千年來所流傳的智慧結晶。倘若以現代學術的分類論之,其內容幾乎無所不包;舉凡考據、義理、文章、經世,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技進展雖如江河奔流,但國學仍具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因為它不僅是探究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源頭活水,更是國人安身立命的唯一所在。
然而國學典籍,既多且雜,想要以有限的時間、精力,在浩瀚的書海中找到正確的方向,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採用有系統、有效率的方法。所以三民書局特邀集國學界各領域優秀出眾的人才,將他們多年的研究...
目錄
國學導讀第二冊目次
再版序
原序
經學概論李振興
一、經的定義
二、經學的命名
三、經學的流變
四、經學的派別
五、經學的領域
六、十三經的刻本
七、詁經之作的名稱
八、清代的考證學
九、六經與孔子
十、經的功用與價值
參考書目
經學史莊雅州
一、經學史之界說
二、經學史之功用
三、經學史之分期
四、經學史之內容
五、經學史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六、經學史之研究方法
七、重要參考書目
詩經張學波
一、詩經的名稱
二、詩經的時代
三、詩經的內容
四、詩經的作法
五、詩經的作者
六、詩經的價值
七、詩經的著作
八、詩經的讀法
尚書許錟輝
第一節尚書的性質
第二節尚書的名稱和釋義
第三節尚書的編集和整理
第四節尚書的流傳和篇目
第五節尚書的體式
第六節尚書的內容提要
第七節重要參考書目提要
易經黃沛榮
壹、易經的內容
貳、易經的本質
參、易經的產生
肆、易傳的產生
伍、十翼的附經
陸、易經地位的提升
柒、易卦的結構與卦序
捌、周易經傳的義理
玖、易經的讀法
拾、易學參考書舉要
禮記周何
壹、前言
貳、禮的本質
參、禮的內涵發展
肆、禮經與禮記
伍、禮記的內容
陸、禮記的研讀價值
柒、禮記的研讀方法
捌、重要參考書目
左傳劉正浩
一、引言
二、春秋概述
三、左傳概述
論語黃俊郎
一、論語一名的由來和意義
二、論語的纂輯成書
三、論語的傳本
四、論語的篇章、內容和讀法
五、論語的重要注本和參考書目
孟子董金裕
一、孟子的名義
二、認識孟子這個人
三、認識孟子這本書
四、探討孟子的思想
五、欣賞孟子的文章
六、參考書目
學庸陳滿銘
一、學庸的名義
二、學庸的作者
三、學庸的篇章
四、學庸的內容
五、學庸與群籍
六、重要參考書目
爾雅謝一民
一、爾雅的作者
二、爾雅的名義
三、爾雅的內容
四、爾雅的篇卷
五、爾雅的價值
初學閱讀書目
中國史學概論鄧元忠
壹、司馬遷與班固的紀傳體
貳、劉知幾與章學誠的史觀
參、司馬光的編年體
肆、三通的典制史
伍、傳統撰史方式二十七類
陸、通史與專史的分類舉例 五一
參考書目
史記田博元
一、前言
二、史記的名稱與內容
三、史記的撰寫動機
四、史記的材料
五、史記的體例與變例
六、史記的散佚與附益
七、史記的文學特色
八、史記的研讀方法
九、重要參考書目
漢書李威熊
壹、漢書作者
貳、撰述漢書的動機
參、漢書體例
肆、漢書思想淵源
伍、漢書的文學藝術
陸、史記、漢書的異同
柒、對漢書的批評
捌、研讀漢書重要參考書
國學導讀第二冊目次
再版序
原序
經學概論李振興
一、經的定義
二、經學的命名
三、經學的流變
四、經學的派別
五、經學的領域
六、十三經的刻本
七、詁經之作的名稱
八、清代的考證學
九、六經與孔子
十、經的功用與價值
參考書目
經學史莊雅州
一、經學史之界說
二、經學史之功用
三、經學史之分期
四、經學史之內容
五、經學史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六、經學史之研究方法
七、重要參考書目
詩經張學波
一、詩經的名稱
二、詩經的時代
三、詩經的內容
四、詩經的作法
五、詩經的作者
六、詩經的價值
七、詩經的著作
八、詩經的讀法
尚書許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