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積聚在書內的二十一篇散文和二十五篇遊記,長短不一,素材不拘,有現實生活的一鱗半爪和永留心坎的舊事殘夢;有寸草春暉的慈母恩和刻骨銘心的手足情,以及旅遊期間留下的雪泥鴻爪。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下旬,有機會參加太平洋文化基金會首次舉辦的蘇聯、東歐文化訪問活動,回來寫了「初訪莫斯科」、「清瑟的莫斯科」、「白夜之城」與「河海之城」等篇試投報刊,由於當時鐵幕初放未久,赤色恐怖餘悸猶存,加以過去蘇俄對我領土的侵略掠奪,無不存有一份民族仇恨,因此,有關鐵幕國家的遊訪,自有一份禁忌,為此稿壓甚久,經過一段頗長的時間,陸續登出後,意外獲致部份讀者的良好反應,更在「遊訪莫斯科」刊出後,承中廣「迎向陽光」節目中播出,傾聽之餘,頗感欣慰。
而後,蘇聯瓦解,列寧格勒恢復舊名聖彼德堡,莫斯科亦成觀光城市,將門禁森嚴的克里姆林宮周圍,標出了二十多個觀光點,向全世界遊客,展露了隱藏近兩千年的神秘面貌和文化特色。
的確,共產集團的分崩離析,象徵了共產主義已成歷史灰燼,而自由民主及世界大同,原是人類努力追求,光明而崇高的理想。
但願這冊「花雨、葉雨、果雨」,就是明天的種籽、幼苗,根植在堅實大地抽芽伸枝,開花結果,一如大陸上逐年發展的開放改革,唾棄共產主義的腐枝敗葉,結出自由民主的繁花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