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辛亥革命
作者:亞瑟‧賈德森‧布朗 / 譯者:季我努
出版社:黎明文化
出版日期:2015-01-16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辛亥革命 內容簡介
前所未見的一手資料首次全公布
遍訪中國17本調查日記的全紀錄凝結不朽力作
記述作者與袁世凱等中國政要深度交談的經過
《紐約時報》:本書是讀者全面了解中國辛亥革命的不二選擇
本書以全視角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十年中國社會從上層到底層,從官場到普通百姓的整體狀況。並對當時要求社會變革的參與人群不同,所持變革的方式、方法各異,書中都分別給以陳述;另亦寫出了晚清時期仁人志士、包括皇室及慈禧太后本人在內所做的各種努力,而這些最終造成了辛亥革命的到來。
布朗博士在書中除了精闢分析當時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情勢。同時,他也對中國的未來作出好幾個預言,中國會崛起,會變得偉大,甚至是會讓人感到可怕。當時中國正處於混亂之中,在那個年代,布朗博士能敏銳地觀察到這些,足以體現他的洞見力。
我們無法苛求一個外國傳教士在100年前寫的這本《辛亥革命》完美無憾,書中反映的個別細節也與今天我們所瞭解的歷史真實並不吻合,然而,瑕不掩瑜。當這本書本身也成為歷史的時候,我們應該用更客觀、更開放、更公正、更理性的方式去審視和解讀這本著作以及這本著作本身所呈現出來的某種歷史形態。也許,這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們應該怎樣坦然地面對歷史,怎樣正確地評價歷史,怎樣有益地借鑒歷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亞瑟‧賈德森‧布朗博士
美國著名遠東問題專家,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傳教士。1856年12月3日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的赫里斯頓,1883年成為美國長老教會的牧師。1901年,布朗博士來到中國,在進行傳教活動的同時,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教育、外交、宗教等作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他與中國的許多政要關係密切。一生勤於著述的他共留下《辛亥革命》、《近東和遠東》、《遠東的主人》等13部著作。
目錄
導讀張憲文
走向共和:100年前的革命記錄 王翔宇
英文版自序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的中國
◎ 列強公開干預中國政策,中央與地方經濟利益矛盾重重
◎ 從兩個外國人剿滅太平天國到八國聯軍粉碎義和團
◎ 五大臣出洋考察的背後竟是一場大規模的賄賂遊戲
◎ 看錢辦事、為富人賣命、公開賭博、性欲旺盛、麻木不仁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官場內外民生圖
◎ 一顆炸彈的意外爆炸將辛亥革命提前了兩年
◎ 中國人的民族特性究竟是什麼
第二章 中國的蒸汽革命和商業革命
◎ 傳教士無意中成為西方銷售商的重要「代言人」
◎ 充斥洋貨的清廷盛宴
◎ 商家頻頻拋出充滿誘惑但超出民眾購買力的商品廣告
◎ 商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是禍是福
◎ 沉迷於物質追求的民眾急需某種精神的引導
第三章 動盪的政治和外交格局
◎「擇吉日相見」——清廷官員採取拖延戰術應付西方外交官
◎ 清廷駐歐美各國使館搜集西方瓜分中國言論
◎ 慈禧頒布宣戰檄文,開戰八國聯軍
◎ 北京淪陷,通州573名中國女子羞憤自盡
◎《紐約時報》、《日本郵報》、《中國評論》記下列強暴行
第四章 民智的開啟和教育的進步
◎ 西方書籍受熱捧,美國教科書進入北京八旗子弟中學
◎ 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爭學英語
◎ 清帝下旨興辦新式教育,慈禧將一大型寺院改建為女子學校
◎ 天津警政長官把獻祭資金存為教育基金
◎ 另一張面孔:中國人對西方世界的懷疑與敵意
第五章 基督教對中國的影響
◎ 基督教團爆炸式發展
◎《中國評論》:辛亥革命的發生與傳教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南京決戰前夕,傳教士邀集雙方戰將協商停火協定
◎ 因為腐敗,清政府遭傳教士遺棄與反對
第六章 憲政發展與社會改良
◎ 傳教士緣何成為義和團運動中的主要受害者
◎ 慈禧臨終前孤注一擲的賭注是什麼
◎ 首次揭開清政府九年立憲計畫的內容
◎ 攝政王載灃接受國會憲法19條基本原則,從此清帝無實權
第七章 新中國的領導人——袁世凱和孫中山
◎ 26歲袁世凱監控朝鮮內政外交
◎ 山東任職期間與筆者長談,希以一己之力教化3800萬民眾
◎ 鴻門宴上剿殺義和團,招致慈禧不滿
◎ 光緒去世前夜寫下密旨:待時機成熟,將其(袁世凱)斬立決
◎ 興學、強軍、推進改革,袁世凱得到美國駐天津總領事高度評價
◎ 革命戰火中,袁世凱如何在滿清皇室與革命者間周旋?
◎ 篤信基督的革命領袖孫中山
◎ 讓中外人士倍感疑慮的總統職位大移交
第八章 共和中國的未來
◎ 撲朔迷離的中國局勢
◎ 政府缺乏可靠的軍隊,背負6億2千5百萬美元外債
◎ 各國外交官挑撥離間,孫中山下令進入戰備狀態
◎ 西方基督教會將扮演什麼角色
◎ 中國未來充滿變數
附錄: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鏡像」 劉紹衛 康狄
序
推薦序
走向共和:100年前的革命記錄
人民日報社《文史參考》雜誌總編輯 王翔宇
1912年3月30日,美國著名牧師亞瑟‧賈德森‧布朗博士在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第156號的寓所中完成了這本《辛亥革命》,這本書的英文名字叫做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2,直譯過來就是中國革命。
100年過去了,中國人習慣稱這場革命為「辛亥革命」,那年,布朗博士56歲。而這本《中國革命》的成稿時間距離武昌的槍聲僅僅過去162天,距離清帝遜位僅僅過去37天。
或許本書對於辛亥革命的研究並不是那麼具有學術水準,對於這場革命的解剖並不是完整、宏觀和精細的,但這是鮮活的記錄,甚至當最瞭解滿清帝國的人都不敢斷言它已經徹底的、真正的死掉了的時候,這本書就已經完成了。在英文版序言中作者寫道:「一個新的中國誕生了!不管她的未來走向如何,不管她從專制走向共和的過渡期有多長,我們都不能忽視一個共和制的中國已經誕生了。」
作者認識到這本書先天的不足,因此開篇便解釋道:「這場去年發生的革命離我們實在太近,近得讓我們還不能以大歷史的眼光進行解讀。」但是,他斬釘截鐵的繼續說道:「而導致它發生的諸多緣由,活躍於其中的諸多人物,已經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布朗博士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傳教士。他在1901至1902年來到中國進行傳教和社會調查,1909年又來了一次,前後共寫了17本調查日記。
本書正是以這些日記為基礎寫成的,作者從工業和商業、政治和外交、教育和宗教、憲政和社會變化等幾個方面描摹了辛亥革命之前十年中國的狀態。也許有人會驚訝於作者獨到精準的眼光,我們過去總是低估晚清時代西方人對中國的瞭解。
透過作者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於我們的想像的,反倒是接近今天中國現實的晚清:西方的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在興建,相應的服務也發展起來,「變化最快、最明顯的莫過於中國的城市。拿北京來說,整齊規劃的街道、人行道、下水道,有軌電車、電話、電燈,以及身著統一制服的員警等,可謂一應俱全。」 但是享受這些成果更多的還是達官貴人和富裕的商人以及外國洋行的代理人。在宮廷,慈禧太后在頤和園設宴招待各國公使,宴席上貴賓們有的手拿謝菲爾德牌餐刀切著約克火腿,有的手捧德國高腳玻璃杯,啜飲著美味的法國紅酒。而普通民眾的生活差距與這些富人的生活差距在不斷擴大。只有極少數人從這個廣闊的市場中獲得巨利。不客氣地說,在這個大市場中每出現一個從中聚斂到巨額財富的人,就會相應地造就出一萬名窮苦人。窮人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野心勃勃的外國商家們卻為兜售產品而極盡宣傳之能事,他們在店鋪中塞滿各式各樣十分誘人的、窮人們卻可望而不可及的商品。這種刺激使得社會矛盾正變得越來越尖銳。
作者不禁問道:中國人民在整體生活品質的提高上又能有多少呢?他們在現代化生活品質上的需求又有多大的程度得到滿足了呢?不過,我們已經看到,他們要求享受現代生活的意識已經覺醒。他們需要某種精神的引導,正如已經享受現代生活成果的西方民眾的生活需要基督福音的引導一樣,他們應該通過某種精神的引導,以在現代化生活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高尚的、寬容的、擺脫了污穢的生活狀態。這其實正是當下中國必須回答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晚清的最後時刻到來之前,在中國已經有人認識到變革不可避免,就開始著手改良。改良派的規模不大,但是其中有一些影響力很大的人物,他們擁有準確的判斷力。與此同時,山雨欲來風滿樓,滿族統治者被迫考慮向改革勢力讓步,立憲運動隨即洶湧而至,議員們對國家事務大膽建言,中央政府對這樣的建議雖然表示歡迎,但卻不給予重視。地方政府的領袖們很憤怒,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因此日益加深。
民眾也受到新思潮影響,在生活中和精神上都發生了很多變化。民心思變,那些接受了西方知識卻一知半解的年輕人容易被鼓動,他們越來越不願服從。中央政府因此而顯得愈加羸弱,革命已經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刻。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談到了袁世凱和孫中山這兩個決定中國今後命運的人。1901年夏,作者與袁世凱在濟南相識,他回憶道,「袁世凱不但親自在衙門門口迎接我,還把我請進了他的書房,這真是真心實意的以禮相待。他很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他42歲」,袁世凱和作者進行了一次有趣的長談。「我頗為詫異的是,不諳英文、從未離開過亞洲的他竟然對美國的情況是那麼熟悉。」作者高度評價了袁世凱在辛亥革命中的所有行為,「他不是一個激進主義者,而是一個擁有進步思想的中國人」在辛亥革命爆發時,袁世凱不僅表現出了能力和魄力,還顯示了極高的智慧和忍耐力,他一直在耐心地觀察局勢的變化。從實力上來講,他完全可以將滿族統治者廢黜或者流放,但他意識到此舉將使失去政治權力的滿族統治者們成為中國深懷恨意的敵人,他們可能會退回蒙古與俄國結盟,或者退回滿洲與日本結盟,無論哪種情況,都會給新政府帶來麻煩,引發暴亂,最終又逃不過外國武力干涉的下場。於是他使出渾身解數來勸說滿族王公自願地和平退位。
這是一項費時費力、讓人討厭的工作。滿族王公內部分歧很大——一些親王貴族認為,與其承擔流放和喪命的風險,不如投降保全身家;但還有一些王公貴族仍想頑抗到底。各懷己見的王公貴族們在紫禁城的大小會議上爭吵不休,毫無主見的皇太后急得號啕大哭,好幾次暈倒在地。而革命黨人的態度則愈發強硬,他們顯得越來越不耐煩,越來越沒有商量的餘地。居間其中的袁世凱也是日漸憔悴、精疲力竭。他的敵人也越來越多。1912年1月16日,他試圖再次入宮進行商議,回來的路上被一名激進分子扔擲炸彈。面對如此直接的死亡威脅,袁世凱依然咬緊牙關,以永不言棄的毅力堅持著談判的道路。
最終袁世凱成功地說服了那些頑固的滿族官員,讓他們接受自己的善意主張——忍一時的退位之痛,換之後的萬事無憂。南京參議會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這個統一共和國的新總統。這樣一個民族,在這樣的環境下,全票通過,選舉出了這樣一位最高領導人,這不僅是給予袁世凱、也是給予選民們的一份崇高敬意。英國海軍少將查理斯‧貝思福爵士在結束亞洲之行回國時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很榮幸,我在中國結識了一個朋友,他就是袁世凱。」
孫中山先生也得到作者的高度讚揚。作者認為孫中山意識到,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當需要一個能兼具奧利弗‧克倫威爾和喬治‧華盛頓雙重能力的領袖,自己並不具備這種雙重特質,而袁世凱則具備。這位在外國流亡多年、飽嘗辛酸的偉人,在初嘗權力與地位甘甜之初,便答應交出最高權力,他做出了似乎有悖於一般人的決定——履行承諾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本書的最後一個部分,這位美國牧師還是忍不住去展望了共和國的未來,他不敢斷言共和制能在中國長久地保持下去,不過布朗還是相當樂觀,儘管新生的中華民國困難重重,但未來依然充滿希望,「民有、民主、民享」的現代政治理念在中國民眾中的影響力日益壯大。
歷史的演變並不像布朗博士預言的那樣樂觀,更非一帆風順,中華民族在追求自由、民主、富強的道路上歷盡坎坷,一波三折。無論中國的轉型之路如何前行,方向卻是毋庸置疑的,生機勃勃的進步勢力必然會戰勝頑固落後的保守勢力,現代政治理念必然會取代傳統政治理念,中國必將迎來美好的新時代,在這一點上我們與這位美國牧師100年前的祝願是一致的。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608556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鄭寶拉 出版社:寂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0-01 66折: $ 290 | | 作者:陳志恆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2-01 66折: $ 185 | | 作者:GPT-3、王杰敏(Jasmine Wan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6-01 66折: $ 231 | | 作者:角谷Ryo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1-01 66折: $ 251 | |
|
| 作者:大平信孝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7 $ 237 | | $ 592 | | 作者:ONE、村田雄介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0 $ 94 | | 作者:朔ヒロ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3 $ 150 | |
|
| $ 300 | | 作者:金泰(Tae Kim)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5-01-03 $ 355 | | 作者:九方思想貓 出版社:要有光 出版日期:2024-12-20 $ 210 | | 作者:瓦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07 $ 3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