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易經》二書是中國千古不朽的哲學寶典,深奧的抽象思考及所蘊藏的辯證思維,建構了中國人思維的核心價值,其間融合的人文思想及自然萬象一切範疇,正是中國思想史最精髓的根基。《管理講堂》便是以道德經、易經二書為思想理念,透過專業的管理角度闡述古籍中的篇章,逐一將管理應用的定律與思維,以故事的手法集結成冊。「管理講堂---改變思維、改變觀念」分四大篇;第一篇老子的管理智慧;第二篇為易經管理智慧;第三篇為管理定律;第四篇為管理新思維。
老子又稱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上下兩篇,共八十一章。從一章至三十七章是道經;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是德經。道德經是我們中華傳統哲學的原典之一,他和孔子的智慧都和周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可以說,老子的《道德經》裡無處不體現著易經的智慧!例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四十六章)。這一思想可以視為《周易》象數本原思想的概括和昇華,兩者可以相互說明。象數就是易經裡的太極,二(陰爻,陽爻)和三(『八卦』的三爻)。道儒一家,儒家和道家在形而上方面和道家是一樣的!都是在易經的層面提出形而上的學問!
事實上,大凡工作的管理者都以西方的管理理論為學習的對象,從大專院校的管理課程可以一窺其奧,惟東方人的管理智慧與西方是完全迥異的,西方重視數字科學,將管理分工系統化、科學化,以影響力、約束力來達成目標,東方卻是強調天地人的合一,注重與人的關係、注重大自然的循環。不過環境常隨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明消費形態的變動才產生新的思維。新理論的發表則為事後的研究常有追趕不上變化的莫測,無法因應多變的需求。
基於環境變化莫測,導致許多企業耳熟能詳的西方管理理論已無法因應時代的變化,主要乃西方理論都是將一篇篇相關研究彙整而成教科書,使得分工過度無法整合,各執一端,以致無法反映現代許多非系統性的新問題,而且在發表與彙整的過程,時間冗長,等到書本發行已背離環境的變化。況且以西方文化角度來判斷事情也不見得符合華人數千年累積而成的中華文化對事物的看法,進而能解決問題。四、獨家以「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角度綜合研究,辯證分析未來趨勢發展。研究一般課題,需要「專精與深入」,而研究未來趨勢,還要結合「廣博與全面」,才能夠掌握眾多的影響因素,抓住趨勢的方向,屏除過去的研究中,以偏概全,以管窺天,瞎子摸象的大毛病。
五、一舉三得,一舉搞懂台灣、大陸、世界的關鍵事項。
六、一魚三吃,一次理清社會、政治、經濟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