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有德者必有言─先讀《武士嵩將軍回憶錄》
張作錦
我的學長武士嵩將軍的自傳初稿完成後,特交我先讀為快。而武將軍對我這位「弱視族群」非常體貼,更將影印本放大,以方便我拜讀。
武將軍字毅之,我平常稱他毅公。對毅公給我先讀的特權,我有兩點感受:第一、覺得光榮,因為我在千萬讀者之前,讀了這本書;第二、很受鼓舞,因為也有朋友建議我寫點回憶文章,毅公大著也許能給我點啟發。
但讀完之後光榮感亦然存在,但啟發就不敢高攀。毅公雖比我稍大幾歲,但大體上我們是同一時代的人,從流亡學生,到軍人,到退伍改入新聞行業,我亦步亦趨的追隨了毅公的足跡。但毅公的奮鬥精神,任事的忠勇,以及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多算勝」;文武兼資,公私兩全,事業達到顛峰;這樣多彩而豐富的人生,豈是一般人可以企及?
我第一次和毅公見面,說來令人難信,竟是在總統府前面的「三軍球場」。不過毅公是場上赫赫有名的「七虎隊」球員,而我只是一個坐在場邊觀戰的青年士兵。
政府遷台後,為鼓舞士氣,振奮民心,於民國四十年,在介壽路總統府前,修建「三軍球場」,作為體育比賽及各種大型活動場所,那時代表聯勤的「七虎球隊」和代表空軍的「大鵬球隊」,每有比賽,瘋靡全台。
四十年代,台灣的文化和娛樂事業均不發達。個人時在軍中服役,僅有的消閑大概就是打球和看球,於是也就成了「三軍球場」的常客。
「七虎」成軍於大陸,成名於台灣,因為歷史因素,較「大鵬」更受人注意。「七虎」隊長王士選,隊員賈志軍、霍劍平、王毅軍、廖滌航等人,更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武士嵩將軍來台後始加入「七虎」,算是「新人」。但他身材魁梧,動作矯捷,每一出場,都能得到許多掌聲。
以後我和毅公先後進了政工幹校,他是第二期,我是第三期,當時並不知道有這麼一位傑出的學長。又過若干年,我退役再考入政治大學新聞系就讀,畢業後入《聯合報》工作,比較注意政經人物動態,知道毅公先後擔任金門防衛部政戰部主任,陸軍總部政戰部主任,國防部總政戰部副主任兼執行官等重要職務,也升了將軍。這在政工幹校畢業的學生中,是很少見的。毅公在軍方這些重要崗位上,做出很多貢獻,套句陳詞,是「功在國家」。大家都覺得他「更上一層樓」的日子指日可待。可是,因為電子媒體對國家社會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有軍方背景的「中華電視台」,由誰主持大計,國防部自然關切。民國七十七年元月,毅公「奉命退役」,轉任華視總經理。
在外人的眼裡,武將軍「一介武夫」,有什麼能耐敢闖進電子媒體這個新文化行業?毅公則不亢不卑地回應採訪記者的挑戰:
「軍人在營,一天廿四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外,其他時間都在有計畫、有目標的求知充實。一個軍官從基層做起,經十數年的歷練,表現優異方可升到將校,具備了獨當一面、指揮作戰的才能。在文韜武略方面,也有一定的素養,特別是領導統御與組織管理的才能,是其向上發展的重要條件。軍以戰為主,一個指揮官在戰場上,令其所屬,能夠萬眾一心,視死如歸地衝鋒陷陣,是靠他平日的領導統御;又能讓不同的武器裝備、不同的兵種,綿密的配合,發揮統合戰力,是靠組織與管理的才能。我在軍中將近四十年,經歷過不同的階層和單位,擔任過不同性質的工作。我來華視,不是唱歌,不是演戲,更不是背負攝影機去搶新聞,而是來管理一個企業體,領導所屬創造業績。憑我四十年的軍旅經驗,來擔任華視總經理,我自信可以勝任。」
武總經理履新,心中對華視有三個目標:台灣第一,遠東最好,世界有名。在具體作法上,他推動建立組織制度,延攬和培育人才,提高新聞品質,發展戲劇文化節目。
他做了四年總經理,三年半董事長,使華視聲譽和業績都大幅提升。迨其退休,移民加拿大,華視全體員工「公投」選出最傑出的「華視人」,毅公以高票當選。他返台「領獎」,華視同仁給予他的熱情歡迎,證明他對華視所灌注的心血沒有白費,他所設定的目標也沒有落空。
這本《武士嵩回憶錄》,值得大家閱讀,尤其對年輕人而言,它不僅告訴我們如何做人,也指導我們如何做事。人的一生,懂了這兩點,還要別的嗎?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憲問第四〉」。德是德行,言是語言。有德行者多善言,對人有益。
(中華民國一○五年五月十五日於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