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作者給奶爸、奶媽的一封信
親愛的奶爸、奶媽:你們好~
記得我剛開始當媽媽時壓力好大,只要小孩有一點不對勁,似乎都是我的錯。有一次偶然機會去上了一個親子課程,其中提到:「沒有人是先會當媽媽再去生小孩,都是生了小孩後才學著怎麼當媽媽。」頓時,我的壓力全卸下了,我該抱著學習的心態跟我的小孩一起成長。那一天聽到了日常老和尚的語錄「凡夫就是不習慣,習慣了就好。」每每在逆境時就鼓勵自己只是不習慣而已,從此這就成了我的座右銘。不管你現在是奶爸還是奶媽,我們就一起共勉之。
這是一本貼近你我的「心」去完成的繪本。我試著擺脫以大人的觀點,模擬小孩的心境去創作,希望讓小孩閱讀時有感同身受,也讓大人去發現小孩心理微妙的變化。主題談的是「分享父母」,大人總覺得哥哥、姊姊自然會接受弟弟、妹妹,結果當然是一定要接受,但過程就不一定每個家庭都順利,還聽說大寶會故意把小寶的奶瓶藏起來,或故意搗蛋引起父母的注意。其實這都代表著大寶不能接受他心裡最在意的父母被搶走,大寶覺得慌張無助轉成負面行為來抗議。早期兒童教育專家Sally Kotsopoulos曾發表,「分享」對孩子而言是多麼複雜的事情。分享意味著有「借出」或是「給予」的概念,而且牽涉到內心兩種念頭的拉扯,例如說,「媽媽是我的」,「但是我的弟弟現在佔有了她」。所以這是給父母們的課題了,怎麼避免讓孩子認為分享是被強迫才要去做的事?又如何讓孩子自願延遲滿足、自動對弟弟、妹妹慷慨,建立起好的手足關係呢?其實這都需要父母在事前先幫大寶做好心理建設,告訴大寶:「即將有個幸福的禮物要送給你!禮物就在媽媽的肚子裡,等他出來就會是你歡喜悲傷最好的伴。」從懷小寶的那一刻就讓大寶參與,讓大寶一起看著媽媽的肚子變大,一起期待小寶的出生。出生後也要讓大寶繼續當媽媽的小幫手,一起照顧小寶長大,從中還要做球給大小寶互相玩耍、互相喜愛。父母是小孩第一個老師,是小孩第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在有愛的環境成長的小孩,長大後就會知道怎麼去愛人」如果從父母本身就充滿正向能量樂於分享,無形中小孩也會成為這樣的性格。所以呀,小孩是來引導父母學習的小天使喔!
這本繪本我以故事方式,巧妙地揣摩「心」在不同的狀況下會出現的樣貌。讓讀者可以清楚的看見自己或小孩當遇到類似情境時感受如何?例如:劇中主角NiNi的心理焦躁不安時,會想要躲起來,而明明很近的被窩卻變得很遙遠。這就好比我們遇到不順時也會想要逃避,大人會,小孩當然也會,大人還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小孩多半是不清楚自己為何會這樣,更別說要他講了。所以,當你發現你的小孩的不安,請試著用他的立場給他安全感,別漠視他喔,漠視會讓小孩的心理產生微妙的變化,甚至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所以「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想打破溝通不一定要用說的,「行為」也是所謂的肢體語言。故事中當NiNi委屈時,好友 BoBi靜靜的擁著NiNi,讓NiNi哭個痛快… 這也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當情緒來時,是需要抒發的,但並非真的需要他人的建議作法。大人也許會壓抑情緒,但小孩情緒來時是一定要抒發,對小孩而言抒發是他在表達他的委屈,這時請給他一個抱抱,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的委屈… 讓小孩感受到他的心被理解後,你可以再針對行為表達方式進行溝通。例如:BoBi知道要用勸說的方式就讓NiNi放下心裡的成見是很難的,於是他送了個音樂盒給NiNi,但旋律卻是BoBi親自演奏。NiNi從自己的誤會去反省,並看到因為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就錯怪對方,因而放下成見,敞開心扉去接受。小孩的理解能力無法單從文字說明就能懂,所以若能花些心思,讓他透過視覺或遊戲感官去體悟,這樣的溝通成效會很好的。想想,小孩的人生才剛開始,何必急在短時間一定要有多棒,如何細心引導,讓小孩保有對萬事萬物的學習熱忱似乎比較實際,因為喜愛學習保有好奇心才能激盪小孩的創造力,這比讀死書對他的人生更有幫助喔。換句話說,父母要像BoBi一樣,把眼界拉高了,就會發現原來的大事都是小事何需在意。就像故事中;在雲朵上看下去什麼都變得好小喔!BoBi笑說:「這個高度沒煩惱!」小孩笑了!父母的世界也會跟著笑了!所以我們要用「心」去守護小寶貝們的「心」喔!
當我們的「心」被理解後,有被守護的感覺,就會覺得一切似乎都沒必要鑽牛角尖了!小孩如此,大人亦是如此,這是一本大人和小孩都能開啟「心」的感受而有收穫的繪本,從這一刻起,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對方的「心」,讓我們一起成為彼此的「幸福的禮物」。
祝福你~
郭孟鑫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