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建軍百年之際前夕出版的《銘誌天星:國軍紀念碑百年激盪史》一書,循東征、北伐、抗俄、剿共、對日抗戰、戡亂之脈絡,記述百年來現存或不存之國軍紀念碑,探究其樣貌題刻及建造淵源。全書基於田野調查、文獻整理及口述訪問,爬梳與國軍碑墓相關之人物命運,細緻考察了當代中國大陸官民之間、央地權力之間在面對國軍歷史時所呈現的態度差異和價值碰撞。
紀念碑除了紀念之外,更重要的是歷史記憶的載體,使後來者知道先人們經歷過的種種。中共建政之後,國軍不論中央軍、地方軍或雜牌軍在東征、北伐、剿共、抗日各個不同時期所建立的紀念碑,都遭到同樣的毀損、破壞,乃至消失的命運。但是歷史是延續的,歷史記憶難以完全抹除,「新中國」與「舊社會」並非截然二分。當時代改變,舊社會的事物仍然有其存在價值,不僅不再破壞,而且要恢復,甚至要將這些歷史嫁接,成為自己歷史的一部分。書中所敘述紀念碑經歷的滄桑,不止是紀念碑本身的意涵,同時也顯示中國大陸官方與民間如何對待國軍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