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旁徵博引 精分細析──李元洛《詩美學》序
大陸著名詩歌評論家李元洛先生的《詩美學》,一九八七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此書共有十四章,厚逾七百頁,內容豐富,融匯古今,貫通兩岸,為多年來中文出版界罕見的美學力作。
近年大陸雖然仍有「反精神污染」、「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運動,但一九七八年以來的十年間,無疑較前開放得多。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新書,大量湧現,其中不乏有份量的作品。在美學方面,李澤厚、劉再復等,先後有重要新作問世。就詩歌美學而言,李元洛是突起的異軍。
李元洛為湖南長沙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從事教學工作,撰寫詩歌評論,曾任《湘江文藝》編委,現為湖南作家協會副主席。其著作有《詩卷長留天地間》、《楚詩詞藝術欣賞》、《臺港與海外新詩欣賞》等多種。曾任「全國詩歌評獎委員會」委員,並為湖南湘潭大學兼職教授。《詩美學》是他的新書。一九八四至八六兩年,他埋頭苦幹,「蟄居斗室,向屈原請教,與李白、杜甫為伴,和西方詩人談心」,終於完成此書。此書分章論詩的思想、感情、意境、語言等等,成一體系。
李元洛的詩觀,如果用簡明的語言來概括,那就是:「中國的新詩應該縱向地繼承傳統,橫向地向西方借鑒,以中為主,中西合璧;解決好社會學與美學、小我與大我、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再現與表現,作者的創造與讀者的再創造的辯證關係;力求民族化、現代化、藝術化和多樣化。」好一個「四化」理論!《詩美學》一書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旁徵博引、精分細析,而且文筆活潑,絕無枯澀之弊;作者在中國古今詩歌中浸淫多年,最近十年間又大量吸收西方和臺、港二地的文學藝術理論,雖然也引一些馬克思學說,但無政治色彩。
近年來海峽兩岸互相出版對方書籍,二地文化交流。《詩美學》在數年前屬稿,而所徵引的臺、港二地詩學論著約有二、三十種,數量之多,在大陸同類書籍中,是空前的。此書是交流的結晶,也是一個突破。
以上是一篇評介文字的基本內容。元洛兄的大著《詩美學》出版後,我寫了上述短文,以「舒桐」為筆名,發表在《聯合文學》一九八八年七月號上。舒桐者,書僮也。
元洛兄的這本書,面世後甚得各方好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決定把這本「洛書」在臺灣印行,以饗廣大讀者。對於讀者和作者,這都是一大喜訊。元洛兄為此東大新版,花費了不少時間,在內容上增刪損益,以求盡善盡美。他的修訂,最大的特色是舉例時,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更多臺灣及海外地區的現代詩篇章。「不薄今人愛古人」,是元洛兄向來詩論的通達處。《詩美學》一書的讀者,當可藉此書的兼顧古典與現代,而印證中國詩歌的源遠流長,以及華夏江山的代有才人出現。
承元洛兄厚愛,囑我為東大新版寫序。這本來是我愧不敢當的。盛情難卻,乃撿出上述短文,並增綴數言,算是讀後感的後記。於此預祝元洛兄此書洛陽紙貴。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黃維樑
編按:李元洛先生《詩美學》一書實為詩歌美學扛鼎之作,自面世以來便廣受各界好評。然而舊版幾經印刷已漸漫漶,故特地重新排校,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