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弘教授經典著作重新再版///
\\知識論必讀論文集//
本書收集林正弘教授有關知識論、邏輯及科學哲學的四篇論文。
第一篇〈知識與合理的真實信念〉所討論是當年知識論的一個熱門問題:知識是否等於合理的真實信念?
第二篇〈邏輯悖論與公設集合論〉以羅素悖論做為邏輯悖論的代表,對各公設集合論系統解消邏輯悖論的方法做了簡略的說明與比較。
第三篇〈瑞姆濟的理論性概念消除法〉和第四篇〈克雷格定理及其科學哲學上的應用〉分別討論兩種消除抽象概念的方法,並討論這些消除法與科學工具論之間的關係。
透過此四篇專文,我們得以一窺林教授所熱切關注之問題,以及其在學術上之成就,來緬懷林教授的學者風範。
作者簡介:
林正弘
學歷/
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臺灣哲學學會會長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傅爾布萊特訪問學人
英國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訪問學人
東吳大學哲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章節試閱
第一篇 知識與合理的真實信念
一、導 論
約兩千三百年前,柏拉圖在對話錄《美諾》(Meno)中指出:知識固然能夠指導正確的行為,但真實的(或正確的)意見也足以做為正確行為的優良指南,而且與知識同樣優良。可是知識的價值卻高於真實的意見,因為知識是真實的意見經過理智約束之後而變成的,比真實的意見較為穩固。
我們分析柏拉圖對知識的看法,有下面幾點值得注意:
(1) 真實的意見既然可做為正確行為的指南,則這種意見必定是一項信念。換言之,把它當做行為指南的人必定相信這種意見。人們不會把自己不相信的意見當做自己行為的指南。其實柏拉圖也曾提到這一點 。
(2) 意見或信念必須是真實的才可做為正確行為的良好指南。假的信念不會是正確行為的良好指南。
(3) 由真實的意見變成的知識既然同樣可以做為正確行為的指南,則知識也必是真實的信念。
(4) 真實的意見或信念必須以理智加以約束才會成為知識。可見知識含有理智的成分在內,而真實的意見或信念則不一定是合乎理智的。
現代的解析哲學家(如Alfred Jules Ayer, Roderick M. Chisholm等人)即按照柏拉圖的解析,列出知識的三項必要條件 。這些必要條件可敘述如下:
令S為任意一個人,即知識的主體;P為任一語句,即知識的客體或對象。那麼,「S知道P」的必要條件是:
(1) P為真,
(2) S相信P,
(3) S有充分的理由相信P。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討論:這些條件是否確為知識的必要條件?這些條件合起來是否足以成為知識的充分條件?請注意:所謂「知識的條件」乃是指某人S知道P的條件。
第一篇 知識與合理的真實信念
一、導 論
約兩千三百年前,柏拉圖在對話錄《美諾》(Meno)中指出:知識固然能夠指導正確的行為,但真實的(或正確的)意見也足以做為正確行為的優良指南,而且與知識同樣優良。可是知識的價值卻高於真實的意見,因為知識是真實的意見經過理智約束之後而變成的,比真實的意見較為穩固。
我們分析柏拉圖對知識的看法,有下面幾點值得注意:
(1) 真實的意見既然可做為正確行為的指南,則這種意見必定是一項信念。換言之,把它當做行為指南的人必定相信這種意見。人們不會把自己不相信的意見當做自己行為的...
作者序
序
本書收集筆者近幾年所寫的四篇有關知識論、邏輯及科學哲學的論文。
第一篇「知識與合理的真實信念」曾刊登於「思與言雙月刊」第17卷第1期(1979年5月)。它所討論的問題是:知識是否等於合理的真實信念?這是近一、二十年來知識論的熱門問題。該文只做最初步的分析,筆者希望以後有機會對相關的知識論問題做進一步的探討。
第二篇「邏輯悖論與公設集合論」刊登於「思與言雙月刊」第19卷第3期(1981年9月)。它對各公設集合論系統解消邏輯悖論的方法做簡略的說明與比較。
第三和第四兩篇則介紹兩種消除抽象概念(或理論性詞)的方法,討論這些消除法與科學工具論之間的關係。這是科學哲學中的問題。其中第三篇「瑞姆濟的理論性概念消除法」曾刊登於「思與言雙月刊」第18卷第5期(1981年1月)。在該文中筆者指出瑞姆濟(Frank Pumpton Ramsey)的消除法無法用來支持科學工具論。
第四篇「克雷格定理及其在科學哲學上的應用」的一部分曾以相同題目刊登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第四期(民國70年1月)。筆者在四年前撰寫該文初稿時,還相信克雷格(William Craig)的理論性詞消除法有助於科學工具論的建立。在刊登於「哲學論評」的論文中,筆者一方面反駁了許多哲學家對克雷格方法的批評,另一方面指出了一條聯繫克雷格定理與科學工具論之間的線索。但是對於兩者之間的關聯並未詳細探討。因此,在該文刊登之後,筆者即不十分滿意,乃決定對此問題繼續加以探討。經過一、兩年的思索,筆者發現克雷格的消除法有一重大缺陷,即:一個科學理論使用克雷格方法消除了理論性詞之後,有可能喪失其原有的說明功能。這一缺陷似乎是向來討論克雷格方法的哲學家所忽略的。筆者乃一方面蒐集有關科學說明的論著,從各方面探討克雷格的消除法與說明功能之間的關係;一方面開始修正及改寫的工作。現在收集在本書中的第四篇論文,就是重新改寫後的作品。舊文開頭四節沒有變動,第五節有大幅度的修訂,第六節完全刪除。現在的第六節到第九節則完全是舊文中所無的。因此,改寫後的論文不但基本觀點與舊文不同,字數也由二萬八千多字增加到九萬字左右。
三民書局劉振強先生願意把這些論文結集出版,使它們有機會與較廣大的讀者見面,筆者衷心戚謝,並盼能因此得到更多的批評與指正。此外,本書第二篇、第三篇以及第四篇部份初稿寫作期間曾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及獎助,特此申致謝意。最後,麗鶯在百忙中抽空為我整理並抄寫文稿,我也要趁此機會說聲謝謝。
林正弘
1984年10月10日於美國加州大學
柏克萊校區
序
本書收集筆者近幾年所寫的四篇有關知識論、邏輯及科學哲學的論文。
第一篇「知識與合理的真實信念」曾刊登於「思與言雙月刊」第17卷第1期(1979年5月)。它所討論的問題是:知識是否等於合理的真實信念?這是近一、二十年來知識論的熱門問題。該文只做最初步的分析,筆者希望以後有機會對相關的知識論問題做進一步的探討。
第二篇「邏輯悖論與公設集合論」刊登於「思與言雙月刊」第19卷第3期(1981年9月)。它對各公設集合論系統解消邏輯悖論的方法做簡略的說明與比較。
第三和第四兩篇則介紹兩種消除抽象概念(或理論性詞)的...
目錄
代序
序
第一篇知識與合理的真實信念
一、導論
二、知識的必要條件
三、葛棣爾問題
四、葛棣爾反例所假定的原則
五、有充分理由的信念是否必定為真?
六、提供充分理由的語句是否必定為真?
七、演繹法能否傳遞合理性
八、另一個葛棣爾式的反例
九、結論
第一篇參考書目
第二篇邏輯悖論與公設集合論
一、緒論
二、簡化類型論
三、傑美樂──佛蘭克系統(ZF系統)
四、槐恩的NF系統
五、范諾耶曼─勃納斯─葛戴爾系統(NBG系統)
第三篇瑞姆濟的理論性概念消除法
一、前言
二、科學理論的功能與模式
三、理論性概念與可觀察概念
四、瑞姆濟語句的演繹功能
五、瑞姆濟語句的歸納功能
六、瑞姆濟語句的難題
七、瑞姆濟語句的用途
第三篇參考書目
第四篇克雷格定理及其在科學哲學上的應用
一、前言
二、克雷格定理的內容
三、公設系統與葛代爾數
四、克雷格定理的證明
五、克雷格定理與理論性概念之消除
六、可觀察詞與理論性詞之區分
七、克雷格的理論性詞消除法與歸納功能
八、克雷格方法與科學理論的說明功能
九、克雷格定理與科學工具論
第四篇參考書目
代序
序
第一篇知識與合理的真實信念
一、導論
二、知識的必要條件
三、葛棣爾問題
四、葛棣爾反例所假定的原則
五、有充分理由的信念是否必定為真?
六、提供充分理由的語句是否必定為真?
七、演繹法能否傳遞合理性
八、另一個葛棣爾式的反例
九、結論
第一篇參考書目
第二篇邏輯悖論與公設集合論
一、緒論
二、簡化類型論
三、傑美樂──佛蘭克系統(ZF系統)
四、槐恩的NF系統
五、范諾耶曼─勃納斯─葛戴爾系統(NBG系統)
第三篇瑞姆濟的理論性概念消除法
一、前言
二、科學理論的功能與模式
三、理論性概念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