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飛機抵達倫敦機場的那一刻,我才開始學著靠左邊行走。
不情願把行李打開,因為剛剛計程車超速撞飛了一隻鴿子、超市的警衛猛力抓著亟欲脫逃的小偷、地鐵比想像中的髒亂窄小、原本出太陽的天氣突然颳風下雨、食物又貴又難以下嚥......最糟糕的,是英國人看起來自負冷漠,不率真、不浪漫、不熱情、更一點也不循規蹈矩。我帶著否定的眼神看這個地方,在第一天就急於對這個以愛茶聞名的國家發出怒吼:Its not my cup of tea!
可是時間一久才知道,英國人的疏離感是因為尊重對方的隱私。他們眼光長遠,計畫的事物總是設想周到;他們不苟言笑,卻人人都是幽默大師,特別的是,他們對事物的念舊更令人大開眼界。尤其在這國度中生活,我在艾比路看到即使約翰藍儂過世那麼多年,樂迷還是聚集為他流淚;在皇家亞伯特廳的包廂中,感受到維多利亞女王對夫婿的不捨;在逛精品街的轉角找到韓德爾的故居;在柯芬園看到老劇院前的人文薈萃......這些意外收穫讓人再三體會到自己的幸運,能夠踏在前人走過的足跡,穿越時空與之交會。而這些感動,唯有願意打開心房融入其中才能感受得到。
將自己當成英國人般,學著靠左邊走吧!您會發現這個角度的世界不太一樣。而究竟這杯茶屬不屬於我?相信只有細細品嚐後,才能正確判斷。
李秋玫
自序2
當接獲主編的邀約,撰寫《英國,這玩藝!──音樂、舞蹈 & 戲劇》中的舞蹈篇時,我正汲汲於攻讀英國瑟瑞大學 (University of Surrey)的舞蹈研究博士學位。當時是以部分時間帶職帶薪的方式進修,必須經常往來於英國與臺灣之間,因此每到英國時,一方面埋首於個人的學位進修,另一方面則抽空走踏各個舞蹈景點。答應稿約後,為了撰寫本書,我更加勤快地到英國各地觀舞遊藝。雖說其中幾處景點在過去已多次造訪,但仍在行文時再度探訪,一來是讓自己有個好理由,可以暫時抽離於寂寞的論文書寫之外,二來是為了對自己和讀者負文筆之責。
英國可說是個文化百匯交集之地,既有古典之姿,也有前衛之氣;既是紳士名媛的養息之處,也是新潮龐克風的起源地。也許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衝擊下,造就了英國舞蹈的多元面貌。就為了能深入體會英國的舞蹈風,並趁機走訪各個舞蹈景觀,才讓我克服心理障礙,毅然決定到英國攻讀博士學位,並重新學習有別於美式英語的英式文法、拼字及習慣用語。在本書付梓之際,我的博士學位也已順利完成,這雙重喜悅的滋味,藉此與所有的朋友們分享,希望書中所介紹的舞蹈景點,能為喜愛觀舞遊藝的同好,提供一些實用的資訊。
戴君安
自序3
對英國劇場藝術的熱愛,讓我充滿熱情地撰寫一字一句,但也深知我永遠無法刻劃出那親身體驗的強烈感動,那絕不是埋首書堆、攻讀劇本所能想像與體會到的深刻悸動,那是全然不同的美感經驗。就是因為如此,在英國攻讀博士的那幾年,常為了觀賞演出而四處奔波,還曾為了一個當時悸動不已的演出,花了將近六個小時的車程當天來回,只為趕上該劇場製作在倫敦的最後一場演出。後來甚至為了愛丁堡藝術節,索性直接搬離學校所在的城市,前往愛丁堡居住一整年,就為了連續兩年全程體驗愛丁堡藝術節的狂歡顛覆。最後在倫敦居住期間,我幾乎是天天趕場看劇場表演及各式各樣的藝文活動,中午就出門、半夜才回家,天天都筋疲力竭,但也天天都心滿意足地回味著當天的全新感動。
英國劇場藝術的豐富與迷人,絕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當然,也無法於本書的篇章中完全呈現。事實上,在整個撰寫的過程中,愈寫到後來愈是惶恐,一方面是有限篇幅無法詳盡涵蓋英國劇場的各種面向,另一方面,更怕是最終的成品無法將英國劇場那令人悸動不已的無限創意與生命力完整地表達出來。因此,若是有內容不盡完善之處,請讀者們原諒我的筆拙,也非常希望讀者們願意給我建議或是與我分享不同的感動!
廖瑩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