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是一門思維科學,會形式邏輯可以增進人們的思維能力,有助於嚴密思考,準確表達思想。本書除了有系統地陳述邏輯知識,並以具體故事進行邏輯分析,寓抽象的道理於形象故事之中,輕鬆愉快就學會邏輯思考的能力。★ 自學邏輯的最家入門書★ 以28個小故事帶入邏輯基本概念、認識邏輯學專有名詞★ 慈濟大學獲選教育部選定為現代公民核心課程「邏輯與思辨」參考用書★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講師/高雄第一社區大學 張慧康老師「邏輯:有趣的思考法則」課程推薦用書★ 南華大學哲學系「邏輯學」課程、玄奘大學「生活邏輯」通事課程推薦用書建議好書成雙搭配:LG32少年密碼師克里斯提昂古堡解謎記LG33數學速算魔法LG24印度式數學速算LG25國高中生印度式數學竅門
作者簡介:
吳家麟
福建省福州市人,1926年6月出生,1951年北大法律系畢業。1961年任教遼寧大學,先後開設形式邏輯和中國哲學史等課程。主要著作有《憲法學》、《法律邏輯學》等教材,以及《故事裡的邏輯》、《審案、破案與邏輯》、《說理文概論》、《趣談邏輯》(與湯翠芳合著)、《吳家麟自選集》等。
湯翠芳
福建省龍岩市人,1933年10月出生,195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著有《說理文概論》、《趣談邏輯》(以上兩書與吳家麟合著)、《普通寫作學教程》(撰稿人)、《法律邏輯學》(參編者)。
章節試閱
1.【兩小兒辯日遠近,少孺子巧諫息兵──學習邏輯的意義】
在《列子.湯問》篇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見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作者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要證明孔子並非「多智」。孔子是否「多智」,不屬於邏輯問題,在此姑且不談。這裡要談的是兩小兒「辯鬥」中存在的邏輯問題。
一個小孩子的論題是「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他的論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這個論據能站得住腳嗎?不能,因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升起,和它映對的是錯落的房屋,參差的樹木,所以太陽在人們感覺中顯得特別大,而到了正午,太陽升到高空,和它相映對的是無邊無際的藍天,所以人們覺得它變小了。這是人們的錯覺所引起的。太陽不論初出,還是正午,大小是一樣的。這個論據與客觀事實不相符合,因而是虛假的。用虛假的論據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這在邏輯上就犯了「推不出」的錯誤。
另一個小孩子的論題是「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他的論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這個論據也不能成立。早晨陽光斜照,照射的面積大;透過大氣,陽光的熱量又被大氣層吸收了一部分;經過漫漫黑夜,地球的表面已經冷冰冰,剛照射不可能一下子就熱乎起來,這裡有個熱時效的問題,因此「日初出滄滄涼涼」。到了正午,陽光直射,照射面積較集中,大氣層的熱吸收小了一些,被曬了一個上午的地球表面熱騰了,因此「日中如探湯」。用「日初出滄滄涼涼」和「日中如探湯」做論據同樣推不出論題。
在《說苑.正諫》中,記載了又一個故事: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後;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吳王想去攻打楚國,左右大臣都勸說他不要去攻打楚國。吳王主意已定,不願聽取不同意見,就蠻橫地下一道嚴厲的命令:「有誰敢再來勸說,我就處死誰。」宮中有個少年,想去勸說但又不敢。於是,他就懷揣彈弓和彈丸,一連三個早晨,在後園轉來轉去,衣服都被露水打溼了。吳王看見了感到很奇怪,就把這少年叫過來,問道:「你為什麼自討苦吃,讓衣服濕到這個地步呢?」這個少年見勸說的機會已到,就對吳王說:「園中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處叫著,飲著露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後面正彎曲著身子準備捕它呢;螳螂一心一意地準備捕蟬,卻不知旁邊的黃雀正等著吃它;黃雀伸長了脖子正想吃螳螂,卻不知道我弓上的彈丸正對準了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只知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各自後面存在的危險哪!」吳王耐心聽完以後說:「講得好!」於是,改變了出兵攻打楚國的主意。
這個少年恰當地運用了類比論證的方法,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地提醒吳王:不要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少年的這一番話講得很形象生動,也很有道理,既合乎邏輯,又富於啟發性,終於說服了吳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就出自這個故事。人們往往用這個成語比喻目光短淺,一心圖謀侵害別人,卻不知有人也正在算計他。(本文節錄自《輕輕鬆鬆學邏輯》P.11-13)
1.【兩小兒辯日遠近,少孺子巧諫息兵──學習邏輯的意義】
在《列子.湯問》篇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見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作者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是要證明孔子並非「多智」。孔子是否「多智」,不屬於邏輯問題,在此姑且不談。這裡要談的是兩小兒「辯鬥」中存在的邏輯問題。
一個小孩子的論題是「日始出時去人...
目錄
寫在前面
1.兩小兒辯日遠近;少孺子巧諫息兵──學習邏輯的意義
2.阿凡提理髮整阿訇;傻女婿拜壽出洋相──概念與語詞
3.「心地善良」不屬「風度」外延;「魯迅作品」表達不同概念──概念的內涵、外延和種類
4.「亡戟得矛」戰死疆場;「癩狗非狗」說法荒唐──概念間的關係
5.哲學家給「人」下定義;大學士金殿論「面情」──定義與劃分
6.限制外延,幹警緝獲真凶;「楚人失弓」,孔子惜其不大──概括與限制
7.秦趙高「指鹿為馬」;阿凡提解夢得袍──判斷與語句
8.數學家巧破殺人案;趙才子失言丟狀元──要正確運作性質判斷
9.巧判分產案,宰相止訟息爭;堅持「血統論」,法官自食惡果──要正確運用關係判斷和模態判斷
10.「勒鐲揭被」,小訟師置人死地;「屢敗屢戰」,曾國藩因禍得福──要正確運用聯言判斷
11.王推官痛打糊塗蛋板子;小山羊解決過窄路難題──要正確運用選言判斷
12.阿凡提「看星象」;班特使「入虎穴」──要正確運用假言判斷
13.「識途老馬」引人出迷谷;格雷茨柯認靴不認腳──推理的條件和種類
14.狗吞海螺自討苦吃;人說錯話氣走賓朋──要正確運用直言判斷變形法
15.押送和尚,蠢解差鬧笑話;取名不當,老大爺惹麻煩──要正確運用三段論
16.循跡追踪,緝拿案犯;善用推理,妙取賊贓──要正確運用選言推理
17.祿東贊巧破難題;巧媳婦智鬥知府──要正確運用假言推理
18.智囚徒妙對保性命;小姑娘打賭勝商人──要正確運用二難推理
19.輕率概括,蘇東坡改詩;以偏概全,王安石說字──要正確運用歸納推理
20.觸類旁通,魯班製鋸造船;機械類比,魯侯盛宴海鳥──要正確運用類比推理
21.宰相拿毛驢做榜樣;學者靠權威作證明──證明的結構和規則
22.拘傳大樹作證人;收集鐮刀破命案──證明的種類
23.林肯法庭揭偽證;張飛縣衙審西瓜──怎樣進行反駁
24.東方朔嘲諷漢武帝;智鄰居懲罰詭辯家──怎樣加強反駁和揭露的力量
25.偷換概念,財主欺騙木匠;對答如流,秦宓舌戰張溫──要遵守同一律
26.自打嘴巴,胡屠戶勢利眼;剪毛留羊,小姑娘破難題──要遵守不矛盾律
27.罪名「莫須有」,秦檜陷害岳飛;借口患傷風,兔子擺脫獅王──要遵守排中律
28.伽利略發現落體定律;過於執錯斷人命公案──要遵守充足理由律
寫在前面
1.兩小兒辯日遠近;少孺子巧諫息兵──學習邏輯的意義
2.阿凡提理髮整阿訇;傻女婿拜壽出洋相──概念與語詞
3.「心地善良」不屬「風度」外延;「魯迅作品」表達不同概念──概念的內涵、外延和種類
4.「亡戟得矛」戰死疆場;「癩狗非狗」說法荒唐──概念間的關係
5.哲學家給「人」下定義;大學士金殿論「面情」──定義與劃分
6.限制外延,幹警緝獲真凶;「楚人失弓」,孔子惜其不大──概括與限制
7.秦趙高「指鹿為馬」;阿凡提解夢得袍──判斷與語句
8.數學家巧破殺人案;趙才子失言丟狀元──要正確運作性質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