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啟動MicroStation1-1 開機建新檔1-2 畫面介紹1-3 滑鼠按鍵之意義1-4 抓點練習1-5 畫錯怎麼辦呢?1-6 對視窗視景做縮放控制1-7 視景群組1-8 設定(現行)圖元屬性1-9 設定(現行)圖層1-10下拉功能表清單2.直覺式繪圖2-1 精準繪圖工具介紹2-2 用直覺來繪圖2-3 精準繪圖工具立即鍵2-4 範例練習2-5 精準繪圖工具設定2-6 以座標輸入方式繪圖3.圖元選取與抓點3-1 圖元之選取3-1A圖元選擇3-1BPowerSelector3-2 圍籬工具箱3-2A放置圍籬3-2B修改圍籬3-2C操作圍籬內容3-2D刪除圍籬內容3-2E打散圍籬範圍中的複合狀態3-3 圖元的抓取4.繪圖指令4-1 畫線工具箱4-1A放置聰慧線4-1B放置直線4-1C放置多重線4-1D放置連續取樣線串(類似徒手繪圖)4-1E放置點或自動抓點連續曲線4-1F建構角等分線4-1G建構最短距離直線4-1H以現行角度建構直線4-2 畫多邊形工具箱4-2A放置矩形4-2B放置多邊形4-2C放置正交多邊形4-2D放置正多邊形4-3 畫圓弧工具箱4-3A放置圓弧4-3B放置半橢圓4-3C放置四分之一橢圓4-3D修改圓弧半徑4-3E修改圓弧角4-3F修改圓弧軸4-4 畫圓形工具箱4-4A放置圓4-4B放置橢圓4-5 畫點工具箱4-5A放置現行點4-5B在兩資料點間建構點4-5C將現行點投影至圖元4-5D於交點處建構現行點4-5E沿圖元建構點4-5F沿圖元以固定距離建構現行點符號4-6 等角工具箱4-6A放置等角矩形4-6B放置等角圓5.零件、文字與剖面5-1 前言5-2 如何建立零件5-3 零件工具箱5-3A放置現行零件5-3B放置現行零件矩陣5-3C選擇並放置零件5-3D定義零件原點5-3E點選(查詢)零件5-3F放置現行線端點符號5-3G替換零件5-4 剖面工具箱5-4A區域剖面線5-4B區域交叉剖面線5-4C區域圖樣5-4D線性圖樣5-4E顯示圖樣屬性5-4F符合圖樣屬性5-4G變更圖樣5-4H刪除彩樣5-5 文字屬性設定5-6 文字工具箱5-6A放置文字5-6B放置註釋5-6C編輯文字5-6D拼字檢查器5-6E顯示文字屬性5-6F符合文字屬性5-6G變更文字屬性5-6H放置文字節點5-6I複製並遞增文字5-6J複製輸入資料欄位5-6K複製並遞增輸入資料欄位5-6L填入一個輸入資料欄位5-6M自動填入輸入資料欄位6.圖元編輯6-1 圖元操縱工具箱6-1A複製圖元6-1B移動圖元6-1C平行移動/複製6-1D縮放6-1E旋轉6-1F鏡射6-1G對齊圖元6-1H建構陣列6-2 更改圖元屬性6-2A變更圖元屬性6-2B變更圖元為現行區域設定(實體/孔切換)6-2C變更圖元為現行填滿類型6-2D修改線型屬性6-2E變更多重線6-2F符合圖元屬性6-2G符合所有圖元設定7.圖元編修7-1 編修工具箱7-1A修改圖元7-1B刪除圖元的部份7-1C延伸7-1D延伸兩個圖元至交點7-1E延伸圖元至交點7-1F修剪圖元7-1GIntelliTrim7-1H插入頂點7-1I刪除頂點7-1J建構圓形圓角(倒圓角)7-1K建構倒角7-2 群組工具箱7-2A打散圖元7-2B建立複合鏈結7-2C建構複合多邊形7-2D建立區域7-2E加入圖形群組7-2F自圖形群組中移除7-2G群組空心7-3 多重線連結7-3A建立封閉式交叉接頭7-3B建立開放式交叉接頭7-3C建立合併式交叉接頭7-3D裁切單一組件線7-3E裁切所有組件線7-3F建立封閉式T型接頭7-3G建立開放式T型接頭7-3H建立合併式T型接頭7-3I建立彎角接頭7-3J裁切復原7-3K多重線部份刪除7-3L移動多重線組件或工作線7-3M編輯多重線線端符號8.曲線8-1 曲線繪製8-1A放置貝氏曲線8-1B以切線建立曲線8-1C放置組合曲線8-1D以圓弧內插建立複合鏈結8-1E放置圓錐曲線8-1F放置螺旋曲線8-1G放置立體螺旋曲線8-1H位移曲線8-1I萃取均分線8-1J曲線計算機8-2 曲線修改8-2A變更現行曲線參數8-2B重建曲線8-2C延伸曲線8-2D變更圖元方向8-2E將圖元轉換為貝氏曲線8-2F融合曲線8-2G打散貝氏曲線8-2H壓平曲線8-2J評估曲線9.測量功能9-A測量距離9-B測量半徑9-C測量線間夾角9-D測量長度9-E測量面積9-F測量體積10.尺寸標註10-1 尺寸參數控制10-2 尺寸標註10-2A圖元尺寸標註10-2B線性尺寸標註10-2C角度尺寸標註10-2D縱座標尺寸標註10-2E更新尺寸標註10-2F符合尺寸標註設定10-2G重新建立尺寸標註關聯性10-3 尺寸的修改10-4 線性尺寸標註10-4A圖元尺寸標註10-4B箭頭式線性尺寸標註10-4C斜線式線性尺寸標註10-4D尺寸標註位置10-4E尺寸標註位置(堆疊)10-4F線性尺寸標註(自訂)10-4G兩點垂直距離尺寸標註10-4H與直線間垂直距離尺寸標註10-4I對稱尺寸標註10-4J單邊尺寸標註10-4K倒角尺寸標註10-5 角度尺寸標註10-5A角度大小尺寸標註10-5B角度位置尺寸標註10-5C兩線夾角尺寸標註10-5D與X軸夾角尺寸標註10-5E與Y軸夾角尺寸標註10-5F弧大小尺寸標註10-5G弧位置尺寸標註10-5H倒角尺寸標註10-6 徑度尺寸標註10-6A徑向尺寸標註10-6B直徑尺寸標註10-6C直徑尺寸標註(延伸引線)10-6D垂直式直徑尺寸標註10-6E平行式直徑尺寸標註10-6F半徑尺寸標註10-6G半徑尺寸標註(延伸引線)10-6H放置圓心符號10-6I半徑註解尺寸標註10-6J弧距尺寸標註10-7 其它尺寸標註10-7A座標尺寸標註10-7B線段尺寸標註10-7C插入尺寸標註10-7D移除尺寸標註10-7E修改尺寸標註10-7F重建尺寸標註關聯性10-7G更新尺寸標註10-7H符合尺寸標註設定10-7I幾何公差10-8 註解工具箱10-8A放置旗標10-8B顯示/編輯旗標10-8C更新旗標10-9 繪圖工具工具箱10-9A放置插圖編號延伸線10-9B放置延伸線10-9C放置插圖編號氣泡10-9D放置斷面記號10-9F放置箭頭記號10-9G放置詳圖圖標記號10-9H定義特性10-10 XYZ文字工具箱10-10A標明點座標10-10B標明圖元座標10-10C匯出座標10-10D匯入座標11.圖層與圖元屬性11-1 圖層11-2 圖層設定範例11-3 圖層開關11-4 查詢圖元屬性11-5 視景屬性11-6 鎖定11-7 線上求助12.參考圖檔12-1 附貼參考圖檔12-2 參考圖檔之控制12-3 參考圖檔工具箱12-3A貼附參考12-3B設定參考裁切邊界12-3C設定參考圖檔裁切遮罩12-3D刪除參考檔裁切遮罩12-3E設定參考後裁切平面12-3F設定參考前裁切平面12-3G重載參考圖12-3H移動參考12-3I複製參考貼附12-3K旋轉參考12-3L參考圖水平鏡射12-3M依摺疊複製參考12-3N設定參考顯示方式12-3N解除貼附參考12-4 點陣圖管理員12-5 貼附點陣參考圖12-6 控制點陣圖之顯示12-7 修改點陣圖13.非圖形圖元屬性(標籤)13-1 前言13-2 定義標籤13-3 標籤之連結14.線型創造與設定檔14-1 自定線型14-2 創造斷續線(筆劃樣式)14-3 創造點符號線14-4 複合線繪製14-5 多重線創造14-6 設定檔14-7 進階範例15.工作環境設定15-1 圖檔設定15-2 工作面積15-3 偏好選項設定15-4 功能鍵的設定15-5 組態變數15-6 設計歷程15-7 永久設定15-8 自定使用介面16.3D直覺式繪圖16-1 前言16-2 開機進入3D圖檔環境16-3 3D視景縮放控制16-4 3D工具箱開啟16-5 3D繪圖方式16-6 單視窗繪圖16-7 3D截面17.多視窗繪圖17-1 前言17-2 三視圖之繪製17-3 立體成形擠製17-4 設定工作深度17-5 畫3D物件步驟17-6 畫錯怎麼辦17-7 旋轉視窗18.輔助座標系統18-1 輔助座標系統18-1A定義ACS(對齊圖元)18-1B定義ACS(以點)18-1C定義ACS(對齊視景)18-1D旋轉現行ACS18-1E移動ACS18-1F選擇ACS18-2 儲存ACS輔助座標系統19.3D實體繪圖19-1 3D建構19-1A擠出19-1B建構旋轉曲面或實體19-1C沿路徑擠出19-1D削剪實體為薄殼19-1E加厚成實體19-2 3D基本實體19-2A放置平板19-2B放置球體19-2C放置圓柱體19-2D放置圓錐體19-2E放置圓環體19-3 3D零件20.3D實體編修20-1 3D修改20-1A修改實體20-1B移除面並修復20-1C在實體/曲面製作斜面20-1D建構聯集20-1E建構交集20-1F建構差集20-1G裁切實體20-1H建立邊線圓角20-1I建立邊線倒角20-1J編輯3D基本實體20-2 多視窗3D編輯20-3 再談深度鎖20-4 3D公用程式20-4A對齊曲面20-4B變更SmartSolid顯示20-4C萃取面或邊線幾何定義20-4D利用曲線與實體/曲面相交20-4E建構小平面21.3D另類畫法21-1 重疊圖元的選取與抓點21-2 不設定目前工作深度之繪圖22.3D自由曲面繪製22-1 3D自由曲面22-1A以斷面或網格建構曲面22-1B由邊界建立曲面22-1C放置自由曲面22-1D建構表面實體/曲面22-1E沿兩軌跡展開22-1F建立立體螺旋曲面22-1G位移曲面22-1H建立平面23.3D曲面編修23-1 3D曲面編輯23-1A建構修剪23-1C轉換成3D23-1D建構縫合23-1E變更法線方向23-2 曲面倒圓角23-2A建立曲面圓角23-2B融合曲面23-2C融合軌狀曲線間之曲面24.模型24-1 前言24-2 2D幾何模型之應用24-3 3D幾何模型24-4 產生切割斷面25.視覺表現25-1 視窗控制列25-1A旋轉視景25-1B變更視景透視25-1C設定視景顯示模式25-1D視景旋轉25-2 3D視景控制25-2A複製視景25-2B縮放25-2C設定顯示深度25-2D顯示顯示深度25-2E顯示工作深度25-2F相機設定25-2G上彩25-2H空間裁切25-2I裁切遮罩25-3 相機領航25-4 QuickVisionGL25-5 相機設定與視圖儲存25-6 定義相機工具26.基礎彩現26-1 上彩模式26-2 擬真上彩26-3 上彩工具26-4 上彩環境設定27.光源27-1 全域燈光設定27-2 人造光源設定27-3 打燈光練習28.材質28-1 色表28-2 簡易材質操作28-3 材質編輯器選項28-4 貼圖編輯器28-5 定義材質之參數29.彩現範例29-1 簡易貼材質方法29-2 定義材質範例29-3 環境貼圖29-4 影像儲存與顯示29-5 上彩設定29-6 輻射上彩29-7 粒子追蹤30.出圖30-1 基本出圖步驟30-2 印表機驅動程式30-3 進階列印設定30-4 出圖組態設定30-5 批次列印30-6 筆對照表30-7 增強支援PDF格式輸出檔31.動畫製作31-1 關鍵影格動畫製作31-2 簡易關鍵影格動畫製作31-3 進階動畫製作31-3A建立演員31-3B貼附演員31-3C操作演員31-3D修改演員31-3E修改演員原點31-3F定義演員路徑31-3G將演員加入腳本31-3H打散演員31-3I解除貼附演員31-4 內建的變數及函數32.動畫相機製作32-1 建立動畫相機32-1A建立動畫相機32-1B修改動畫相機32-1C將相機加入腳本32-1D相機視景32-1E建立目標32-1F將目標加入腳本32-2 相機動畫製作範例33.動畫設定與預覽33-1 動畫設定33-1A動態一般設定33-1B動態全域光設定33-1C動態光源光設定33-1D動態材質設定33-2 動畫預覽33-2A預覽第一影格33-2B預覽前一影格33-2C反向播放動畫33-2D播放動畫33-2E預覽下一影格33-2F預覽最後影格33-2G預覽影格33-2H錄製腳本33-2I錄製所選影格33-2J於影格凍結圖元33-3 動畫播放33-4 鏡頭飛行33-5 日照研究34.動畫樹狀結構與動畫時間線34-1 動畫樹狀結構34-2 動畫時間線35.圖檔交換35-1 圖檔轉換35-2 3D/2D圖檔轉換35-3 產生消除隱線檔35-4 網頁製作35-5 批次轉換35-6 封包器36.工程連結36-1A顯示工程連結36-1B貼附工程連結36-1C編輯工程連結36-1D追隨工程連結36-1E連線/離線至瀏覽器36-1F刪除工程連結線上開啟/連結37.特徵造型37-1 基本特徵實體37-1A平板特徵37-1B球體特徵37-1C圓柱特徵37-1D圓錐特徵37-1E圓環特徵37-1F楔形特徵37-2 剖面特徵實體37-2A擠出實體特徵37-2B旋轉實體特徵37-2C拉管特徵37-2D表面實體特徵37-2E立體螺旋特徵37-2F加厚特徵37-3 布林特徵37-3A聯集特徵37-3B交集特徵37-3A差集特徵37-4 修改面特徵37-4A斜面特徵37-4B延伸面特徵37-4C旋轉面特徵37-4D移除面特徵37-4E替換曲面特徵37-4F面變形37-5 特徵37-5A融合特徵37-5B倒角特徵37-5C孔特徵37-5D圓凸特徵37-5E裁切特徵37-5F突出物特徵37-5G展開邊線特徵37-5H肋特徵37-5I薄殼特徵37-6 操作特徵37-6A移動特徵37-6B旋轉特徵37-6C鏡射特徵37-6D陣列特徵37-6E限制特徵37-7 修改特徵37-7A修改參數化實體或特徵37-7B修改剖面37-7C變更特徵屬性37-7D重估樹37-7E放置特徵零件37-7F編輯特徵零件37-8 主要特徵造型37-8A特徵管理員37-8B特徵造型變數38.數位權限與數位簽章38-1 數位憑證38-2 圖檔保護與數位權限38-3 數位簽章
1.啟動MicroStation1-1 開機建新檔1-2 畫面介紹1-3 滑鼠按鍵之意義1-4 抓點練習1-5 畫錯怎麼辦呢?1-6 對視窗視景做縮放控制1-7 視景群組1-8 設定(現行)圖元屬性1-9 設定(現行)圖層1-10下拉功能表清單2.直覺式繪圖2-1 精準繪圖工具介紹2-2 用直覺來繪圖2-3 精準繪圖工具立即鍵2-4 範例練習2-5 精準繪圖工具設定2-6 以座標輸入方式繪圖3.圖元選取與抓點3-1 圖元之選取3-1A圖元選擇3-1BPowerSelector3-2 圍籬工具箱3-2A放置圍籬3-2B修改圍籬3-2C操作圍籬內容3-2D刪除圍籬內容3-2E打散圍籬範圍中的複合狀態3-3 圖元的抓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