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簡介
1.1為需要學習微處理器?
1.1.1個人電腦系統結構
1.1.2嵌入式微處理器系統
1.2數碼與文數字碼
1.2.1文數字碼
1.2.2數碼
1.3數系轉換
1.3.1二進制數目系
1.3.2十六進制數目系統
1.4二進制算術
1.4.1二進制的四則運算
1.4.2數目表示方法
1.4.32補數算術運算
1.5浮點數算術
1.5.1浮點數表示方法
1.5.2浮點數的四則運算
1.68x86/Pentium微處理器
1.6.14/8位元微處理器
1.6.216位元微處理器
1.6.3IA-32微處理器架構
1.6.4Pentium微處理器
1.7參考資料
1.8習題
第2章 電腦結構與組合語言
2.1電腦基本功能與原理
2.1.1基本程式設計觀念
2.1.2儲存程式電腦
2.1.3簡化的80x86微處理器軟體模式
2.1.4CPU基本結構與動作
2.1.5指令的執行
2.2組譯程式與組合語言程式
2.2.1基本組合語言程式例
2.2.2組合語言指令格式
2.2.3組合語言常數與運算子
2.2.4基本組譯程式假指令
2.3組合語言程旳建立與測試
2.3.1IA-32基本操作式
2.3.2DOS模式組合語言程式的建立與測試
2.3.3程式的另外一種結構
2.3.4基本除錯程式(debug)
2.3.5保護模式組合語言程式的建立與測試
2.4組譯程式假指令
2.4.1節區定義假指令
2.4.2位址界校正假指令
2.4.03屬性運算子
2.5組譯式與組譯程序
2.5.1組譯程式
2.5.2組譯程序與實例
2.6參考資料
2.7習題
第3章CPU規劃模式
3.1規劃模式
3.1.1通用暫存器
3.1.2節區暫存器
3.1.3狀態暫器與指令指示器
3.2資料類型與記憶器組織
3.2.1資料格式與記憶器組織
3.2.2資料類型
3.3定址方式
3.3.18086模式實際位址產生方法
3.3.280x86定址方式
3.3.332位元定址方式
3.4指令格式與編碼
3.4.1基本指令格式
3.4.2MOD R/M位元組
3.4.3SIB位元組
3.5保護模式位址的形成
3.5.180286的位址轉換
3.5.280386↑CPU的位址轉換
3.6參考資料
3.7習題
第4章 基本組合語言程式設計
4.1定址方式與指令使用
4.1.1定址方式格式
4.1.2使用指令的基本觀念
4.2資料轉移指令
4.2.1基本資料轉移指令
4.2.280386↑CPU擴展指令
4.3算術運算指令
4.3.1二進制算術運算
4.3.2單運算元指令
4.3.3乘法與除法運算
4.3.4併裝BCD算術
4.3.5未併裝BCD算術
4.4分歧(跳躍)指令
4.4.1條件性分歧(跳躍)指令
4.4.2無條件性分歧(跳躍)指令
4.4.3迴路指令
4.5參考資料
4.6習題
第5章 組合語言程式設計
5.1邏輯運算指令
5.1.1基本動作
5.1.280x86邏輯運算指令
5.2位元運算指令
5.2.1基本位元運算指令
5.2.2位元掃描運算指令
5.3移位與循環移位指令
5.3.1移位與循環移位指令基本動作
5.3.2移位與循環移位指令
5.3.3雙精確制移位指令
5.4符號擴展與其相關指令
5.4.1基本符號擴展指令
5.4.2特殊的符號擴展指令
5.5字元串運算指令
5.5.180x86基本字元串指令
5.5.2REP前標與字元串指令
5.6CPU控制與旗號位元指令
5.6.1CPU控制指令
5.6.2旗號位元指令
5.7參考資料
5.8習題
第6章 模組化程式設計
6.1程式設計技巧
6.1.1模組化程式設計
6.1.2結構化程式設計
6.1.3結構化程式假指令
6.2程式的連結與模組宣告
6.2.1程式的連結與重置位
6.2.2全節區模組宣告
6.2.3.model模組宣告方式
6.2.4外部變數
6.3副程式
6.3.1堆疊
6.3.2副程式呼叫與歸回指令
6.3.3巢路副程式
6.3.4副程式參數傳遞方式
6.3.5可重入與遞回副程式
6.3.6高語言支援指令
6.4巨集指令
6.4.1巨集指令定義與擴展
6.4.2標記問題與局部標記
6.4.3巢路巨集指令
6.4.4其它相關假指令
6.5參考資料
6.6習題
第7章 CPU硬體模式
7.18086硬體模式
7.1.1內部功能
7.1.2硬體界面
7.1.3基本時序(最小模式系統)
7.1.4基本CPU模組
7.280286硬體模式
7.2.1內部功能
7.2.2硬體界面
7.2.3基本CPU模組
7.380386硬體模式
7.3.1內部功能
7.3.2硬體界面
7.3.3基本時序
7.480486硬體模式
7.4.1內部功能
7.4.2硬體界面
7.4.3基本時序
7.5Pentium硬體模式
7.5.1內部功能
7.5.2硬體界面
7.5.3基本時序
7.5.4PentiumⅡ、Ⅲ、4微處理器
7.6參考資料
7.7習題
第8章 記憶器元件與界面設計
8.1CPU記憶器界接
8.1.1記憶器容量與語句寬度的擴充
8.1.2記憶器位址解碼原理
8.1.3位址解碼電路設計
8.2SRAM
8.2.1商用SRAM元件
8.2.2SRAM與CPU界接
8.3快閃記憶器
8.3.1商用快閃記憶器元件(X28系列)
8.3.2快閃記憶器元件與CPU界接
8.4DRAM
8.4.1商用DRAM元件
8.4.2資料更新方法
8.4.3更新電路的設計策略
8.4.4特殊的DRAM資料存取模式
8.4.5同步DRAM
8.5參考資料
8.6習題
第9章 中斷要求與處理
9.1中斷要求與處理
9.1.1中斷要求類型
9.1.2CPU對外部中斷要求的反應
9.1.380x86中斷要求
9.2多重中斷要求與優先權
9.2.1中斷優先權
9.2.2輪呼
9.2.3鍵結優先權結構
9.2.4中斷優先權仲裁器
9.3可規劃中斷要求控制器(82C59A)
9.3.1硬體界面
9.3.2內部功能
9.3.382C59A與CPU界接
9.3.482C59A的規劃
9.3.582C59A串接模式
9.3.6中斷服務程式
9.3.7巢路中斷要求
9.4軟體中斷與TRAP
9.4.1軟體中斷
9.4.2TRAP
9.5參考資料
9.6習題
第10章 基本I/O觀念與界面
10.1I/O基本結構
10.1.1I/O裝置與界面電路
10.1.2輸入埠與輸出埠
10.1.3獨立式I/O結構
10.1.5I/O埠位址解碼
10.2I/O資料轉移方式
10.2.1I/O資料轉移基本方式
10.2.2輪呼式(程式)I/O
10.2.3中斷I/O
10.2.4直接記憶器取(DMA)
10.3鍵盤電路設計
10.3.1開關類型
10.3.2鍵盤電路設計原理
10.3.3輪呼式鍵盤電路設計
10.3.4中斷式鍵盤電路設計
10.4顯示器電路
10.4.1直接推動方式七段LED顯示器
10.4.2多工推動方式七段LED顯示器
10.4.3液晶顯示器原理與推動程式
10.5實際的界問題
10.5.1資料觸取系統
10.5.2邏輯位準匹配問題
10.5.3推動能力的考慮
10.5.4數位對類比轉換器(DAC)
10.5.5類比對數位轉換器(ADC)
10.5.6應用實例---溫度控制系統
10.6參考資料
10.7習題
第11章 並列I/O與界面
11.1並列資料轉移
11.1.1同步並列資料輚移
11.1.2閃脈控制方式
11.1.3來復式控制方式
11.1.4三線來復式控制方式
11.2可規劃並列週邊界面(82C55A)
11.2.1內部功能
11.2.2硬體界面
11.2.3模式規劃與動作
11.2.482C55A與8086 CPU模組界接
11.2.5應用實例---步進馬達控制
11.3可規劃定時器/計數器(82C54)
11.3.1內部功能
11.3.2硬體界面
11.3.3模式規劃
11.3.482C54與8086 CPU模組界接
11.3.5PC定時器(82C54)
11.4可規劃鍵盤/顯示器界面晶片(8279)
11.4.1硬體界面
11.4.2功能描述
11.4.3動作原理
11.4.4模式規劃
11.4.5其他考慮
11.4.68279與8086 CPU模組界接
11.5DMA控制器(82C37A)
11.5.1硬體界面
11.5.2工作模式
11.5.3模式規劃
11.5.4PC DMA控制電路
11.6參考資料
11.7習題
第12章 串列I/O與界面
12.1串列資料轉移
12.1.1基本概念
12.1.2非同步串列資料轉移
12.1.3同步串列資料轉移
12.1.4資訊錯誤皂偵測與更正
12.2串列界面標準
12.2.1數據通信基本原理
12.2.2RS-232界面標準
12.2.3其它串列界面標準
12.2.4數據機
12.2.5ADSL數據機
12.3USART(8251A)
12.3.1硬體界面
12.3.2模式規劃
12.3.38251A與8086 CPU模組界接
12.4NS16550與推動程式
12.4.1硬體界面
12.4.2模式規劃
12.4.3PC串列埠與推動程式例
12.5參考資料
12.6習題
第13章 浮點與多媒體運算指令組
13.1FPU軟體模式
13.1.1內部功能與規劃模式
13.1.2資料類型
13.1.3指令格式
13.2基本指令組與程式設計
13.2.1資料轉移指令組
13.2.2加法與減運算指令
13.2.3乘法與除法運算指令
13.2.4其它數學函數指令
13.2.5比較指令
13.3高等指令組與程式設計
13.3.1超越函數指令
13.3.2常數指令
13.3.3處理器控制指令
13.4多媒體處理器(MMX/SSE/SSE2)
13.4.1規劃模式
13.4.2整數運算指令組
13.4.3浮點數運算指令組
13.4.4控制指令組
13.5參考資料
13.6習題
第14章 微處理器系統
14.1映像顯示系統
14.1.1文字模式顯示器
14.1.2界面卡與推動程式
14.2繪圖模式顯示器
14.2.1基本原理
14.2.2彩色繪圖模式
14.2.3VGA繪圖模式
14.3列表機界面與推動程式
14.3.1列表機種類
14.3.2列表機界面
14.3.3PC列表機界與推動程式
14.4輔助記憶器系統
14.4.1磁性記憶器基本原理
14.4.2軟式磁碟記憶器
14.4.3硬式磁碟記憶器
14.4.4光碟記憶器
14.5PC BIOS與DOS系統呼叫
14.5.1BIOS系統呼叫
14.5.2DOS檔案系統
14.5.3DOS系統呼叫
14.5.4Windows中的MS-DOS執行環境
14.6參考資料
14.7習題
第15章 匯流排界面與標準
15.1連結網路基本原理
15.1.1連結網路結構
15.1.2匯流排仲裁邏輯
15.2ISA/EISA匯流排
15.2.18位元PC/XT匯流排
15.2.216位元PC/AT匯流排
15.2.3ISA匯流排
15.2.4EISA匯流排
15.3局部匯流排
15.3.1VL匯流排(VLB)
15.3.2PCI匯流排
15.4I/O匯流排
15.4.1並I/O匯流排---SCSI匯流排
15.4.2串列I/O匯流排---PCMCIA匯流排
15.4.3串列I/O匯流排---IEEE 1394匯流排
15.4.4串列I/O匯流排---USB
15.5參考資料
15.6習題
第16章 保護模式與多工作業
16.1節區記憶器管理單元
16.1.1節區描述子
16.1.2系統描述子
16.1.3選擇子與描述子表
16.1.4相關指令
16.2分頁記憶器管理單元
16.2.1分頁記憶器管理單元結構
16.2.2相關的暫存器
16.3保護動作
16.3.1保護模式狀態暫存器
16.3.2節區存取的保護
16.3.3頁區存取的保護
16.3.4保護模式的進入與退出
16.4工作控制權的轉移
16.4.1相同優先權層次
16.4.2不同優先權層次
16.5多工作業
16.5.1工作狀態節區(TSS)
16.5.2工作交換
16.5.3輸入/輸出(I/O)
16.6中斷要求與例外處理
16.6.1例外處理
16.6.2中斷要求與處理
16.7虛擬86模式
16.8參考資料
16.9習題
附錄
附錄A 8086與80286電氣特性
附錄B IA-32指令表
附錄C BIOS系統呼叫
附錄D DOS系統呼叫
附錄E 滑鼠系統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