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經驗傳承
8大設計師的作業流程分享
300多個logo精彩案例
最適合LOGO設計、品牌管理、商標識別等相關從業人員
你對LOGO設計是否具有以下盲點?
凹設計師朋友幫忙做一個簡單的logo交差了事
全權交給設計師發想就好,完全沒有溝通
對於什麼才是好的logo設計完全沒有概念
許多企業不明白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來製作商業識別,常常都是凹公司內部設計人員或是要網站設計人員半買半相送。其實logo不只是圖像,擴大到企業識別的領域,它就是企業與品牌的外表。若是業主本身對企業理念不了解,設計師怎麼會知道呢?業主與設計師雙方的認知有落差,更容易發生溝通不良的問題。
《什麼才是好LOGO》一書,內容豐富,由淺入深,讀者可以學習到:
30年的經驗傳承──logolounge.com創辦人Bill Gardner公開多年來的業界經驗
8大設計師的logo設計流程分享──Moving Brands創意總監Mat Heinl、David Airey、Miles Newlyn、Sherwin Schwartzrock、Felix Sockwell、Von Glitschka、Paul Howalt、與Brian Miller,重現創意發想流程
300多個logo精彩案例──從探索概念、發展創意到傳達意念,循序漸進,通通收錄
透過這些專家的提點與專業的眼光,就是要解開大眾對logo設計的盲點:
探索概念的過程:強大的研究、嗅出時尚趨勢、掌握預算、重新設計logo與全新logo的注意事項、了解圖像設計的類型
發展創意的過程:產生想法、個人與團體的腦力激盪、主流設計師偏好的技巧與流程、偉大logo的組成元素、精煉出最佳方案
傳達意念的過程:建立品牌的DNA、打造高效的簡報、傳達品牌的故事、維持設計不脫節
如果你是商業識別設計師,本書能解決以下煩惱──
想LOGO已經想到夜不成眠、腸枯思竭?
客戶自己都不知道企業的核心……該怎麼辦?
客戶為了延續傳統打算用舊有商標修改,創意被受限?
提案簡報時,怎麼避免被客戶全盤否決?
如果你是品牌設計顧問、有企業識別需求的業主,本書亦能幫助你深入了解──
商業識別的重要性
新商標與重新設計的差別
找出品牌的核心價值
與設計師的溝通語言
當然除了以上所提,還有更多有價值的內容與經驗,等待你來探索與學習!
作者簡介:
Bill Gardner
Logolounge叢書系列作者,亦身為logoLounge.com網站的創辦人,該網站為全球最大且可搜尋logo設計的網站。
致力於有效且具影響力的logo 設計與品牌發展,已有一段悠久而聞名的歷史。身為Gardner Design負責人,客戶包括Kroger、Pepsi、Pizza Hut、SeaWorld、Thermos與Hallmark 等。
Bill Gardner 在設計領域上的強烈自覺意識,讓他發展出預測「設計美學趨勢轉變」的技巧,也讓他每年領導製作的「LogoLounge Logo年度趨勢報告」,備受矚目。
章節試閱
Chapter 2 企業識別的價值
(以下摘取自第二章部分內容)
企業識別就是你的客戶身上所穿的「外衣」
請想像一下沒有「識別」的情況。只要花點時間思考,就可幫助你瞭解識別的「價值」。如果沒有「識別」這件事,就不會導引出「理解」。
如果企業脫掉所有識別相關的視覺外衣,也就是沒有logo、沒有公司名稱、沒有公司網站、交通工具也不印任何公司圖樣的話,就會像戴上純白面具的人一樣,無法判斷這個人的年紀、性別、臉部表情或關於這個人的一切事物,更無法與這樣的實體進行任何溝通,或說任何「有效」的溝通。
和人面談時,我們會依據對方肢體表情,詮釋他們所給予的訊息。換到公司機構的情況也一樣:我們會藉由識別提供相關線索,如果沒有這些相關線索,商業便窒礙難行,因為消費者必須看到公司的「臉」!
我們每天被多少訊息疲勞轟炸呢?世界上存在著太多企業識別,企業光是秀出自己的「臉」是完全不夠的;它還必須是「特殊相」,以便在平凡無奇的場合,迸發自己的品牌價值。它必須要有架構、目的還要有意義。並以積極的附著因子,粘住消費者,激起回應(理想情況是引起「正面」的回應)。
在logo 網站訂購現成logo 的人,誤解識別標記能太來的意義,更不了解logo 所能帶來的效益。這樣的企業主可以把logo 放在任何地方,卻無法讓logo 增加自己公司價值的說服力。就好像是用一個刻有「我的公司」的橡皮圖章,蓋在每個地方一樣的空洞。
因為單純的logo 並不能代表「企業識別」。就像是用你今天穿的這件衣服來代表所有關於你的一切:包括你的過去、專長、目標、個性、才能等,因為logo 只是企業識別的一部分而已。
識別的整體價值只能透過你(也就是建立者),與公司機構(也就是管理者)來達成價值。在建立與管理之間,便是建立消費者與公司機構之間溝通管道的機會地。我們編織聯繫的導管組織,將二者連在一起。設計師受命於公司組織,詮釋其訊息,並決定何種方式可以讓消費者理解。
這些logo,也就是品牌的視覺核心,確實是由設計師們所建立,這是由右腦負責的部分(藝術的部分)。然而商業策略也是相當重要的,透過仔細研究,設計師學會如何觸動消費者行為。他們強化目標客群的感受反應,傳達直接的「重點」訊息,讓人們願意一再回來,產生更多互動 。因此他們可以為客戶公司建立特殊且具高度溝通能力的一張「臉」。
當然,企業識別不只是一張臉:它是一個更大的有機體。而你是一位有創意、有商業頭腦的設計師,建立出來的東西必須適合(並帶動)這家公司組織所代表的一切,包括員工如何對待消費者,完整商標系統、名片紙張、展示櫥窗、網站架構等一切內容。
企業識別還必須具有足夠的視覺「演化彈性」,以便歷經時代更迭的考驗。試想如果有位朋友留了鬍子,你並不會跟他絕交,因為這位朋友的核心因子並未改變。但如果此人徹底改變個性或信仰,你可能就會對這段友誼採取保留的態度。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企業或其他公司組織的情況:只要公司基本性質與原則未被更動,其網站、聯絡方式、廣告或其他外在組成元素的更新,都是消費者可以接受的,也讓大家知道這些改變是源自相同品牌核心。原來的企業識別依舊原封不動,讓消費者感覺安心的那個「關鍵點」依舊存在。
因此企業識別,就是你的客戶身上所穿的外衣。
差異化
所有的公司組織都想要獨特,但又不想讓消費者因之疏遠。設計師的工作便是找出讓客戶可以不同凡響,但又易於瞭解的「甜蜜點」。
試想一下:身為人類,我們傾向於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差異。若是要在一打同種類的魚當中,像分辨人臉一樣,分辨出每條魚之間的差異,應該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同時,我們還具有進一步分辨不同臉部表情與各種姿態的能力,也有藉臉孔叫出上千個名字的能力。甚至也可從很遠的距離,藉走路姿勢與體態判斷來者何人。
身為設計師,我們所建立的便是一家公司的「臉」,藉由差異點與視覺上的細微變化,讓客戶變得更「獨特」。因為我們受過訓練將這些公司的差異訊息,在視覺上轉譯為「特定形式」來傳達此訊息,讓消費者辨別這家公司與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
在企業識別層面上,不論你的客戶是餐廳、社群服務網站、汽車修理廠或其他行業類別,都必須具有「特點」,使其在同業中易於被辨識,如同辨識人類的走路姿勢、笑聲與穿著一樣。
這就是設計師把玩的魔術:找出一家公司的識別特點,以某種形式呈現其特質與獨特性,並鶴立雞群般將差異展現於同業之上。
渴望與靈感
如果遇到一個有才能的小女孩時,我們會說她潛力無限,父母可能也會對小女孩有所期盼,不過目前為止,這樣的潛力與他們的期盼,尚未走到交會點上,關於這個小女孩將來的成就,依舊是未知數。
新logo 也是這樣的類似情況。不論我們在某個logo設計費盡多少心力,它在經歷時間考驗後的價值定位,依舊是模糊神秘的。也就是說,當你每個交給客戶的設計,都應盡可能地充滿「潛力」。
家母曾告訴過我,智商並不是測量一個人是否夠聰明的好方法,因為智商通常只代表了每個人的杯子有多大。如果有人的杯子比你小,不過他努力把杯子倒滿,而你對於半杯水處境並不在乎的話,那就是對方很清楚的善用自己的「潛力」。
你必須為自己的設計,儘可能地倒滿潛力,它便能顯現出最為滿溢的精彩價值。
(……後續內容請翻閱書籍)
CHAPTER 18 應用
(以下摘取自第十八章部分內容)
想要「繼續」成功的話,你的設計就必須有自己的DNA。
品牌
我也會跟客戶分享一張照片,用來解釋我們所能為客戶建立的品牌DNA。這張照片是一對紅頭髮的父母,跟兩個看起來和他們一模一樣的孩子。這對夫妻不太可能生出頭髮或眼睛是其他顏色的小孩,因為這對父母的DNA,保證了他們產生的結果。
相同原理也可應用在品牌DNA 上。若某公司有很具效率的品牌DNA 時,即使你已不再涉入該專案,此DNA 一樣能運作得當。即使該公司很大,有很多辦公室,或有不同的人接手參與logo 專案,或使用全新標語、全新業務方向等,只要這些東西源自於最原始的「基因池」(logo),一切便能相互配合。
如果一家公司的logo 缺乏設計DNA 的領導,便會被新的基因滲透,看起來便不會像logo 家族裡的其他成員,不再具有關聯性。原來的logo 價值便會枯萎,跟著消失的,便是該公司的投資。
說完這些該說的話,如果客戶還是只要一個logo 的話,請給他們一個logo。千萬不要因為解釋了完整企業識別與導引DNA 的價值,而覺得白費時間。
這個DNA應該包含什麼?
Logo 是應用的核心,藉由各項支持元素彼此結合在一起,建立強大的品牌視覺。這些支持元素,不只是印刷品或螢幕上的元素,還包括放在車隊、室內設計、建築、招牌、包裝甚至產品上的元素。我們要舉一個品牌DNA 實例,也就是本公司為Kroger 便利商店所做的設計。
字體:當我談到視覺語彙裡的「字體」時,並不只是在談「各種字體」,也在談論字體與其他元素的關係、字距及間隔,還有行距、字體字元外形的改變等。也許一行字裡有不只一種字體,也許是具有不同基線數字的專業字體……。
當然一切不只是打出文字,而是字體與logo 之間應如何關連(「字體」與「字標」也要分開思考),我們該如何讓文字展現活力?
顏色:不只是logo 的顏色,而是構成識別系統的顏色層次結構。我們將如何使用顏色呢?是否用到強烈的色彩或大面積色塊呢? logo 放在顏色鮮豔的大背景裡,或是放在細微漸層上,或只有暗示性的顏色呢?顏色與logo 之間的關聯呢?顏色的轉變會引導觀眾嗎?顏色將如何套用在字體上?
底紋:我使用底紋而非圖案來定義立體感。可能是紙張效果(塗佈、光滑或編織等底紋方式)或木紋、水泥表面等。若在客戶的零售空間考慮底紋時,便可使用跟logo 一樣的底紋材質。也可加點變化,例如用絲帶紋路的效果,因為絲帶亦可用在包裝上。而這些底紋都可在印刷材料和真實世界之間,混合「觸感」。亦可透過印刷或螢幕效果,製做底紋般的外觀。
圖案:您的logo 形狀可能結合圖案,運用到印刷材料上。也許使用格子呢、花呢圖案,或使用照片、插畫當作圖案,圖案亦可為半透明,以便導入更多訊息。
材料:為Kroger 便利商店開發招牌及與遮雨棚外觀時,我們選擇了在2D 與3D 表面將鋼紋重複呈現。這種設計對品牌所要傳達的乾淨、現代環境的整體訊息來說,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使用的材料還包括如木材、織品、有機材料及塑料等元素。就像「時裝店」一樣,可能會以「複合」材料,例如logo 編織品,作出意想不到的應用。
造訪品牌管家
「品牌管家」通常是客戶公司內部的人,他必須接收整個品牌識別系統,並將它延續下去。這個人可能是行銷副總、企業品牌經理,或公司內部設計團隊裡的一個人。而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你的客戶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製作品牌標準手冊時(本文稍後會提到),品牌管家可能就會落到你頭上。
最健全的做法是儘可能分享越多越明確的訊息,尤其當品牌管家不是設計師時更為重要,因為這意味著不會用到術語或簡稱,客戶也才會更健全,並更希望能再次與您合作或推薦你的設計。同時,讓客戶了解品牌識別,才不會在下班後還把你叫回來,或用一些瑣碎的細節浪費我們的時間。
品牌管家對品牌壽命延續相當重要,因為大約65%的客戶會跑來告訴我們,他們的logo 在某個企業識別下出了問題。難道都沒有人「值班看守」自己公司的logo 嗎?
Chapter 2 企業識別的價值
(以下摘取自第二章部分內容)
企業識別就是你的客戶身上所穿的「外衣」
請想像一下沒有「識別」的情況。只要花點時間思考,就可幫助你瞭解識別的「價值」。如果沒有「識別」這件事,就不會導引出「理解」。
如果企業脫掉所有識別相關的視覺外衣,也就是沒有logo、沒有公司名稱、沒有公司網站、交通工具也不印任何公司圖樣的話,就會像戴上純白面具的人一樣,無法判斷這個人的年紀、性別、臉部表情或關於這個人的一切事物,更無法與這樣的實體進行任何溝通,或說任何「有效」的溝通。
和人面談時,我們會依據...
作者序
前言
個人經歷
從事設計工作之前,我是一位魔術師,這也是我能唸大學的原因。事實上「魔術」與「設計」之間,並沒有多大差異。他們的學習歷程幾乎是相同的,都是靠「師承」而習得技術的根基。
──Bill Gardner
師承
我很幸運擁有一位才華洋溢魔術師的指導,這真是學習所知的唯一路徑,因為魔術師通常都會嚴守自己的秘密。歷史上出現過數以千計的魔術書籍,有些成書年代甚至在幾世紀以前,不過這些書通常深鎖重閣、無法公開。一旦你進入這個圈子並受到信任,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後,你的老師與整個魔術專業團體,便會願意與你分享他們的秘密。
魔術師不想跟大家分享技法的原因,是因為一旦揭露魔術背後的技巧,其價值就消失了。魔術的樂趣與驚喜的成分,也從根本上摧毀殆盡。
魔術師心中認定的魔術,跟一般看法大相逕庭,而且他們已無法透過「純真」的眼光來對待所見事物。不過魔術師也因此而具有額外的優點,亦即以「經驗法則建立者」的方式,透過簾幕,參與於表演之中。
而設計師心中所認定的設計,也跟一般人的看法大不相同。設計師透過另類的眼光觀察事物,瞭解形狀、顏色、象徵的意義與重要性,也就是未學習過的人所不能瞭解的專業內容。設計師因此具有了額外的優點,而成為經驗、故事、夢想的創建者。
設計師與魔術師的基本訓練都是先從老師學習,然後花大量的時間練習。若觀察來自Saul Bass(索爾‧巴斯)公司的設計師或師承自Paul Rand(保羅‧蘭德)的設計師,就無法否認此點。因為多數設計過程都是觀眾看不到的,而直到某位大師願意當你的設計導師之前,你自己也是看不到的。
這是一本關於「師承」的書。透過書中收錄的作品,集結這些設計師,邀你加入這些設計同好並分享他們在入行時所學到的經驗與技巧,加上個人的發現、見解與獨創技巧,來歡迎你一同加入logo 設計的行列。
設計過程
魔術師所呈現出來的每個戲法,都包含三個部分:也就是神祕、魔法與手法。
請想像有位魔術師開始表演一場紙牌魔術。他把一疊撲克牌交給觀眾中的一個人,請她打開這疊撲克牌並從中選取一張牌(只有她知道),專注地在心裡想著這張牌,接下來把撲克牌放回去,合起這疊撲克牌,仔細來回洗牌。魔術師絕對無法看到這張撲克牌,而他的工作便是找出這張牌。魔術過程裡的這個開頭,便是「神祕」的部分,因為觀眾並不知道是哪一張牌,也不知道魔術師到底要用什麼方式找到這張牌。
下一個步驟是「魔法」的部分。也就是當撲克牌已經交回到魔術師手上後,他攤開撲克牌,並將撲克牌展示給觀眾看。然後找到了剛剛觀眾選定的那張牌。事實上,因為他經過事前不斷的研究與練習,因此可以立刻找到這張牌,無需任何花招或特別的表現方式。
不過如果魔術師真的這樣做,觀眾應該會覺得相當無趣,因為這項魔術缺少了戲劇性、懸疑性或高潮。
也就是說,變魔術第三部分的「手法」,才能傳達真正的價值。例如魔術師將整疊撲克牌拋向空中,然後選取的牌自動跳出來刺在簾幕上、或出現在觀眾口袋裡;甚至是魔術師切開一個橘子,拿出這張觀眾簽名、獨一無二的撲克牌。一旦做得好,這場揭曉的手法便會讓觀眾驚喜,確保他們此生都記得這個魔術。
雖然說法不同,不過這個魔術三步驟過程,跟設計師設計logo 的過程,幾乎完全相同:
首先出現的是「神祕」的部分,可稱之為「探索」:探索客戶的品牌故事?如何敘述這個故事?
接下來是「魔法」,或者說是「發展」的階段:設計師使用專業技巧與知識,來瞭解與推測代表客戶的最佳方案。
最後就是「手法」,用我們的術語來說便是「傳達」的階段:設計師將客戶的品牌故事,轉譯為有意義且簡潔的視覺經驗,讓這些概念對抗地心引力、在空中翻騰跳躍,並留下驚喜、愉悅的深刻印象。
一切都掌握在你手中
在魔術界有句老話:「如果不想讓別人學會你的招數,就把它用紙本印出來。」在魔術大會上,表演魔術給同為魔術師的觀眾看,是相當普遍的事。但如果表演者聲明他是從「書上」學到這套魔術,其他人一定會很訝異。因為大家不是看過這本書,就是沒想過他會表演這項魔術。
現在的情況便是如此,你讀了這本書,向這些logo 設計大師們學習後。不但可以將他們的知識作為設計基礎,也可運用這些魔術來讓大家讚嘆,甚至能讓自己驚喜。
前言
個人經歷
從事設計工作之前,我是一位魔術師,這也是我能唸大學的原因。事實上「魔術」與「設計」之間,並沒有多大差異。他們的學習歷程幾乎是相同的,都是靠「師承」而習得技術的根基。
──Bill Gardner
師承
我很幸運擁有一位才華洋溢魔術師的指導,這真是學習所知的唯一路徑,因為魔術師通常都會嚴守自己的秘密。歷史上出現過數以千計的魔術書籍,有些成書年代甚至在幾世紀以前,不過這些書通常深鎖重閣、無法公開。一旦你進入這個圈子並受到信任,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後,你的老師與整個魔術專業團體,便會願意與你分...
目錄
第一部分:探索
Chapter 1: 原點
Chapter 2: 企業識別的價值
Chapter 3:R的重要
Chapter 4: 嗅出潮流趨勢
Chapter 5: 實際考量
Chapter 6: 重新設計logo:特別注意事項
Chapter 7: 商標的分類
第二部分:發展
Chapter 8: 產生想法
Chapter 9: 該使用何種工作流程
Chapter 10: 備受歡迎的技巧
Chapter 11: 腦力激盪
Chapter 12: 你試過嗎?……
Chapter 13: 籌劃
Chapter 14: 怎樣才能算是好的logo?
Chapter 15: 精煉
Chapter 16: 設計「鎖定」
第三部分:傳達
Chapter 17: 提案與準備
Chapter 18: 應用
Chapter 19: 執行
Chapter 20: 如何預測未來
尾聲
關於作者
圖片提供
貢獻者致謝名單
第一部分:探索
Chapter 1: 原點
Chapter 2: 企業識別的價值
Chapter 3:R的重要
Chapter 4: 嗅出潮流趨勢
Chapter 5: 實際考量
Chapter 6: 重新設計logo:特別注意事項
Chapter 7: 商標的分類
第二部分:發展
Chapter 8: 產生想法
Chapter 9: 該使用何種工作流程
Chapter 10: 備受歡迎的技巧
Chapter 11: 腦力激盪
Chapter 12: 你試過嗎?……
Chapter 13: 籌劃
Chapter 14: 怎樣才能算是好的logo?
Chapter 15: 精煉
Chapter 16: 設計「鎖定」
第三部分:傳達
Chapter 17: 提案與準備
Chapter 18: 應用
Chap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