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誰能看見天使?
在路上碰到老李,想說還真巧咧,趕快問:「看了沒有?」他一副被逮著的樣子,一面搖頭一面急急地說:「還沒,還沒」。我嘆了一口氣,小聲嘟囔:「我就知道!」
其實,我早就知道他心情一直都不好,才會要他試著「看見天使」,看能不能注入一點正面能量;當時他就老實招認:「你們人本那一套,其實我有點吃不消,把每個小孩都當天使...」我說:「這個專欄不是只講小孩啦,不然我也不會叫你看」、「長翅膀的美少女,我也受不了...」...
當時,我就知道對付他這種人必須拿出榔頭(也是因為我沒本事招來天使),所以板起臉說:「你沒看過《聖經》嗎?天使其實都是男的」「男人長翅膀更可怕」「你沒看過加百列(天使長)嗎?米開朗基羅畫的,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頂上,哪裡有翅膀?」「......」──好吧,我根本就不該提《聖經》;趕快換話題:「你記得吧?伽里略那本書就叫做《星際使者》(The starry messenger),就是『上天的使者』,那才是『天使』真正的意思呀!其實我們這本書裡的天使,絕不端著蠟燭跳舞,也不站成一排唱歌,更不會繞著你飛得眼花撩亂的──只會悄悄捎來一些好消息,就像『星際使者』告訴人們有四顆衛星繞著土星轉,可見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好啦,好啦,我會去看看啦」,這才得到他的默許,還靠的是搬出伽里略打教會的臉;但默許顯然沒有用,事隔幾個月,還是被我在路上逮著。他看我滿臉失望,就安慰著說:「但我有叫別人看」;什麼?這還可以找人代班?他趕緊接上:「那個朋友不但看了,還特別回報說真的好看」。我怕他是唬弄,就再追問:「那他說哪裡好看?」「他說,他說,朱朱真的很會編故事」;我急了:「那些都是她身邊親眼目睹的真人實事,只是為了保護隱私換了名字。」
老李瞪著我,沉吟半天才說:「那為什麼我們都從來沒遇過那種事情?」哈,原來如此;我一把把他拉到路邊(怕他等下昏倒):「你這下說到事情的重點,你以為天使是隨便誰都看得見的嗎?不是只有肉眼才有視力問題,心眼被矇住的話,也會視而不見。朱朱這本書,就是專門幫你解開心障的:把天使的樣子用八百萬畫素拍下來,直接送到你的面前,還教你怎麼看,以後你就不會認不出來了。」
老李說:「你是講真的還是講假的?怎麼聽起來像直銷?」好吧?已經請過伽里略了,那這次得換人出手:「你一定記得卡爾‧波普說過,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總是先有猜想(主觀的動機),接下來的觀察才能真有所得,對吧?其實連最差的心理學家都知道,人總是看見他想看見的東西,想要看到陰霾,就很難看到陽光...。」
說到這兒,老李才靦腆地說:「其實我已經看過幾篇了,但我不敢跟你說,不敢說──我有點害怕再看下去...」;突然,我心裡難過了:這種心情我是有點知道的,雖然很難解釋;勉強說一下的話,大概就是,有的時候,我們會害怕「被感動」,特別是被那些美好的事物感動。至於到底怕什麼呢?當然很難解釋,勉強說一下的話,也許是怕它不是真的;或者也不是怕那些美好的事物不是真的,而是怕我們的感動不是真的;或者也不是怕我們的感動不是真的,而是怕這一切居然都是,都是真的:這麼美好的世界就在身邊,而我竟從來都無福消受!
看見天使之後,難免也會發現魔鬼——已經包圍自己很久!
我於是跟老李說:「沒關係啦,已經看過幾個天使,就可以了啦;重要的不是看見天使,而是知道天使總是有的,只等著人們去發現。」;老李好像鬆了一口氣,露出在這路邊的第一個笑容;不知道為什麼,我居然覺得這個男人非常好看。
我正覺得好笑,一個大男人能有什麼好看呢?老李突然問我:「我一直很好奇,你到底為什麼一直逼我看這本書?」「我有逼你嗎?怎麼自己都不知道?」「原來你也有不知道的事啊?」「怎麼沒有,看見那麼多天使,我一直都想知道怎麼樣可以也當一個天使、或半個也行...」
老李大大地笑開了,說:「知道天使總是有的,馬上就可以發現一個,即使是半個也算!」
史英
序二
喔,原來可以這樣做
很開心森林小學校長朱朱在自由時報家庭親子版的專欄〈看見天使〉集結出書。
編輯台上每天處理有關親子的文章非常多,有時甚至可以說到「麻木」的地步,因為概念基本上都差不多,但是每週收到朱朱的文章,卻總讓我很想一讀為快,這都是朱朱在落實人本教育二十幾年期間,寫下的許多精采的生活經驗。
即便專欄走了四年多,我從來就不把它當成一個工作,因為每篇文章總是不說教,輕鬆的對話,讓人看完後卻有種感動,感動的是文中老師的愛心、家長的成長,甚至孩子的改變,每次在幫朱朱專欄下標時,文章的角色總會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我腦海中。
朱朱的文章不只幫家庭親子版增色不少,在生活中,周遭朋友遇到親子問題向我求救時,如果碰到文章中類似的情節發生,我總是會把朱朱提到的做法拿來提供給朋友參考解決,往往大家的反應都是「喔,原來可以這樣做」。所以我常常會大力推薦給家有小朋友的家長每週一要定期收看朱朱的專欄,雖然都是說故事般輕輕帶過,但是在教養上有許多打破傳統或是轉個彎的想法與做法,我覺得對家長和老師有很大的幫助。
這次透過出書,我又再次重溫了過去編過的文章,深深覺得如果你不想當個制式、老是威權在上的師長,或者老覺得孩子太「魯」,那麼請一定要好好靜下心來看看這本書,看看朱朱怎麼說故事,體會一下朱朱背後的用心。我真的深信,孩子的本質都不壞,壞的是沒有碰到對的老師和家長。
自由時報家庭親子版主編 魏伶如
前言
書中的故事主角經常是以第三人稱出現;當然,不同文章中的「她」或「他」所代表的並不是同一個人。至於我,則分別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出現在不同的故事中。
非常感謝身邊有那麼多的天使圍繞著我;家人、朋友、森林小學的孩子、老師和家長、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同事、自由時報家庭版的主編,以及偶然相遇的陌生人。
由於書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故事跟森林小學有關;森小的教案、師生的互動、家長的成長…。所以,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或許這本書也可以看成是人本教育實踐的一個展現。
至於還有什麼要說的呢?大概書裡面都已經說了;現在,只希望這本書能讓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