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自序
尋繹臺灣書法的現代活力
臺灣在華夏文化的基礎之下,其文化發展近百年來受到日本殖民教育、戰後國民政府的治理及當時歐美思潮的影響等,融匯多種文化的特色,形塑臺灣獨特的文化面貌;臺灣現代書法的發展也循著此脈絡下,融合了不同地域及文化特質,發展出獨特的意義與價值。
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對臺灣政治與社會而言是個重要關鍵,全書以1945年為斷代依據,是為了釐清戰後到兩岸分治的發展狀態,作為未來能持續進行比較硏究的基礎。臺灣的書法硏究論述多數著墨於傳統書家背景與書風,偶或對當代的書家作品予以推介,基本上還是傳統文化的審美態度來評點書法。因此本書針對1945年戰後臺灣書法的現代性發展軌跡及其環境影響因素進行整理分析,試圖較完整呈現出臺灣現代書法發展的風貌
目前,書法的現代性需求在臺灣漸趨形成必然的發展態勢,甚至漸漸取代傳統書法的展演舞臺,其中所依恃的就是書法與藝術發展的密切關聯。如今回顧過往的軌跡,那些身處於書法審美邊緣的實驗性書法將成為現代書法研究上的重要參照,這主要是因為書法硏究範圍的不斷擴大以及藝術性要求重視所致,以此重新檢視書法的現代性歷程時,可以獲得兩種積極成果:一方面釐清書法發展在特定時空中,書法價值判斷因政治社會限制而產生的錯估;而另一方面,也藉由價值的釐清,得以肯定新世紀書法藝術的現代意義與價值。
書法的現代性表現已從伏流的狀態漸趨為主流趨勢,硏究的途徑也從民間的片面理解進入學院中的專題硏討,越來越彰顯現代書法研究的重要。現代書法不僅是歷史學上資料文獻的一部分也是臺灣文化硏究範疇中的一環,更是與
國際文化相銜接而不可分的藝術領域。個人多年來的思考與研究終於可以完成階段性任務,但由於才智有限必然有所疏漏,誠心祈望前賢方家批評指正。
2011年9月黃智陽於見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