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創新的理論為背景,對嚴重的問題提出殷切、有趣的處理方法。
作者之一麥克.懷特提出的「問題的外化」,在家庭治療領域中是一項理論與臨床的創新。
人和問題一旦清楚地分開,就能觀察自己與問題的互動,提出關鍵問話:是問題對人的影響比較大,還是人對問題的影響比較大?
作者一開始就假設:不論是自己發明或別人代替發明的,人的生活故事如果未能完整地呈現真實的生活經驗,就會遭遇問題。於是寫作或重寫這些人的生活或經驗的過程就成為一種治療,敘事因此扮演了治療的主角。
書中針對敘事治療提出了多種實例,邀請並鼓勵讀者以反省的立場,在敘述和重說自己的故事當中,寫作與重寫自己的經驗與關係。在敘事治療中,信函、文件、證書,變成了我們重新界定自己與問題關係的工具。簡單地說,就是,將問題外化、質問,從問題中獲得知識與力量。
作者簡介
麥克.懷特(Michael White)
現任南澳阿德雷德(Adelaide)杜維曲中心ulwich Centre)副主任。杜維曲心是進行心理治療與社區活動的中心。懷特最先接受的是社會工作和家庭治療方面的訓練。因為不滿此領域的傳統想法和做法,因而發展了新的觀念。在敘事治療的發展上,懷特是最多產且最有影響力的人,更是許多治療專業刊物裡被討論的主角,即使到了海外,他的巡迴教學亦吸引了大批的讀者。2001年,懷特第一次在台北舉行「敘事治療工作坊」。
著作包括《論文集》(Selected Papers,1989)、《重寫生命》(Re-Authoring Lives,1995)、《治療者的生活敘述》(Narratives of Therapists’ Lives,1997),並和大衛.艾普斯頓合著《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1990)、《經驗、矛盾、敘事和想像》(Experience, Contradiction, Narrative and Imagination,1992)。
大衛.艾普斯頓(David Epston)
現任紐西蘭奧克蘭(Auckland)家庭治療中心(The Family Therapy Centre)副主任,在發展敘事治療的過程中,他早期所接受的人類學訓練一直是很重要的因素,他因此體認到儀式在治療上的重要性,此外,他也特別重視文化對信仰與假設的影響。敘事治療開始建立哲學與實際做法時,提出「敘事」這個隱喻的就是他。艾普斯頓和紐西蘭的同事一起編輯的作品有《敘事治療實際的做法----希望的考古學》(Narrative Therapy in Practice: The Archaeology of Hope,1997),並和麥克.懷特合著《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1990)、《經驗、矛盾、敘事和想像》(Experience, Contradiction, Narrative and Imagination,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