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一座寶藏,是一部大書。經過近六百年風雨的紫禁城,凝聚著、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鄭欣淼
對台灣的讀者而言,說起「故宮」,就是指矗立在台北外雙溪,典藏著「翠玉白菜」、「肉形石」、「谿山行旅圖」、「寒食帖」等瑰麗國寶的中華文物寶庫。而在千里之遙的北京,也有一座以「紫禁城」為主體,融合歷史、建築、文物的故宮博物院。二○○五年,兩院在同一天分別慶祝建院八十周年,這八十年裡,兩院有二十四年共同的歷史,直到一九四九年的分離。從此,兩岸故宮各自成為兩岸三地華人文明藝術的精神堡壘,各自做出積極的貢獻與發展。
兩岸故宮的文物藏品,不僅是兩岸的公產,更是全人類的公產,需要人們一起去關懷,去保護。此書的出版,就是希望在政治分隔的現狀之外,讀者能以宏觀的視野,深化並認識兩岸故宮,看待各自的發展與特色,更以世界文化遺產的制高點,共同欣賞同根同源的中華文化資源。
此書收錄的十五篇文章,是作者擔任北京故宮院長任內,七年來對故宮價值的認識與故宮學探索的精華──
第一部「故宮」,為故宮與故宮博物院的概說:數百年諱莫如深的明清宮城,如何向世人敞開神秘大門,成為人民的博物館;歷經雷電火災的侵害,改朝換代的巨變,故宮老建築如何修繕,百萬件文物如何清理;數位科技的投入,古老的文化珍品如何在世人面前重放光彩。
第二部「故宮學」,乃是對故宮學的研究範圍、學科特點,以及各項學術成果與歷程,作出探索與梳理,涵蓋了清史、明宮史、藏傳佛教等。
第三部「故宮的人與事」。從馬衡、易培基、鄭振鐸到沈從文,在故宮人的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抗戰期間文物西遷的曲折動盪,感動於一個個有識之士為華夏文明的無私奉獻。
作者說:本書雖然只是反映自己對故宮與故宮學的一管之見,但通過與讀者的交流,可能會使更多的人關注故宮、瞭解故宮、研究故宮、保護故宮,在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中創造新的生活,是件好事。
在推動兩岸故宮跨越時空的交流與合作上,兩岸故宮人正積極地作出努力。遠流期望這本書的出版,亦能為此貢獻棉力,引領台灣讀者打開認識北京故宮的大門。
作者簡介:
鄭欣淼,陜西省澄城縣人,1947年10月生。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曾任陜西省委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組組長,青海省副省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2002年9月任文化部副部長、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著力研究政策理論、文化理論,先後撰寫了《政策學》、《文化批判與國民性改造》、《社會主義文化新論》、《魯迅與宗教文化》等多部學術專著。
鄭欣淼同時也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魯迅研究學會名譽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曾出版舊體詩詞集《雪泥集》、《陟高集》、《鄭欣淼詩詞百首》,並在報刊上發表不少散文作品。1999年以來,在博物館建設、文物與旅遊、文物保護體制改革、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等方面,發表過多篇論述。近年出版《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守望經典──鄭欣淼談故宮》、《紫禁內外》、《故宮與故宮學》等著作。
章節試閱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象徵君主法統的清宮舊藏為人民所共有並同享
在封建時代,「朕即天下」,國即家,家即國,整個天下都是帝王的,皇宮裡的所有物品,自然都是帝王的財產,誰也動不得。乾隆皇帝曾規定過,宮中的一切物件,哪怕是一寸草都不准丟失。養心殿的一個景泰藍小罐裡盛著36根一寸長的乾草棍,他拿了幾根放在几案上,叫人每天檢查,少一根都不行,這叫做「寸草為標」。溥儀曾回憶道:「這堆小乾草棍兒曾引起我對那位祖先的無限崇敬,也曾引起我對辛亥革命的無限忿慨。」
辛亥革命後,紫禁城的三大殿交給了中華民國政府,但溥儀還暫居內廷,皇宮裡大量堆積的文物珍寶仍然由皇室和內務府佔有。為了解決經費困難,小朝廷1922年曾公開用投標的辦法拍賣古物,還在向各銀行借款時抵押了大量金器古董。「這些財寶每一分鐘都在被贈送、出售或典押,甚至被偷竊。」不僅溥儀小朝廷認為這些文物珍寶屬於自己,甚至民國政府也承認這是皇室的私有財產。1914年民國政府成立古物陳列所,在文華殿、武英殿展出了從瀋陽故宮與熱河行宮運來的20萬件清宮藏品,據莊士敦稱,這些藝術品是被「借」來而尚待民國政府購買的皇室藏品。
對於溥儀等拍賣或抵押宮中大量文物的行徑,社會輿論予以高度的關注。這些文物到底是國家財產還是皇家私產?皇室是否有權處理?一些報刊時評發出抗議的言論,認為被處置的物品是國家財產,皇室沒有權力出賣它們。湖北省教育會為制止清室出售古物致內務部代電(1923年11月12日)更有代表性,認為這些古物是「全國五千年之文物」:「竊我國與埃及、希臘、印度同為數千年前古國,其文明久為中西所慕。清室之古物,尤為歷代帝室遞嬗相傳之珍秘,並非一代一人所得私有。合全國五千年之文物,集於首都之清室,一涉疏忽,不徒散佚堪虞,即立國精神且將無從取征。清室以經費短絀,轉售東鄰,不啻將五千年立國精神捐棄一朝,念及此,能勿痛心。」
驅逐溥儀後,成立了清室善後會,首先就是清點清宮物品,分清公產與私產。1924年11月7日發出大總統令:「著國務院組織善後委員會會同清室近支人員協同清理公產私產,昭示大公。所有接收各公產,暫責成該委員會妥慎保管。俟全部結束,即將宮禁一律開放,備充國立圖書館、博物館等項之用,藉彰文化,而垂永遠。」原清宮的物品,有公私產之分。屬於私者,為溥儀生活衣物、財錢,包括金、銀錠等,均由溥儀帶去;屬於公者,是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部分,必須交給人民並努力保衛。也正因這個原因,當溥儀出宮時行李中所藏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和仇十洲的「漢宮春曉圖」一卷,因係公物被扣了下來,而存放在庫房中的101,382兩銀元寶,則悉數發給了溥儀。清室善後委員會在點查時發現溥儀的「賞溥傑單」等文件,後以《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為題刊行,在序言中強調「國寶散失,至堪痛惜」!
對清宮舊藏文物的這種內涵,並不是所有人一下子都能認識。1928年6月,國府委員經亨頤提出一項議案,認為故宮是逆產,要求廢除故宮博物院,分別拍賣或移置院內一切物品。國民政府會議審議了這一荒謬提案,並要求中央政治會議重新複議有關故宮博物院的決定及有關法令。故宮博物院同仁向社會各界特別是政府高層作了大量的宣傳工作,闡述保護故宮文物的重要意義以及故宮博物院的歷史使命,對經亨頤提案的五個要點逐條反駁。兩個月後,中央政治會議否決了經亨頤提案,故宮博物院保存下來了。這次交鋒,留給世人印象最深的是張繼以古物保管委員會主席委員的長篇呈文,他在最末一段說道:「現歐洲各國,為供歷史之參考,對於以前皇政王政時代物品,莫不收羅保存,惟恐落後,即蘇俄在共產主義之下,亦知保護舊物,供學者之研究。一代文化,每有一代之背景,背景之遺留,除文字之外,皆寄於殘餘文物之中,大者至於建築,小者至於陳設,雖一物之微,莫不足供後人研究之價值。明清兩代,海航初興,西化傳來,東風不變,結五千年之舊史,開未來之新局。故其文化,實有世界價值,而其所託者,除文字外,實結晶於故宮及其所藏品。近來歐美人士,來遊北平,莫不嘆為大可列入世界博物院之數,即使我人不自惜文物,亦應為世界惜之。」這裡突出故宮古建築及其藏品的「世界價值」,是難能可貴的認識。
1932年,「北平政務會議」對故宮作了三項決議方案,其中第一項是呈請中央拍賣故宮古物,購買飛機500架。經院長易培基等多方努力,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保護故宮辦法,拍賣文物一案被否決。
每次爭論的結果,都使人們加深了對故宮文物國寶地位的認識:這是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精萃,來之不易,不可當作尋常古董任意處置。
文物南遷進一步強化和提升了故宮文物的國寶地位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我東北,華北告急。故宮博物院理事會考慮日軍一旦入侵華北,故宮文物就有被毀或被劫的危險,於是決定選擇院藏文物中的精品,遷往上海儲藏。這一計劃得到國民政府批准後,故宮就開始了南遷文物的準備工作,首先是挑選文物,集中裝箱。1933年1月,日軍進入山海關,華北地區形勢更為緊張。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於是決定,將已裝箱的文物從當年1月起,分批運往上海。
故宮文物南遷的消息經報紙披露後,引起截然不同的反響。支持者認為,日軍極有可能得寸進尺,繼續南侵,有必要把故宮重要文物轉移到南方安全地帶。國土淪喪猶可力圖恢復,任何文物之損失,終將萬劫不復。反對者則認為,遷運文物猶如棄國土於不顧,勢將造成民心浮動,社會不安。反對最力者為北平名流周肇祥,他於中南海成立「北平民眾保護古物協會」並自任主席,發通電,散傳單,公然表示將以武力手段阻止文物南遷。當時一些文化界名人也反對南遷,如胡適、魯迅等,魯迅寫有「寂寞空城在,倉皇古董遷」及「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的諷刺詩句。而有意思的是,此後不久即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先生正在為文物南遷奔忙時,他的兒子馬彥祥卻以筆名在報紙上發表多篇文章,對文物南遷提出批評:「因古物之值錢,結果弄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束手無策,這種現象,想起來實在有點好笑。」他說:「我們國難一來的時候,不是大家都眾口一辭地說『寧為玉碎,勿為瓦全』麼?現在為了一點古物,便這樣手忙腳亂,還說什麼犧牲一切,決心抵抗?要抵抗麼?先從具有犧牲古物的決心做起!」想不到的是,1937年11月下旬,故宮有兩列裝文物的火車要從南京發往陝西,缺少押運員,院秘書便請馬彥祥幫忙押運,他便擔負了這個重任。從四年前的反對,到這次甘冒戰火參與押運故宮文物西遷的行列之中,馬彥祥的認識已有了重大轉變。
故宮的文物不能簡單地視為古董、古物,而是國寶,是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其中蘊含著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不能以幣值論價。故宮文物南遷的爭論,使人們對它的國寶地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文物南遷十多年,受盡種種險阻,始終為國人所關注。而文物的常常化險為夷,使「古物有靈」的說法廣為傳頌,且與「國家的福命」聯繫了起來。1947年9月3日,馬衡院長在北平廣播電台作了「抗戰期間故宮文物之保管」的著名演講,簡要介紹了抗戰時期文物南遷、西遷的經過以及保管之困難等。他說:抗戰八年之中,文物多次險遭滅頂之災,例如當九千多箱文物由重慶運往樂山途中暫存於宜賓沿江碼頭時,重慶以及宜賓上游的樂山和下游的瀘縣都遭到敵人的狂轟濫炸,唯有宜賓幸免;長沙湖南大學圖書館在文物搬出後不到四個月就被炸毀;重慶的幾個倉庫在搬出後不到一個月,空房也被炸掉;從南鄭到成都時,在把存放在南鄭文廟的文物運出後剛十二天,文廟就遭敵機投下的七枚炸彈夷平。「像這一類的奇蹟,簡直沒有法子解釋,只有歸功於國家的福命了。」
從現在來看,歷史已經證明,當時還不可能有比南遷更為有效的保護文物的方法。為了避開戰爭的災難性破壞,為了保證在這一個非常時期文物不受損失,最為可能的方法就是將文物遷到安全的地方。遷徙疏散成了戰時文物保護與保管的手段。
不僅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許多國家為了防止德國的侵略,也都紛紛疏散、藏匿本國博物館的藝術精品。以英國為例,英國博物館的主管們1938年就做轉移藏品的準備。他們計劃將藝術收藏品轉移到英國西北部的威爾斯隱藏起來。在倫敦本地,地鐵未用地段被預置為儲存點。在國家美術館,大幅畫的邊框都做有特別的槽口,以便很快從框中取出畫裝入存放在地下室的箱子裡。經過多次操練,一個大美術館能在7分鐘內清空。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宣布後,歐戰不可避免的步伐加快,英國博物館即著手裝箱外運。裝滿了包裝好的首都藏品的皇室列車只能以每小時10英里的速度行進,以使顛簸震動減少到最小限度。大多數英國藏品甚至在9月3日正式宣戰前就抵達指定隱匿地點,9月5日,所有重要物品都撤離疏散。
再以美國為例。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本土主要博物館即著手轉移他們最有價值的收藏品,弗立克、大都會和其他藝術品收藏機構做出了授權轉移收藏品的決定。文化資源保衛委員會1943年3月的報告稱,僅從華盛頓就有4萬立方英尺的書籍、手稿、印刷品和繪畫,加上第一面星條旗,以及那些代表著美國民主發展步伐的檔案被送往「內陸腹地的三處教育機構」;《獨立宣言》則送往諾克斯堡保存。
歐洲及美國博物館的文物藏品,絕大多數是來自世界各地,一般主要不是本國本民族的藝術品,而故宮的文物,全是中華文明的結晶,是中國5000年藝術長河的重要載體和見證。與歐美相比,故宮文物精品在外十多年,受盡艱難曲折,更是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奇蹟。
(節錄自〈故宮的價值與地位〉第二節「故宮的國寶地位」)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象徵君主法統的清宮舊藏為人民所共有並同享
在封建時代,「朕即天下」,國即家,家即國,整個天下都是帝王的,皇宮裡的所有物品,自然都是帝王的財產,誰也動不得。乾隆皇帝曾規定過,宮中的一切物件,哪怕是一寸草都不准丟失。養心殿的一個景泰藍小罐裡盛著36根一寸長的乾草棍,他拿了幾根放在几案上,叫人每天檢查,少一根都不行,這叫做「寸草為標」。溥儀曾回憶道:「這堆小乾草棍兒曾引起我對那位祖先的無限崇敬,也曾引起我對辛亥革命的無限忿慨。」
辛亥革命後,紫禁城的三大殿交給了中華民國政府,但溥儀還暫...
作者序
台灣版序
故宮有著豐富的內涵。然而人們見仁見智,印象與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說故宮就是莊嚴雄麗的紫禁城,有人說故宮代表國之瑰寶的文物藏品,也有人說故宮專指聲名遠播的故宮博物院。這些看法雖然都有道理,但卻都不全面。故宮是個文化整體,它不僅擁有今天可以看得見的古建築、文物藏品及故宮博物院,還擁有作為明清兩朝皇宮時期留下來的雖然看不見卻鮮活存在的歷史和人事。只有把這些不同方面綜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故宮。
故宮具有整體性、累積性、象徵性等特點。經過近六百年風雨的紫禁城,凝聚著、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這也是故宮學得以形成的最重要的基礎。故宮是一座寶藏,是一部大書。我們對故宮還瞭解有限,知之不深,還需要不斷地挖掘,認真地研讀。這就是故宮學的任務。
我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的這幾年,對故宮的價值及故宮學的內涵作了一些嘗試性探索,發表了二十多篇文章,結集成書,名為《故宮與故宮學》,已於二○○九年初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現在,承蒙台北遠流出版公司垂青,從中選取十五篇,另作繁體字版印行。我想,本書雖然只是反映自己對故宮與故宮學的一管之見,但通過與讀者的交流,可能會使更多的人關注故宮、瞭解故宮、研究故宮、保護故宮,在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中創造新的生活,應該是件好事。
即使這麼一本小書,它的出版,也是要付出相當的努力。在此,我謹向遠流出版公司王榮文董事長以及負責本書編輯的曾文娟女士、鄭祥琳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鄭欣淼
2009年9月15日
台灣版序
故宮有著豐富的內涵。然而人們見仁見智,印象與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說故宮就是莊嚴雄麗的紫禁城,有人說故宮代表國之瑰寶的文物藏品,也有人說故宮專指聲名遠播的故宮博物院。這些看法雖然都有道理,但卻都不全面。故宮是個文化整體,它不僅擁有今天可以看得見的古建築、文物藏品及故宮博物院,還擁有作為明清兩朝皇宮時期留下來的雖然看不見卻鮮活存在的歷史和人事。只有把這些不同方面綜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故宮。
故宮具有整體性、累積性、象徵性等特點。經過近六百年風雨的紫禁城,凝聚著、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這也...
目錄
台灣版序
第一部 故宮
01故宮的價值與故宮博物院的內涵
02故宮的價值與地位
03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清理
04故宮維修五年
05開放型思維與21世紀初的故宮博物院──書畫展示、研究、收藏為例
06永遠的故宮 永遠的保護──作於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
第二部 故宮學
07故宮學述略
08紫禁城與故宮學
09清史研究與故宮學
10明宮史研究與故宮學
11故宮藏傳佛教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第三部 故宮的人與事
12厥功甚偉 其德永馨──紀念馬衡先生逝世50周年
13關於故宮「盜寶案」
14鄭振鐸與故宮博物院
15沈從文與故宮博物院
台灣版序
第一部 故宮
01故宮的價值與故宮博物院的內涵
02故宮的價值與地位
03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清理
04故宮維修五年
05開放型思維與21世紀初的故宮博物院──書畫展示、研究、收藏為例
06永遠的故宮 永遠的保護──作於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
第二部 故宮學
07故宮學述略
08紫禁城與故宮學
09清史研究與故宮學
10明宮史研究與故宮學
11故宮藏傳佛教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第三部 故宮的人與事
12厥功甚偉 其德永馨──紀念馬衡先生逝世50周年
13關於故宮「盜寶案」
14鄭振鐸與故宮博物院
15沈從文與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