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
你可以活得更好你可以活得更好,更有成就感。
生活在這個E世紀的人們,資訊傳輸快速,但生活的智慧卻不足;價值中立化,而人生的意義卻變得模糊;知識半衰期快速縮短,生活卻變得更緊張,工作更忙碌更競爭。要想保持身心健康,維持生活品質,顯然更需要正確的觀念和態度,這正是這本書所要討論的主題。
不過,無論社會怎麼變遷,人只要能接納自己,照自己的本質好好生活,努力發揮其潛能,就會有一番收穫和成就,他的自在感、信心和喜樂自然流露出來。反之,人若不喜歡自己,一味羨慕別人,想把自己變成別人的模樣,一試再試總是辦不到,就會陷入空虛、挫折和沮喪。前者的生活著眼於實現自己,一切都是現成的,所以也愉快豐收;後者則背叛自己,不喜歡自己,當然就落得空虛和鬱卒。
因此,生活的基本原則是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實現自己。用自己手中的彩料,去塗繪絢爛的人生圖案;用你能掌握的資糧,在現實的機緣中,努力創作、學習和成長,建構美好的人生。這就是活出自己的如來。
二十一世紀的前葉,將會是一個憂鬱的年代。有憂鬱傾向的人逐年增加,一般的推估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生活在這種不快樂的心理情境;約有百分之八的人,受憂鬱症折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機能受到傷害。世界衛生組織稱這種現象,叫做二十一世紀的黑死病。他們更提出警告:並不是只有經濟發達的國家才如此,貧窮的國家也不能免,甚至為患更烈。
多年來我從事心理諮商與輔導的研究,發現憂鬱和不快樂的主要因素是不願意接受自己,不能從自己的生活現實中,找到意義和價值,甚至鄙視自己,唾棄自己。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原因:
●自尊(self-esteem)不健康
●悲觀的思考模式和習得的無助
●個人心理創傷
●生活史和精神病史
這些因素卻往往回過頭來,使一個人逃避自己,厭惡做自己,以致更加沉淪,而走向悲劇或死亡。
二○○四年國際佛光會會員大會,邀我以「佛法怎麼救助憂鬱患者」為題作演講。會中我呼籲所有現代人,「要活出自己的如來」。人不能被物化,把自己視為物來操弄,拿來跟別人比較,這是失去自在感和快樂的最主要原因。
於是,活出自己的如來,正是生命的真理。在教育工作上要揭櫫這個真理;在個人生涯發展上,要珍惜發展這個法則;在心理輔導和治療上,它更是成敗的關鍵。
每一個人都應該覺察到,自己是唯一的、獨特的人。他必須在自己的生命與生活中,找到絕對的意義和價值。人一旦不能自我肯定,而不斷向外追求,就會迷失、不安和瘋狂。唐朝的洞山禪師說: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這麼會,方得契如如。
找到自己,用自己的根性因緣去生活,展現自己的人生,那就是「渠」,就是自己如來的表現。但必須注意的是,人的成就和功名只是表象,而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說「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這個如來就超越了我相的執著,進入永生的精神法界了。當一個人的精神生活發展到這個層次時,就跨入「無所從來」的法界。此時人生的成敗得失已經干擾不了他,他生活在真正的自在之中。
本書對教育、心理衛生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提出了正向的建議,希望讀者會喜歡它。
於二○○五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