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個磁場,在它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美麗,它也是大多數人生活的一部分。聲樂家金慶雲在演唱、教學、學術上都有傑出的貢獻與崇高的地位,她的音樂文字,無論是不是愛樂者,都會被那文學的筆觸、真摯的情感及專業的素養所感動,讓人想進一步認識音樂,擁抱音樂,並且能在聆聽的時候,聽到流進音樂裡的我們自己的生命。
這是一本談生活的,談音樂及其周邊的書。作者長久浸淫音樂的專業自信與驅策力,配合對文字的敬謹虔誠,交織而成的文體,令人激賞。不論是對音樂人的致敬、解析古典歌劇、或觀賞演唱心得,都展現了音樂的不同層次與樣貌。
作者簡介:
金慶雲
八十,不知老之早已至。
七十一歲,最後一場獨唱會。
濟南,十七歲離開,至今怯歸的故鄉。
臺北,我的家。
維也納,從歌劇院到森林,流連忘返的異鄉。
音樂廳,我的教室,我的殿堂。
看電影,一天不超過三場。
寫作,只因為音樂太美。不得不作,能懶則懶。
金慶雲
女高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研究所退休教授。著有《弦外之弦》、《冬旅之旅》、、《音樂雜音》等。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金慶雲老師的音樂文字集學術與鑒賞為一體。它既有歷史感,又能給人以審美的啟迪;既有美學和哲學的高度,又使人讀後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她的文字始終在形與神、言和意之中流動;在文與詩、戲與畫之間變幻,猶如音樂一樣至深至美——王次炤(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音樂美學學者)
慶雲為人直爽,氣質超凡,對藝術的涉獵極為廣博多元,更是音樂界少數寫得一手好文章的才女。她的文字細膩動人,總在看似恬靜淡然中,但見深刻濃烈的情感,聽她憶人思往,談歌說劇,令人感受到音樂之於生命的美好。將這樣的好作品推薦、分享給所有朋友,是最快樂的事。——申學庸(音樂教育家)
表演藝術者而能寫作的不多,金慶雲教授不僅能寫,還寫得這麼動人。我喜歡她的文章。收到本書文稿,明知該睡了,還忍不住再讀一篇。文如其人,從其中見到她的真誠,熱情,負責任。她對藝術的熱愛,對美的敏感,都發自內心。說人論事,經過深入的瞭解,深刻的思考,又能以豐富的語彙,傳達得非常準確細緻。這是她八十歲生日給大家的特別的禮物。無論是不是音樂工作者,都會得到啟迪。——周小燕 (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聲樂家)
她說,卡拉絲「每一次歌唱歌是一場豪賭。」
她說:「有關華格納的爭論,是地殼板塊的碰撞與分裂。」
而多明哥的頭聲「攜帶著整個身軀的共鳴,兼具明亮與厚實的質感,讓人感覺一股巨大的氣流進入頭腔,把頭殼撐破,把屋頂掀開,在高壓中放射出來。
像一個巨人在渾沌中立起,掙脫一切束縛,開天闢地。」聲樂家寫音樂,自然得心應手。但金慶雲更是傑出的散文家,濃烈的情感,豐美的意象,節奏鏘然的音樂性,獨步華文世界。
如果你上誠品,如果你聽台北愛樂,你不能錯失這本書。——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金慶雲老師是國內音樂家當中,以好文采知名的一位;《坐看停雲》這本文集,談音樂人,也談音樂,旁及電影,在在展現了她的音樂涵養和文字功力。〈馬勒陪我看電影〉一文尤其融會三者,我們讀到最後,她說「在黑暗的電影院,眼淚嘩嘩流下來。銀幕上是巴黎的天空。馬勒坐在我身後。像傳遞情報的間諜。」真要忍不住叫絕。
金慶雲也是頂好的「傳遞情報的間諜」……。——黃碧端(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作家)
旋身,站定,摒息──
鋼琴沉穩,如黑色玄武岩,而她直立如青松,裙襬曳地處如人魚之尾,靜靜地匍伏著不絕的長浪,方其時,她目光如凌電,聲動幽谷高風。
以上,是音樂會中的金慶雲──而在書中,她的精彩光曄亦然相同。——張曉風(陽明大學教授,作家)
不只是優美生動的論理抒懷,更有彌足珍貴的第一手史料:透過金老師的《坐看停雲》,我們既得以咀嚼品味一位聲樂藝術家對自己、對歌壇名家、對音樂大師與經典創作的深刻思索,也得以見證台灣音樂人與音樂會的足跡--簡言之,這是本無法不讀的精彩文集。——焦元溥(《遊藝黑白》、《聽見蕭邦》作者)
金慶雲是台灣樂壇的「表情種子」。她唱起歌來,以聲帶情,能充分掌握歌中意蘊,從語境的深處引發出人間的眾「聲」相;在激越挺拔中見婀娜,在幽微婉約中隱含鋒芒。
我們或可從這樣的體會讀金慶雲論樂的文集,找出她以文字表達時所側重的意趣與象徵所在。而不管是筆歌墨舞,無不是出自作者長期蘊育厚積薄發的哲思樂想,值得細細品味。——瘂弦(詩人)
媒體推薦:金慶雲老師的音樂文字集學術與鑒賞為一體。它既有歷史感,又能給人以審美的啟迪;既有美學和哲學的高度,又使人讀後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她的文字始終在形與神、言和意之中流動;在文與詩、戲與畫之間變幻,猶如音樂一樣至深至美——王次炤(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音樂美學學者)
慶雲為人直爽,氣質超凡,對藝術的涉獵極為廣博多元,更是音樂界少數寫得一手好文章的才女。她的文字細膩動人,總在看似恬靜淡然中,但見深刻濃烈的情感,聽她憶人思往,談歌說劇,令人感受到音樂之於生命的美好。將這樣的好作品推薦、分享給所...
章節試閱
那一場合演的電影
一整個五月,雨下個沒完。知道塞雲住院治療,她素來要強,病中想來也不喜歡訪客打攪,我就不時往她家裡打電話。有一天忽然接通了,塞雲跟我?述病情,腫瘤的部位不能開刀,只有化療。語氣很平靜。我聽得心驚膽戰,三月間我們通過電話,只說腸胃微恙,不想一病至此,一向嬌生慣養的怎禁受得起。
想去看她,心裡躊躇,兩人相對必然傷感,我又不是嘴甜的人。我跟俠鄰說,多找朋友一起來,給媽媽打氣。她卻說:「就一個人來吧。媽媽說跟金阿姨是不一樣的交情,有好多話要跟你說。」
真是不一樣的交情。一閉眼就看見我第一次遇到時的塞雲,圓圓的臉,喜孜孜的甜美笑容,真叫人喜歡。那天她穿著白色的短褲,一頭短髮。那竟然是超過五十年的往事了。民國三十八年,我還是新竹女中高二的學生,忽然興起了將來要學音樂的念頭,就等不及的以同等學力報考師大音樂系,到考場才知人人有備而來,和我一樣不自量力的還有一個劉塞雲,師大附中的高二生。我們分外親,立刻就結了黨,等著考試不耐,四下閒逛,看到一間教室裡有鋼琴,兩人就爬窗進去,輪著一彈一唱,自己給自己惡補。等我們從窗戶再爬出來,回到考場,視唱聽寫竟然已經考過了,我們還一搭一唱向老師求情,老師臉上笑笑的,大概覺得這兩個小女生真是淘氣荒唐,結果還是不能通融,我們還很有風度的繼續往下考。塞雲往台上一站,擺好架式,往鋼琴點一個頭,但沒法開始,因為鋼琴邊沒有伴奏,等了半天,她又點了好幾個頭。終於來了一個伴奏(我們後來的學姐田楨),塞雲後來說,她根本不知道考試還要自備伴奏,看別人往鋼琴點個頭,伴奏就出現了,她也學樣兒。這笑話她說過好多次,每次都說:「慶雲就是目擊證人。」是的,我是大多數人不曾見過的,純真少女塞雲的見證。
我們當然都沒被錄取,可一點沒懊惱,臨走時兩個人約著:「明年一定再來啊!」好像我們是請客的主人似的。虧得這一回刺探軍情,第二年我們果真都考上了,做了四年同學。
從那時候起,我們各自捏塑自己的人生泥偶,總不時窺望一下旁邊那人捏得怎樣,有時忍不住讚幾句好,有時惡作劇的搥一下,有時失聯,有時近得摩肩擦肘。兩人的個性實在南轅北轍,彼此連學都學不來,際遇也大不相同,但偏就志趣相近,都走上同一條窄路,一路足跡交錯,在許多事情上付出過相似的關心努力。我們都以為一切在自己掌握之中,其實也還脫不出命運的播弄。塞雲真捏得不錯呢,在我們那一代,她無疑是拔尖兒的了。她自己藝術上的成就,很多出色的學生而且對她始終崇拜,對中國歌的提倡,對作曲家的鼓勵,這幾年,她擔任聲樂家協會理事長,做了很多事情。她自己也該是滿意的吧。
才約了去看她,她又住院去了。見到我來,她從榻上虛虛抬起雙手,嘴角一撇,說:「我最老最老的朋友……」眼淚就掉了下來,我抱住她,不敢用力。臉貼著臉,淚水摻在一起。塞雲向來涵養好,喜怒不形於色,我從沒見她這樣真情流露。說什麼呢,也沒說什麼。她只反來覆去說好多話要說,只搭著我的手。那天她有些發燒,軟軟掌心裡的溫熱傳過來,我也一心要把祝福傳給她。我們很久沒這麼親近了,語言反倒使人隔。「以前……,真是胡鬧,幾十年一下就混過去了。」誰不想重來一遍呢?重來時會做不同的選擇嗎?不同的選擇又會更好嗎?不同的選擇又還是自己嗎?我一個勁說快快好起來,我們再同台唱歌。真是的,五十年裡就這樣兩回。去年底,我們這些第一代的聲樂歐巴桑一起上台(其實真正老的也就屬我和塞雲),玩兒的真高興。就是這樣了,我們都還算努力,也都還不夠那麼努力,差強人意吧,這就是我們的成績單了。別人或者根本沒興趣,我們倒挺認真。我知道塞雲有些地方比以前更進步了,或許就我知道,或許她也知道就我知道,有幾個人這麼瞭解她呢。再前一次同台,就是我們的大學畢業音樂會了。那張合照裡塞雲緊挽著我的胳臂,笑得多麼燦爛。眼睛沒看鏡頭,不知望到哪兒去了,望著前面我們都還不知道的,夢想的人生。五十年匆匆過了。就像九十分鐘電影。
我認得的她向來是豐潤的,而如今病榻上是真憔悴了。只有聲音還是甜美,依舊字正腔圓。她向來說話慢條斯理,病中也不覺弱,反倒一點沒有煙火氣,比平時更多一分樸素真誠。醫生進來,塞雲說這是我的同班同學,醫生盯著我看了好一會,像要揣摩健康的塞雲該是什麼樣。的確半年前她還跟我一樣活蹦活跳的。年近七十,我們都踩著雷區,一轉眼轟的一聲,伙伴就倒下了,誰先誰後,全憑天意。
走時我俯身貼她的臉,她把手搭在我肩上,輕輕拍著,倒像是安慰著我。我的眼淚嘩嘩流出來,趕快抬起臉,大聲說,我們那兒新開了一家小籠包店,下次帶給她嚐嚐。「太奢侈了,那哪兒成啊。」她拉我的手放在肚子上「一吸氣就疼啊」。我走到門口,回頭看她又抬起手來,說:「再抱抱吧。」生命真值得眷戀啊!我把她的枕頭掖好,像對我的小孫女,心中滿是憐惜。
那天想著要去看她,又想洗了頭再去,人家塞雲病床上都清清爽爽的呢,誰知道她凌晨就過去了。到她家裡,鮑先生像沒回過神,反覆說:「還以為再一個療程就出院了。」見到我兩人抱頭大哭,淚眼昏茫裡我望著塞雲生前的房間,心裡想,會不會我點一下頭,那短頭髮,圓圓臉,十六、七歲的她就真的走出來了,用甜潤的聲音喜孜孜的喊著:「明年一定再來啊!」──好像什麼都由我們做主似的。
那一場合演的電影
一整個五月,雨下個沒完。知道塞雲住院治療,她素來要強,病中想來也不喜歡訪客打攪,我就不時往她家裡打電話。有一天忽然接通了,塞雲跟我?述病情,腫瘤的部位不能開刀,只有化療。語氣很平靜。我聽得心驚膽戰,三月間我們通過電話,只說腸胃微恙,不想一病至此,一向嬌生慣養的怎禁受得起。
想去看她,心裡躊躇,兩人相對必然傷感,我又不是嘴甜的人。我跟俠鄰說,多找朋友一起來,給媽媽打氣。她卻說:「就一個人來吧。媽媽說跟金阿姨是不一樣的交情,有好多話要跟你說。」
真是不一樣的交情。一閉眼就看見我第...
作者序
書中的文字大部分完成於二○○四年之前,而最早的已經超過十年。真是愧對讀者。原來為我出書的出版社結束營業了,這本書一擱就是七八年。面對生命中大段的空白,尤其虛擲的,竟是上天特別寬容於我的寶貴時光,真覺得怵目驚心,罪無可逭。
出版困難只是怠惰的托詞。舊作不得出版,與繼續寫作何干?二○○二年《馬勒的歌》獨唱會後,雖沒有計劃或決定不再站上舞台,但由於莫名的原因,動力不再,慢慢就停了下來。本來我已經拖得夠久,像個到了時間還遲遲賴著不肯上床的孩子,終究睡著了。
不再唱又與不再寫何干?不是該更有時間了嗎?忙碌了一輩子,如今可說是閑了,卻悟出一個道理:時間是越用越多的。不用它,也要溜走,而且更快。只有在覺得不夠用時才是有用的。我畢竟自認是個歌者而非作者。歌唱是主動的追求,寫作只是被動的因應,只是為音樂服務。寫作的誘因都來自周遭的音樂活動。○三年,因為時間的充裕,也因為國家交響樂團節目冊篇幅的充裕,的確寫了一篇比較長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回報冗長的華格納。那時未嘗不幻想著,不再受報紙刊物的局限,暢所欲言地寫幾篇稍有分量的東西吧。但○四年的那篇《唐璜的道德光譜》之後,就幾乎停止了。
在這期間,我的音樂生活(作為一個欣賞者)其實仍然是非常豐富的。常住在維也納,接連幾個歌劇季,和其間的音樂會,我幾乎成了專職聽眾。但竟然沒有留下一篇文字。除了日記上簡短的紀錄,興奮時發出的手機短信,只有記憶,滿滿的記憶,和更多從記憶中溜走的,還要繼續溜走的。我好像在另一個世界,這裡每天發生的音樂事件,要費很大力氣才能對國內的讀者說清楚。 而音樂刊物越來越少了。不知寫在那裡,不知寫給誰看,有誰要看。於是就懶了。然後這幾年,我新添的小孫子又把我常拉到上海。日子過得興興轟轟。難免顧此失彼了。其實我虛擲的,倒未必是時光,而是記憶。記憶只有分享了才能保存。
追根究底還是老了吧。雖然不怎麼自覺。一書之中,好幾篇悼亡之作,證明自己真是很老了。許常惠幾乎就是我們那一代音樂人的縮影。眼看著這一頁翻過去了,茫然四顧,除了自己,竟沒有幾個人能再為他見證。謝安曾對王羲之說:「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王羲之說:「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需賴絲竹陶寫。」我不那麼多愁善感。但早過了「中年以來」,面對的是更大的感傷。一位學生卻說:「老師,能被你的文章紀念,也是一種幸福。」用文字紀念我們共有的時代,而期望著後人看到我所看到的他們,竟成了我的責任。
而我記錄的這些現場音樂會,現在也過去十年八年了。我不知道自己努力描摹的,對沒聽過這些音樂會的人有沒有意義,而聽過的還有沒有印象。即便有,這些文字從一開始就只是我個人的印象。縱然努力想真實地記述音樂,其實連表達自己的感想都不準確。文字游離於這些音樂會以外,能不能存在,得看它自己。當有人走過來說:「那一場我也聽了,就是你寫的那樣……」我還是會覺得很快慰。即使知道,我們的感受不會一樣。我分享的,不是這些音樂,是我的記憶。更嚴格的說,是對我的記憶的不準確的紀錄。
唯一例外是卡拉絲。她是我最遺憾沒有現場聽過的歌唱家。但卡拉絲是繞不過去的。因為聯合文學策劃她的專輯而來邀稿,讓我好好地梳理了一下那些矛盾而讓人惶惑的印象,重新深深地被震動。為她的藝術,也為她的命運。兩者都取決於她的性格。就在那前後,迪里拜爾和朱苔麗接連在台北演出,曲目甚至還有重疊。兩位聲音和風格差異如此之大的歌手,彷彿就在考驗我們的美學理論,看看你如何自圓其說。但什麼都不必說,藝術本身是最雄辯的,遠超過我的文字。美的神奇,就在於容許這麼大的差異。甚至因差異而顯現。道理只有一個,美有很多很多種。
然而美自有其難以言宣不可捉摸的標準。〈芭托現象〉是我少有的對明星歌手貶多於褒的評論。我相信名無倖至,尤其在古典音樂這些嚴格的聽眾面前。然而這堅固的堡壘似乎開始崩解了。這不令人擔憂,天才常常挾帶著巨大的破壞力,美的標準向來都會隨著時間被顛覆。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藝術以外的因素伸進手來。通俗化常通往庸俗化。
所以作曲家比演唱家更恆久。歌聲飄散在風裡,而曲譜寫在紙上,可以被詮釋,不易被篡改。詮釋的空間無限,我的紙上談兵不過是詮釋之詮釋。威爾第逝世百年紀念,我一一清點了他歌劇中的人物,每一個都這樣沉重。一個多麼嚴肅認真努力的作曲家,每一筆都用上全力,寫到八十歲。歌劇之重我們這裡至今承擔不起。《托斯卡》,《崔斯坦與伊索德》,《唐喬萬尼》都是國家交響樂團的大製作。即使只是音樂會形式的歌劇演出,在自己的土地上聽到它們還是忍不住興奮得掉眼淚,像來了一個別人不太認得的老朋友,忍不住就要插嘴介紹:那可是個大人物呢!其實我也只是人群中的仰慕者,老朋友是自封的。但想想有許多年輕的心靈被第一次撼動,如我當年……。
當年已經很久遠了,我卻常不自覺。現在的我雖然不務正業,還過得熱熱鬧鬧。或許因為我有「絲竹」,有網路,有精力無窮的小孫子,有書讀(雖然吃力),有電影看。這本談音樂的書裡竟然有三篇和電影有關。(〈合演的那一場電影〉不過是個比喻,但是不是透漏了自己潛意識裡對電影的嚮往?)就在最近,黃斑症又一次侵向我的瞳孔,扭曲了我眼中的圖像。貪看電影至於一日兩三場,就像《新橋戀人》裡那個在失明前潛入美術館看畫的女孩,比她幸運的是我已經看過很多很多年了。而且我的好醫生幾次挽救回我的視力,或許我會一直這樣幸運。《時時刻刻》逾越了自己的戒律:不評論聲樂以外的音樂。但在這文學、電影、音樂的三江併流處,非陷溺不可。我恨不得不自量力地撇開音樂,痛痛快快寫一篇書評影評。對書中電影中(妮可‧基嫚怎麼能把伍爾芙演得這麼真!) 陷溺於生命意義這個大問題裡的男男女女,我卻像是免疫了。活到如今,我仍答不出,但也不再問。每一天都是恩賜。八十歲的威爾第寫出一齣胡鬧的《法斯塔夫》。我也好像沒有無聊過。除了生命以外,你沒有更好的東西,唯一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列子中的故事:「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我和薛譚一樣,終身不敢言歸,卻也沒學到那響遏行雲的境界。對於歌唱, 我是「行到水窮處」了。如今或該「坐看雲起時」。
我不知從流水到行雲是如何幻變的。但我可以換個姿勢,看雲。或許,她也願停下腳步。
二○一一年八月
書中的文字大部分完成於二○○四年之前,而最早的已經超過十年。真是愧對讀者。原來為我出書的出版社結束營業了,這本書一擱就是七八年。面對生命中大段的空白,尤其虛擲的,竟是上天特別寬容於我的寶貴時光,真覺得怵目驚心,罪無可逭。
出版困難只是怠惰的托詞。舊作不得出版,與繼續寫作何干?二○○二年《馬勒的歌》獨唱會後,雖沒有計劃或決定不再站上舞台,但由於莫名的原因,動力不再,慢慢就停了下來。本來我已經拖得夠久,像個到了時間還遲遲賴著不肯上床的孩子,終究睡著了。
不再唱又與不再寫何干?不是該更有時間了嗎?忙...
目錄
自序 8
懷人思舊
許常惠
許常惠的最後之旅 17
長子‧么兒‧董事長與作曲家 22
劉塞雲
那一場合演的電影 33
同學少年 38
蕭滋
渡頭 45
曹永坤
心與浮雲閑 57
高信疆
一個字不能少 63
台前幕後
迪里拜爾
當世最美麗的聲音 69
天使飛翔——七夕演唱會 71
卡拉絲
卡拉絲之蠱 83
朱苔麗
命運的星空 95
歌劇女神和她的傳人 100
特菲爾
大神踟躕 107
瑪頓
桑松的頭髮 112
多明哥
聽!這個人!——見證三十年 118
芭托
黑姑娘的玻璃鞋——芭托現象 129
腹語獨白
金慶雲
療傷的過程 141
我七十歲,我唱歌 144
經典摩挲
崑曲
人間猶有未燒書——崑曲的失憶與還魂 153
德文藝術歌
遠方的歌 159
威爾第
黑暗的力量——威爾第百年 165
普契尼
托斯卡的抉擇 188
馬勒
馬勒陪我看電影 197
相期邈雲漢 204
華格納
愛之欲其死——《崔斯坦與伊索德》 213
莫札特
天龍八部——唐璜的道德光譜 253
葛拉斯
時間的聲音——《時時刻刻》 267
自序 8
懷人思舊
許常惠
許常惠的最後之旅 17
長子‧么兒‧董事長與作曲家 22
劉塞雲
那一場合演的電影 33
同學少年 38
蕭滋
渡頭 45
曹永坤
心與浮雲閑 57
高信疆
一個字不能少 63
台前幕後
迪里拜爾
當世最美麗的聲音 69
天使飛翔——七夕演唱會 71
卡拉絲
卡拉絲之蠱 83
朱苔麗
命運的星空 95
歌劇女神和她的傳人 100
特菲爾
大神踟躕 107
瑪頓
桑松的頭髮 112
多明哥
聽!這個人!——見證三十年 118
芭托
黑姑娘的玻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