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除了胡雪巖、喬致庸,還有……∕高永謀
一切,都得從《喬家大院》這齣電視劇說起。在二○○六年的某一日,我隨意打開電視,手裡不斷按著遙控器的按鈕,因為所有電視節目都毫無新意,正覺得百無聊賴之時,無意間切換到一齣歷史劇,劇中主角正慷慨激昂地陳述:「天下四行,士農工商,聖人有云,無農不穩,無商不富,聖人也沒說過重商之風敗壞民風。」
就此,我不再轉台;不久後,我才知道這齣劇,名為《喬家大院》,更定時收看此劇。相對於其他歷史劇,《喬家大院》顯得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只因為主角並非帝王將相或文豪,而是一個充滿傳奇的商人,即清代末葉的晉商喬致庸。除了收看電視劇,我更花了許多時間、精神,研讀與喬致庸相關的資料。
當然,為了營造「戲劇效果」,《喬家大院》與史實有若干出入,喬致庸沒有劇中所描繪的專情、才情,人生歷程也並非這般起伏迭宕;即使如此,《喬家大院》仍帶給我莫大的震撼,除了決定寫作《取法富豪:兩千年的致富祕密》一書,甚至還改變了生涯規劃,轉行當起財經記者。
之所以深受震撼,原因是自國中起,在擔任歷史老師的族兄訓勉下,開始對歷史書籍產生濃郁的興趣,雖然大學不是讀歷史系,卻因緣際會地廣泛閱讀政治史、哲學史、科學史,進入職場後,也撰寫過歷史書籍,自信對歷史堪稱嫻熟,卻壓根沒聽過喬致庸之名。
《喬家大院》為我開啟一扇全新的窗戶,學習從不同的視野閱讀、省思歷史。因為略一思索,便立即知曉,除了春秋時代的范蠡、端木賜(即孔子弟子子貢),與清末的胡雪巖、盛宣懷,對於中國歷史上曾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豪商、巨賈,幾乎毫無所悉,斷裂超過兩千年。
對於中國歷史,在經濟史的這個面向,不僅是我,相信大多數讀者皆所知不多。寫作《取法富豪:兩千年的致富祕密》,主要目的便是為了填補這兩千多年的斷裂;然而,幸好,斷裂原因乃是我史學學養有待加強,而非歷史真的曾有空白,但相對於撰寫政治史、哲學史、科學史文章,《取法富豪:兩千年的致富祕密》難度高出許多,讓我吃盡了苦頭。
關鍵在於,相關史料搜尋不易,所以,《取法富豪:兩千年的致富祕密》所羅列、介紹的五十二名富豪,當然僅是歷史長河裡的一瓢水。但這些富豪在其所處的時代,不僅是「富可敵國」,也影響政治、文化層面,其知名度雖不若帝王將相,但認識他們的興衰起落,卻可能管窺更真實的歷史脈動。
在《喬家大院》大受歡迎後,以商人為主題的電視劇、電影,便一窩蜂般地湧現;但過沒幾年,也船過水無痕似地消失無蹤。然而,趕流行跟拍的電視劇、電影,並未豐富觀眾的視野,因為觀眾少數還記得的主角,除了幾乎被神化的胡雪巖,可能還是喬致庸。
在西方出版市場,「大歷史」敘事已成明日黃花,「微物歷史」正引領風騷,因為大多數民眾皆已深刻領悟,歷史並非僅是帝王將相的更替,也不全是「他的故事」(history),而有更多元、繽紛的面向,而這正是華文歷史書籍所普遍缺略的。
對我而言,在寫作《取法富豪:兩千年的致富祕密》的過程中,也讓原本以為頗為精熟、不會再有新意的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例如端木賜,若根據《論語》的發言次數、字數,其在孔門弟子中名列前茅,若無他的運籌帷幄、財力支援,孔子與諸弟子不但無法「周遊列國」,還可能命喪中途,但其歷史地位卻遠不如被尊為「復聖」的顏回、「宗聖」的曾參。
透過詮釋學的反思,也可發現,在宋、明兩代以降,讀書人乃經由「安貧樂道」的顏回、曾參,重塑孔子的形象、血肉,也以此為人格典範。然而,近代日本學者卻積極研究端木賜,嘗試回溯早期儒家的真實面貌,並為在世界經貿領域比重日益提高的儒家文化圈諸國,找尋可依規的文化底蘊;一如韋伯(Max Weber)所指稱的,清教倫理乃是西方資本主義的精神。
再如巴寡婦清,也讓我重新認識了秦代。除了在稗官野史與黃易小說《尋秦記》中,其他以戰國末年與秦代為主題的書籍、電影、電視劇,幾乎未提及巴寡婦清這號人物;但巴寡婦清不但是戰國末年、秦代之交的重要商賈,更是秦始皇殲滅六國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更證明女富豪並非近代的產物,而是自古有之。
本書的宗旨,並非歌頌這些往昔的富豪,而是希望帶來多元的價值,這些富豪的樓起樓塌,當可為後世者帶來啟發或警惕,或找到致富之道。華人世界的教育,總尊崇命運乖舛、漂泊流離的寒士,強調「文窮而後工」,但這些價值卻與當今社會「權力至上」、「金錢至上」的主流價值大相逕庭;兩種價值南轅北轍,因此產生了諸多「只能做不能說」的「潛規則」。
近年來,不少學者提倡、標榜儒商,許多企業家也以儒商自居,嘗試調和兩種價值的摩擦、齟齬。只是,在此言明,儒的定義並非僅是高學歷,或外表看似溫文儒雅,而是具備民胞物與、義利並重的襟懷,致力於濟弱扶傾、仗義疏財,否則在學歷泡沫化的今日,街頭、巷尾都有儒商,完全扭曲了儒商的原意。
而在序末,照例得感謝協助此書出版的相關人士。首先,最要感謝的是太史公司馬遷,沒有他的《史記.貨殖列傳》,西漢中葉以前的商賈史料,可能早就散逸無蹤;其二,則要感謝《理財周刊》前總編輯金麗萍,沒有她當時的鞭策,我也很難寫出這些稿件。
其三,則要感謝吾友羅吉甫,沒有他居中牽線,這本書的書稿仍將藏諸電腦深處。最後,則要感謝遠流出版公司主編游奇惠,感謝她的辛勤與體諒,否則這本書出版之日可能也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