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美國在亞洲的角色是其他大國無法替代的。它可能是巧合、同一位培里(William Perry)在一八五三年打開日本門戶,不久向美國政府建議設法擁有台灣。在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之時,要不是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很難想像今天中國會是什麼樣子?以後的國共內戰以至於兩岸分治,到今天的兩岸關係,美國的角色始終是關鍵,不必贅言。今天,我們說美國要重返亞洲,其實美國早在亞洲,不必重返。
這些年,學界以比較中國和印度為風潮。龍象之喻到處可見。卜睿哲先生的《一山二虎》這本新書不知是否可稱之為「梅櫻相映」?卜君治學嚴謹,對中國及亞洲之了解,尤其台灣之認識,早已名享士林。在過去三十多年來,這是第一本我看過比較完整,而且是客觀、具學術及政策意義,讓讀者對中日這兩個曾經走過和戰階段,愛恨交及,既合作又競爭,非常特殊的大國政治及其他重要特質。一位美國學者能對亞洲有此深刻及宏觀的見解,誠屬不易。
不知卜君有意將美國包含進去,撰寫另一本新書?如果如此,是否合宜暫稱它為「龍鷹及劍」?是為序。
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 林碧炤
二○一二年四月於台北指南山下
他序
美國眼中的中日安全關係
《一山二虎》係美國外交官兼學者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所撰寫,他生於一九四七年,一九八七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具有二十年的公共服務生涯,橫跨美國國會、情報界和美國國務院,曾在美國國防部和陸軍服役,是研究亞洲事務和中國問題的專家。曾任美國在台協會董事會主席,現任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對外政策高級研究員,目前專注於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關係、美中關係、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安全,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在國際關係中的各個敏感和核心議題。他認識到兩岸關係對中華民國的重要性,「九二共識」是兩岸穩定的基礎,曾就兩岸關係中的歷史、國家關係和主權問題發表評論。曾指出美國不怕被中國超越。他及一般美國涉台人員努力的目標已成為防止兩岸戰爭、提高交流互信,凡能促進這二者的都是好事,都符合美國利益。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在華府智庫布魯克金斯研究所中華民國百年暨馬英九總統就職三周年而舉辦的一場名為「現代中國的黎明」的討論會上,他老調重彈「兩個中國」概念,再提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席位之爭的「兩個中國」構想,建議兩岸或可適時思考並存之道,這在實際政治上雖然困難重重,卻不失為中國大陸解決兩岸僵局的一個可行性選擇。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台灣的未來》(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不一樣的戰爭》(A War Like No Other: The Truth About China’s Challenge to America)等。
譯者為知名翻譯家林添貴,他信雅達的譯筆簡潔流暢,鄭重推薦這本好書給讀者。
政治大學外交系退休教授 趙國材
中文版序
承蒙遠流出版社不棄,出版拙著《一山二虎》的中文版;希望我未臻完備的想法,有助於中文世界的讀者了解在東亞國際關係的很重要的一環。
「黑天鵝」一詞突然在美國等地大為流行。這個名詞並非全新,也算不上是個新概念。一隻美麗的天鵝,其顏色與預期大相逕庭,它以生動的方式警醒了我們,世事有一種特殊的樣態。也就是說,有些事件和趨勢極不可能發生,但若一旦發生,後果非常深遠。我家被閃電擊中而焚毀的機會相當低,但是對我的安全福祉的影響至鉅。這種低可能率與高衝擊之間的對比,讓我們做某種設想和某種審慎的準備。以我家為例,我家被閃電擊中的危險的確存在,且後果不堪設想,我接受這一點,所以我未雨綢繆,裝了避雷針,也調整了家庭保險。(有一件事提醒了審慎的必要。去年,我有個朋友家裡遭祝融之災,但因為她家的保險失效,結果她失去了一切。)
以我之見,中日兩國雖有彼此合作的理由,但中日關係也有黑天鵝效應的可能性。我決定從二○○五年開始研究分析起,當時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把這對彼此都很重要的國際關係帶到一個新低點。而《一山二虎》就是研究的成果。本書意不在廣泛探討當前日中關係,而是集中在兩個我認為重要的面向。第一個是兩國在海上的互動,這個面相受到的關注太少。東海並不是日本對外活動的新場域。海上自衛隊已經在此與美國合作執行勤務數十年。而對中國來說,這塊海域則是新的,它是為了戰略目的而進入這個海域(一部分是為台海戰事做準備──這是另一個黑天鵝事件)。
可以料到的是,日本和中國之間發生摩擦:在釣魚台、在東海油氣資源的開發、在第一島鏈的某些海峽的通行等等。正如我的布魯金斯研究院的同事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所做的提醒,當國與國在新的場域互動,或是當新興國家進入一個他國已在主導的領域,發生衝突的機會隨之增加。這些國家之間的互動並不如其他國家那麼規律,這些國家知道路途的危險,並建立規範、規則和程序以避免衝突。這二十年來,中國第一次進入目前仍由美、日所主導的海域,也不出我們所料,摩擦已經發生了。
我在《一山二虎》所強調中日安全關係的第二個面向是國內的因素在對外政策的制定、實施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往往把國家當成一個黑箱,而忽略了在箱子裡頭的發展會影響他們想要瞭解的結果。我認為這降低了分析的價值。以我個人的經驗和研究所見,在國家內部和在政府內部所發生的事,對於國家的行為方式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從文官與軍方的關係、戰略文化、官僚機構想要增加任務和預算的企圖、政府決策系統(尤其是在危機發生時)、輿論的角色(尤其是民族主義者的輿論)等方面來看,中日關係也印證了這一點。這些因素都在中國和日本發揮作用,影響他們在若干議題上的互動。因此,中日之間在海上競技場創造了「黑天鵝」的潛因與兩國的海軍、空軍及其他海事機構之間的互動模式並不盡相同。
體制因素和國內政治壓力可能會導致日後發生無法控制的事件,使得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深受傷害。二○一○年九月在釣魚台發生的事件提醒了我們,事態有可能如此發展。這種可能性低∕高衝擊的災難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為雙方都有措施可減少「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機率。
我希望《一山二虎》的中文版讀者會從我試圖理解並解釋一個複雜課題的努力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