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6 項符合

向專家學思考:掌握3個重點,人人都能活用知識、聰明解決問題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這本書圍繞在如何聰明思考,聰明...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1/03
這本書圍繞在如何聰明思考,聰明思考需要三個主要條件: 1. 養成聰明習慣 2. 學習高品質的知識 3.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內容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例如也許大家已經熟悉的: 1. 三的法則(簡單來說就是重點要列三個) 2. 因果知識(瞭解事物運作的方式) 3. 比較(運...
向專家學思考:掌握3個重點,人人都能活用知識、聰明解決問題 向專家學思考:掌握3個重點,人人都能活用知識、聰明解決問題

作者:雅特.馬克曼 / 譯者:梁雲霞鄭雅丰許馥惠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1-0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向專家學思考:掌握3個重點,人人都能活用知識、聰明解決問題

內容簡介

專家解決問題看來毫不費力
事實上是平時訓練累積的成果
真正的訣竅就在於他們的聰明思考方式……

  工程師戴森並不是突發奇想就研發出氣旋吸塵器,發明家愛迪生更不是靠天馬行空才想出關於燈泡的好主意,現在你也不需要在黑暗中摸索變聰明的方法──因為認知科學對於人們如何善用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已經有了許多大有幫助的答案。

  「聰明思考」需要具備三個主要條件:

  .養成聰明習慣
  .學習高品質的知識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本書探討了像專家一樣聰明思考的所有重要環節:

  .瞭解心智運作的過程並改變自我設限的舊習慣。
  .深入理解記憶如何形成與提取,發展出有效的記憶策略。
  .學習將新訊息以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
  .掌握具體的技巧,增進對外在世界運作方式、因果關係的瞭解。
  .從不同的專業領域發現知識的相關性,重新詮釋問題,找出創新的解決方法。

  馬克曼博士優游於心理學、人工智慧、哲學、神經科學、學習科學、語言學、人類學、社會學及教育等多元領域,不僅對心智的運作提出完整的見解,並且將知識轉化為實用的工具和學習活動。只要能夠依照書中建議持續練習,每個人都能做好知識管理,讓思考能力不斷升級,順利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比天生聰明更重要!

作者簡介

雅特.馬克曼(Art Markman)

  美國伊利諾大學畢業,1998年起任教於德州大學心理系,心理學與行銷領域Annabel Irion Worsham紀念講座教授。馬克曼博士發表超過125篇學術論文,著有《知識表徵》(Knowledge Representation)一書,並於2006年起擔任《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期刊的編輯。

  他曾與大型企業如P&G寶僑公司合作,規劃教育訓練方案--「擴展你的心智敏捷力」;也和歐茲與羅意升兩位醫師(Drs. Mehmet Oz & Michael Roizen)合作,擔任暢銷書《You-你的身體導覽手冊》、《善待身體就是美:你的美麗指導手冊》系列書籍和網站的心理學顧問。目前他也是美國知名談話性節目《費爾醫師秀》(Dr. Phil)的專家諮詢成員。

  他經常接受各大媒體訪問,包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波士頓環球報》、《新聞週刊》、《今日心理學》(並撰寫專欄和部落格)、《ABC世界新聞》以及《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等,也為數位媒體《哈芬頓郵報》與《哈佛商業評論》撰寫文章。

  馬克曼博士個人網站:www.smartthinkingbook.com
  推特:Twitter@abmarkman
  臉書:facebook.com/artmarkman

譯者簡介

梁雲霞

  美國伊利諾大學教育心理系哲學博士,主修認知與教學,目前任職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鄭雅丰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組博士,現任職於明新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主譯第一至第四章。

許馥惠

  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現就讀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博士班,主譯第五至第八章。

  本書由後兩位譯者,進行資料搜尋查證,完成翻譯初稿,再經第一譯者逐章審閱、修改、潤飾,共同合作完成。

撰文者簡介

克雷格.溫內特(Craig Wynett)

  美國寶僑公司學習長(Chief Learning Officer, CLO)。梅蒙特.歐茲(Mehmet Oz)醫師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外科醫學教授、暢銷書作家,同時也是榮獲葛萊美獎的電視節目《歐茲醫師秀》(The Dr. Oz Show)的主持人。

 

目錄

□《大眾心理學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序1∕跳開「不可能」的煩惱,找到雙贏策略∕柯華葳
□推薦序2∕改變思考為創意的原點∕高發育
□推薦序3∕我們正靠著自己的思考或得志惠,自省而再生∕劉軒
□譯序∕梁雲霞
□前言∕溫內特&.歐茲

第一章 什麼是聰明思考?
「聰明思考」:使用現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聰明思考」的公式∕自我認識:「聰明思考」的第一步∕本書的章節規劃

第二章 創造聰明習慣和改變行為
「聰明習慣」的公式∕有效率的使用「聰明習慣」∕當好習慣變質了∕改變習慣∕思考隨身包

第三章 瞭解自己的極限,促進有品質的學習
電影連戲編輯教我們的事∕你看到的比你想看到的少∕在你的極限之內做事∕「三的法則」的運作∕思考隨身包

第四章 瞭解事物運作的方式
大哉問:為什麼?∕因果知識的組織∕解釋深度的錯覺∕透過具體的思考修復解釋深度的錯覺∕思考隨身包

第五章 進行比較並應用知識
應用你的知識∕尋找相似之處∕這個就像那個,只有一點不同∕類比的瓶頸∕思考隨身包

第六章 提升記憶的有效性
記憶如何運作∕牢記你的知識∕改變思考內容∕「聰明思考」的語言∕使用圖表描述∕思考隨身包

第七章 實踐聰明思考
如何進行優質的練習∕思考僵局和結論需求∕思考隨身包

第八章 創造聰明文化
你的社會網絡和「聰明文化」∕創造「聰明文化」

□後記

 

推薦序1

跳開「不可能」的煩惱,找到雙贏策略

  讀《向專家學思考》一書,讓我想到前微軟大中華地區首席執行官陳永正先生。陳永正接掌微軟時的挑戰是:如何讓中國政府與微軟合作,制止盜版。對中國政府來說,為什麼要放棄讓自己百姓盜版賺錢的機會,而讓外國的微軟賺正版的錢,且這不是一筆小錢。陳永正解決了這個難題,還讓中國對微軟的採購連續兩年超過十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盜版率降低了20%。這是怎麼辦到的?有人說靠交際,如中國流行的「沒關係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不過陳永正想的是如何雙贏。這就是聰明的思考,其關鍵在不想「我」而是想「我們」(中國和微軟)。由兩個以上的角度來想事情,一直是陳永正要求自己的鍛鍊,不論是他在學校修課或是在工作上多做一點等。這包括他保持每年為自己做計畫,然後年底逐一檢視是否達成及如何達成,和為什麼有一些項目未能達成,再繼續下一年的計畫。當我聽到他這麼做時,第一反應是,我以為這只是書上的建議,真有人身體力行?陳永正就是。因此讀過《向專家學思考》,讀者若要在思考上有所改變,要起而行。如作者所說,這本書就像教如何打高爾夫球的書,不去試試,還是不會打球。

  陳永正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經常找機會和有新知的人或是和不同領域的人聊天(這就是本書第八章提到的透過社會網絡創造聰明文化)。我們習慣和認識的人在一起八卦,但陳永正和朋友相聚聊聊,會刻意讓自己與「知識」接近,這也是聰明思考,這更是一種習慣,常去聽自己不熟悉的東西。

  因此,聰明思考是一種習慣,而習慣養成沒有捷徑,不是聽一下莫札特就可以改變空間的能力,而是必須要長期經營自己的認知系統。例如有兩件事擺在面前,習慣分析其間的相同和相異處,找出同與異,就可能促成創新思維。又例如習慣檢視自己的記憶。人的記憶能力其實很有潛力:有時看完電影,碰到朋友問起電影演些什麼時,常發現自己以不同於電影中呈現故事的方式重組電影情節,且注意到許多細節,娓娓道來。這顯示我們不只記得故事,與故事相關的細節在不經意之下與主角或是情節聯結在一起,出現在記憶裡。只是過三天再問我,記得的細節已經少去許多,再過一些日子,只隱隱記得電影好看與否,連主要情節都說不清楚了。如果要持續記住電影內容,必須練習:或是比較這一部電影和另外一部電影的異與同,或是找出電影與自己經驗的關係,增加聯結以幫助記憶。這都是聰明思考。

  思考,不論創新或是記憶,背景知識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年紀大的好處是知識越來越豐富,聯結多,容易類比。但我們也會被經驗與知識卡住,變成學不到新技巧的老狗,例如覺得怎麼可能說服中國政府抵制盜版。陳永正跳開「不可能」的煩惱,找到雙贏策略,你呢?

  常常注意自己如何記取資訊,如何聯結知識。反省之下,若自己都不喜歡自己沒有創意的想法,那就照書中建議試試。試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不試,你還是你,就這樣過一生。

柯華葳

  【推薦者簡介】柯華葳,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目前任教於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與中央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匹茲堡大學訪問學者,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長期研究閱讀能力與識字歷程,多年來在兒童語文學習的研究著力很深,著有《教出閱讀力》、《人類發展》(合著),並主編《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童書久久》等書。

推薦序2

改變思考為創意的原點        

  「創新」是指創造和發現新東西,是指和原來的不同,而這種不同不是小小的改變,而是根本的改變;創新本身常常被舊習慣與舊思維給束縛,無法跳脫原來的想法,思考隨即僵化,因此,思維常繞在傳統或與大眾相類似的想法中。當思維與大眾都相類似時,便也只能發展出相類似的行為模式。而一個觀念及思考習慣的正向改變,可減少有害行為的出現,使知識與應用極大化,如同靈感是不會憑空湧現的,創意的產生必須依賴知識的累積、應用及轉化。而創新的能量則是來自於知識的獲取、累積、擴散、激盪和應用,並隨時參考舊經驗、加入新知識,以掌握解決問題的關鍵。

  「創意」是生活能力的應用,「專利」則是商品的創新,人一生中可以沒有專利,但絕不能沒有創意,世上的任何一種資源總有一天會使用殆盡,唯有創意卻是可以源源不絕;大方向可由環境而產生,小方向則是由自身的習慣與學習態度所產生,作者提供我們很多案例及實際應用,教我們運用聰明習慣、高品質學習及知識的方法,藉由改變思考的模式,讓自己變得更聰明(與眾不同)。

  《向專家學思考》是一本非常值得你好好探索的寶書,尤其對現今台灣的教育者、家長、學生、研發者及想要成功的你更是值得閱讀及學習。作者雖為心理學、哲學的教育家,但卻能跳出傳統的窠臼,以前所未有的眼光來看發明家成功思考的模式,精闢的分析出「除了與生俱來的智力,『聰明思考』才是真正能夠讓我們發揮創意、解決問題的有效技藝」的成功關鍵。一直以來我認為那是一種「成功發明家的特質」,或者說,養成這種「好(特質)習慣」,對於成功的發明家來說是必要條件。而作者在書中引用了許多發明家的例子,將「聰明思考」區分成「聰明習慣」「高品質的知識」「應用知識」三個核心概念。並告訴我們首先需要發展「聰明習慣」和改變行為,進而瞭解自己、促進高品質的學習,並指導如何有效的應用知識,就如同我常與人分享發明成功的首要觀念「腦袋決定口袋」,要改變口袋的深度,必須先改變腦袋寬度,如不能適時地調整腦袋中那些過時的觀念及習慣,又如何讓你的口袋飽滿起來呢?

  本人從事創新研發工作四十餘年來,經常受邀前往各級學校傳揚創意發明經驗,期望為台灣作育創新發明人才,此書的誕生,更為創意萌芽的此時,挹住一股暖流,衷心推荐給所有年輕學生、社會人士及所有想要讓人生更成功的讀者,透過書中的引導,學習及訓練,以「聰明思考」激發出更好的創新、創意,及源源不斷的靈感,讓每位愛動腦發明者的理想、願望早日實現。

高發育

  【推薦者簡介】高發育,現任德國IENA紐倫堡國際發明展國際評審委員、台灣代表團團長,長期投身於發明創新領域,並創辦「培育發明教室」栽培有興趣及潛力的小發明家,除多次獲得全國發明展金頭腦獎,參與德國、瑞士與北京國際發明展也屢獲佳績,並於2005年獲頒瑞士國家專利局終身成就獎,著有《台灣發明啟示錄—邁向創意發明成功之路》。

推薦序3

我們正靠著自己的思考獲得智慧,自省而再生

  去學校演講時,我經常被提問:「你為什麼選修心理系?」通常我會開玩笑回答:「因為最漂亮的女生都在那系」以及「因為要給我老爸看病」。

  但我知道,這些學生一定是對心理學有興趣才這麼問,於是,玩笑之後,我會認真地回答:「因為,想了解人的動機,以及大腦如何運作或無法運作,間接認識社會和人性。」

  人腦是個複雜到無法完全搞懂自己的機器。它勝過最先進的超級電腦,有時卻不如收銀台上的計算機。它應是物競天擇的結果,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生存,因此有些功能發展得很完善,有些則尚未進化,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

  舉例來說,大腦很擅長聯想記憶,卻不擅長「隨機快取」。假設要你在一分鐘列出50種水果,前面幾個可能回答得很快,但憑空想一定會越想越慢,還很可能卡住。這時就要靠聯想,例如從橘子想到柳丁,再想到金桔和其他類似的水果。「聯想」從進化角度看來必然重要,因為這幫助我們在大自然生存(附近還有哪些果子?有什麼動物?)因此,在一個場景中記得有哪些關聯的事物,遠比背清單來得容易。

  所以,我們若要讓腦力升級,就應當善用大腦本身的優勢。光靠意志力「死背」就像是逼自己練軟骨功—除非要參加雜技團,何必那麼累?鍛鍊腦力就是鍛鍊身體;用對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因為科技,我們對大腦的認識有了飛速的進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終於讓我們看到大腦運作的實況。心理學界正夯的,就是從軟、硬體兩個角度來分析大腦的「思考程式」。學者運用這些研究結果,研發出所謂的mind hacks—我翻譯為「腦力捷徑」—為了加強記憶、增加動力、戒掉壞習慣,讓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更有效率。這就是working smart的定義。

  舉個working smart的例子:以前我會把拿到的名片依照產業分類,媒體同仁在一個名片夾,音樂人在另一個名片夾……等等。問題是,我時常翻到一張舊名片,卻忘了那是誰,長什麼樣子,在哪裡認識的(在這方面,我的記性實在很差)。依照「情境記憶」的研究,我現在換個方法,將所有在同一場合認識的人的名片都放在一起。雖然乍看完全沒有排列邏輯,卻對我很有意義。當我忘記某人是誰,便看他左右的名片,只要想起一個,便能回想當時的場合,連帶想起其他在座的人,甚至記得交換名片時對方站在哪裡。這個方式不但對我更有用,也比以前的分類法更省事。

  我們都希望腦袋更清楚,思考更周到,創意更豐富。這是我當初選擇心理系的一大「陰謀」,相信不少學生也懷有同樣的期望。當然,任何科學理論都可能被更新甚至被推翻,但也因此,心理的多元性使它成為挖不盡的金礦。想想,我們正在用自己雙耳間那團一點多公斤重的蛋白質組織,來了解這團組織到底在幹什麼!如同古文明的圖騰ouroboros(吞食自己而再生的蛇),我們正靠著自己的思考獲得智慧,自省而再生。

  近年來,學者將最有效的brain hacks匯集成冊,在歐美被列為self help。但昔日的self help偏勵志(inspiration),近代的則強調功能(function)。我偏愛這方面的書籍,而這本《向專家學思考》在同類書籍中名列前茅,不但因為作者本身是心理學家,掌握了最新的研究資料,也因為他用了學習捷徑的技巧在編輯上,顯得更有條理,也能吸收更多。獨具慧根的讀者,也許能從這本書所傳授的密法中,發展自己的腦力捷徑,改善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方式。很推薦這本書,也希望各位看了之後也能成為一個brain hacker!

劉軒

  【推薦者簡介】劉軒,美國哈佛大學學士和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是台灣的散文專欄作家,音樂創作者,品牌創意人,節目主持人及DJ。

譯序

有心,也要有方法。然而,方法何處尋呢?

  這是一本能夠帶給讀者「有心又能有方法」的好書!因為作者雅特.馬克曼博士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雖然「聰明思考」看似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是實際上,「聰明思考」卻是一種可以訓練、能夠付諸行動的技巧。只要我們願意善用好方法,我們就可以向「聰明人生」邁進。

  從聰明習慣的培養、高品質知識的擁有、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雅特.馬克曼博士本身就是一個實踐「聰明思考」的最佳典範。只要想想雅特.馬克曼博士在每日繁忙緊湊行程中,不僅能夠穿梭於家庭、學校與企業顧問多種角色之間,還可以抽空大量閱讀,並分享他的經驗與研究成果,我們就不得不信服「聰明思考」所帶來的無窮力量。

  身為譯者,我們所做的不只是在轉譯文字,也經驗與體驗到作者所說的「知識的缺口」,以及「值得擁有的困難」。如同作者在書中所舉的例子,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吸塵器、沖水馬桶)、不假思索的慣性行為(開車、鎖門)、或者是原本我們自認為知之甚詳的球類運動(高爾夫球、棒球),當我們運用作者所建議的「自我解釋」方法,試著去想一想時,我們深刻的體會到,原來自己對於所處的世界,還有許許多多的不了解。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最後迂迴的又回到見山是山。當我們透過翻譯的歷程,漸漸對周遭的人事物,又多了那麼一層新的理解後,突然發現到,自己似乎更熱愛這個值得細細思索,令人驚異不斷、產生無限好奇的世界了。

  在《向專家學思考》一書中,還有一個最最令人感動的地方,那就是,雅特.馬克曼博士旁徵博引的、百科全書般的跨領域實例,讓每一位讀者都可以透過閱讀來找到「我的故事」,也使得《向專家學思考》這本書很有潛力可以成為足以打動「我心」(你心)的佳作。因此,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你也遇上了「值得擁有的困難」,也請你務必花一點心力去填補「知識的缺口」,讓自己可以沉浸在個人心靈愛智需求的愉悅歷程中。這也是身為譯者的我們,在閱讀與翻譯中的最大收穫。

  最後,誠如雅特.馬克曼博士所言,這本書中已經提供了多種具體可行的「變聰明」方法,既然心嚮往之,接下來,就看你自己囉!

梁雲霞

前言

  在各行各業之中,聰明都是一種優勢。一個企業能夠領先群雄,在於能有深謀遠慮的思考方式。活得精采而健康的人們,也是那些經常做出聰明選擇的人。

  聰明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通常它藏身於我們的思考、推理、決策、溝通和行動中。這也是為何人們總是不斷尋求好的意見,想要知道如何才能更加聰明、更有效率地思考。於是教導人們聰明思考與行動的書,也是層出不窮。

  但是,大部分這樣的書,總不免陷入兩種類型之中。有些作者憑著信念和直覺,想告訴你過去用在他們身上的有效方法。他們的建言不失為一種不錯的常識,但卻沒有任何真正科學的證據。當然也有另外一些書,由科學家所撰寫,可惜的是失之於冗長的陳述細節,缺乏實際建議。

  難得你會發現一本書融合了先進的科學發現,以及你可以使用的訊息。我的朋友和工作伙伴雅特.馬克曼(Art Markman),就寫了這樣的一本書。身為認知心理學領域的世界級學者,過去二十年以大學教授的身分埋首於書寫學術論文,精進認知科學對於思考的認識。但可貴的是,他也走出實驗室,投入很多時間處理真實世界中的問題。除此之外,他也和企業合作,教導員工新的思考方法。他甚至也為我所撰述的兩本《YOU》系列書籍,貢獻他的心理學知識。

  在《向專家學思考》這本書中,雅特將他自己的認知心理學專長,加上擔任期刊編輯長期接觸新知,融合這些學術知識成為精華,提煉出更有效的思考公式。尤其,他不僅是說明研究結果,更將這些公式化為容易付諸行動的方法。這本書中充滿了具體的建議和訣竅,讓你得以養成新的習慣,打從翻開第一章起,就能讓你的思考更有效率。

  因此,不論你是剛起步的學生、想要在商場上追求競爭優勢的經理人,或者是充滿好奇心、想要瞭解心理學能夠如何改進你的生活的人,《向專家學思考》這本書,都是值得你好好探索的一座寶山。

  但是,請記得,就像身體健康需要你付出自己的努力,學習認識你的身體、均衡飲食、保持運動的習慣;聰明思考也一樣需要你付出自己的努力,認識你的心智,並且改變你的日常思考習慣。如此一來,閱讀這本書,將成為你邁向成功的關鍵步驟。

克雷格.溫內特(Craig Wynett)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1222
  • 叢書系列: 大眾心理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這本書圍繞在如何聰明思考,聰明...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1/03
這本書圍繞在如何聰明思考,聰明思考需要三個主要條件:
1. 養成聰明習慣
2. 學習高品質的知識
3.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內容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例如也許大家已經熟悉的:
1. 三的法則(簡單來說就是重點要列三個)
2. 因果知識(瞭解事物運作的方式)
3. 比較(運用tags,proverbs,cases,etc.), etc.
身為科學家、企業家的作者融合科學發現,提供許多實用的技巧讓人可以立即學習,不像有些人太偏理論、有些企業家太偏個人經驗,個人認為蠻難得有這樣的書。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臺灣的未來在海洋︰探索新時代的挑戰與希望
作者:郝明義
出版社: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3-10-06
66折: $ 317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警探懸疑天后坎德拉.艾略特之梅西.凱佩奇探員系列(共二冊):《破鏡謎蹤》+《烈火謎蹤》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3-11-16
66折: $ 607 
博客來 - 今日66折
投資金律(新版):建立必勝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八堂必修課
作者:威廉.伯恩斯坦 (William J. Bernstein)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4-02-02
66折: $ 34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全世界唯一一本,因為揭露「致富秘訣」而被查禁的書!
作者:查爾斯.哈奈爾
出版社:海鷹文化
出版日期:2023-06-29
$ 27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文字變現!誠懇文案力:王繁捷日破400萬業績的寫作祕訣
作者:王繁捷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05-31
$ 35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大鵬展翅:馮世寬回憶錄
作者:馮世寬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14
$ 51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miffy潔膚柔濕巾-10抽(綠)
作者:新台
出版社:新台圖書
出版日期:2023-08-30
$ 1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七殺簡史
作者:馬龍.詹姆斯
出版社:堡壘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08
$ 61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膽大黨 13(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06-03
$ 37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作者:詹姆斯.霍利斯 (James Hollis)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6-05
$ 37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被夾在百合之間的我,順勢劈腿了(01)
$ 19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