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讀出最多層次的意義 文/廖玉蕙
小學時,因為難以適應轉學之故,生理抽長和敏感心思的頡抗、拔河,堪稱無日不有之。於是,躲進閣樓裡,藉著作家編織的故事,哀哭、駭笑,和小說、散文中人同悲喜、共愛憎,從小學到高中,幾年之間,由無知幼稚逐漸轉為娉婷善感。
當時的閱讀,堪稱隨性之所之,全無章法。格林童話率先攻佔我的閱讀城堡;接著,被艾德蒙.丹諦斯和西斯克立夫的復仇火燄所席捲,母親從租書店租借的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愛蜜莉.白朗特《咆哮山莊》中峰迴路轉的情節,讓我們母女二人癡迷不已。
瓊瑤小說席捲書肆的年代,正當我初中一年級。小說裡所醞釀的恍惚迷離情調、哀感頑豔愛情,恰恰吻合慘綠少女的傷春悲秋胃口。接著,在台中女中的圖書館裡,我發現了廣闊的新天地。夏綠蒂的《簡愛》,是我在女中圖書館借閱的第一本書。夏綠蒂早慧憂悒的抒情風格,飛快地擄獲了我的視線。身世坎坷的簡愛,靠著堅強的意志克服環境的艱難,完成學業並找到家庭教師的職務,與年長她近二十歲的桑菲德主人洛查斯特先生展開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我立即在小說人物中找到寄託,初中一年級時,便決定了當老師的志願,打算踏著簡愛的足跡,和她一樣,邊教書,邊尋找生命中的最愛。
而圖書館裡這臨窗一坐,悠悠便是數年。一本又一本的小說在指尖翻過,從西方文學經典如瑪格麗特.米切爾《飄》、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珍•奧斯汀《傲慢與偏見》……,到中國民間故事與古典傳奇如《紅樓夢》、《三國演義》、《聊齋》……;乃至台灣現代文學如林海音《城南舊事》、於梨華《夢回青河》、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日日,我俯看書裡乾坤,仰望窗外白雲,編織美夢、打造未來。
高中之後,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已經難以饜足我的需求,但經濟狀況又不容許我購買課外讀物,除了持續向街角租書店靠攏外,下課後,我急急衝向中央書局,站在書架前翻閱,一站,往往就是一整個黃昏。蠶食鯨吞的結果,終於在離開台中後十八年的某個春日開花結果,我開始提筆寫作,一發不可收拾地出版了四十餘本書。
熟悉我寫作題材的讀者,或許可以從中看出當年文學啟蒙的蛛絲馬跡。我的閱讀從西方文學開端,穿越古典的藩籬直達當代的台灣;我一直偏愛有情節的小說,所以,即使選擇散文寫作,筆下常不自覺流露班雅明所謂的「說故事人」的觀點,期待喚起我們曾經珍惜的社群互動關係。我也深受狄更斯的影響,篤信:
「在黑暗中受苦難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但一定要保持純真的心,對生命抱持希望。」
就是這樣的信念,造就了我樂觀的性格和一貫的作品風格。
在台中求學的七、八年間,原本是我人生歷程中最為苦悶的階段,人際疏離、課業崩毀,在聯考緊箍咒的挾持下,幾乎無力撐持。幸虧有文學一路陪伴、相挺,苦悶抑鬱的心靈,才稍稍得到抒解,我必須坦承:從閱讀中,我得到高度的救贖。直到如今,閱讀仍然帶給我極大的快慰,我們彼此不棄不離,關係纏綿繾綣。從純真年代到滄桑中年,閱讀的快感永遠是我生活中最美好的記憶。
以此之故,我一向大力鼓吹閱讀,在學校的授課,在校外的演講,在各種場合的座談,一逕訴說它的美好。但我必須承認,個人單打獨鬥的一路閱讀,固然可以排遣寂寞、得到救贖,但如果能透過讀書會的切磋琢磨,非但可省卻盲目摸索的時間浪費,也將因為彼此的分享生發,而有更加豐實的收穫。
我一向深信,深刻的閱讀可以訓練多元思考,從而說服我們承認除了自己的觀點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的觀點,好的文章往往具多角度詮釋的可能。如何藉由齊聚一堂的閱讀,尋找出作品中最多層次的意義──包括生命處境的共鳴、生活意義的豐富及情操的提昇;進而培養海納百川的胸襟和容易看見美好的性情,也許能讓閱讀發揮最大的功效。
自序
一本真情,當下認真
二○一三年的春天,我住回由淡水老家改建的新社區,面對觀音山、淡水河。當年的老家有我洪家四代同堂住居在此的美好記憶,更是我與敏隆養兒育女、開創生活與事業的基地。我在新社區裡學習並面對步入老年的生活:讀書運動,敦親睦鄰,積極且熱情地參與社區的各種活動,踐行素直友會推動的「成功老化」。
這本《一本真情:我在讀書會等你》,是在素直友會滿二十五週年慶後開始撰寫的。我以讀書會的方式,召集資深志工、種籽講師等多人,討論方向和大綱,分配篇章及撰稿人。我們以「十」為計,分為五部。第一部「十個素直價值」,記述松下幸之助先生素直精神的精要,以及素直友會在台灣發展的歷史歷程,一步一步地,我與素直種籽及會友們,開闢了這一塊耕耘心田的園地。
第二部的「十位讀書人」,都是多年來在基金會的敏隆講堂授課,或是看著素直友會成長的學者專家,用專業的角度看「素直」和「讀書」這件事,有更上層樓的精闢獨到。原來「素直」兩個漢字並沒有相連的意涵,經王邦雄教授詮釋為「素樸正直」,與原先的翻譯「真誠純樸」相映,更能彰顯內涵。
素直友會的組成重點在於人的聚合與學習分享,在「交友」「聯誼」,在「快樂地學習」美好的素直價值,走出刻板的「教科書」、「讀書為考試」觀念。因此,素直友會的組成並不拘泥於「讀書」這件事,而是「以書會友」,擴大生活領域,保有愉快的情緒不斷學習,與時並進而不被時代淘汰。
第三部的「十種類型讀書會」,是我與素直種籽發展出來的不同型態讀書會之十種,豐富又有趣。素直友會的讀書會群並不侷限在「讀書」一種模式,而是隨著會友的興趣喜好,開拓出更多的類型。在現代人忙碌多變的生活中,保留一塊學習樂土與心靈休憩地。
第四部是「十種帶領風格」,舉出十位帶領人在讀書會的經營上展現的特質。素直友會裡的氣氛開放、開朗又開心,吸引許多家庭主婦或職場退休人士的積極投入。他們的才華、人格特質與熱忱在這裡得到鼓勵、響應,吸收新知養分後,再度開花結果,各自走出燦爛的二度人生。「到讀書會去!」已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第五部是「十種書類」。素直友會原先只研讀《PHP月刊》及松下先生的著作,突破日文的限制後,友會才得以發展壯大。這也是友會所提倡的讀書會本質:「為學與做人」、「讀書也讀人」,以及「自由」、「自主」、「自發」;讀書雖重要,但是過健康快樂的生活更重要。對於書類的選擇,並沒有強制規定,而是開放給大家自由選讀:聽一首歌,看一場表演或展覽,甚至一趟旅行、美食……,都可以是讀書會的主題。然而「書」,在友會夥伴們的心目中仍有著極尊崇的地位,對於「內容選材」的決定還是很重要的。這裡所舉的書類,大都是讀書會常讀、長讀或愛讀的書,謹供大家參考。
「一本真情,當下認真」,是我自己心情與生活的寫照,轉化為書名《一本真情:我在讀書會等你》,還真恰當!我從小視讀書如遊戲般的輕鬆愉快,而後組讀書會,也是我呼朋喚友、相聚讀書遊玩的場域,但認真的本質未變。
我也是用這樣輕鬆又認真的心情,記下這二十六年素直友會的痕跡,在我的老家、新居號召種籽志工們,舉辦多次素直種籽與書的饗宴。為了書名,我們就經過多次的討論,還舉辦「書名選秀」,連我的兒女都被拉進來投票。女兒身懷六甲臨盆之際還問我:「你們最後決定用哪個書名?」我說:「一本真情,我在讀書會等你。」她很高興地說:「好棒,我也選這個,很有感情。」書稿完成付印,女兒也已安產,倍感歡欣!
這本書我負責大部分的文稿書寫,紀律自己以每週二到三篇的速度,寫下這二十多年來自身修練素直精神、經營讀書會的心路歷程。享受著這一路走來,與我同行的會友、書籍(有形或無形),以及潛在也深入內心的「素直心」。我在寫作中更是不斷地對「素直」進行反思,印證在自己的生活言行中,很多想的、說的,卻不一定都能做到。我盡量想辦法,努力一一去克服。原來真的就如松下幸之助所說:修「素直心」如刷牙,每天要刷!一萬次都不嫌多!
感謝二十六年前敏隆領我去日本,與PHP友會結盟交流的淵源,而後能在他走後陪著我走在晚年餘生中:有書有友,有鳥語有花香,可修己又可助人,享受著簡單的快樂。
期盼「一本真情,我在讀書會等你!」的相約,就在今天。
簡靜惠
二○一三年十月十六日
台北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