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0 項符合

後殖民的藝術探索:李君毅的現代水墨畫創作

的圖書
後殖民的藝術探索:李君毅的現代水墨畫創作 後殖民的藝術探索:李君毅的現代水墨畫創作

作者:李君毅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5-05-01
語言:繁體中文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後殖民的藝術探索:李君毅的現代水墨畫創作

內容簡介

  李君毅的藝術創作,秉持後殖民理論的批判精神,試圖在作品中建構一種具有台灣主體性的文化身分認同,既足以抗拒西方殖民主義的霸權支配,也能夠抵禦中國民族主義的威權控制。本書通過體認帝國文化霸權的宰制作用,以理性批判的態度審視傳統,以期重新發揚並確立水墨畫的自主性價值,從而在創作上呈現一種既富在地精神又有時代意義的思想及面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君毅Lee Chun-Yi


  原籍山東榮成,1965年出生於台灣高雄,1970年移居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及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並獲美國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曾任鳳凰城美術館中國繪畫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曾個展於倫敦Michael Goedhuis、紐約Chinese Porcelain Company、香港漢雅軒、台北羲之堂及名山藝術等。曾參加倫敦薩奇美術館、日內瓦鮑氏東亞藝術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香港藝術館、台北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等舉辦之聯展活動百餘次。並曾應邀出席美國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鳳凰城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山東博物館等舉辦之中國現代藝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
 

目錄

序 台灣本土文化與李君毅的現代水墨畫  劉國松

壹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

貳 創作理念

   流徙經歷與台灣後殖民情境
   現代水墨畫的後殖民意義

參 學理基礎
   薩依德對抗性的論述策略
   巴巴後殖民理論的「混雜性」概念
   「第三空間」的台灣文化自創

肆 創作媒材與技法
   創作媒材
   創作技法

伍 創作形式與內容
   創作形式
   創作內容

陸 作品分
 

前言

  西方帝國主義強權利用軍事侵略的手段所建立的殖民霸業,雖然隨著上一世紀各殖民地的主權獨立,已經趨於瓦解而成為歷史,可是殖民統治的痛苦經驗卻帶來嚴重的後遺症,導致各地族群對立和社會分化的現象。邁入當前的後殖民(postcolonial)時代,西方世界則轉用後現代文化的國際化策略,取代以往暴力的政治壓迫與經濟掠奪,繼續主宰全球的命脈。

  在飽受殖民舊患新創雙重煎熬的第三世界國家裡,不少知識份子對不滅的西方中心神話產生了種種質疑,他們根據各自的民族文化傳統與國家歷史背景,提出不同的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批評論述,來對抗西方文化帝國主義的霸權支配。從巴巴(Homi K. Bhabha)、史比維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薩依德(Edward W. Said)等後殖民學者的研究,可見他們意圖擺脫西方殖民陰影並重塑自我文化身分的努力。

  目前台灣正是處於同病相憐的情境,西方的控制與影響可謂無處不在,非但遍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面,更深入一般群眾的思想意識中。同時台灣現今複雜的國家主權狀態,存在與中國大陸欲離還續的糾纏關係。自上一世紀的90年代開始,一些本地評論家如邱貴芬和廖炳惠等有鑑於此,遂利用後殖民理論來分析台灣的文學及文化,以期收到同憂相救之效。而楊樹煌和廖新田等也在美術史與藝術評論方面,以後殖民主義的觀點來重新檢視台灣現當代美術發展的潛藏問題。

  至於筆者近年的藝術創作,乃秉持後殖民理論的批判精神,試圖在作品中建構一種具有台灣主體性的文化身分認同,既足以抗拒西方殖民主義的霸權支配,也能夠抵禦中國民族主義的威權控制。通過體認帝國文化霸權的宰制作用,筆者以理性批判的態度審視傳統,以期重新發揚並確立水墨畫的自主性價值,從而在創作上呈現一種既富在地精神又有時代意義的思想及面貌。

他序

台灣本土文化與李君毅的現代水墨畫


  1956年我從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就和幾位同學創立「五月畫會」。我們當時因為對東方畫系的前途失去信心,受到多彩多姿的歐美現代藝術的影響,便盲目跟隨西方畫系的潮流,一步一趨地踩著西洋大師的腳印走。甚至「五月畫會」的外文名字,都借用法國的Salon de Mai(五月沙龍),可說全盤西化得相當徹底。但隨後我們不斷地思索反省,三年間在思想觀念上就有了根本的覺醒,意識到一味地邯鄲學步於西方流行,絕非東方藝術家應走的路。因為我們對歐美社會不甚了解,模仿終究只是一種表面假象,並不能表現出真實的自我。事實上我們生活的現實,既不是宋元的社會,也不是巴黎、紐約乃至東京的環境,而是在當今時間與空間交叉的四度空間裡。這時間是四五千年來縱的中華文化傳統,這空間是受西方現代文明橫的衝擊的台灣現實社會。目前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流空前頻繁的時代,要想反映此一大時代的特質,就應該一方面從中華文化的舊經驗中,有認識地選擇保留與發揚;另一方面則由西洋與外來的現代文明的表徵上,有認識地選擇吸收與消化。我們要創造一種既台灣又中國同時還是現代的個人風格,建立起東方畫系的新傳統,此乃我們不能推卻的責任及努力追求的目標。

  我們也認識到,一個國家的強盛,及其文化的發揚,是需要經濟作後盾的。18世紀末,由於英國產業革命的成功,使整個西歐的經濟起飛而變得民富國強,進而利用船堅砲利的優勢向外擴張,造成了19世紀的歐洲殖民世紀。20世紀又因兩次世界大戰均在歐亞進行,美國不但未受戰火蹂躪,反而促使其經濟神速發展;再加上社會鼓吹自由、民主與人權,國民過著人類有史以來最舒適的生活,20世紀又變成美國生活認同的世紀,以其為代表的西洋文化繼續以壓倒性的優勢向全世界輸出。可是二次大戰之後,由於歐洲開始沒落,民族自覺喚醒各殖民地紛紛獨立。近二三十年來美國經濟又逐漸向下滑落,而亞洲各國的經濟卻相繼成長。於是西方的許多專家一致看好亞洲,並認為21世紀將會是亞洲的天下。更有人認為21世紀將是華人的世紀。其理由是,東亞率先出現經濟奇蹟的四小龍中,就有三小龍是由華人主導的,唯一非華人主導的韓國,也是深受漢文化的影響。而東南亞各國的經濟,也大都操縱在華僑的手裡。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更是有超越美國的趨勢。

  如果21世紀果真成為華人的世紀,經濟上去了,政治影響力加大了,中華文化也將受到世界的重視。目前新儒學在世界各地研究得非常澎湃,亦有相當的成就並受到西方學術界的尊重與肯定。我們的老莊哲學也一直都是西方人所嚮往的,許多學者專家都在研究。而中國繪畫呢?我們早在60年代初已從事現代化的改革。三十年來,台灣由於經濟的起飛,促使民族精神的覺醒,本地意識的高漲,畫家們亦領悟到民族文化的尊嚴與可貴,拾人牙慧總還是乞丐的行為。50年代末,「五月畫會」的同仁就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深厚與優美,我輩有責任將其發揚光大,何需再捧著金飯碗向西方文化乞討呢?在古代畫史中,我們不但有梁楷,而且還有范寬、郭熙、牧溪、石恪、玉澗、馬遠、夏圭、倪瓚和八大等大師,中國繪畫一直走在西方畫系之前七八個世紀。如今,我們仍然有信心,有過輝煌歷史的東方畫系會攀登上另一個高峰,不但可以與西方並駕齊驅,更有可能再度超前。當1960年我重新肯定東方畫系水墨媒材的價值時,深信水墨畫仍有廣大的發展空間,有待我們去開拓,那時名詩人余光中教授即為文稱我們為「回頭的浪子」。這種回歸水墨、發揚傳統,就是「民族意識」的覺醒,「本土觀念」的萌芽,只是沒有提出「本土」二字而已。

  一個世紀以來,我國在西方列強船堅砲利的欺辱之下,從歐美先進科技的衝擊之中,頓時喪失了尊嚴。一時之間價值觀念混亂,民族精神模糊,遂成為西洋文化的俘虜,淪為西方畫系的殖民地,我們的藝術家也變成了歐美文明的啦啦隊。在東方各國民族主義覺醒,本土意識抬頭的此時此地,我們必須平心靜氣地好好研究一下,台灣的民族精神是什麼?本土意識是什麼?本土的藝術創作又是什麼呢?台灣藝術家李君毅就是針對這些問題,參考了近年方興未艾的後殖民主義理論,在個人的現代水墨畫創作與藝術思想上,表現出具有本土在地性的文化訴求。李君毅深深了解到台灣文化一直是以西方為馬首是瞻,所以本地的藝術創作在文化殖民的枷鎖中往往迷失自我,而導致藝壇上的亂象叢生。他指出若要擺脫此一困境,台灣必須堅決反對西方的霸權支配,努力在本地混雜性的多元文化中尋求一種具有主體性的身分認同。

  台灣文化正是處在縱的時間與橫的空間交叉的四度空間裡。本地的居民除了少數的原住民之外,全是由大陸移民來的,保留著漢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傳統文化。台灣同時又受到日本與西洋文化的衝擊,造成很大影響。台灣文化應該是在吸收了外來文化並消化變成本身的營養之後,發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創造一種屬於這片土地上成長的新文化,這種在台灣本土創造出來的新文化,才真正稱得上台灣的「本土文化」。就以繪畫來講吧!怎樣的繪畫才符合此一條件呢?最早由福建移民帶來的當然是中國水墨畫,你可以說17世紀的莊敬夫的作品不夠成熟,但18世紀的林朝英、王獻琛和范耀庚的創作絕不亞於同時代內地的一流畫家的水準。隨後日本佔據台灣進行殖民,打壓當時的台灣本土文化,強制推銷日本畫和輸進二手的西洋印象派,當然這都不屬本土意識,即使描寫些台灣風物,也只是表面形式而已。光復後,中國水墨畫再次回到台灣,有些人為了配合政治的目的說它是中原繪畫不屬於本土,那麼追隨模仿西方流行風格的作品呢?當然更不是了。

  有些學者說,台灣是一個孤島,應與日本、英國、冰島等島國一樣,屬於海洋性文化,一點也不錯!我同意這種看法。海洋性文化與大陸性文化最大的不同,是海洋性文化的形成,是容易接受四方八面的影響,包袱不重,常有突破性發展。而大陸性文化的傳統包袱重,一脈相傳,有主導思想,有主流畫風,發展較慢。就以水墨畫為例,在大陸的畫家變革是將文化畫發展成「新文人畫」。而在台灣的水墨畫家,因為接觸面廣,思想活潑,吸收並消化了各方外來的影響,卻產生了反文人畫的意念,發生突變而創造了嶄新的「現代水墨畫」。換句話說,「現代水墨畫」是台灣漢民族文化吸收並融合了外來影響,在這片土地上醞釀並創造出的新繪畫、新風格,這才是真正的「本土繪畫」。「現代水墨畫」在台灣出現時,世界其他地區都還沒有這種風格和形式的作品。但台灣經過五十年的研究與發展,已將「水墨畫」這一種曾停頓了七八個世紀的媒材,開發出一片廣大的新天地,就像肥沃無垠的處女地,只要畫家們肯付出時間精力去細心耕耘,必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來。事實上台灣現在已經創造出一批屬於自己的本土繪畫,並獲得世界藝術界與學術界的重視與肯定。

  李君毅正是一位在現代水墨畫創作上,獲得國際藝壇注目的台灣藝術家。在高雄出生的李君毅,雖然從小移居香港,後來又長時間於加拿大及美國生活,但其特殊背景反而讓他可以從多元性的文化角度,來審視台灣本土的相關問題,並以包容開放的冷靜態度作出回應。他並沒有因長居國外而捨本忘源,所以後來毅然放棄了美國安逸的生活,回到台灣來為這裡的藝術發展打拼,更要在建構台灣本土文化主體性的議題上,作更深刻的藝術思考與創作實踐。數年前李君毅曾以後殖民主義的觀點,撰寫了《宇宙心印──劉國松的藝術創作與思想》一書,深入剖析我超過一甲子的繪畫生涯。如今他也把個人的現代水墨畫創作,置於同一思想脈絡中來加以探索考察,出版《後殖民的藝術探索──李君毅的現代水墨畫創作》的論述。李君毅試圖建立起一套具有台灣本土特質的藝術觀點與美學理念,同時創造出一種既有在地精神又富當代氣息的個人繪畫風格,他的努力成果是值得我們肯定與讚賞的。

劉國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座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6180
  • 叢書系列: 大學用書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靈界的訊息有聲書第 1 輯(新版)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5-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垃圾小童:黑漆漆的夜晚,是誰在施展魔法,把房間變乾淨呢?
作者:YU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7-28
66折: $ 14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三國笑史6:瀟灑哥周瑜風雲鬥
作者:林明鋒編繪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25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人生的幸福清單(13片CD盒裝)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3-01-01
66折: $ 85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怪獸8號(13)
作者:松本直也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漫畫)
出版日期:2025-02-05
$ 8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惠與亞實 (首刷限定版) 05
作者:S井ミツル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12
$ 15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環境統計學
作者:溫清光
出版社:溫清光
出版日期:2023-09-10
$ 52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偽戀 愛藏版 (首刷限定版) 02
作者:古味直志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24
$ 238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哈利路亞寶貝 (1)
出版日期:2025-02-20
$ 12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韓國人氣名廚:102道蔬食咖啡廳料理
作者:崔泰碩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5-02-19
$ 35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