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在老物收藏這條路不一定行得通,
它們因為「貼近回憶」才珍貴,會逐漸堆疊行情與身價!
胸口有著數字的「大同寶寶」;
電視劇裡可愛的「靈芝草人」和「嗶波」;
圓圓的白底藍、紅字「菸酒公賣局」招牌燈箱;
傳統夜市裡的「彈珠檯」與「五角抽」。
這些東西,是否存在你的回憶裡呢?
蘇拉圖從買下第一座老鐘開始,「收藏」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至今二十多年,小到從套圈圈得來的陶瓷戰利品,大到門板上的彩繪門神,一件一件都有故事與回憶,也有趣味與實用性。
如果你的記憶深處有著一瓶閃亮亮冒著泡的汽水;有著一股灶腳炊粿的香味;有著一疊裝奶粉或醬油的帆布袋;有著放學路上總是想鑽進去一回的柑仔店;有著一把雖然不精緻但是很威風的小木劍……
那麼,歡迎你跟著「老物痴」蘇拉圖,一起展開一趟回憶的旅程!
●回憶推薦
(依來稿先後排列)
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洪致文(鐵道專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方文山(知名作詞人)
張四十三(角頭音樂社長)
林俊安(影像工作者)
洪震宇(作家)
作者簡介:
蘇拉圖
本名蘇俊賓,1976年生於桃園,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桃園縣環保局長,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大學與研究所主修環境工程,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懷舊收藏者。長期收藏老物,也收藏老故事,朋友說他「體內住著一個老靈魂」。
旅行時習慣以跳蚤市集、歷史街區、老屋、老工藝、老店為主軸規劃行程,喜好利用簡單的顏色、線條與親友、同好分享特別心動的時刻。
書本上的插圖、封面,為蘇拉圖多年來的小塗鴉。
蘇拉圖為蘇俊賓在收藏世界與同好交流分享的筆名,為求保留原味,以此名出書。
粉絲專頁:請搜尋「蘇拉圖ㄊㄨˊ鴉本」 www.facebook.com/SuRaTuGraffiti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他序
(依照來稿順序排列)
推薦文 他收藏的是一整個年代
◎知名作詞人 方文山
有幸結緣本書作者蘇拉圖,待我屈指算來,也有好幾個春秋。之所以熟識,乃因共同興趣使然,同個頻率的人總容易物以類聚的兜在一起,因為我們都是老台灣舊生活物件的收藏同好。凡是這收藏類別的癡人藏家,其實骨子裡都有顆老靈魂,所不同的是,我僅鍾情於早期柑仔店的廣告老招牌一項,而他則顯得大氣博愛多了。除傳統的廣告老招牌外,舉凡糕餅模具、玻璃糖果罐、彈珠檯、五角抽、老掛鐘、汽水瓶、藥櫃、帆布袋、公用電話、路牌、板凳、門板、企業公仔等等,甚至偉士牌機車,土地公廟等等,可謂族繁不及備載,無所不收,無所不藏,堪稱老台灣物件全方位的收藏達人。
這樣一位收藏達人,擁有台大環境工程的博士學位,卻在求學與工作之餘,一頭栽進柑仔店的懷舊的世界,也一路燃燒對老台灣物件的熱情,終至不可收拾。
近期他集結了這幾年來對老台灣民俗文物所投注的情感,與對懷舊文化獨到的見解,出版了這本《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我這才發現,他體內除了住了一個老靈魂外,還有一顆散文心。
因為這本書裡除了他在懷舊戰場上收繳與擄獲的戰利品外,還搭配了近八十篇相關的精彩散文,有別於台灣一般民俗文物藏家出書均以秀圖為主,他此種帶點文青氣息的出書風格,實為特別與罕見。尤其是第七單元「老東西有新春天」,其極力推廣舊物新用,賦予老物件新生命的文創概念,更是在「民俗文物」書籍類別中獨樹一格,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台灣早期的生活老物件,之所以令我們這些懷舊民俗文物藏家深深愛戀,進而終生癡迷不悔,非卿不收,非君不藏,乃因為它們都扎扎實實的見證過歷史,有一股無從速成的歲月質感。譬如一個木頭紋理黝黑的老舊藥櫃,不需言語,不立文字,光擺在那裡,就是一段泛黃的歷史,一個久遠的故事。
而這些台灣早期的民俗老物件,其實也等同我們台灣社會的共同記憶,一種源自於生活經驗的共同價值觀。也因此,蘇拉圖兄,他這些既廣且深,類別眾多的民俗文物藏品,已不僅僅是他個人的興趣與最愛,而是替台灣社會收藏了某特定時空下的一整個年代!
推薦文 按下你我心裡的開關
◎角頭音樂社長 張四十三
其實,對他不熟!
因為,他竟然出了這樣一本書。
原以為他只為政治服務,沒想到那麼浪漫且童心,是我少見的政治人物!
其實,他對藝文是一直有想法的。
因為,在歷任的新聞局長中,我認為他是少數願意傾聽且懂這產業的長官。
台灣政治人物普遍對藝文產業漠視或不懂,也許他認為需要多以藝術作為政治之外的另一種人格展現;以多重意象展現對於人性、自由、國家的內在思維。
其實,我希望他能繼續政治這條路。
因為,他是第一個能讓我捐款的國民黨參選人,總是讓人對他有所改革期待。
可惜,他老子似乎隱居了,還選在大選後一個月出版新書來著!
其實,他的書很討厭!
因為,我也鍾愛這些東西,但我一樣也沒有。
所以只好從他的書裡,去撿拾那個沒有微波爐,沒有烤箱,電冰箱被視為貴重金屬的年代。
雖然菁英操控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但這個世界還是凡人比較多。
來自底層、來自野台、來自草根,這本書挑動了只有凡人才會感受到的慾念,準確地按下你我心裡面的某個開關。
儘管歲月無聲流過,生活中總有一些聲音或影像,無論你身在何方,每次相遇,盡是熟悉。
推薦文 舊物重生的美好
◎影像工作者 林俊安
歷史刻印著前人的足跡,承載著先人的智慧,提醒著我們在當代的腳步,要一步一步走好,千萬別亂了步!
只是遺憾的……我們經常「失憶」於這些來自先人的提醒,在追求所謂「進步」的節奏下,不斷亂了腳步,更迭過程中的粗糙,反而成為了行使破壞的頸上大刀,不留情的利刃落下,抹平了城市紋理,更摧毀了都市裡,屬於庶民的那些點滴記憶。
荒謬的是,在已遭毀滅的遺址上,經常性的被重建起復古、懷舊又具異國風貌的全新荒誕建築。
識物者,其實很痛苦,在「進步」的巨流下,必須與經常性地時間賽跑,努力地搶救即將隨風而逝的老物件。
拉圖先生,念舊物成痴已是眾人皆知,時不時就可聽到他又收藏了什麼「寶物」。而這些「寶物」,通常都是在送往被銷毀的路上,經他攔截而獲重生。
他收藏舊物成性,是否與他的環保專業背景有關?我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經他收藏的老物、舊物、好物,因而得到重生,更得以將舊時代的美好溫度傳遞。讓這個世代的人們,在指尖滑動大量訊息之際,還可以回味從前,並以歷史為鏡,省思自我。
專文推薦:
(依照來稿順序排列)
推薦序 以記憶疊藏無數精采的故事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須文蔚
我國中時就斷了收藏的興趣,都是因為愛藏書的緣故,沒有自己的書房,買來的書沒處放,很快就氾濫成災。
真正斷了收藏癖的原因,是讀了子敏的散文,大師說:「想占有美好的事物,應該是人類的通性。……占有一旦成為嗜好或習慣的時候,它帶來的一些快樂感受可能就會隨著占有慾念的質的提高和量的擴大而逐漸消失,甚至轉變成痛苦。集郵的人最喜歡把集郵說成『王者的癖好』。他們看到的只是國王也集郵,卻從不願察覺要有國王的力量才能把郵集得好、集得完全的隱藏意義。」王者兩字大大震撼了我,既然沒有富可敵國的財力,又沒有君臨天下的勢力,自然只有斷念一途。
朋友之中,不乏古玩、珠寶、繪畫、雕塑、硯台、老照片、黑膠唱片等等的藏家,老實說,不太會讓我羨慕。但蘇拉圖是個例外,他收藏廣泛,小至塑膠玩具、招牌、餅模,大至公共電話、廟門甚至火車頭。每每聽他興奮點數各項收藏,甚至有些讓家人手足無措,總覺得他有一種令人傾倒的風範。不是財力,而是努力、執著和深情,在每個看似平凡的藏品中,他以記憶疊藏了無數精彩的故事,無一不溯源到他的家族、成長或島嶼的共同記憶,就會讓人感覺:有「收藏癖」,真好!
蘇拉圖起心動念寫下這些故事,應當很久了,我們一群好友,也等了又等。拿到《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的書稿時,驚艷於他風趣與生動的修辭,更喜歡這本書充滿詩意的標題與章節結構,更重要的是他透過無數個故事,保留了台灣的記憶和時代的氣味,也願意竭盡所能與朋友分享自身的故事。
一如招牌系列,展現了何止是歲月的痕跡,更道出了台灣經濟史的變遷,要不是經過一番鑽研,是無法體系井然地展示與陳列的。同理,櫥子腳又有何用途?如果不加探討,恐怕會歸於飼槽一類。但蘇拉圖總是用功查證與詢問,當解開傳統農村的智慧時,他把磚燒的櫥子腳拿來應用,成為家中對抗螞蟻大作戰的利器。更彰顯了他不僅僅蒐羅,還能應用在生活上,也增添本書故事的生命力。
這些年來,蘇拉圖在臉書上分享他如何以手作的各種創意,改造與加值收藏品,成為家具或是孩子的玩具。更有趣的是,他會把老電話或粿印,製作成小玩具或工藝品,致贈給朋友們,他從來沒有打算獨占這些收藏,這本書的出版應當是他分享記憶的一個開端。
大凡要分享記憶,總得開始說故事。記得沈從文在小說〈主婦〉中,就把自己愛收藏「小玩意」,造成太太困擾的情節描述得十分精彩。故事中的男主人喃喃道:「一個人都得有點嗜好,一有嗜好,總就容易積久成癖,欲罷不能。收藏銅玉,我無財力,搜集字畫,我無眼力,只有這些小東小西,不大費錢,也不是很無意思的事情。並且人家不要的我來要……」結果太太挑他的語病,難道我也成為你的收藏,也是人家不要的?左支右絀的男主人只得奉上甜言蜜語。看來說個好故事,是藏家天生的本領。畢竟要把收藏的「小玩意」帶回家,總要能先過家人這一關不可。本書第六章提出了一系列「讓家人頭痛的收藏」,既讓讀者張目結舌,更證明了蘇拉圖的說服能力來自家庭中的演練,以及無窮的好奇心與研究精神。
蘇拉圖處事沈穩,長輩常稱呼他有個「老靈魂」,主修環境工程的他,在收集小玩意的過程中,在文物上自修了一門又一門的歷史、文化與產業的課程,也召喚與收納無數的老靈魂。他最發人深省的一句話是:「所幸,收藏的越久,在得與失之間不斷淬煉,心境上已經慢慢有了改變。從一開始的積極收集,想要求全。到後來,甚至發展出存在一點遺憾,也是一種舒服的心態。」這就幾近於老子說的包容、不爭的道者境界了。
蘇拉圖心中還典藏著老街道、老城區、老建築等等星羅棋布的故事,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只是一個起點,下一個系列的故事,一定能喚起更多回憶,也帶動更多社區營造、文史紀錄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想像與行動。
推薦序 老靈魂與老東西的時空相遇
◎鐵道專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洪致文
我常覺得人們很有趣,講到年紀,就覺得越年輕越好,但說到靈魂,卻又是越老越好,總覺得老靈魂看透了千百年的歷史,有的是時間累積的智慧。所以,像是來自星星的都教授,滿屋的古董與老書,卻有個老靈魂住在青春的肉體內,就是一堆粉絲的追逐。
但是,回到真實的世界,有著老靈魂的人未必如此受人歡迎與理解,往往只被異樣的眼光當成一個喜歡撿破爛、收藏滿屋東西的怪人;而更現實的是,老靈魂即使投胎多次,也未必真有智慧,就像是老靈魂遇上老東西,可能也擦不出什麼火花。上輩子沒那個能力看出老東西價值的靈魂,可能下輩子還是一樣有眼不識泰山。所以深入來剖析,有智慧的老靈魂看世界,才有與眾不同的視野。
我認識蘇拉圖已經超過十年,當初他來找我時,是因為台鐵把內灣線的「南河」車站,為了發行紀念車票而改成「富貴」車站的蠢事。後來某次見面,他竟問我他想收藏一輛火車的意見。「啥?一輛真的火車?」我著實感到驚訝,但他卻一派認真地籌劃著此事。是後來才知道,不只火車,他滿屋的古怪收藏,如數家珍的滿滿故事。
我想,有收集喜好的人,對於「物」,總是有多一份的思考與感情在。喜歡「收藏東西」,與喜歡「收藏老東西」的相似處,在於為何要收藏,總是要經過審慎思考才能說出一番道理。
也許收藏者自以為沒有什麼道理就只是單純喜歡,但其實在冥冥中卻總有些原因和脈絡在指引著。而喜歡老東西的人,另外多的一個敏感度是理解什麼是「時間的味道」,一種光陰的印記,一種歷史的深度。往往,完美無缺的收藏美品,和有著深厚故事的瑕疵品,在價值的判斷上,就可能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對於很多老東西的收藏者而言,從一開始的滿足個人收藏樂趣,到滿屋的藏品,總會進化到想與人分享的階段。有些人把自己的家佈置得充滿各種老東西,有的則索性開一家懷舊餐廳或咖啡廳與人分享,而有的人則到處借展,或者寫書分享。
如同作者所言,對於收藏了這滿滿一屋東西的人來說,要用怎樣的方式與人分享卻有百百種不同的切入點。在這本書中,蘇拉圖以他收藏的自我感覺與判斷,加上收集過程中的故事,串成了一個個的篇章。
我其實覺得,每個人在讀完了這本書後,可以假想如果你也能有這樣的一堆收藏,你會用怎樣的方式來呈現?我想,那是一種老靈魂的腦力激盪,沒什麼固定的答案,而是要能說出一番道理。
我看完了這本書後,也做了相同的思考,也反思了自己看這些老東西的觀點。可怕的是,我竟發現自己是個超理性的頭腦,因為要是我來組合這些老東西,恐怕會以它們相近的種類邏輯,或者曾經共處的空間來分門別類。例如說,不同品牌汽水的老鐵製招牌,就會和汽水瓶及汽水箱放在一起,而不是在不同章節。而我更想重建一條老街,在不同的店鋪裏,放入當年應該屬於它的位置。畢竟我總覺得,這些老東西只有在屬於它的老地方,才最有價值與意義呀!
所以我常想,人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收藏了這麼多東西,什麼才是它最好的歸宿?這恐怕是老靈魂在進化時,要自我提昇的一種「道德試煉」。
我很討厭因為懷舊風興起,於是有商人覺得有利可圖,就到處搜刮人家仍在用的老東西,只為了轉手大賺一筆。因為這些老東西往往因此而離開了它原有的地方,失去了真正在地的「場所精神」,而成為收藏者手中的珍寶。
一個老靈魂在世上最後的試煉與覺醒,是要懂得「放手」與「放下」,如何開心地替自己的收藏找到在世上繼續存在下去的環境,以及被留下來的意義。如果有來生,這些老東西才能再與老靈魂相遇。
這本書,相信只是蘇拉圖走了這幾十年後,開始整理自我與藏品間的第一步。未來,或許他還會有更多的驚奇,值得我們期待!
名人推薦:他序
(依照來稿順序排列)
推薦文 他收藏的是一整個年代
◎知名作詞人 方文山
有幸結緣本書作者蘇拉圖,待我屈指算來,也有好幾個春秋。之所以熟識,乃因共同興趣使然,同個頻率的人總容易物以類聚的兜在一起,因為我們都是老台灣舊生活物件的收藏同好。凡是這收藏類別的癡人藏家,其實骨子裡都有顆老靈魂,所不同的是,我僅鍾情於早期柑仔店的廣告老招牌一項,而他則顯得大氣博愛多了。除傳統的廣告老招牌外,舉凡糕餅模具、玻璃糖果罐、彈珠檯、五角抽、老掛鐘、汽水瓶、藥櫃、帆布袋、公用電話、路牌、板凳、門板、企...
章節試閱
因為回憶而加值的寶物
在世界各地有一種經濟模式,產值不斷堆砌,沒有工廠、沒有製程、也沒有太多的服務,在拾荒者、舊貨商、回收商、民藝店、古董商、文物館、懷舊商品店、懷舊茶坊、餐飲店、收藏者之間,產生著特殊的物質流與經濟行為。過程中,如同房地產與有價證券,這些東西逐漸堆疊了行情與身價,甚至,成了許多人趨之若鶩的珍品。
趨之若鶩的標準在哪?有別於黃金、時下流行的珊瑚、翡翠、瑪瑙等天然原料,趨之若鶩的標準,在於大家的回憶。
我們留不住已經消逝的時光,只好留下這些陪伴著我們度過往日美好時光的物品。彷彿,有它們在身邊,舊日時光,並沒有遠離,或者,至少我們抓得到一點點尾巴。
收藏了二十多年,悄悄在舊貨商、跳蚤市場、民藝店裡頭,看出幾個潛規則。
一、只要有人開始詢問收藏,就會慢慢引起潮流,有人開始想買,就會有人找來賣。不管是你覺得多麼誇張或是沒有收藏價值的東西。
二、十年前文具店、雜貨店還買得到的庫存品,十年後,可能成為許多收藏者爭著收藏的夢幻逸品,從此,你在文具店再也找不到了。
三、發行量多少與價格不見得相關,是否是大家回憶的主流,才是會不會被列入收藏的主要原因。物以稀為貴,在這裡不一定行得通,物以「貼近回憶」才珍貴。
四、情人眼裡出西施,相較於傳統藏品如玉石、古董,這些老東西沒有一定的專家,也許有收藏較多而有經驗的收藏者,或是販售較多的店家,裡頭很多東西拿到專家眼中,也是陌生的。只有回憶中曾經出現的東西,才是收藏者眼中的寶。因此,常常沒有固定的行情,這也是樂趣的所在。
五、如果這是一個產業,這一行,適合生命經驗豐富,且對於身邊事物有熱情的人參與。再厲害的專家,也不一定做得起這行的生意。
六、如果你有在垃圾堆找東西的熱情,不畏懼外界眼光,你適合這行。要找到好東西,最適合在各縣市的舊貨市集尋寶,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角落,參雜在看似垃圾堆中的地攤,往往可以讓眼尖的人搶救出精彩的老東西。
七、年輕人參與收藏後,不同世代之間多了有趣的話題,有了新的連結。所以,收集老東西,對於增進家族不同世代的情感,是有幫助的。
因為價值取自於情感,與我們最息息相關的街道、街景、柑仔店,成了收藏指南的重要線索。想想小時候曾在這些地方看過什麼,現在看到了,格外親切甚至想收藏它,就成了主要的理由。
所以街景系列,不知不覺中也成了我的收藏項目。有趣的是,這些並非我有系統的刻意收藏,而是收藏老物藏了近二十年後,回頭來看,才發現了這樣的收藏慣性。除此之外,檢視自己的喜好來源,也發現還有許多主客觀的原因。
對於街道上琳瑯滿目的柑仔店、老街,我是有特殊情感的。小時候常常一個人在這些地方鬼混,學校附近的柑仔店可以說是我的專屬安親班。早期我們喜歡採買的柑仔店,裡頭的氣味、排列亂中有序,重視人情味,與現在一家一家開的便利商店有很大的差別。
我必須承認常常受惠於便利商店的方便與效率,但如果條件許可,我還是喜歡鑽到城市中的柑仔店中,聞聞熟悉的氣味,看看有無當地的特產商品。或是跟老闆聊個兩句,問問柑仔店的歷史,甚至問問有無庫存的老東西可以買。
這樣的習慣,一直保留到現在。這些年也發現,隨著便利商店一家一家開,柑仔店也一家一家關了。常常到了一個小鎮,尋找曾經光顧過的小店,發現鐵門已拉下,而附近新開了便利商店。
「你多久沒有去柑仔店了?」成了我演講中常常偷渡的小市調。在大學裡,問到便利商店與柑仔店的差別,學生普遍都還答得出來。問到消費習慣,便利商店大獲全勝,少數支持柑仔店的同學,原因不意外,一個是柑仔店在家中樓下,另一個是柑仔店比較便宜。
種種理由與感受到它逐漸失去的急迫性,讓「柑仔店的精神」成了我的重大收藏信仰來源。
進行了多年的「柑仔店田野調查」,我發現柑仔店有多重的意義和功能。不管是商品的多元性,社區的連結、社區文化的保留和裝潢本身的特色,都相當有意義。
柑仔店被便利商店取代,漸趨式微了,就算有些店試圖振作,往往也是把自己裝潢得像二流的便利商店,味道盡失,慘不忍睹。
我常常在想,這樣的遺憾,僅止於舊時光、舊消費習慣的失去嗎?或者說,我們也同時失去了些「什麼」?
現在主流便利商店所賣的商品,有其合縱連橫的競爭策略。大部分能夠上架的商品,多數是較大規模公司的產品。而中小型的地區型的小產業,不見得有這樣的規模可以配合得上,不管是價格策略或是產量,都無法與大型的連鎖商店配合。就算產量足夠,也不見得有實力接受高於傳統柑仔店的上架費用。也因此,隨著柑仔店式微,這些不大不小的產業,也面臨找不到傳統的通路,要另謀出路了。
以食品健康的角度而言,也不見得是一個好現象。所有的產品都要符合相關規定,固然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但個人觀點,維持產品的多樣性、產地材料的多元,也是食安衝擊避險的重要一環。
過去,每間柑仔店有自己的區域產品和特色,產品品牌多元、材料多元,「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大規模受衝擊」的情況,反而可能會因為產品異質性高,而比較限縮。如今,新的原料不斷的研發,食品科學與法規標準不斷調整修正,這種動態環境下,如果絕大部分在便利商店販售的產品,都是經過同一套標準,一定的量產規模所產出,只要其中一個規範不夠完備的產品原料出現問題,幾乎多數的消費者都會是受害者。
講得好像太嚴肅了,也許是支持柑仔店繼續存在的一廂情願,讓我總是認真去思考柑仔店存在的意義。
每每到一個偏鄉小鎮,我最愛鑽進小鎮的柑仔店,聞聞裡頭的味道,看看有無當地的特產可以買。
我常想,都已經到了這麼有特色的地方,要是仍然鑽到便利商店補給,不是有些可惜了?
到了柑仔店,有幾個重大指標,是我一定要觀察的。
一、有沒有賣手工的食材,像是麵條、麵線、糕餅、或者米粉。
二、有沒有在地特產的醬油、佐料、醬菜。
三、有沒有賣了很久還沒賣完的小童玩。
四、老闆喜不喜歡聊天,可不可以問到附近有意思的歷史。
五、觀察老店有沒有長年使用的展示櫃、糖果罐,還有老廣告。
這些都是一個城鎮的靈魂所在,也是最美的風景。我常常都是帶著兩包手工麵線、幾罐醬油,運氣好時還能買到一些小玩具、老碗,聽了滿滿的故事,滿載而歸。
現在大部分柑仔店的情況是,老人家守著店,沒事閒閒、守著鄰居、守著生活,但下一代不會經營,只是延續著習慣的生活。然後,場景逐漸落幕。
常常在想,如果讓台灣的柑仔店轉型,有利可圖,讓大家的消費習慣能有一點點改變,年輕人願意回鄉繼續經營,那也不錯啊!台灣也許會多了一些維繫社區產業的「百年零售業」!
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收藏的這些「老柑仔店」,也許也可以再度派上用場,成了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店面精神圖騰。
言歸正傳,接下來,介紹的是這些年,我所收藏的街道、街景、柑仔店內的回憶。
因為回憶而加值的寶物
在世界各地有一種經濟模式,產值不斷堆砌,沒有工廠、沒有製程、也沒有太多的服務,在拾荒者、舊貨商、回收商、民藝店、古董商、文物館、懷舊商品店、懷舊茶坊、餐飲店、收藏者之間,產生著特殊的物質流與經濟行為。過程中,如同房地產與有價證券,這些東西逐漸堆疊了行情與身價,甚至,成了許多人趨之若鶩的珍品。
趨之若鶩的標準在哪?有別於黃金、時下流行的珊瑚、翡翠、瑪瑙等天然原料,趨之若鶩的標準,在於大家的回憶。
我們留不住已經消逝的時光,只好留下這些陪伴著我們度過往日美好時光的物品。彷彿,有...
作者序
分享老靈魂的美好
熟悉的朋友會形容我:「這個人體內住著一個老靈魂」。
老靈魂何時開始進駐,實在不可考,印象中,小時候被阿姨取了一個綽號,叫老ㄍㄨㄥˊ(閩南語),也許,就從那時候開始吧?
從小,在路上看見老一點的街景會駐足,聽到老人家講老故事會湊耳朵去聽,對於逝去的歷史,總是多了一些捨不得的感情,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入老物的收藏,似乎也不是偶然。
家中捨不得丟,也不知道往哪擺的東西,自然而然會成為我的收藏品。高中時期買了第一個老鐘後,收藏的世界,開始往外擴展。一轉眼,超過二十年,這個老靈魂轉瞬已資深。
老靈魂是孤獨的。多數時間,一個人住著,欣賞著旁人無法理解的老與美,總想嘗試握住即將消逝的美好。
老靈魂在兩個情況下最為滿足。
情況一,遇到對頻的老東西。對頻,很難解釋。不是「老」的就一定對頻。要能勾起你的目光、你的回憶、你的想像、你的美感。有時,能夠挑起你的情緒,或可以串起你的其他收藏,就是對頻。至於不對頻的,即便是老東西,老靈魂也難免挑食。
情況二,遇到另一個老靈魂。一路走來,遇到曾經有過共同經驗的另一個老靈魂。不管是在街頭撿家具;或是在拆屋現場找老磚、老門牌;或者曾被眾人嘲笑收藏的破爛逐漸在市場流行起來……那種慧眼獨具的光榮感,都會創造老靈魂之間惺惺相惜的情誼。
偶有機會,遇到各行各業的老靈魂,會讓兩個原本在平行時空的人,瞬間彷彿相識多年。
這麼多年來,就這樣在收藏的這條路上走著,時而一個人,時而結伴。直到十多年前,才興起把自己收藏的故事,逐一寫下,放在部落格。想像著有一天可以出版,讓老靈魂們在空中相遇(天啊,好驚悚的說法)。或者更具有企圖心的說法:這些故事也許能喚醒人們,原本就住在心中的老靈魂。
十多年來,一點一滴地在部落格寫作。近年在出版社編輯再三催促下,認真往「出書」方向前進。
創作的時間拉得太長,轉眼間,台灣(也許可以說是國際)的潮流,速度飛快且持續往前,讓我的單純動機與牛步撰寫進度,有著相當的壓力。普普風、工業風、古董家具看得我目不暇給。這十多年來,台灣的各項產業,不論是旅遊、流行文化產業,「老東西」似乎已占有一席之地。文青咖啡一定要有幾張老沙發;二手書店擺幾個老櫃子、老燈具作為身分識別;文創市集擺出來的陳列,有老皮箱就更是到味。各個城市中,食衣住行的店面,植入老屋兩字,肯定加分。懷舊,似乎已悄悄成為主流。有時候也會懷疑自己:滿街都是懷舊了,你還寫一本老東西的書來湊熱鬧?只有釐清自己的思緒,再三確認初衷,我要寫一本不一樣的書,才能勇敢地繼續寫下去。
除了不忘記初衷:分享老的美好,也希望趁機梳理、反省一下這一路走來的軌跡。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軌跡中,藉由自身的反省和觀察,發展出一條脈絡。利用一個一個小故事,來串起一個一個心境。這些心境,似乎貼近了許多人的思維,只是供給需求間,以不同的方式來達到彼此滿足。轉化為各個形式的回憶產業,這些消費者和供給者,其實一直在社會中存在。
民歌演場會、懷舊餐廳、電視廣告中,串起兩代的劇情、電影中免不了的時代題材、標榜原汁原味的傳統食譜、一段時間就會流行一次的古著經典,或者走入時尚圈的懷舊話題??甚至,二、三十年前的廣告重新播放達到的共鳴。在我來看,都是老靈魂在作祟。一個個老靈魂們,投入創造的回憶產業。
我參與了。既然我已經看到了,不只是一條河,而是一種氣候,這本書,就是跟大家一起分享這個氣候。
分享老靈魂的美好
熟悉的朋友會形容我:「這個人體內住著一個老靈魂」。
老靈魂何時開始進駐,實在不可考,印象中,小時候被阿姨取了一個綽號,叫老ㄍㄨㄥˊ(閩南語),也許,就從那時候開始吧?
從小,在路上看見老一點的街景會駐足,聽到老人家講老故事會湊耳朵去聽,對於逝去的歷史,總是多了一些捨不得的感情,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入老物的收藏,似乎也不是偶然。
家中捨不得丟,也不知道往哪擺的東西,自然而然會成為我的收藏品。高中時期買了第一個老鐘後,收藏的世界,開始往外擴展。一轉眼,超過二十年,這個老靈魂轉瞬已資深。...
目錄
推薦序 以記憶疊藏無限精彩的故事 須文蔚
推薦文 老靈魂與老東西的時空相遇 洪致文
推薦文 他收藏的是一整個年代 方文山
推薦文 按下你我心裡的開關 張四十三
推薦文 舊物重生的美好 林俊安
自序 分享老靈魂的美好
楔子 心裡的小倉庫
第一章 回味老招牌
●前言 攔截老店與老街的輝煌時空
翹鬍子仁丹
孟索樂達姆
福助足袋
金鳥蚊香
酒煙草、菸酒公賣局
肥料、農藥
盾牌形招牌:雪泡洗衣粉、七星汽水、森林防火、防止森林火災
固齡玉牙膏、維他露
黑松汽水
汽水:台豐、華年達、榮冠果樂
可口冰淇淋
龜甲萬醬油
第二章 食物的印記
●前言 兼容並蓄的糕粿餅模具家族
糖塔模子
平埔族大粿印
結婚龍鳳餅模
普濟殿結婚式餅模
吉獸糕模
海鮮系列粿印
月餅模
老大房餅模
大喜糖模
泉合店號大粿印
紅磚粿印、塑膠粿印
小朋友粿印
祖傳粿印
第三章 塑膠以外的美好
●前言 昔日夥伴的強大戰鬥力
帆布袋
玻璃罐
便當盒:台鐵、歐羅肥
磚燒櫥子腳
醃漬甕
中藥抽屜
雞飼槽
陶瓷雞
冰淇淋杯
箍桶
鹽漏
八仙彩
辦桌大布條
第四章 街道街景與柑仔店
●前言 因為回憶而加值的寶物
紅色公用電話
大寶鎮軍用電話
路牌
國安感冒糖漿櫃
菸酒燈箱
彈珠檯
五角抽
蟾蜍膏木箱
礙子
汽水罐
第五章 曾經陪伴我們的老朋友
●前言 你的我的玩具三部曲
大同寶寶
包青天系列
ET科幻熱:靈芝草人、嘟嘟、大頭仔
陶瓷小玩具、塑膠白馬
綜藝節目玩偶:嘎嘎嗚啦啦、上官亮、快樂老人
萬達汽水太空人
搖搖馬
噴火恐龍、鐵皮發條玩具
第六章 讓家人頭痛的收藏
●前言 這東西幹嘛放在家裡?
老電話
豬飼槽
老鐘
土地公廟
千里眼、順風耳、劍獅
偉士牌機車
老電扇
特殊招牌
門神
第七章 老東西有新春天
●前言 用途的腦筋急轉彎
板凳座椅
老門板
老長凳
木樑桌燈小書櫃
修復小書桌
汽水箱
老地磚收納桌
軍品玩具箱
燈箱
廢五金小夜燈
後記 收藏四癖
推薦序 以記憶疊藏無限精彩的故事 須文蔚
推薦文 老靈魂與老東西的時空相遇 洪致文
推薦文 他收藏的是一整個年代 方文山
推薦文 按下你我心裡的開關 張四十三
推薦文 舊物重生的美好 林俊安
自序 分享老靈魂的美好
楔子 心裡的小倉庫
第一章 回味老招牌
●前言 攔截老店與老街的輝煌時空
翹鬍子仁丹
孟索樂達姆
福助足袋
金鳥蚊香
酒煙草、菸酒公賣局
肥料、農藥
盾牌形招牌:雪泡洗衣粉、七星汽水、森林防火、防止森林火災
固齡玉牙膏、維他露
黑松汽水
汽水:台豐、華年達、榮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