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8 項符合
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勇於承擔父母的責任,相信管教的力量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勇於承擔父母的責任,相信管教的力量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教養類、Amazon網路書店發展心理學&教育哲學類暢銷排行榜
★性別教育三部曲《養男育女調不同》《浮萍男孩》《棉花糖女孩》作者最新力作
在同儕認同大於家庭價值的文化中養大孩子是個挑戰,
成功的教養來自「該愛」與「該教」拿捏得宜,
今天就開始做到可以讓孩子幸福健康的三件事!
承認你不可能同時扮演孩子的好朋友和教養者
做父母的責任不是討孩子歡心,適當的管教才真正有利於孩子成長!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兒童和青少年過胖?有這麼多孩子靠吃藥控制行為?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如草莓般脆弱?學業表現和創造力普遍滑落、只有不尊重他人的文化日見揚升?
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以《養男育女調不同》《浮萍男孩》《棉花糖女孩》等書,廣受全球父母敬重的薩克斯醫師的診斷是:由於管教權威已經大規模的從父母移轉到孩子的手中,「讓孩子自己決定」變成施加在好父母身上的咒語。二十多年的臨床看診經驗,讓他親眼見證了這個教養大崩壞現象,為此他跑遍全美甚至遠赴歐洲紐澳,從世界各地大同小異的教養偏差問題中理出頭緒。
在尋求解決之道的過程中薩克斯醫師發現,原來癥結不在:我們的孩子怎麼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父母怎麼了?問對問題之後,爸爸媽媽的首要之務是重新拿回拱手讓出的管教權威。有了權威,你才可能變成寬嚴並濟的「剛剛好」父母,做你最該做的三件事:
●教導孩子謙遜:正確的謙遜會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做比較好的準備,了解所冒的風險,勇敢的在必要時冒這個險。
●享受與孩子共度的時光:你必須計畫跟孩子玩的時間,你必須堅持他和你玩,你必須把時間排出來。
●帶領孩子找到生命的意義:一旦孩子了解生命的意義,他就能有信心的追求成就,因為他知道為什麼這個成就值得追求。
現今的父母常因為擔心失去孩子的愛或太想討好孩子,而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決定真正有利於孩子的事。如果你關心、在乎你的孩子,而且想傳承自己認同的文化,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與是非判斷,就必須承認父母不可能同時扮演孩子的朋友和指引者。教養你的孩子成為好孩子,日後他會成長為好大人。你不必十全十美,但必須盡心盡力。這是你畢生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你這輩子最偉大的成就。
名人推薦
我的女兒從小不愛吃水果。要求她吃下半顆蘋果或是幾片西瓜,往往會換來她的不耐和白眼。
我的兒子從小膽怯和害羞。第一次帶他去上游泳課時,他哭得震天價響,引來全場家長注視。
然而,正如本書所言,我堅持教養的主權在父母,陪伴和瞭解不代表退讓和討好。如今,我的孩子能夠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並注意運動,我們能夠一起享受海洋世界的美好,全因為教養的堅持。
──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
新世紀的爸爸和媽媽們,當他們要負起教養孩子責任的時候,卻恭逢全球網路新世紀,也是網路經濟風起雲湧的時代,這些網路世代的年輕父母親投入了創業,夜以繼日認真打拚。他們荷包滿滿,賺到連他們都不能相信會賺到的錢,但也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很多人甚至把孩子拉進了網路一族,或者說,一起「沉淪」!
於是,網路遊戲、iPad、手機,成了彼此共同的回憶。更令人怨嘆的是,這些電子機器承擔了父母親的工作,代替了父母親的教養,可憐的孩子,他們卻學不到父母親的言教、身教。
在這個教養已經崩壞了十年、二十年的時代,這本書的出現,應該不僅僅是在補破網,而更像是在全球教養的旱田裡,來了一場及時豐沛的春雨。洪蘭老師,再次謝謝妳!因為有妳,我們擁有更多的學習、分享、成長、奉獻!
──鍾蔡瑛珠(薛伯輝基金會執行長)
所有家有學齡前孩子的父母,都應該讀薩克斯醫師的《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以多年豐富的臨床實務加上對世界各國學生和家長的訪談,薩克斯向世人展現一幅發人深省且教人警醒的教養大崩壞圖像。然後他為我們帶來希望,提供了簡單──儘管未必容易──的解決方案,指引、協助父母們重新扮演恰當的角色。──柯恩(Nancy Kehoe)博士,《與內在的天使角力》作者
該是我們同舟共濟的時候了。薩克斯醫師先給父母當頭棒喝,繼而貫注一股勇氣,讓他們知道如何在引導孩子走向真正成熟的成人世界道路上,扮演適切的角色。這是一本既深且博、具高度可讀性的書。──萊特(Timothy Wright)博士,澳洲雪梨海岸中學校長
父母、孩子和學校絕對是眾多「神聖的」三位一體中的一個。我極力向我們學校的家長推薦這本書,它不說教,而是以誘導、鼓勵、指引和協助,教我們退一步深思人生最重要的面向之一:照顧我們的下一代。──韓特(Andrew Hunter),蘇格蘭愛丁堡莫奇斯頓堡學校(Merchiston Castle School)校長
身為頂尖教養專家之一,薩克斯醫師高明的點出父母面對的種種教養難題,然後提出答案。《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一書理論與實務兼具,深入淺出。如果你今年只有讀一本書的時間,就是這本了。──米克(Meg Meeker)醫生,《堅強父親教出堅強女兒》《媽媽必修的不完美學分》作者
人類的家庭功能正面臨空前的衰頹,且受到各式各樣文化力量的削弱。以其多年的豐富經驗加上對父母、孩子的第一手觀察研究,薩克斯醫師讓我們得以一窺時下的教養出了什麼差錯,又該如何修護。沒有什麼比為人父母更重要,有了薩克斯醫師的指引,就能避開教養的陷阱進而得當的養育你的孩子。──比爾‧班內特(Bill Bennett)博士,美國前教育部長
一本全面解析父母犯了什麼錯誤,又該如何回歸正軌,教導他們的孩子美德與品格的好書……薩克斯提供一系列易於遵行的解決方案,幫助父母與孩子重新接軌,攜手建立更健康、更尊重、誠實正直的生命態度……有了作者扎實的忠告,父母很有希望達成此一目標。──《克柯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如果你今年想讀一本有關教養的書,除薩克斯的《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之外不作它想。一本非文學的指引類書籍要夠好,作者除了須具備對該主題有廣博的真實世界經驗,還要有清晰表述的能力,薩克斯無疑的二者兼具……簡單一句話:這是一本易讀且為我們的孩子如何擁有人生最佳的成功機會,提供了完善忠告的好書。──《紐約書訊》(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值得預購的一本書……薩克斯提出許多不容我們忽視的警訊,為了我們的孩子,越早知道越好。──《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論點強而有力、清晰明確的一本書。──《書單》雜誌(Booklist)
在今日美國的教養領域中,《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看似孤掌難鳴,卻是我們迫切需要的……如果你今年只打算看一本有關教養的書,請務必讀這一本──Treehugger.com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利奧納德‧薩克斯(Leonard Sax, M.D., Ph.D.)
是家庭醫師也是心理學家,為美國單性公立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ingle-Sex Public Education, NASSPE)的創辦人和執行長。相關研究發表在包括《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行為神經科學》(Behavioral Neuroscience)、《美國醫學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營養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以及《性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等知名期刊上,並著有性別教育三部曲:《棉花糖女孩》、《浮萍男孩》和《養男育女調不同》(遠流出版)。他是知名的演說家,每年在全球有五十場以上的演講,曾多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公共電視(PBS)、福斯新聞(Fox News)、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之聲(Voice of America)、《今日秀》(The Today Shows)及許多其他節目的採訪。
譯者簡介
洪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和陽明大學,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已翻譯超過五十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棉花糖女孩》、《浮萍男孩》、《養男育女調不同》、《心智拼圖》、《天生愛學樣》、《站在學生前面》、《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邁向圓滿》和《教養的迷思》等,曾獲頒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並著有《講理就好》等二十五本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深受各界推崇,於2005年獲頒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特別貢獻獎,2011年獲頒遠見雜誌華人領袖終身成就獎。
目錄
□專文推薦/慎重的教育與教育的慎重 蔡穎卿
□導讀/種瓜得瓜,你想教出怎樣的孩子? 洪蘭
□前言/浮萍父母
第一部 找到問題所在
第1章 不尊重的文化 31
今天的美國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文化,一種不尊重的文化,他們從同儕身上學到,他們也教給同儕。
第2章 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過胖? 57
有三個因素促使肥胖率上升、體適能下降:孩子們吃些什麼,孩子們做些什麼,以及孩子們睡了多少。
第3章 為什麼有這麼多孩子在服藥? 75
藥物果然奏效,它改變了孩子的行為,這是非常令人害怕的地方。把這些藥物當做行為矯正器,如今已到了外界難以想像的地步。
第4章 為什麼美國的學生學業落後? 103
或許真正不可思議的不是芬蘭的學生這麼在乎教育,而是她的美國同學為什麼這麼不在意教育。
第5章 為什麼這麼多的孩子如此脆弱? 123
當孩子把他的同儕或他的自我概念放在父母的意見之上時,他們就失去了失敗意願,就變得脆弱了。
第二部 提出解決方法
第6章 什麼才是重要的? 149
我們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認知能力上,它們其實不值得這麼受重視……性格才是扮演關鍵角色。
第7章 破除迷思 175
假如你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那麼有時候你必須做會讓孩子不高興的事;對抗文化雖不容易,但做得到。
第8章 第一件事:教導謙遜 199
正確的謙遜會幫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做比較好的準備,了解所冒的風險,勇敢的在必要時冒這個險。
第9章 第二件事:享受共處時光 215
你必須計畫跟孩子玩的時間,你必須堅持他跟你玩,你必須把時間排出來。當你跟孩子在一起時,全心全意跟他玩。
第10章 第三件事:追尋生命的意義 231
一旦孩子了解了生命的意義,他們就能有信心的追求成就,因為他們知道為什麼這個成就值得追求。
□結語/做個有權威的指引者 247
序
專文推薦
蔡穎卿
慎重的教育與教育的慎重
如果要舉出眼前教育所出的問題,十本書也寫不完片碎的實例,但是,看到問題並不等於找到解決的方法,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不等於問題消失或得到改善。其間一定要經過的程序是「觀察」與「行動」,這可以用已故行政院孫運璿院長的「Work Cycle」來比擬,也就是計劃,執行與檢覆。正因這是個循環,所以從哪裡開始都有可能。有些問題是動手之後才能擬定更前進的計劃,有些問題是因為在檢覆之後才知道進退。總之,教育是一個最需要善意也最靈活的問題,它不可能有一套不變的公式。而這本書的作者薩克斯醫生,不斷地以他從親子雙向中所看見的實例來說服家長了解這一點。
我覺得所有的教育問題都有兩個特質,一是看到時讓人不能不憂心;因為,影響如此具體。比如說我剛剛才歷經過的一個實景:一列火車上,兩個精力旺盛的小小孩就可以鬧得五、六十個成人心煩意亂,完全沒有生活品質可言。但與之矛盾存在的是,在採取行動解決時,教導者的心中又總能帶著濃厚的希望;因為,凡有反省力而已經在採取行動、解決問題的成人,都經過了被教育的階段,得到了受教導的好處。當自己在吵鬧中想起了年幼時也曾有過的無禮和無知,就絕不會置問題於不顧。了解教育作用的人非採取行動不可,不是因為他們缺乏耐心,而是他們確認了教育的必要,與人人有被教導的權利,因此,好的父母或身邊的成人,不會對錯誤採取消極的忍耐。
教育是一種在成熟心態之下所採取的行動,所以,孩子的世界不會主動教育其他的孩子。他們當然可以做到分享、同憂、共樂,但最高的境界也只能做到楷模,同儕關係還不會成熟到足以能體會教育的整體作用與面面相關;作者在書中討論了很多同儕關係強過親子關係的遠慮與近憂。
我舉一個比較具體的例子。前不久我出門旅行,同一天有五個國中畢業生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之下自行環島,也投宿在同一處民宿。我的房間隔她們一個過廊,因此沒有太多的機會碰面。吃早餐時,民宿主人交代我們吃完飯後就把碗筷擺著,他先送太太出門。但我看到那五個國中生,不只分工收拾自己的碗碟,還進廚房去把碗盤都洗淨,當她們看到我們也收去廚房時,還說,她們一起洗就好。那一刻,我真是驚喜得難以形容,對教育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樂觀。但與我同行的家人卻不完全贊同我對孩子的看法,因為前一晚,他們就住在那幾個孩子的樓下,聽說她們喧鬧跺腳吵了一晚,讓大家沒得好睡。
「有時可愛」加「有時可惱」是未成熟個體最真實的面貌,而這種「不是完全成熟」與「還未完全穩定」的事實,也就是教育在社會中必須持續的理由。教育不只必須持續,父母更不要對眼前的可愛與能幹大驚小怪,也不能對所見的可惱一味忍耐。這些觀念在書中化成了實例的分析,如果仔細閱讀,一定會在例子中看到很多類似我從第97頁中抽出的一個句型「本來只要……卻變成了……」,以教育來說,這個檢查喉嚨的例子已經多用了本來需要的幾百倍成本。而書中有更多、更多的例子就是在說明父母的多此一舉,或少此一念,是如何為自己與他人添麻煩。我們也會從例子中讀到,該做時不做,或不得已才能採用的方法卻被當成最輕鬆的解方,所埋下的危機與後患。
我認為作者以各種面向整理出自己多年來的診療案例與跨國的訪視,就是希望從建議父母調整觀念與管教作為中來改變教育的收成,也就是洪蘭老師在翻譯後寫下導讀時的標題「種瓜得瓜」。書中第一部引導父母探討了「為什麼種出來的不是瓜」的各種前因與問題,等讀者對問題了解之後,第二部才提出改變地力與種出好瓜的方法。
作者更試著以六個迷思為現代父母整理出自省的範圍,怕的就是父母沒能看見孩子的不穩定與不成熟。他也一再舉例說明教養方式中「剛剛好」的可能性;我說那是一種「可能」,而不說書裡有可以方便取用的準則,是因為作者了解在時代的轉變下「剛剛好」這個名詞的內在精神已經在轉變。但如果我們同意這種轉變是不可力挽的狂瀾,或自己在無知中又再加一把助力,那這個教養崩壞所造成的阻難將會危害到我們每一個人。
教育變得如此困難,我認為是因為沒有適合播種純真心靈的良田。生活環境如此之壞,連身為成人的我都覺得難以忍受,何況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要怎麼吸取他們所需要的營養。每天工作前一打開入口網站,首頁畫面上出現的是內衣褲的圖片、明星的情感緋聞、聳動誇張的社會名人新聞。而忙碌的父母親又怎麼知道孩子在線上查字典,電遊的色情廣告可能搶先一步而出。一個有警覺的父母也只能想著:我需要一個又一個的把關軟體,或移除危害的助力,更焦慮一點的父母,則顧前不思後的帶著孩子出走了。但在短暫的教育世外桃源裡,要面對的又是另一種憂愁,而不是教育所帶來的負擔漸減,希望日深。
許多問題的面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轉型,書裡有很多深刻的解說與層次,通過這些問題,年輕的父母可以得到預警,憂心的父母應該立刻採取改善的行動。而經常在「該愛」或「該教」之間猶豫不決的父母,我建議從第195頁「迷思六」中的一句話讀起:「雖然被孩子擁抱,聽他對你說『我好喜歡跟你在一起』這種感覺確實很棒,卻不是為人父母的首要目標。」是的!我看過很多迷戀著要當孩子眼中最重要的人,而把自己跟孩子都逼到變形的父母。生兒育女之後就有責任,每一個階段都不同,完成任務時要有愛與耐力,但為人父母的目標絕不是討好地想要成為他們口中最愛的人。
我很同意這本書作者的論點,有好價值觀的父母們應該形成一種精神上的聯盟;是聯盟而不是組織。唯有這種決心與決定,才能讓孩子生長的世界更安全。
導讀
種瓜得瓜,你想教出怎樣的孩子?
一般醫生若是門診生意很好、病人應接不暇時,是不會去思考為什麼這種病人這麼多的。薩克斯醫生很不一樣,或許是他同時也擁有賓州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原因(賓大心理系在他念書的時候是全美排名數一數二的熱門強系,《實驗心理學期刊》的主編就在他們系任教),他對不尋常的事情有好奇心,自己也有做研究的能力,因此,當他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老師寫條子叫父母帶來看是不是過動症、注意力缺失症時,他就開始懷疑這些異常行為背後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果然在他鍥而不捨的追尋下,他找到原因,並寫成了三本在美國非常暢銷(在臺灣也廣受好評)的書《養男育女調不同》、《浮萍男孩》和《棉花糖女孩》(中譯本皆遠流出版)。
這三本書出版以後,他仍然沒有停止思考。以前沒有這麼多過動兒,現在一班都有五、六個以上,這跟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係嗎?於是他停診了五年,到全美各地訪談,甚至遠赴歐洲、澳洲、紐西蘭去看不同民情、不同社會父母教養的方式,最後寫成了這本書。他的懷疑是正確的,現在的教養真的面臨大崩壞,太多的父母不知道怎麼當父母。美國社會自從越戰以後,傳統的價值觀被推翻,新的卻遲遲未形成,當父母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時,孩子就更不知道他是誰了,這個自我認同的空虛也是美國流行文化膚淺的原因之一。
他在四處訪談所見到的教養偏差現象,我在臺灣也不時看到。例如,去年臺灣夏季乾旱,中央大學的所在地中壢,也必須輪流停水,停水就不能作飯,必須外食,我的朋友跟我說,她很後悔生了三個孩子,因為開家庭會議決定去哪裡吃飯時,三比二,孩子否決了父母的建議,所以她吃了兩天的鹽酥雞。我聽了非常訝異,跟她說:「你的公民念到哪裡去了?孩子未滿二十歲沒有投票權,你怎麼會讓孩子把你做掉了?」原來很多父母誤以為什麼都問孩子的意見叫做民主,忘記了自己是孩子的監護人,負有監督和保護他的責任,在孩子未成年前,他要聽你的,因為他的智慧和閱歷還不足以使他做出正確的決定。
事事聽孩子的不叫做民主,那叫放任。當你跟孩子商量:「要吃飯了,去把手洗乾淨,好不好?」而孩子說「不好」時,你是不是無話可回?但是你只要說:「要吃飯了,快去把手洗乾淨!」孩子就去做了,因為這種例行公事本來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大人吩咐,孩子就要去做,而不是大人請求,孩子考慮要不要答應。所以薩克斯醫生明白的告訴父母,你是教養孩子,不是討好孩子,未成年前,即使他生氣、不高興,父母的話他還是要聽。晚上幾點鐘宵禁就是要宵禁,父母不應該替孩子等門,一般有教養的孩子也不會半夜還在外面游蕩,同時孩子要想到,自己沒有回家父母會睡不著,不應該讓父母擔心。
書中舉了很多父母親誤以為這是對孩子好的迷思,很值得現代的父母思考。我自己最常碰到的就是:「如果我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以後不會獨立,會一輩子依賴我。」這句話要先考慮孩子的年齡,如果孩子只有五歲,你怎麼期待他去餐廳點餐時會點青菜而不點冰淇淋?我們一再的看到,沒有外在的控制就不會有內在的控制產生,人都好逸惡勞,要養成孩子自制和勤儉的好習慣,是必須像書中比爾和珍妮‧菲力浦家的例子,即使父母有錢,週日大家還是要一起勞動,清房子、掃院子,讓孩子體驗到一絲一縷得之不易。珍妮說得對,開支票請園丁做,的確比自己帶領孩子做來得輕鬆,但是這樣孩子就學不到人生必須工作才有收穫的意義,就變成富二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廢物了。
至於管教孩子會不會扼殺他的創造力,書中有很多的數據證明完全不會,是父母多慮了。創造力不是憑空從天下掉下來,它背後的機制是綿密的神經連接,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後天的努力把想法實踐出來,不然只是空話。愛迪生做了二千多次實驗才找到鎢絲來做電燈泡,從歷史上,我們看毅力才是天才成功的要件。
從書中我們也看到正當的管教孩子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他知道不能做的原因便不會反抗,反而是放任不管他,會使孩子懷疑你不愛他:為什麼別的父母會要求他的孩子十點要回家,而我十二點不回家你都不在乎?我真的是你親生的嗎?正常的愛並不會寵壞孩子,真正幸福的孩子是在生活中獲得尊重的孩子,所以他學會了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薩克斯醫生歸納出三點:第一,教導謙遜;第二,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第三,教導他生命的意義。父母若能做到,孩子會是一個知書達禮、生命充滿快樂的人。
人生不能什麼都要,必須列出先後順序,而孩子應該是所有父母的第一順位,當你跟孩子在一起時,不要滑手機,不要看電腦、電視,全心全意陪著他。孩子長大得很快,一轉眼,你要陪他,他已經不要你陪了。父母需要在遊戲、休閒時,把自己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因為他是你生命的延續,只有他成功,你的基因才會在宇宙永垂不朽;只有教導孩子找到生命的意義,他的人生才會圓滿。
詳細資料
ISBN:9789573278641叢書系列: 親子館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66折: $ 99
作者:提姆西.克里夫頓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1-08-02
66折: $ 845
作者:凱瑟琳.藍芝
出版社:閱樂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06
66折: $ 238
作者:戴夫.亞斯普雷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08
66折: $ 297
作者:韓江 (한강)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3-06-19
$ 308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8-11-01
$ 276
作者:林揚程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22
$ 300
作者:藤咲もえ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0-30
$ 119
作者:加藤和惠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03
$ 84
作者:張曼娟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4
$ 300
作者:明円卓、佐佐木日菜、真子千繪美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01
$ 183
作者:張瑋.饅頭說團隊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24
$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