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銷售十萬本紀念精裝版
美國環保萊麗紙淡雅金色書衣,搭配凝雪映畫書腰。
硬殼精裝裱高質感布紋銅,書名以打凹呈現。
精心裝幀之限量紀念精裝版,適宜個人收藏,或贈人以禮。
◆一切取決於自己
◆阿德勒心理學最佳入門書
阿德勒說:認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認同、寬待對方的不完美。
他認為:不完美也沒什麼不好,這樣才有人味,也是可愛之處。
阿德勒心理學,是帶給人「勇氣」的心理學。
所謂「勇氣」,就是克服困難的活力,缺乏勇氣的人,一遇到困難,就會墜入人生的黑暗深淵。
人生有「工作的任務」、「交友的任務」與「愛的任務」,當我們在任務中陷入困難時,如果還擁有「關心對方,以對方為優先考量」的想法,就能生出勇氣。
「我只有在覺得自己對他人有貢獻時,才擁有勇氣。」阿德勒如此說。
有勇氣,就能面對一切困難;有勇氣,就能不受他人的評價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本書不同於一般學術書以及心理學入門書,用淺顯易懂的詞彙和說法「超譯」阿德勒與他的學生、後代門生說過的佳句100句,期待能帶給讀者一些突破的勇氣:
.一切取決於自己
.接受真正的自己
.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性格能在當下的瞬間被改變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家族就是世界
.不能斥責,也不能稱讚
.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
.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不必背負著他人的課題
從個人出發,談到人際關係、家庭、教育、直到世界。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阿德勒認為: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
也就是:「人生中,沒有你辦不到的事!」
◆各界專家熱烈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王震宇(新北市光華國小教務主任)
吳淑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吳毓瑩(臺北教育大學心諮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林旻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哈克(黃士鈞.潛意識工作者)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張英熙(台北巿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黃錦敦(諮商心理師.作家)
趙家琛(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鮑順聰(臺北市立建國高中輔導教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吳淑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從大學開始我就喜歡阿德勒,碩士論文、博士論文也都以阿德勒理論為研究主題,一直到現在仍持續閱讀並與教學現場的中小教師一起進行工作坊,將阿德勒精神運用在學生適性發展與輔導。阿德勒的學說能夠引導我們看見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目的性,更能以鼓勵、勇氣、與社會情懷支持我們面對生活所遭遇到的挫折、不完美、與脆弱,找到生命的意義。吳毓瑩(臺北教育大學心諮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人生不過這麼簡單,卻也這麼困難,咀嚼西方的孔子──阿德勒的智慧。林旻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能夠藉由心理學大師的話語來覺察與反思自己、進而調整或改變自己,將會是幸福人生的開端;《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就是您美好人生的開端 !張英熙(台北巿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讓人可以接納自已、他人和環境,開啟幸福之門。鮑順聰(臺北市立建國高中輔導教師)
受惠於恩師曾端真教授之引介,得於大學時期即有緣初窺阿德勒思想之堂奧。此後便離不開其循循善誘之語,至今早已不自覺養成每日翻讀幾段的習慣。掩卷時,餘音繞樑,心潮蕩漾,心頭總會多點清明與勇氣。隨人生閱歷漸增,更不時讚嘆其「仰之彌高」、「鑽之彌深」的廟堂之美。衷心推薦給所有愛智的朋友!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年
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心理學家,雖然與佛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界三巨頭,在亞洲的知名度卻不高。開創個體心理學,深深影響著有《與成功有約》的史蒂芬‧柯維,以及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有「自我啟發之父」的美稱。
【解說者】小倉廣 Ogura Hiroshi
組織人事顧問、阿德勒派諮商心理師。以東方哲學與阿德勒心理學為中心,探求「人生學」並推廣各種相關活動。著作有《交辦的技術》、《現在的部屬不能罵,你該怎麼辦?》等書。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目前專事翻譯。
代表譯作有《超譯尼采》、《書店不死》、《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老後》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來自各界老師的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吳淑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從大學開始我就喜歡阿德勒,碩士論文、博士論文也都以阿德勒理論為研究主題,一直到現在仍持續閱讀並與教學現場的中小教師一起進行工作坊,將阿德勒精神運用在學生適性發展與輔導。阿德勒的學說能夠引導我們看見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目的性,更能以鼓勵、勇氣、與社會情懷支持我們面對生活所遭遇到的挫折、不完美、與脆弱,找到生命的意義。
吳毓瑩(臺北教育大學心諮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人生不過這麼簡單,卻也這麼困難,咀嚼西方的孔子──阿德勒的智慧。
林旻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能夠藉由心理學大師的話語來覺察與反思自己、進而調整或改變自己,將會是幸福人生的開端;《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就是您美好人生的開端 !
張英熙(台北巿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讓人可以接納自已、他人和環境,開啟幸福之門。
鮑順聰(臺北市立建國高中輔導教師)
受惠於恩師曾端真教授之引介,得於大學時期即有緣初窺阿德勒思想之堂奧。此後便離不開其循循善誘之語,至今早已不自覺養成每日翻讀幾段的習慣。掩卷時,餘音繞樑,心潮蕩漾,心頭總會多點清明與勇氣。隨人生閱歷漸增,更不時讚嘆其「仰之彌高」、「鑽之彌深」的廟堂之美。衷心推薦給所有愛智的朋友!
名人推薦:〔來自各界老師的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吳淑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從大學開始我就喜歡阿德勒,碩士論文、博士論文也都以阿德勒理論為研究主題,一直到現在仍持續閱讀並與教學現場的中小教師一起進行工作坊,將阿德勒精神運用在學生適性發展與輔導。阿德勒的學說能夠引導我們看見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目的性,更能以鼓勵、勇氣、與社會情懷支持我們面對生活所遭遇到的挫折、不完美、與脆弱,找到生命的意義。
吳毓瑩(臺北教育大學心諮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人生不過這麼簡單,卻...
章節試閱
1
人生沒那麼困難,
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
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其實「人生一點也不辛苦,不痛苦」,是你故意「把自己的人生搞得非常辛苦、痛苦」,阿德勒舉了這般例子。
「有兩種方法可以通過高度僅五英呎(約一點五公尺)的門,一種是挺直身子走過去,另一種是彎身走過去,若是採用第一種方法,勢必會撞到門頂。」也就是說,覺得「人生很辛苦、很痛苦」的人,就像挺直身子穿過門,結果就是撞到頭,要是能稍微彎身走過去,就能免受皮肉之痛。但大多數人都會怪罪「門太低」,而不是反省其實是沒有彎身的自己不好。
那麼,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迫使人生滿是辛苦與痛苦?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能讓人生變得單純?答案實在無法用一行字來表達。恐怕要閱讀這本書,進而能慢慢了解。現階段能傳達的是,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正因如此,只要下定決心,人生就可以變得很單純,所以別再做挺直身子穿過門的事,也別再「把人生搞得很複雜」就行了。
2
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
只有你能創造自己,
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命運」這字眼,似乎給人一種自己怎麼樣也改變不了的意思。其實不能改變的是「宿命」,「命運」的「運」字有「搬運」、「移動」的意思,意即「命運」是可以靠自己「移動」的東西,也是一直以來靠自己「移動出來的結果」。
我們一路走過來的人生受到許多事物的影響,不是嗎?像是遺傳、教養環境、成長地區、職場環境等。然而,遠遠超過這些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們自己做過幾百次、幾千次的決心,而且不是受到任何人的強迫,是我們依自己的意思下的決心。
選擇進入現在這家公司的是自己,決定繼續待在這家公司也是自己,選擇現在的另一半是自己,決定承襲父母的價值觀也是自己。如果不喜歡的話,我們隨時有拒絕接受的權利,也有辭職的權利,以及向父母的價值觀說不的權利,這些都是我們擁有的權利。
只有自己能打造一路走來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創造今後的人生。這麼一想,就會覺得人生多麼美好。「沒有做不到的事,因為人無所不能」,這是阿德勒最強而有力的一句話。
3
只有自己能決定如何對抗病魔,
是要怨天尤人的活著,
還是懷著感恩的心,
充實的度過餘生。
雖說「人無所不能」、「命運可以靠自己改變」,或許你會想,人還是有辦不到的事吧?
「我的家人明明沒做什麼壞事,卻無辜捲入交通事故,身受重傷,還能說命運能靠自己改變嗎?」 「家人是癌末病人,這也是自己打造的過去嗎?還是自己可以決定的未來呢?」我想一定有很多人這麼想吧。
的確,疾病和受傷都是自我無法控制的事情。但就算無法改變生病或受傷的事實,我們還是能選擇要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看待這件事。
透過粉紅色鏡片看世界,世界成了粉紅色;透過藍色鏡片看世界,世界就成了藍色。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看著倒入半杯水的杯子,有人想:「怎麼只有半杯水!」也有人想:「太好了!有半杯水耶!」接受現實,從中找到積極的意義,這是誰都能做到的事。心志健全的人,能從眾人覺得痛苦的事情中找出值得學習、感恩的事,這是阿德勒教導我們的正確人生態度。
4
遺傳和成長環境只是單純的「材料」,
只有你能決定如何使用材料,
打造真正舒適的家。
阿德勒並未百分之百反對遺傳和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當然遺傳有一定的影響。想想你的父母如何養育你?十分溺愛?還是放任不管呢?這些肯定都會影響我們的人格養成。
但這些影響有限,不是百分之百。你並不會因為母親的斥責就變得消極退縮,要是變得消極,也是自己的選擇。除了消極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選擇,不是嗎?譬如,和母親一番爭論後,也許變得更獨立,變得更能冷靜分析事情,或許能以母親為負面教材,讓自己變得溫柔、懂得體諒別人。
阿德勒將遺傳和成長環境比喻成打造家的建材,使用同樣的材料(遺傳和環境),不一定會打造出同樣的家(人生),有人打造出南國風情別墅,有人則是蓋成商業大樓。材料終究只是材料,如何使用端看自己的決定。你現在的人生,就是你使用材料,靠自己打造出來的「家」。
5
「都是父母的錯。」
「都怪朋友不好。」
「只怨生不逢時。」
「反正一切都是命。」
這些都是推卸責任常用的藉口。
人一旦找到藉口,推卸責任,就覺得很輕鬆。都是父母的錯、上司不好、部屬的錯、另一半不對、生不逢時,由於不是自己的錯,因此心情豁然開朗,是吧?但這輕鬆只會是一瞬間。
把自己的不幸遭遇推給命運,再怎麼自怨自艾,事態也不會好轉。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情勢。好比現世政局混亂,一味怨嘆也不可能改變世道,要想改變政局現況,就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例如想辦法投身政界等等。就算再怎麼埋怨家世出身、父母的養育方式,也不可能改變什麼,唯有接受過去,才能繼續前進。一味將責任推給另一半、上司,也無法解決問題。況且對方要是反駁、抗拒,只會讓你更辛苦。人無法改變過去,也無法改變別人,只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才能改變未來。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的力量,也就是改變未來的力量。
因此,不要總是逃避眼前的課題,總有必須面對的時候。就像牙痛時,就算吃再多止痛藥也不可能治好蛀牙,必須正視問題,徹底治療才行。
1
人生沒那麼困難,
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
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其實「人生一點也不辛苦,不痛苦」,是你故意「把自己的人生搞得非常辛苦、痛苦」,阿德勒舉了這般例子。
「有兩種方法可以通過高度僅五英呎(約一點五公尺)的門,一種是挺直身子走過去,另一種是彎身走過去,若是採用第一種方法,勢必會撞到門頂。」也就是說,覺得「人生很辛苦、很痛苦」的人,就像挺直身子穿過門,結果就是撞到頭,要是能稍微彎身走過去,就能免受皮肉之痛。但大多數人都會怪罪「門太低」,而不是反省其實是沒有彎身的自己不好。
那麼...
作者序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為何默默無名?
再也沒有像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郊外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1937年)這般,為現代心理學留下莫大貢獻,卻默默無名的偉大人物。
我們就算不熟悉心理學,也聽過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1939年)、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1961年)的名字,但大多數人卻不曉得和這兩位並稱三巨頭的阿德勒。
阿德勒被稱為「自我啟發之父」,只要讀過商管書經典名著,戴爾.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以及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會發現書裡有不少見解與阿德勒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非常相近。此外,以人際溝通術廣為人知的教練技巧(coaching)、NLP,也受到不少阿德勒心理學的影響。
此外,經營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刊載於鑽石週刊(2008年11月8日號),名為《實用心理學》專欄中,曾探討阿德勒的理論比佛洛伊德積極的說法,留下這般評論:
「其實我也是典型的阿德勒學派,要說我有多麼阿德勒學派,那就是我不認為人生中有什麼『我辦不到的事』。」
阿德勒心理學也被稱為「人性心理學的源流」,深受阿德勒影響的心理學家不知凡幾,代表性人物有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卡爾‧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亞倫‧貝克(Aaron T Beck)、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艾利西‧佛洛姆(Erich Fromm)、威廉‧葛拉瑟(William Glasser)等人。
雖然阿德勒的理論帶給後世深遠的影響,但身為源流的阿德勒,卻鮮為人知。加拿大精神科醫師艾倫伯格的著作《發現無意識──動力精神學的源流》一書中提及:
「阿德勒的成就遭眾人抹殺,他所催生出來的東西全都成了其他學者的成就,這是一種無法解釋的現象。」
「像阿德勒這樣,自己研究出來的理論被全方位剽竊,卻沒有人向他道歉的例子還真是少有。套句法文用語,他的學說猶如『公家採石場』(une carrier publique),誰都可以面不可改色地從他的學說攫取什麼。而且奇特的是,就連一向會仔細列出引用出處的專家學者,也不想說明自己的論述是引用自阿德勒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自己對於自創的理論被別人引用一事,似乎寬容看待,不太在乎的樣子。
他曾說:「也許會有沒人想起我名字之時,即使有阿德勒學派存在,我的名字也可能被忘記,但就算這樣也無所謂,因為在心理學領域工作的所有人,都會像是和我一起學習般,進而付諸行動吧。」
阿德勒為何名氣比不上成就的理由,還有各種解釋。 由於阿德勒留下來的論文和著作不多,而且阿德勒在他的理論被體系化之前便去世。有別於佛洛伊德,阿德勒並無自成強勢的學派。由於納粹迫害猶太人的緣故,許多阿德勒派的追隨者慘遭屠殺。因此,能藉由此書介紹名氣不大卻留下偉大成就,堪稱「跨越時代,世紀先驅」的阿德勒心理學,個人深感榮幸。
本書不同於一般學術書以及心理學入門書,是用比較淺顯易懂的詞彙和說法,「超譯」阿德勒與他的門生與徒子徒孫說過的話語。哪怕只是多一位讀者也好,希望抗拒心理學與學術書的人也能輕鬆閱讀本書。
本書的遣詞用句極為簡單明快,或許會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但「理所當然」才是事實,才是答案。據聞有這麼一段軼事。有位聽眾聽完阿德勒的演講之後,說道:「今天演講的內容不都是些大家早就知道的事(常識)嗎?」
阿德勒回道:「所以說,常識有什麼不好呢?」
──小倉廣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為何默默無名?
再也沒有像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郊外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1937年)這般,為現代心理學留下莫大貢獻,卻默默無名的偉大人物。
我們就算不熟悉心理學,也聽過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1939年)、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1961年)的名字,但大多數人卻不曉得和這兩位並稱三巨頭的阿德勒。
阿德勒被稱為「自我啟發之父」,只要讀過商管書經典名著,戴爾.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以及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
目錄
◆一切取決於自己
關於「自我決定性」的阿德勒名言 1-10
◆接受真正的自己
關於「自卑感」的阿德勒名言 11-19
◆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關於「情感」的阿德勒名言 20-29
◆性格能在當下的瞬間被改變
關於「生活型態」的阿德勒名言 30-38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關於「生活型態」的阿德勒名言 39-46
◆家族就是世界
關於「家族構成」的阿德勒名言 47-56
◆不能斥責,也不能稱讚
關於「教育」的阿德勒名言 57-65
◆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
關於「共同體感覺」的阿德勒名言 66-80
◆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關於「勇氣」的阿德勒名言 81-96
◆不必背負他人的課題
關於「課題的分離」的阿德勒名言 97-100
◆一切取決於自己
關於「自我決定性」的阿德勒名言 1-10
◆接受真正的自己
關於「自卑感」的阿德勒名言 11-19
◆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關於「情感」的阿德勒名言 20-29
◆性格能在當下的瞬間被改變
關於「生活型態」的阿德勒名言 30-38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關於「生活型態」的阿德勒名言 39-46
◆家族就是世界
關於「家族構成」的阿德勒名言 47-56
◆不能斥責,也不能稱讚
關於「教育」的阿德勒名言 57-65
◆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
關於「共同體感覺」的阿德勒名言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