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3 項符合
孩子永遠是對的:幫助父母掙脫臍帶勒索,找出孩子的正向價值
的圖書
|
|
| 孩子永遠是對的:幫助父母掙脫臍帶勒索,找出孩子的正向價值
作者:李儀婷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5-25
語言:繁體書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孩子永遠是對的:幫助父母掙脫臍帶勒索,找出孩子的正向價值 內容簡介
掙脫以愛為名、行勒索之實的親子關係!
孩子是一座寶藏,
只需要拿出「正向」的鑰匙,
讓他們超越父母的束縛,
朝生命的美麗境界,狂奔而去……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無限上綱,
形成親子關係一輩子的束縛與羈絆。
想要溝通無礙,就從正向的對話開始……
親子教養專家李儀婷有三個想法獨立又容易情緒崩潰的孩子。身為主要照顧者,她經歷過不時耳邊音量爆表、孩子吵鬧不休的情況。原本是個打罵皆施、與孩子一起暴走的媽媽,卻在一次孩子徹底失序的狀況下,決心改變。
她開始成為「薩提爾模式」的親子教育實踐者。秉持著「孩子永遠是對的」這樣的信念,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努力找出孩子的正向價值,同理他們行為背後的問題。書中以生活化的親子故事為例,帶領讀者從情境中尋找認同,邀請大家一同邁向改變的歷程。
溫暖推薦
成蒂 薩提爾模式-資深婚姻家庭治療師與教學導師
李偉文 親子作家
李崇建 作家、教育家
許榮哲 作家
彭菊仙 親子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儀婷
小說家、親子教養作家。
目前經營「李儀婷的親子教養」部落格,善於以薩提爾模式處理親子溝通與人際溝通。經常舉辦親子教養講座與工作坊,並提供親子晤談,極力扎根於家庭,讓愛回到家庭之中。
曾任東湖國小駐校作家、四也出版公司副總編、記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副導、音樂舞臺劇《媽祖不見了》總監製等工作。文學創作方面,擅長刻畫人物心理的扭曲,藉此貼近真實的人生,作品類型涵括小說、劇本、散文、少年小說、傳記文學、兒童文學等,著有《流動的郵局》、《生命的眼睛》、《卡里布彎‧數學獵人》與《九份地底有條龍》等。
現任走電人電影文化公司總監、耕莘青年寫作會駐會導師,也是臺灣少見養育三個孩子的親子教養專家。最擅長的能力是啟動愛,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中成長,並且讓愛流動於親子的言談與家庭氛圍中。
目錄
推薦序 由薩提爾模式看親子教養/成蒂
推薦序 最重要的是對話,而不是要孩子聽話/李崇建
推薦序 認真相信「孩子永遠是對的」/許榮哲
自序 透過對話,激發孩子正向能量
【練習1】 相信孩子永遠是對的
相信孩子永遠是對的
掙脫臍帶勒索,聚焦「愛」!
薩提爾模式的內在與應用
幫助孩子學會「自轉」與「公轉」
陪孩子走一段完整的悲傷歷程
【練習2】 改變慣性姿態,溫暖的應對
接納犯錯
高與低的應對姿態
每次手足爭執,都是改變相處模式的契機
惱人的慣性應對姿態
「練習」啟動覺察
陪孩子走過憤怒的情緒風暴
暴力的教育,只會模糊問題的焦點
【練習3】 超越情緒,做自己的主人
不要讓情緒成為教養的頭號殺手
放手,讓手足相處
與情緒相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貼近孩子的感受,是化解衝突的唯一方法
正向的欣賞能讓孩子成長
別讓憤怒情緒來攪局
【練習4】 認識感受,看見孩子與自己的內在
管教,是立足在愛與信任的基礎上
樂觀面對孩子的戰爭,用心探索孩子的感受
引導爭執中的手足進行正向對話
一個父親的期待與矛盾
一個事件,一出場順序,分段處理
正視恐懼,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練習5】 覺察觀點的不同,一起面對
刺穿行為底下的訊息
是無理取鬧還是另有隱情?
引導孩子轉換觀點,從對立到相愛
跳脫觀點,問題永遠不是問題
在爭執的夾縫中,找到愛的連結
父親,不公平的愛
體驗角色互換
【練習6】 回到親子溝通無礙的路上
用愛滋養孩子的分離焦慮
透過對話,讓孩子啟動覺察
每一次溝通都是新的開始,舊事不重提
溝通三步驟
相信孩子都有存在的價值
練習從負向中看見正向的「欣賞」
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
用一輩子,練習愛
序
推薦序1
讓生命力自由綻放
薩提爾模式-資深婚姻家庭治療師與教學導師 成蒂
做父母,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為艱鉅困難的工作了。
許多人往往在成為父母後,不經思索直接沿襲原生家庭所習得的價值觀、溝通方式、生活習慣和管教模式來教養孩子。這就像當年我們的父母一樣,一代一代自然而然的傳承下來。
大多數人則是在成為父母後才開始學習要如何當父母,然後跌跌撞撞、浮浮沉沉,不斷在迷霧中摸索前進,努力想要為自己和孩子找到最適合的出路和方向。
不論你是哪種父母,大概都能體會自己常常淹沒在各種矛盾抽象的教育理念中,不知該如何進退取捨。不知不覺,孩子也就這樣長大了。
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相信:「每個父母都在他所知所能的範圍中,盡力做到最好的了。」因此即使我們可能不完美、可能會犯錯、可能做不到學者專家所建議的好方法。但至少我們都會盡力去做,這樣就值得接納自己,並欣賞自己了。因為身為父母者,如果能常常看見自己生命本質的價值,接觸內在脆弱的感受,接受人性中的不完美,我們才會更有力量,穩固的成為子女的安全堡壘,陪伴他們走過生命中的千山萬水,讓他們發現自己存在的美麗。這是父母所能給予子女最有價值的珍寶,即讓孩子們在父母的愛中看見自己、接納自己,並成為完整的自己。
非常欣喜的看見本書《孩子永遠是對的》作者李儀婷所分享的每篇故事,她用自己的生命貼近孩子的心,在陪伴每個孩子成長的旅程中,讓他們都能真實的做自己,也因而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學習。
我最欣賞儀婷的是她願意等待,等待每個孩子特有的步調,等待孩子充分體驗和走過內心複雜的情感變化,也等待適合彼此分享的時刻到來。這需要為人父母者深深的相信,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急不來,也不會有速成班和特效藥,而是需要父母耐心持久的陪伴在他們身邊。
儀婷擁有特殊同理心的能力,能撥雲見日,聆聽孩子內心深處無法說出來的聲音。從孩子表面的行為反應,去接觸其底下未表達的深層渴望,溫暖的展開貼近孩子內在感受的對話模式,並且目標都朝向讓孩子經驗完整美好的自我。
她會從孩子外顯的、大人所認定的負向行為中,發掘她們獨特的特質與閃亮點,也相信孩子的行為都有重要的理由需要被聽見。因此,她與孩子們並肩站在一起,支持信任他們,共同面對失落和困境。如儀婷所說:「每個孩子都值得我們正向看待,並且溫柔的貼近,孩子將會回報我們無限的愛」。這是親子間多麼美好的經驗和畫面啊!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儀婷在與孩子的相處中,真實一致的接觸自己的人性面,願意勇敢承認父母雖是大人,也會有情緒、不完美、有自己脆弱的情感。因此她更能接納孩子們,也同樣擁有真實的自我,允許她們呈現脆弱,並全然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存在。
由於儀婷在書中毫不保留的展現他們一家人的對話細節,和她自己的反思與內在聲音,這樣開放坦誠的勇氣著實令人敬佩!正因為如此,讀者們不論是身為父母者、教育者、助人者……,都可以很生動的看到她在與孩子、與先生、與老師、與其他家長和與自己的互動過程中,是如何覺察自己的內在經驗、如何當下或事後做出合適的選擇和決定,並看到每個行動之後對孩子和親子間產生的影響。我們也都可以從這些溫潤細緻的對話中學習,父母與子女之間,可以因為傾聽和引導所啟發的力量,在愛與規範中尋得雙方的平衡,並且因此深入的認識自己和認識我們心愛的寶貝。
在這樣充滿愛的流動中成長的孩子,我相信他們學會的是愛自己也愛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他們內在會有穩固踏實的力量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們則在與孩子相互滋養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療癒了自己小時候的傷。這種親子間心與心的相遇、生命與生命的連結,使父母和子女的生命力都得以自由美麗的綻放!
推薦序2
最重要的是對話,而不是要孩子聽話
作家、教育家 李崇建
李儀婷與我相差八歲,兄妹自是成長同一屋簷下,但是年齡差距之故,彼此受到年齡、權力、性別的不同,成長心靈各有差異。
我關愛我的家人,儀婷更是如此,但童年的我學不會彼此關愛。我們成長於單親家庭,我的個性孤僻難群,成績也一塌糊塗,甚難連結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從對待弟妹常暴力、憤怒、疏離以對,手足之間雖然心繫彼此,但是內心有深深的隔閡。
我和手足之間的情感,到35歲以後漸次和諧,過程並非一蹴而幾。我至今仍然記得,十幾年前的夜晚,我騎著機車載父親,欲搭夜車去機場,返家看見儀婷坐在客廳,突然想和她有深一點連結,未料儀婷很悲傷的表示,她沒辦法和我認真對話,她的記憶中我很霸道,她對我有很多恐懼。
這是過去的圖像,如今不是這樣面貌了。回首過去的歷程,再看如今兄妹的關係,家人彼此的對待,心中充滿無限感激。走到如今這一步,這份歷程的改變,我與儀婷都感謝父親。我們有一個平實的父親,他是傳統的家長,偶爾打罵孩子,但是我們更多的記憶是愛,孩子們都各自有記憶,深深感受他寬容的愛。父親的肩膀厚實,心胸寬大,承載了諸多責任,教幾個孩子如何體驗愛,也如何承擔世界,乃深深感覺家庭給予的資源,對於個人成長何等重要。
父親的愛與堅毅,儀婷也給了三個孩子。那是一份禮物,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三十三歲學習薩提爾模式,逐漸改變我的內在,也改變了我與家人的關係。這一段歷程持續十餘年,在我這些年的感覺中,即使我們已經成年了,一家人都和諧關愛,尤其近幾年來的關係,既寬鬆又貼近彼此。
我改變了應對姿態,儀婷也開始對成長、溝通模式好奇,很努力的閱讀與上課,也不斷的向我詢問。見面時她問我教養問題,也親自聆聽我演講,參加我的工作坊,並且逐漸走出自己的脈絡。她比我更了不起的是,她是帶三個孩子的媽媽,不像我的教養模式,多半是看他人孩子的經驗。親自當父母的滋味,與旁觀的教練,顯然有很大的不同。
儀婷有三個孩子,三三、川川與一一,都可愛極了,而且各有個性。我很愛這三個孩子,看著孩子們日漸長大,心中有滿滿的愛與感動。但我畢竟是舅舅,只是偶爾看見三個孩子,而儀婷是每天和孩子相處。擁有孩子的父母應清楚,三個孩子一鬧騰,心中會是如何的煩躁?會如何手忙腳亂?
我在這本書中,看見儀婷的坦誠,坦誠自己的心靈煩躁,坦誠自己的應對姿態,進而覺察改變相處。我以為父母最難得的是坦誠,尤其是坦誠面對自己,而不陷入責備自己的漩渦,那是對自己接納與愛的方式。當父母教養孩子遇到了挫折、沮喪的時刻,父母如何應對自己,正是教導孩子的無形身教,而儀婷在本書裡示範了。
在這個「聽話模式」不適合的年代,教養中最重要的方法是對話,而不是要孩子聽話。如何創造溫暖回應的環境,就有機會教養出愛、耐心、覺察力、樂觀與有恆毅力的孩子。儀婷在親子之間的對話,也正如我在《對話的力量》書中提及,跟孩子如乒乓球互動的對話,就是最棒的教養了。
在對話中探索、核對,讓孩子學習覺知,讓孩子學習負責任,而不是說道理、命令與指責,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讓聽話系統中成長的我們,改變舊有的系統慣性。這一路走過來,絕非一件簡單的易事。我自剖與儀婷成長經歷,期望給所有父母打氣,能從儀婷的書中有收穫,也能如我們兄妹一樣走過……
推薦序3
相信「孩子永遠是對的」
作家 許榮哲
從科學的角度,「孩子永遠是對的」這句話肯定是錯的,但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太有效了。
有就有,沒有就沒有,相信有個屁用。
錯,相信不只有用,而且是有用的不得了。
六歲的三三曾問我:「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公公嗎?」
我說:「我相信有,但不一定有。」
三三問:「什麼意思?」
我說,當你相信有聖誕老公公的時候,你每一年都會收到聖誕禮物;但當你不再相信聖誕老公公時,就再也收不到聖誕禮物了。
三三愣了一下,然後說:「我懂了。」
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懂了,但她接著說:「我相信有聖誕老公公。」
我曾把三三的問題拿來問一群學員,她們大部分是女性,而且已經當媽媽了:「你會告訴孩子有聖誕老人嗎?」
答案居然全部都是肯定的。
我接著問:「如果小孩上了國中呢?」
還是有八成的人回答「會」。
「如果小孩上了高中呢?」
還是有六成的人回答「會」。
在那當下,我被感動了。
重點不在真或假,而是那些點頭說「會」的背後,傳遞出來的情感價值:
我們希望年年以聖誕之名,送孩子禮物;我們希望看到孩子驚喜的笑容;我們希望孩子永遠保有純真的心靈。
就像我常講的一句話:「相信自己是天才,比真的天才更重要。」
這句話在寫作的路上激勵了我,我也常拿它來激勵學生。
我當然知道自己不是天才,但如果只能依賴天賦的話,那麼在寫作這件事上,我將是被老天爺放棄、否定之人。
唯有認真相信自己是天才,自己的飯自己蹭,才有機會吃到寫作這碗飯。
如果只要相信自己是天才,就能獲得更強大的動力,更美好的價值,那麼何必相信傷人的科學呢?
這不是一本科學之書,而一本解決問題之書,所以「孩子永遠是對的」。
認真相信「孩子永遠是對的」,就像相信聖誕老人一樣,你將年年得到禮物。
認真相信「孩子永遠是對的」,就像相信自己是天才一樣,你將得到不存在的天賦。
相信「孩子永遠是對的」,我們便能自然的展開用正向價值來看待孩子的旅程,那麼在與孩子溝通這件事上,成功的機率,將瞬間暴增到百分之八十。
這麼科學的事,你為什麼不相信呢?
自序
透過對話,激發孩子正向能量
雖然很多長輩或媽媽們都說,孩子一出生,身為一個女人,很自然就會知道如何作一個母親,但我得老實說,打從懷孕到孩子生下來那一刻,我都覺得孩子和我非常的疏離(孩子生出來抱在我懷裡時,我沒有感動的流下淚來,反而是看著孩子心裡詰問:「這是我的孩子嗎?」)。至於如何拿捏和扮演好「母親」這個角色,是透過和孩子一次次的相處與衝突,才慢慢建構出來的。
我有三個孩子,分別是三三、川川、一一。老大叫三三,是個女孩子。因為「三」代表多數,因此我們期望三三人生豐富,而「三」又是多數裡面擁有最少筆畫的字,藉此希望三三個性單純。這本書,大部分寫的是我與三三的相處。
我不是個百分百天生的媽媽,但我與三三天生臍帶相連的血脈牽扯,讓我很自然的對她有所期待與要求。漸漸的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我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不自覺演變成一種期待(臍帶)勒索,自以為自己的要求都是為了孩子。三三兩歲之前,我自覺教孩子很簡單,反正不乖就是體罰,孩子肯定服服貼貼,這是我的原生家庭傳承給我的教養方法(因為父親一個人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生活混亂,情緒難免高張)。
不可諱言,「打」真的很有效,只要一打,不乖的孩子立刻屈服變乖,吵鬧耍脾氣的情況馬上獲得改善。因此從三三會爬、會站、會任性吵鬧,甚至只是為了得到慰藉而吸吮大拇指,我都不自覺的用「打」來作為與三三溝通的模式。
我忽略了「孩子永遠是對的」的天性。孩子生下來時是純潔無瑕的,他們每一個行為的誕生,都源自三個層面:一、遺傳;二、父母給予的環境;三、為了求生存演化而來的應對姿態。因此,孩子行為的對錯,我們父母必須負擔絕對的責任。如果換個角度看孩子的行為,其實他們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訊息要告訴大人們,即使是簡單的吃手指動作,也只是要表達他們缺乏安全感。只可惜我們大人不想去理解原因,只想用打罵的方式要求孩子戒斷他賴以為安全感來源的手指。
這樣的教育模式一直持續到三三兩歲的某天,她突然對我做了一件我永遠也想不到的反應時,我震懾了。我恍然明白,打罵教育的瞬間成效也許不錯,但長遠來看,卻是造就情緒怪物的根源。
那天,我急著出門,顧不得三三正值「凡事想要自己動手」的時期,彎下腰幫三三穿好鞋子。這下可不得了,三三氣壞了,對著我又叫又跳。面對三三的壞脾氣,急忙出門的我,自然而然動手給了點教訓,沒想到受到教訓的三三,不但沒有安靜下來,反而雙手握拳,不停的朝我嘶吼,那樣子已經幾近歇斯底里的狀態。
我看著情緒完全失控的三三,想著年紀才兩歲的她怎麼會變成這副模樣?孩子沒有錯,錯的是我的教養方式。我這才覺察我的方式徹底錯誤,若再不改變,我這隻怪獸媽媽,就要養出更恐怖的情緒怪獸了。
從那刻起,我調整自己的慣性,重新學習如何用好的姿態和孩子相處,並且珍惜每一次衝突後的對話。透過與孩子真誠的對話,理解孩子、貼近孩子,與孩子攜手走過風暴,走向和諧的相處。
母親的天性,也許是與生俱來,但親子教養則需要不斷潛心學習。比方說現在的我,面臨的是正處於四歲崩潰期的川川,碰上了六歲個性敏感纖細、凡事要求公平的三三,因此姊妹倆的爭執在家裡隨處可見,次數頻繁且激烈。。
然而,這些都是過程,只要父母有好的應對姿態,以及好的對話,可以協助孩子看見情緒下被隱藏的真實感受,幫助孩子連結對愛的渴望。如此,姊妹的爭吵便不再是可怕的風暴,而是滋養沙漠的即時雨。
我將這些與孩子們溝通的過程和實際發生的案例書寫下來,並將親子教養的幾個重要觀念分享於書中,孩子是一座寶藏,等著我們用「正向」的姿態去挖掘它。希望藉此提供仍在教養旅程中跌跌撞撞的父母一條僻靜小路,讓每一個父母用好的對話方式取代打罵,讓每一個家庭都能擁有最佳的親子關係,激發出孩子正向的價值與能量。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80071
- 叢書系列: 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9 x 1.3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66折: $ 1353 | | 作者:東田大志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4-12 66折: $ 766 | | 66折: $ 383 | | 作者:南炫州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29 66折: $ 257 | |
|
| 作者:福田一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30 $ 190 | | 作者:葉國居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17 $ 270 | |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8-11-01 $ 276 | | 作者: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31 $ 181 | |
|
| 作者:팀가지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2 $ 316 | | 作者:康哲偉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4-11-01 $ 300 | | $ 244 | | $ 16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