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2 項符合

孩子如何成功: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孩子一生受益?(2版)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改成:有什麼特...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1/11/14
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改成:有什麼特徵的孩子容易有較好的成就。內容偏重於案例分析的彙整,對於想要知道怎麼教小孩,小孩比較容易成功的方法的家長沒有什麼助益。簡單來說,不是實用的工具書。
孩子如何成功: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如何成功: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孩子一生受益?

作者:保羅‧塔夫 / 譯者:王若瓊李穎琦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8-30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孩子如何成功: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孩子一生受益?(2版)

內容簡介

長踞紐約時報排行榜超過52週
 
  童年經驗對一個人未來的形塑有什麼關鍵性影響?
  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能夠成功,有些卻不能?
  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未來一生受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克曼 + 哈佛、芝加哥大學重要研究
  本書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孩子的想法!
 
  本書作者以3年的時間,拜訪全美頂尖教育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兒科醫生,也前去許多學校,對學生、教師、行政人員進行訪談,想為這個問題找到一個解答: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可以有所成就,有些孩子卻是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還有,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對孩子產生正向的影響,真正幫助孩子,迎向一個快樂、成功的人生?
 
  作者在書中試圖整理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藉由學者的研究實驗與分析方式,找出孩童時期與未來人生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父母如何影響孩子、孩子的能力是如何發展,由此探討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教育孩子。
 
  根據美國哈佛與芝加哥大學專家的研究成果,本書作者建議,父母師長除了發展孩童的認知能力之外,更要重視對孩子真正重要的人格特質,包括恆毅力、自我控制、熱忱、社會智能、感激、樂觀與好奇心,並且培養孩子管控功能、壓力應付與情緒管理等能力,讓孩子真正有能力主宰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幸福快樂的未來。
 
本書特色

  ◎根據關於兒童的最新研究,找出幫助孩子有更好發展的方式
  ◎探究童年經驗對未來人生發展的影響
  ◎父母如何培養出孩子的抗壓性、儲備自信心,讓孩子未來更能適應環境
  ◎闡述可以成就未來人生的七種人格特質
  ◎如何讓讓孩子承擔失敗的風險,培養解決困境的能力
  ◎教孩子學會思考
  ◎幫助孩子培養增加未來競爭力的5個核心特質

名人推薦

  查爾斯‧杜希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 

  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兩度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紐約時報》記者 
  吳清基—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
  吳淑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副教授
  吳毓瑩—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李偉文—親職教養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夏惠汶—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台北市教育會會長
  徐嘉賢—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
  莊淇銘—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
  陳美儒—建中老師、親子作家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傅娟—親子作家
  謝佳勳—Super Camp超人營中文營隊創辦人
  Choyce—親職部落客
  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培育成功的孩子不必只靠運氣,這本書提出很有力的新觀念,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成長茁壯,為孩子的未來鋪路。這個創新的觀念可以改變學校、家庭,和我們的生活。父母都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決策者也是。──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
 
  芝加哥大學與哈佛大學等幾十年來的精采研究都完整集結在這本重要的新書裡,這本書會長踞暢銷排行榜!──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兩度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紐約時報》記者
 
  丟掉死背的單字卡吧──膽識、人格特質,及好奇心都比認知技巧重要太多了。這記警鐘敲得真是有力。──《時人》雜誌書評
 
  作者拿出讓人心服口服的案例,證實考試分數,甚至連天生的智力,都不能預測哪個孩子才會成功,而是膽識、好奇心,和毅力。所有的生活技能都是可以教的,讓人大開眼界。──《時人雜誌》2012十大好書評選
 
  這本新書結合了論證有力的大腦研究結果……他認為孩子要成功,最重要的特質還是在人格特質──家長和學校在培養成功孩子的人格特質上則有很強的影響。──《全球郵報》書評
 
  這本振奮人心的書為教育改革的辯論帶來令人震撼的新視角……作者集結了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包括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他們提出了有力的研究成果,讓我們能從新的角度看待教育的問題。──《華盛頓月刊》書評
 
  作者這本新書打算提出有關兒童教育的新論點……他訪問了許多人,在書中敘述他們的觀點,包括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單親媽媽,以及科學家,他們的故事都為書中引用的科學研究提供證據,支持作者這套以人格特質為出發點的新學習方式。──《出版人週刊》書評
 
  所有教育者都應該讀這本書,這本迷人的書解說得非常清楚,讓我們知道傳統上對兒童發展的論調完全錯誤。──學校領導人大會簡報(School Leadership Briefing)
 
  這本文字精采的新書提出了一套改善學校架構的方法,雖然還只是初階,但很有潛力改變我們的學校。──《華盛頓郵報》
 
  徹底扭轉對於兒童發展的傳統觀念,作者認為非認知能力(像是毅力、自制力、好奇心、良心、膽識,以及自信等)才是孩子在學校和人生中,獲得成功最重要的關鍵。──Kirkus星級書評
 
  必讀佳作。──《紐約時報》
 
  作者的文字中帶著同理心和理解,這不是一本手冊,而更像是提出解釋,讓你了解為什麼有些學生可以逆勢發光,但有些卻不能。──《芝加哥論壇報》
 
  這本書能帶來希望,未來的教育一定會有更多相關研究。──《書單》雜誌書評
 
  人格特質是可以教的嗎?作者要告訴你:當然!而且他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研究結果,這本書資訊豐富又好讀,不只是重要的書,還是必讀的書。──《每日先驅報》
 
  這本書濃縮了最新的教育研究,章節安排得宜,讀這本書讓我收穫良多,而且讓我充滿希望,我們可以讓每個家庭的孩子生活得更好。──Slate雜誌書評
 
  這本新書太棒了……馬上就會成為教養書的首選,書中深入探討失敗的本質,以及失敗如何幫助塑造孩子的人格特質。──《賀芬頓郵報》
 
  我好愛這本書,裡頭敘述那些孩子如何在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中逆勢成功,還有幫助那些孩子的人,真是精采。……這本書的研究完整、文筆優美,能刺激讀者思考。──好奇莎凡(Siobhan Curious)/教育觀察部落格「教室就是小社會」版主
 
  跟你說:馬上去買。這本書太精采了,輕鬆易讀又有許多故事,跟教師和家長都密切相關,讓讀者看見希望降臨。──教育資源分享網站「教育烏托邦」站長
 
  這本書讀來輕鬆,而豐富的資訊更是吸引人」──英國《每日電訊報》
 
  振奮人心的傑作……態度積極,文筆優美。──《經濟學人》
 
  論述生動有力的社會議題,依據真實兒童案例的人生而寫……非常值得一讀。」─英國《獨立報》
 
  這本書會改變你對孩子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你會知道我們可能擁有的未來。──艾歷克斯‧寇特羅茲(Alex Kotlowitz)/There Are No Children Here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保羅‧塔夫(Paul Tough)


  著有《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孩子如何成功》與Whatever It Takes,其中《孩子如何成功》已有27國版本,在紐約時報排行榜盤踞超過一年以上。保羅‧塔夫是《紐約時報》雜誌的特約撰稿人,文章主題廣泛,包括教育、教養、貧窮問題,以及政治議題。他的文章也見於《紐約客》、《亞特蘭大》雜誌、GQ雜誌,同時也為《紐約時報》撰寫社論。
 
  他曾任《紐約時報》雜誌與《哈潑》雜誌編輯,並擔任過「美國人生」公共廣播節目的製作人與記者,也是線上雜誌Open Letter的創辦編輯。
 

目錄

序幕           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第一章        無法邁向成功的原因,以及問題在哪裡?
第二章        如何培養成功的人格特質
第三章        學會如何思考
第四章        如何幫助孩子成功
第五章        更美好的未來
 

專文推薦一

陪孩子創造成功未來


  為了《孩子如何成功》這本書的採訪調查,作者保羅.塔夫(Paul Tough),從舊金山貧民窟的兒科診所,到紐約私立貴族學校,到俄亥俄州中部正在舉行的西洋棋巡迴賽,他幾乎跑遍了整個美國。

  他拜訪了許多當代的教育改革者、心理學家、經濟學家、腦神經科專家和醫師,探討、追蹤,為什麼有些孩子容易「成功」?而有些卻沒有?為什麼出身貧困家庭的小孩往往比來自中產階級背景的小孩更難獲得「成功」?

  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對公立學校、特殊學校、資優學校與各式課後加強輔導方案的學童、老師與行政人員進行訪談。保羅驚奇的發現,唯有開發這些孩子的勇氣、認真、正直、自我控制、樂觀和好奇心,才是幫助這些孩子扭轉劣勢,邁步成功的關鍵鑰匙。

  而這種「非認知技巧」的養成,也就是所謂的「品格」養成;品格產生的正向力量,遠遠超過強調讀寫學習的「前認知技巧」。

  ◆十二年國教沒有教的事

  台灣將從明年(2014年)夏天,自九年國民教育正式邁向十二年國教里程碑。在教育史上大變革的當際,不論是打開報紙、電視或網路媒體,我們看到的仍是家長、學者、學生、各路名嘴;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各持己見大鳴大放,紛紛擾擾沒完沒了。

  有人說,十二年國教的施行,其終極目的就是要殲滅建中、北一女這種充滿明星式光環的學校。又有人道,免試、不得看國中三年學業成績,而通通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理想學校的入學方式,不就等於把PR99的跟PR30、50的孩子擺在同一間教室上課,豈不又成了另類的平頭主義、假平等?雖是「有教無類」卻也難以「因材施教」吧?

  吵吵吵,不論是在電視上的辯論或各式公聽會裡的吶喊,可以清楚看見,不管男女老少總是從自己利益的角度在爭取發聲,卻始終聽不到如何教育出有「品格」的孩子的聲音。

  原來,大家最在乎的還是「認知能力」的研習養成,名校情結、漂亮的畢業證書,依然是許多人心底的最終追求。

  偏偏保羅在《孩子如何成功》一書,卻大量引用了許多學者專家的研究、明確的實驗數據、真實的人物案例,認為形塑品格的技巧是可以經由後天學習而成,要養出成功的子女是可以不必憑藉天生好命、不必依靠運氣機緣。保羅認為:投資教育,才是讓國力真正強大的良方;培養孩子美好的品格,正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為什麼有人總是遭遇失敗?如何找出失敗的原因以及避免失敗?什麼是壓力創傷?為什麼歷經愛心教養的孩子長大會更聰明、更能擁有面對逆境失敗的韌性和勇氣?為人父母,你真的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嗎?最痛苦的人生故事,是否可以透過品格的改造而走向最有希望的未來前途?弱勢、低收入家庭孩童最有效的抗貧武器是什麼?要成功,就必須先經歷失敗?好習慣養成,會很困難嗎?智商高低與是否能成為西洋棋高手,是可以劃等號的嗎?

  作者在書裡特別提到:一個學生能否從一所好的大學畢業,不一定與這個學生本人的聰明才智完全相關;他認為學生能否順利畢業,其真正的關鍵是國、高中成績單背後的「品格」能力。

  ◆讓總統學學老鼠吧!

  2012年,美國民主黨的歐巴馬和共和黨的羅姆尼,兩位總統候選人在電視上激辯怎樣才能使美國更強大。知名的政論評論家紀思道(Nicholas Donabet Kristof)竟語出驚人的表示:「也許他們應該向老鼠學習。」啊──要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向老鼠學習?學什麼?

  在《孩子如何成功》一書裡,詳細地記載了這個在老鼠身上找到的「品格」力量。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神經學專家麥可.米尼(Michael Meeney)研究實驗發現:他實驗中的一些老鼠媽媽會花很多時間舔舐小老鼠、為牠們梳理毛髮,而另外的一些母鼠對小鼠兒女卻是不理不睬;這種強烈差異帶來長期的後果,讓米尼實驗室研究小組驚奇不已。他們發現:當小鼠長大後,那些經常被媽媽舔舐、梳毛的老鼠,在迷宮中能更快速的找到出路;牠們比起那些不被媽媽理睬的老鼠,顯得比較喜歡社交、活潑、好奇心強,甚至可以活得更長久。

  米尼研究小組對成年鼠進行解剖後,發現撫愛舔舐會改變老鼠大腦的DNA結構,而這樣的結構改變會使得小鼠因此更能控制壓力反應。

  對照母鼠對小鼠的舔舐梳毛的行為,人類父母對孩子的擁抱、親吻、讀故事給孩子聽、和孩子促膝相談等溫馨親密行為,是不是也會無形的讓我們的後代,乃至整個社會更強大?

  ◆身為老師,我最在乎的其實是……
 
  物換星移,流光嬗遞之際,來到建中任教已逾三十年,除了教授國文課程,我始終堅持站在第一陣線,親自帶班擔任導師,陪這群青春的大男孩勇渡波濤洶湧、激流潛伏不斷的少年十五、二十時。

  對這群來自台灣各地「代表隊」、PR99的菁英少年,學業功課絕不是我的重點,我最在乎的、最想栽培的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顆善良、能珍愛自己也能疼惜他人的心;開朗、樂觀的哲理思維,有禮貌、能感激的人格特質。

  而我以為,這才是給予孩子成長路上,最美好的資源;唯有美好的品格養成,才是陪孩子邁步光明,創造成功未來的最重要基石。

  我願全力推薦遠流出版的《孩子如何成功》一書給所有期待兒女成功、快樂的爸爸媽媽和師長們,以及所有的成年人,一起來探索好品格正向的力量與陽光磁場。

陳美儒∕建國中學教師、親子作家

專文推薦二

讓孩子享受「被愛滿的經驗」


  看到《孩子如何成功》這本書,馬上就有一份心有戚戚焉的感動。

  本書的核心目的是,要解決生命中最難解的奧祕……讓我們知道,大人到底可以做什麼,來引導一個孩子或以一整個世代的孩子,讓他們遠離失敗,走向成功。書中提到,我們一直無法解決某些問題(例如教養問題),因為我們一直在錯誤的地方找答案(我們一直努力培養孩子的數學、語文等認知技能),同時卻忽略了:軟性能力(也就是非認知技能)才是成功快樂的關鍵。

  閱讀的過程中,腦海中不斷比對我過去這二十多年來的辦學歷程……

  ◆用「愛」來克服不利的因素

  作者用獨特的觀察者角度來看孩子如何成功。例如他所提到美國高中生取得學位的GED管道(通識課程發展計劃),這個措施證明了:成績好,並沒有對人產生正面影響。他也從幾個個別案例中一一說明了「人格特質的培養比成績更重要」的實際效果。

  家庭是孩子另一個成功的關鍵。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孩子的表現行為與家庭息息相關,只要理解家庭生活對孩子更深層盤根錯節的影響,就能夠消融孩子目前的困境。從老鼠的實驗中看到,鼠媽媽不停的舔撫小老鼠,小老鼠闖迷宮的表現就優於沒有被鼠媽媽舔撫的那一組。

  這點應證了我的信念:「孩子享受過被愛滿的經驗,未來就有能力去愛別人。」在家庭中愛的能量流動,能夠讓孩子擁有正向的人格特質;就算是生長在看似高風險家庭中的孩子,也能夠剪斷關係中平行位移的循環糾結,讓孩子跳出糾結,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每個孩子的特質不一樣,需要的學習和學習方法也不一樣。但現實中,每個人都要花好長的一段時間來讀相同的教科書,學一樣的學科,接著考試、產生分數、然後做比較,最後到了社會,還要花好多的時間來建立自己的特色,在職場中出類拔萃。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用「合作、對話」為孩子打下最有用的人際關係基礎

  本書提出了好奇心、自我控制、社會流動(能力)等多種「非認知技能」,這些與智商完全不同。十多年前,我思考了許久,決定在校內放棄統一教科書,尊重每個生命有不同的學習模式。落實到課程設計上,是實施主題式活動的教學模式,分組進行專案學習,藉著專案的進行培養孩子們的非認知技能,而這些也就是品格力。以我們學校一年級的主題「台灣美食地圖」為例,孩子分為幾個小組,分頭到台灣各地探訪美食特色,最後對全年級的同學做公開簡報。

  在進行專案主題的過程中,孩子們要學習如何規畫、分組、討論、衝突、合作,也必須磨練提問、解決問題、資料彙整、上台報告等的技巧。當然常常會有衝突,但必須學習衝突後如何合作。我們在這個課程中,刻意營造出能夠與人對話以及合作的學習環境,那是孩子們未來非常重要的能力。

  親子、師生之間的融洽關係,其實是在對話中建立的,只要開始聊天對話,困境就消融在無形之間。我在十多年前即導入了敘事對話的師資培訓,讓老師不再只是教書者,而是能夠傾聽、陪伴及陪伴者,這樣的陪伴者,可以問出一個會讓人反思多時的好問題,幫助孩子長出力量。當師生可以自在的對話,就可以一起合作,讓學習發生。

  這些教學實務經驗,可以從本書中得到印證。作者提到,兒時逆境經驗」的研究證實了兒時的逆境經驗和成年負向表現有直接的關連。不過,父母可以克服自己的創傷歷史與不良依附經驗,改變自己養兒育女的方式,拋棄那種會產生焦慮依附的育兒方式,轉而採取能夠促進安全依附與健康的育兒方式。父母們都擔心害怕不清楚孩子的狀況,但只要「我們坐下來開始談的時候,才知道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動機,認真,堅持的成功三部曲

  本書還提到,「動機」是重要的,但有了動機還要「認真」,最後還要「堅持」。因此,教養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幫助學生產生動機。其實,每個孩子成長的背後都有故事,就連家長的原生家庭經驗也是有絕大影響力的。為了讓孩子能夠快樂學習有成就,身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與家長成為教育合夥人,一起為孩子的未來努力。

  於是,近十年前,我們開始對家長展開工作:在每位新生要報到之前,家長都要先到校上課三個整天,然後每學期再回來複訓一天。課程中陪伴家長學習如何與孩子對話,如何讓家庭中的愛能夠流動。我們希望孩子們三年後從開平餐飲學校畢業的時候,能充滿自信,有清楚的夢想,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夢想,這些也就是本書中作者整理出的、可以讓孩子成功的五項非認知技能:足智多謀(自信)、適應力強(自信)、雄心壯志(夢想)、學有專精(自信)、人格正直(勇敢)。

  書中提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的看法作,實在值得反覆體會:「過去數十年來,關於兒童發展的傳統觀念走錯了路,我們在孩童身上一直關注的其實是錯誤的技能(認知能力),我們也一直使用錯誤的方式培養、傳授這些技能。」最後,誠懇推薦《孩子如何成功》這一本以科學論述為基礎、最顛覆傳統思想的好書。

夏惠汶∕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台北市教育會會長

專文推薦三

讓孩子成功的大人


  《孩子如何成功》一書的作者蒐集資料認真,辯證紮實,文筆流暢。身為讀者,閱讀經驗相當痛快,特別其中引用許多讓我感覺熟悉的心理學研究。

  心理學一百多年來,嘗試擺脫晦澀、主觀的印象,企圖使用量化、實證的方法,作為建立知識的途徑。到底人類的內在經驗,能否使用量化研究去逼近,有不同看法。但是,科學化的心理學,在鍛鍊心理系學生有清晰的思考方法上,用嚴謹的邏輯去檢視,研究結果與推論之間的關係,功不可沒。

  作者引用許多研究來說明立論的根據,又不會讓一般讀者覺得難懂,這個平衡點拿捏得十分巧妙。在詮釋研究結果的過程中,步步踏實,讓人感到安心。在最後總結的時候,作者回歸自己的內在經驗,自傳式地爬梳,對應前文嚴謹的論理,讀來感到親切。

  ◆父母可以選擇參考的另一種教養方式

  作者對於美國教育的感嘆,回到台灣來看,一點都不奇怪。過度重視「認知能力」的教育制度,台灣亦然,近廿年來的教改聲浪,常有重量級學者出面抨擊教育現況。品格教育的失落,是一般社會的共識,卻又苦無努力的方向。

  作者強調的品格力量,正是當今父母,在對教育制度的失望下,可以參考的另一種選擇。品格養成落實在教育方面,不論是家庭、學校或社會教育,可以從「道德」與「習慣」兩點來談。如果只是著力在道德層面,像是正直、勇敢、認真、負責……等傳統價值的了解,眼界落在雲端,恐怕效果不佳。某種程度上,一般而言的道德或美德,都可以化約為種種的好習慣,讓人在生活中執行。用行為改變技術的語彙,可以「規則」的講法來理解。

  規則,是透過口語或書寫,說明特定情境,表現出什麼行為,會獲得獎賞或處罰的描述。譬如,我們對孩子說:「如果你在老師講課時,仔細聽且保持安靜,全班在下課前都可以有五分鐘的自由時間。」作者提到:「當你自訂規則的時候,等於召喚前額葉皮質當你的夥伴,共同對抗腦袋中控制反射反應、由慾望驅使的部分。」

  文中提及另一種「心智對比」的介入方式,讓孩子同時專注在「正面結果」以及「可能遭遇的障礙」之上,把障礙以及克服障礙的方法串聯起來,能建立起點行為與目標之間的強力連結。譬如,教孩子自我對話,「如果我放學後因為想看電視而分心,那麼,我就要等到做完功課才看電視。」

  ◆有創意的切入點

  「……老師的工作之一,是教學生學會如何使用各種認知行為療法來幫助自己」,這樣有創意的切入點,讓我茅塞頓開。作者進一步提到,套用「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不斷整理自己的想法,多「想想自己的想法」。

  那麼,就該回到「覺察」的層次來談,也就是自主改變的開始。容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然後我們不厭其煩,時時討論,天天陪伴,讓孩子清楚體驗,慢慢提升成功機率的過程。最怕是用打罵來稀釋孩子的內省深度,或者過度保護讓孩子沒有跌倒的機會。

  事實上,當孩子最可貴的,就是可以經歷許多失敗的經驗。作者這樣說:「孩子往往需要的,其實是一點點困境,一些挑戰,一些他們可以克服的匱乏,甚至只是一個機會,要讓他們可以向自己證明:他們有辦法克服困難。」

  「想讓年輕人發展出品格,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做一件非常可能失敗的事情。」在大人的監督保護下,孩子能面對自己的困境,透過良好習慣的逐步培養,邁向他自己定義的「成功」。

  「嬰兒如果想發展出堅持與專注的能力,就需要照顧者提供高度的溫情與呵護。」然後,當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作者說明,要給他們一種經驗,「有人認真對待他們,相信他們的能力」,然後鼓勵孩子自我挑戰。

  我看著這本書,一字一句,不時發出驚嘆,感覺相見恨晚。我的臨床經驗,在作者的解構分析之下,常得到印證,然後,再幫我指出著力的新方向。

  我幫助的孩子不管功課好不好,我從來就是鼓勵孩子為自己更好而努力,而非聚焦在考試成績本身。我提醒孩子如何思考,讓自己能更平靜,更有效率地面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我讚嘆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我總是分析每一個行為所帶來的結果,以及後續衍生的各種可能,像指導西洋棋一般。

  我請託家長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提供正面的身教。我強調非認知技能的重要性,把「成功」的時間點從當下放眼未來。

  在我能跟老師溝通的場合裡,我強調用愛來凝聚孩子的心。作者敘述了一個最佳的範例,

  「走廊上有一個品格佈告板,標題是『品格很重要』,板上用大頭針釘著一張張表揚卡。學生只要看到其他同學出現良好品格的行為,就可以將事蹟寫在表揚卡上公告(某甲表揚某乙展現出熱忱性格,因為某乙上數學課時,老師每次問問題,他都舉手回答。)」

  誠心祝福各位讀者,能像我一樣,在這本書上獲益良多。在作者營造的世界裡,隨時感受突如其來的衝擊感動,以及因為藏在字裡行間的經典佳句,驚喜莫名。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作者專訪

  Q. 什麼樣的機緣讓你想寫這本書?

  A. 2008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書Whatever It Takes,主要是談非營利組織哈林兒童區和其總裁與執行長傑佛瑞.卡納達。我為這本書花了五年時間調查、報導,但寫完這本書以後,我發現我對於人們童年的經歷還有許多疑問,於是我寫了《孩子如何成功》這本書來解答這些問題,這些在我們生活中都是關鍵又不易明白的大問題︰為什麼有些孩子成功了,有些卻沒有?為什麼一般說來出身貧困的小孩比中產階級背景的小孩更難成功?還有,更重要的是,我們該怎麼作來引導更多孩子邁向成功?

  Q. 你是如何找到這些問題的解答?

  A. 為了這本書的採訪調查,我跑遍全國,從舊金山貧民區的兒科診所,到俄亥俄中部的西洋棋巡迴賽、紐約私立的貴族小學,我發現關於童年與日後成敗的關係這樣的議題正引起大眾熱烈討論,這些討論新穎、有開創性,和以往的教育論壇不一樣,經濟學家、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和醫師都正致力於這方向的工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很少將彼此的努力成果整合起來,不過現在正開始找到共同點,只要結合起來,他們的研究會獲得重要而有趣的結論。

  Q. 許多讀者讀了你在2011年九月份的時代雜誌發表的文章,才第一次接觸到你對品格教育的報導,那篇文章的標題是「如果獲得成功的秘訣是失敗呢﹖」,請你談談失敗如何幫助我們成功?

  A. 多米尼克.蘭道夫將這個觀念詮釋得最好,他是布朗克斯區一所當地私立學校,河谷學校的校長,這間學校對品格教育進行一些有趣的實驗。蘭道夫這麼說︰「堅強與自制的性格,要透過經歷失敗來獲得,可是在美國升學至上的環境裡,沒有人要失敗。」

  這個觀念獲得許多讀者迴響,我並不覺得真的是失敗幫助我們成功,事實上,反覆的失敗可能會摧毀孩子成長,我認為學會處理失敗、應付挫折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這是一項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發展的技巧,教學者、教練、良師益友、鄰居,還有許多其他的大人,都可以幫助孩子。

  Q. 你自己身為家長,寫這本書對你有何影響?

  A. 我剛開始為這本書進行採訪時,我有了第一個孩子,我兒子愛靈頓現在三歲了,那幾年是小孩成長的關鍵時期,我花了很多時間讀有關嬰兒大腦的資料與情感、創傷、壓力內分泌的研究報告,想辦法讓自己別太緊張。

  到最後,作這些研究的效果讓我蠻訝異的︰讓我對於當爸爸這件事變得輕鬆一點。愛靈頓出生後,我一度滿腦子都是贏在起跑點的迷思--學得愈早愈快,以後考試成績就愈好,日後生活更成功;做這次調查採訪後,我不那麼在意我兒子的閱讀、算數能力了,別誤會,我當然還是要他學這些,只是我認為那些東西他遲早要學,現在我比較關心的是他的品格,或者用其他更適合指稱三歲小孩人格的字眼,我希望他能夠克服沮喪,能冷靜清醒,面對難題能持續努力不放棄,樂於分享,感覺自己是受關愛的、充滿自信、有歸屬感,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有能力處理失敗。

  對父母而言要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失敗很難,因為我們的天性就是要保護孩子不遇上任何麻煩,不過現在我們都知道有時候保護孩子反而是在傷害他們,不給他們任何機會面對挫折、處理失敗,孩子長大後才真的是麻煩大了,克服逆境才能造就好的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比智商更能幫助孩子達成真正永遠的成功。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80514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0.9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改成:有什麼特...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1/11/14
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改成:有什麼特徵的孩子容易有較好的成就。內容偏重於案例分析的彙整,對於想要知道怎麼教小孩,小孩比較容易成功的方法的家長沒有什麼助益。簡單來說,不是實用的工具書。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葛瑞的囧日記13-16集套書
作者:傑夫.肯尼
出版社:未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1-03
66折: $ 100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懂生,才懂死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魯迅經典(套書)
作者:魯迅
出版社:好優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17
66折: $ 26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15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22
$ 9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抄寫英語的奇蹟:1天10分鐘,英語和人生都起飛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PASSION(2)+(3)【特裝版】
作者:KangJak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125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NO猥婦NO LIFE!【黑條修正】
作者:chin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298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縈繞耳際的愛之旋律(全)
作者:野白ぐり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11
$ 11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終之退魔師Ender Geister(01)
$ 11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頭薦骨療癒系列套書】(二冊):《頭薦骨療法》、《頭薦骨療癒書(二版)》
作者:丹尼爾.阿古斯托尼、凱特.麥金農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1
$ 63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