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變使用金錢的方式,不安便會消失
近年來,書店以中老年人為目標對象群的書越來越多,像是「抗老化永保青春」、「為了當個健康銀髮族,先做準備」;以及近年相當熱門的「退休之前,儲備老人生活年金」、「好好過老年的金錢計畫」等書,討論老人的金錢問題。
最近更流行起「下流老人」、「貧窮老人」、「老後貧困」等名詞,煽動大家對高齡者有窮困傾向的印象。 不管外界環境多麼不景氣,日本仍算是個安全、經濟繁榮的國家。至於社會上普遍存在著擔心老年生活錢不夠用的不安,則是一種因為模糊而產生的不安、也就是不知確實狀況如何,因此產生的不安。
俗話說「杯弓蛇影」,即使實際上沒什麼,但在不安的心情下,人們對於未知的情況仍會感到惶恐。 當然,對於自己尚未涉足的未來,更是懷著不安和恐懼的心情;而這樣的心情,引發「生了病怎麼辦」、「錢快用光了怎麼辦」、「無法停止對於獨居的不安」等想法,亦屬正常。
不過,不管你怎麼擔心,不安並不會消失;事情也不會好轉。相反的,不安的情緒將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高血壓、憂鬱症等症狀,對身心有百害而無一利。
想要從這樣無名的不安中解放出來,首先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意識跟生活型態。例如,規劃「五年後的自己樣貌」、「朝這個目標,邁向下一個十年」等願景,每天的生活方式與用錢的方式就會改變。
重視生活品質,過屬於自己的單純生活,你的心情一定會變輕鬆。
到底幾歲算老年?有人堅持「年過六十,什麼也做不了」的負面想法;但也有超過八十歲的老人,依舊生氣蓬勃。正所謂,各自老年各自過。因此,先勾勒出自己理想的老年生活,找到屬於自己的使用金錢和時間的方式吧。
不過,如果等退休以後再急忙訂計畫,未免太晚。成年以後便應及早思考、訂定並邁向「過了五十,可以悠閒度日」精神面與經濟面的成年人規劃目標。
但是請記住,一成不變的遵守規定是很辛苦的,生活方式需要隨機應變,給自己更充裕的空間。 為了過開心的老年生活,必須要有「年輕的心」和「健康的心」。年紀越大,越不要忘記夢想。保持挑戰自我可能的姿態,說不定是讓你的老年生活發光發熱的王牌呢。
專文推薦
打造屬於自己的「不死鳥的傳奇」
從ㄧ個才藝美少年擔任最早的美食行腳類型節目主持人,到不同的城市看過無數的人生風景嚐過百味,如今我也難逃要面對初老的滋味,如今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半百頑童了,過去總覺得美人遲暮、昨日黃花跟戰士授田證資格的榮民伯伯一樣才會有的戲劇性的形容詞,如今也都應證在自己的同學聚會,或參加告別式看到同期的老朋友逝去的容顏才開始焦慮應該用如何的逃避或藉用醫美偽萌的方式面對初老。
曾有媒體故意採訪我對相同年齡吉田榮作跟偶像明星時落差的外貌的觀點,我總是覺得他很棒。很羨慕他ㄧ定有很幸福的生活基礎及良好的心態,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才能從容的面對接受自己生心理的改變;就像山口百惠早熟的智慧才能清楚的決定自己想急流勇退,雖然打造屬於自己的「不死鳥的傳奇」卻有堅定勇氣不再留戀過去的掌聲,頭也不回的華麗轉身去迎接真實過小日子的人生,學會下台的藝術很重要。
慘酷的演藝圈喜歡用「歲月是把殺豬刀」來形容藝人年老的褪變衰敗,從來沒有用鼓勵的方式教會大家享受只要「給我對的不用給我貴的」,「有品味無須高消費」的哲學會如何優雅的老去。
當然在我的身邊也有很多前輩把晚年充實很棒的例子,可是大多數人都因好強的心態,表現緊咬不放不服輸的精神,因為害怕退休後生活的空虛,從來沒有人真正願意順服的承認自己真的老了,除了周星馳曾經說過自己真的老了用轉趨幕後創作來表現自己寶刀未老,還有戰勝票房的價值。因為不服輸要千方百計找方法證明,可是您知道要有多麼的強心臟才能面對這些嚴酷的挑戰這是多麼不健康的心態呢。
中國人說放下才是真功夫,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想的開放得下,因為身邊還有很多放心不下包括子女的問題需要解決等等.......,我很高興有這本《50歲後,也可以過幸福日子》在這個時候來幫我緩頰,讓我知道如何面對無懼「初老」的智慧,及生活上的自我管理,很多人以為他是教我們學習過老年生活,其實它是教大家如何用減法讓自己的負擔變少,避免健康問題的發生,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自然不會有人敢用「糟老頭子或王老先生」的眼光來看我,更重要的要告訴大家如何防老以外在退休後的人際關係如何不但不會變成咕咾還要讓自己成為行情更好。
感謝日本人能夠提早從亞洲社會福利國家及高齡化社會所出現的問題提供我們借鏡與關照,另外還要感謝這本書翻譯的活潑有趣人人易讀的張玲玲女士。她多年來從事兒童文化教育出版的經驗也是她教會我把原本住在身體裡的那個孩子重新找回來的大姐姐,讓我們可以除了宗教經典或靈修的學分,還有這本不可多得的「預防初老聖經」,教大家用淡定的心態去迎接優雅的貴族生活,老不一定就會貧苦無助就要常跑醫院成為家人或社會的負擔。
既然每個人都非死不可,能提早做準備才能讓自己有更長的時間去享受花甲歲月,迎接人生下半場,即使沒了足夠的賀爾蒙及性愛生活,懂得情趣也能獲得如倒吃甘蔗般的幸福人生這才是重點。此刻我想到了當年我在報社工作時學會至今受用的的一句話:「莫道是他人子弟,皆當是自家兒女」跨越私心,把愛傳遞。才能成就真正的富足人生。
我們學習如何從豪門到好門,富豪到富足,生活在21世紀充滿無限創意的年代,我們各個都是富二代也都是懂得如何自我管理永遠不老的新世代。
亞洲美食天王 陳鴻
半百的美好人生
五十是什麼?
半百吧,人生會在此劃出一條涇渭分明的楚河漢界,清楚載明老化由此開始,蘇東坡的「百年爾爾」便將忽而如鐘一般敲出響聲,上半場結束,下半場出發,但該怎麼續演?是用曹操的《短歌行》裡提及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解讀成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醉翁嗟嘆?或者脫離汲汲營營的蜂忙生活,開始描繪出動人的風花雪月。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史酷必說,很有錢不過是有錢人,但加上健康、快樂時間與優雅生活則是富有之人,那才是下半場應該追尋的生活模式。
活出「身價」是他的主張,量化換算值二億四千萬,但孜孜不息的忙碌工作卻只能贏來身價的八分之一,卻遺失美好的八分之七,由此窺知,錢的最大意義不該只是無止盡的「擁有」,而是用它來做為「媒介與交換」,工作得錢,用錢換優雅,才是美好方程式。
工作之後,我喜歡用爬山、溯溪、打羽球、浮潛、泡野溪溫泉、喝杯下午茶、無所事事的觀星攬月、閒晃跳蚤市場偷閒,讓努力得來的錢多了一個美好的流動。
錢不是不重要,而是沒有那麼重要,它可以換得到物質的名牌服飾,華廈豪宅,雙B車子,但別忘了衣服不過是用來穿的不必動輒數萬元揮霍?車子用來代步,能開就是王道,不是用來炫富的?房子的功能是住,不在外在方豪奢,而是室內的經營,屋不在大有仙則靈,錢坑太大只能用瞎忙填補,反而換不到精神層次的愛與關懷,美與舒心,時間與浪漫。
錢雖非萬能,可是沒錢卻也萬萬不能,怎麼辦?
保坂隆認為「生活要瘦身」!
這個念想我早有體會,指的大約就是「減法人生」了;我在38歲那一年決定離開朝九晚問號的螻蟻匆忙,作主自己時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掉超載的「加法」,把什麼都要改成什麼可以不要,將「想要」的慾望人生,變成「需要」的樸實生活。
「減慾」的確是魔法,回到如實的實用主義,不再迷戀時我的很多家當便出自跳蚤市場了,人家用過的,二手的,少少錢就可以買到的,如是一來便可免去一大筆額外負擔,即使收入短缺但減去不多的消費依舊不多不少,我慢慢懂得十減八與五減三其實是一樣的哲理,因而學會用很少的錢,營造優雅生活。
美好人生確實不是「用錢」上妝的,「用心」更重要,禪心佛法拂塵,五十之後,「滿」不再是重要,而是該練習保坂隆的「空」,心靈來個大掃除;空不是沒有,而是越少越好或者夠用就好,不要執著於「有」的貪念,應該嚮往「無」的清明。
明朝李密庵在他寫的《半半歌》中說道:
「工作一半,休息一半,白天一半,黑夜一半,讓將一半人間。」
工作只占一半相應於人生過了半百因而有了巧妙的聯結,白天是一天的一半理應是付錢的老闆的,這一半用來忙碌無可厚非,但黑夜沒有人付費應該是自己的,這一半用來忙裡偷閒復活專用,它是星空的夜,浪漫的夜。
海德格爾解讀人生時提到:「向死的存在!」
它點出人生終究會如塵土一樣飛灰煙滅,八十歲已算高壽,九十歲長壽,一百歲人瑞,一百二則屬妖怪了,但細算下來,一百歲的人生也只有5200周,36500天,90萬小時,它是減法,過一天少一天,一年少一歲,這一條單行道,不容許錯過重來。
五十歲,人生過半,之前若是過客,之後要是詩人或者哲學家,盤整重塑美好且珍貴的下半場,至少做到:
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可不要;
琴棋書畫詩酒花,非要不可;
橫批:活得像人。
半百人生是該告別慵慵碌碌,別執著在「得到你想要的」,更要記得「享受你所得的」。
並且:
糊塗些。
健忘些。
簡單些。
隨便些。
自在些。
放開些。
幽默些。
不要什麼煩惱都入心,即使入心的煩惱也不要一直長留;做得到的就做,做不到請放;放不下呢?至少放一下!
這是保坂隆《50歲後,也可以過幸福日子》這本書裡用細膩的文字用心開出,我細想體會而得的處方箋了。
人文作家 游乾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