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中共攻台大解密:1000個轟炸目標、14個登陸的戰場、一年兩度的時機,以及台灣人民何去何從
VIDEO VIDEO 歷時十年研究,依據中共內部最新第一手資料寫成! 大膽揭露解放軍攻台計畫,包括具體的作戰序列、地點、武器等! 2020年起中共即將有能力攻台 你,準備好了嗎?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專文導讀
★美國防部助理部長、國務院前副國務卿與助理國務卿、海軍上將、空軍中將、陸戰隊中將、台灣前國防部長、海軍上將、空軍中將等政治、軍事專家一致推薦
★美國國防部、新加坡與日本防衛相關部門、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爭邀作者簡報、演說與答詢
★帶你進入解放軍的眼中,思考如何入侵台灣
★對台海安全提出新構想:如何避免戰爭、維持繁榮與民主
本書審視了大量最新的解放軍「军内发行 不得外传」文件、手冊、教範、研究之後發現,中共的基因裡只存在單獨選項:統一。維持現狀就是敵人。追求分裂就是敵人。
因此,未來的某一天,當北京主觀認定已窮盡一切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這時作戰的命令下達,命運的骰子離手,即將掉落在歷史的賭桌上:2,300萬台灣人民的意願與自由,就要接受最殘酷的考驗。
在本書中,作者將這場未來的歷史以視覺化的文字、地圖、表格呈現出來,解釋了將在哪裡打、什麼時候打、何種方式等。書中還有許多令人驚異的細節,值得決策者、讀者再三思考。例如「八仙樂園爆炸案」為何是國家安全的考驗。書中也提出五個中共攻台的徵兆,搭配時事觀察,具有高度的指標意義,例如衛星照片顯示中共正在建造登陸艇、台灣黑道活動頻密等。
無論戰爭的結局如何,損失最大的一定是台灣。因此,作者提出具體解決之道,力求避免這場悲劇,確保台海自從1950年代以來的和平、繁榮與民主能夠永續。
你知道嗎?關於攻台,解放軍會這麼進行:
●每天必須至少有4個影像衛星通過台灣上空蒐集情報,全年無休
●提早利用網路及媒體進行攻台心理戰
●綁架、殺戮、射擊、噴火、投彈、活埋、追剿、清鄉、建立新政府、嚴管媒體與網路言論、廣設慶祝解放紀念碑
●解放軍一切攻台文件,從未提到任何有關平民保護的事——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都會區進行城市戰亦然
●解放軍教範明文指示戰鬥直升機飛行員攻擊台灣的核能發電廠
●解放軍相信,他們將遭遇「台灣迅速開發出簡易核武、毒氣和生物製劑,攻擊已登陸的解放軍」的情況
作者簡介:
易思安(Ian Easton),現任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主要領域包含亞洲地區國防與安全議題,是美國當代「中國通」人才的新銳代表性人物,以見解犀利、分析清晰而著名。華盛頓郵報讚譽他的亞太安全政策建議是「超越了自冷戰時期季辛吉、Graham Allison等人的綏靖觀點」,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他曾在日本首屈一指的國際事務研究機構「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ap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擔任訪問研究員,也是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海事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CNA Corporation)」中國分析師。他曾在國立政治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求學,並在上海復旦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習中文。 本書推出後,因內容見解具體創新,受到環太平洋重要國家防衛、安全部門的普遍重視,他因此受邀到五角大廈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國的相關部門進行簡報與答詢。重量級的《外交家》期刊更以專文刊載他的海峽兩岸安全論點。而全球主要媒體只要有亞太防衛與安全議題,都會轉述他的見解,包含紐約時報、美聯社、路透社、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日本新聞週刊、NHK、中國中央電視台等。 另外,他多次以國防安全議題專家證人的身分,在美國政府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提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證詞,也曾多次應邀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日本防衛省的防衛大學校、中華民國國防大學等地演講。
譯者簡介:
申安喬,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畢業、交通大學EMBA研究所碩士,多年任職外商半導體設備產業,目前就讀輔仁大學翻譯所。 李自軒,台北大學企管系畢業,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關係學院碩士,專攻東亞國際關係、歐盟和全球環境政策。現就讀師大翻譯所口筆譯組二年級。 柯宗佑,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豪門幽魂》、《知識份子與社會》等。 高紫文,台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畢業,對歷史與戰爭文學情有獨鍾,譯有《馬特洪峰》、《1940法國陷落》、《美國狙擊手》、《感謝您為國效力》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中共攻台)無法想像嗎?再想想看。本書作者易思安傑出地檢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己說過的話,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教範、文件與出版品當中發現:中國早已準備好要進犯台灣、威嚇台灣、阻絕台灣。從今天起,華府的中國通們再也不能忽略這本書提出的議題了!易思安,幹得好!──理查.阿米塔吉大使(Richard Armitage),曾任美國副國務卿 作者的說理非常有說服力,指出台海衝突的危機就在眼前。本書內容令人信服……對於想要了解太平洋情勢的人來說,這本書讀來叫人不安,卻又是必讀的作品。──科特•M•坎貝爾博士 (Dr. Kurt.M.Campbell),曾任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 在台海的軍事衝突這個主題上,作者研讀了大量來自中國和台灣的資訊。雖然他有些主張和我不同……我對他引述的資料感到高度的興趣,他的諸多見解也引發我心中的思考。這本書對中國入侵台灣的真實性做了嚴肅的檢視,值得一讀。──前美國海軍上將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曾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指揮官 (台海)危機顯而易見。台灣是一個堅決擁護民主的政體,位於飽受爭議的東海和南海交界處,時時被敵人放話威脅。台海危機將是一場一旦爆發、後果極其嚴重的政治和軍事難題。──前美國陸戰隊中將華勒斯・葛雷森(Wallace Gregson),曾任美國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 隨著中國在經濟和軍事力量上的快速增長,中國和台灣之間的衝突極有可能因此爆發。作者帶領我們理解這場可能的衝突,而我們必須做好因應的準備。──前美國空軍中將大衛・戴特拉(David A. Deptula),曾任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指揮官、美國空軍情報總部主官 作者針對台灣海峽瞬息萬變的緊張情勢,完成此項極具說服力且激發思考的研究,政策制定者和專家們可藉此檢視、重塑以往的見解和分析。凡是手上掌控軍事力量且願意協防台灣這座民主燈塔的人,都必須研讀此書。──楊念祖,前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這是一本資訊豐富、精彩絕倫的著作,描述了台灣海峽最危險、最具毀滅性、各方最不願看到的事。本書清楚說明了台灣和美國需攜手合作,將遏制台海衝突作為兩岸關係之首要目標。── 丹尼斯・布拉斯科(Dennis J. Blasko),Chinese Army of today 一書作者 本書以豐富的資料以及清楚的闡釋,提醒所有人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以及一旦開戰,各方為維護和平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前美國海軍上校詹姆士・菲尼爾上校(James Fanell),曾任太平洋艦隊情報主官 十四處能登陸的海灘、一年兩度氣候適合作戰的四個星期、入侵之前一千個空中轟炸目標……讀完本書,不能忘的是這些數據和事實。本書是一個獨特、珍貴的寶庫,讓讀者清楚了解解放軍(攻台)的準備狀態。本書極具權威性。──賈桂琳・迪爾(Jacqueline N. Deal),華府智庫Long Term Strategy Group總裁 威脅本身並不足懼,需要擔心的是諸多不同威脅之間的連動關係……要如何看清大局?本書有如作者精心製作的指南,供讀者按圖索驥。Bravo Zulu!幹得好!──陳永康,前中華民國海軍二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海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 透過精心的研究以及說服力極強的說理,作者從諸多取自海峽兩岸的第一手中文資料中,描繪了衝突將如何開端、如何進行、可能的結局,以及這場戰爭的結局對美國所代表的意義。本書也指出,若能從靈活的外交策略切入,佐以謹慎的軍事準備,當可阻絕戰爭之發生,維持兩岸和平。──艾倫・弗瑞柏格(Aaron Friedberg),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著有A Contest for Supremacy 一書 本書是每位中國觀察家、亞洲軍事戰略家必讀之作。作者的研究令人讚嘆,他分析了亞洲最危險的閃燃點台海。本書提出有力的說詞,不但強調阻絕的重要性,也指出美國和台灣的軍力必須調整,才能因應眼前的危機。──麥艾文(Evan Medeiros),前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歐巴馬總統特別助理 作者是最新一代的優秀中國問題研究專家……(作者)將解放軍現有文件、過去資料做了最詳盡廣泛的審視,嚴密的程度是學界當前僅見!他看出了解放軍事如何思考的、如何規劃戰爭的。更重要的是,他求出了解放軍的心底陰影面積…… 本書脫離了冷戰時期季辛吉、Graham Allison的綏靜退讓觀點(他們追求穩定。可是穩定不等於和平),終止了華府前任官員的台海想像,從而對台海問題提出新的觀點、想法和規劃。──Richard D. Fisher Jr.華盛頓郵報 作者提出一個極其重要的預警:台海危機已經開始了,中共即將具備攻台能力,我們必須拿出因應措施,否則從一九五〇年代以來享有的區域和平就會消失。本書為台美中的決策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向:如何預防戰爭於未然。──Bill Gertz, Washingotn Free Beacon 作者精彩描述了中共攻台計畫、台灣的驅敵計畫、美國可能的反應。書中有詳細的背景、軍事計畫、開打地點、使用武器等,體系清楚,邏輯井然,讀來容易,不會被軍事術語或專有名詞所妨礙。書中有些小細節更棒,例如八仙樂園爆炸慘案與台灣國防安全的展現。──Michael Turton, The Newslense 關心台灣主權的人,都該讀這本書!台灣軍力若遭擊潰,「台灣認同」就無法發揮作用。──彼得・馬諦斯(Peter Mattis),華府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書提醒華府及台灣的決策圈:台灣的防禦實力是可以信賴的。台美兩國政府、學界、讀者都將因此對台海局勢有更深刻了解。值得一讀。——王定宇,立法委員 本書極具討論性,我們…應嚴肅思考:對安全是否有足夠的投資?是否已建立足以嚇阻戰爭發生的能力?——林於豹,臺灣戰略評估協會會長
名人推薦:(中共攻台)無法想像嗎?再想想看。本書作者易思安傑出地檢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己說過的話,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教範、文件與出版品當中發現:中國早已準備好要進犯台灣、威嚇台灣、阻絕台灣。從今天起,華府的中國通們再也不能忽略這本書提出的議題了!易思安,幹得好!──理查.阿米塔吉大使(Richard Armitage),曾任美國副國務卿 作者的說理非常有說服力,指出台海衝突的危機就在眼前。本書內容令人信服……對於想要了解太平洋情勢的人來說,這本書讀來叫人不安,卻又是必讀的作品。──科特•M•坎貝爾博士 (Dr. Ku...
章節試閱
第六章 台灣應戰方案 中國要是真的侵略台灣,肯定是沒長腦。這跟想要在亞洲打地面戰的聰明程度有得拼。 ―駐台北美軍陸軍上校 第二階段:聯合阻絕 到了防禦計畫的聯合阻絕階段,國軍部隊會從掩體和安全區域湧出,趁解放軍兩棲部隊還在海面、還沒登陸海灘之前加以痛擊。 最先投入戰局的應該是台灣的飛彈防禦系統。在重點城市週遭的山間掩體中,有許多躲在沙袋屏障後的飛彈防禦裝置,這些裝置會將一道又一道火焰射入大氣,所有彈頭皆朝敵軍飛彈飛奔而去。負責支援飛彈防禦裝置的電子戰部隊,則會發出能干擾電波訊號的微調電子束,擾亂解放軍飛彈導航系統中的微電腦。這套花費數十億美元、經歷無數日夜建構和訓練的系統,屆時將接受實戰考驗,而且這項考驗會在極短時間內就成績揭曉:解放軍的彈道飛彈只需要花七分二十秒就能觸及台灣。 這時,台灣的防禦工事已經遭受攻擊了,台灣的火砲火力也全面甦醒,開始反撲,將猛烈的戰火延燒到中國沿岸地區。雙方都是拼了命在打,都會先努力擊毀對方的火砲陣地。台灣有些火砲部隊自知存活時間有限,將首先把準星瞄向射程內的大陸內陸高價值目標。在緊張的戰前氣氛中,雙方潛艦與戰艦早已相互盯梢,這時更是立刻捉對廝殺,被擊沈的一方將永遠沈沒在黑水溝深不見底的海底。 空中戰力的角色 敵軍發動第一波攻勢前,中華民國空軍顯然不會完全按兵不動。有些作戰隊必須執行空中戰鬥巡航任務,另有些在跑道頭警戒室裡面待命的飛行員(負責保護首都)這時幾乎是整個人彈起來,開始跑五分鐘警戒,搶在第一波飛彈來襲之前快速升空,銳利鷹爪直撲空中的解放軍戰鬥轟炸機。至於在空戰機(他們先前已抵高空層巡邏)此時會降低高度,用機上的飛彈和機砲打爛解放軍戰轟機。在空戰這件事上,解放軍有大批現代戰鬥機可使用,這點是他們獨有優勢,何況解放軍握有主動先發權。不過,國軍飛行員接受的是精確紮實的美式訓練,因此作戰技術依然高出對手一截。 雙方在空中不斷交鋒,傷亡數字將會非常可觀。先前在第一波飛彈空襲中,台灣的機場跑道尚不至於全數毀損,但許多跑道依舊會受重創而失效。解放軍屆時將透過衛星、無人機與在地間諜取得台灣機場的戰損情形,因此台灣空軍會在基地內堆砌假的瓦礫堆,同時動用煙霧製造機,營造被襲擊的假象。等到夜深人靜,國軍理論上能趁機清理、重啟跑道,讓原本隱身山間的戰機趁著黑夜現身,在敵人最無預期的時刻猝然臨空予以突襲。國軍空軍十分重視夜戰技術,唯有如此,才能和具數量優勢的敵軍抗衡。 登陸之前的反擊 解放軍兩棲登陸行動最脆弱的一環,可說是戰爭行動剛展開,人員和裝備從在港口登船的時刻。Z日前一刻,當解放軍船艦仍分散於岸邊裝載人員時,台灣預計會發動密集空襲和飛彈攻擊,給予敵軍致命一擊。解放軍的文件當中記載了中共對於台灣的阻絕攻勢有什麼理解: 島內大敵相當重視海峽壓制作戰,主要會以空襲模式進行。登陸部隊在移動、集結、登上艦艇時,最容易遭受對方襲擊。對於壓制作戰的每個環節,島內大敵都會嚴陣以待,尤其會集中火力攻擊重要目標,包括我方登陸人員與艦隊於陸上及海上的集結點、港口、機場、地面交通樞紐、路面設施以及飛彈裝置。 某些戰鬥機會掛載台灣本土研發的聯合遙攻武器「萬劍彈」,這是一種空射型重型飛彈,朝攻擊目標密集投擲子炸彈,每顆子炸彈的威力都足以炸穿長達一英尺的紮實混凝土塊。自遠端朝目標發射的萬劍彈,能夠有效降低台灣戰機折損率,讓整體損失減到最小。 其他戰機會配備精確導引的空對面魚叉、小牛飛彈,由高空襲擊地面戰術目標如船艦、港口設施、油庫、地面交通基礎建設以及坦克車。這些飛彈和聯合遙攻武器的不同之處,在於投彈戰機必須靠近目標才能發動彈襲,使任務風險提高。 中華民國空軍也能以類似二戰時期杜立德空襲東京的模式,對解放軍展開攻擊,讓北京當局明白,中國承受不起台灣的攻勢。有些專家認為,負責這項任務的戰機駕駛買的是「單程機票」,因為能安返的機率相當低。台灣是否會在實戰中發動長程反擊武力,大部分取決於政府在戰爭期間的戰略盤算。如果光靠美軍支援就足以讓台灣立於不敗之地,遠距攔截就會暫緩執行,但要是台灣被狂轟濫炸、嚴密封鎖,敵軍又兵臨城下,台灣就有可能對北京和上海的政治標的物進行反擊。不過由於距離因素,台灣頂多進行小規模反擊。話雖如此,對台灣的總統而言,除了在中國領導下令登陸之前就展現台灣人的憤慨與決心,替對方製造一些壓迫感之外,此時已經沒有更好的路能走了。 在海面打,在灘頭打 當解放軍艦隊一出海,就會觸發一場由國軍各方協同出擊的海戰。經過多年研發、測試及更新,台灣已經建立起一套沿岸飛彈防禦系統,能鎖定解放軍大型兩棲船艦給予致命一擊。台灣的雄風反艦飛彈相較於其他同型武器,在尺寸和速度上幾乎毫無敵手。雄風飛彈的性能諸元大多屬於機密,不過據了解,雄風的射程除可達一百至四百公里(依款式而定),更能以超音速打擊目標。雄風飛彈不但是多數台灣戰艦和飛彈快艇的標準配備,更能從沿岸掩體內部或車載發射台發射。 根據解放軍評估,雄風反艦飛彈的彈頭相當先進,針對解放軍船隻特性都已建檔,發射後能從資料庫選取目標,高速飛越地平線,朝著目標直奔。雄風飛彈具有分辨船艦種類的功能,載滿直升機、位於艦隊中央的大型兩棲戰艦,正是雄風飛彈的首要目標。如果飛彈搜尋不到這些戰艦,就會轉而攻擊解放軍航艦、驅逐艦或巡防艦。 台灣戰略人員很清楚,以台灣海軍的軍力而言,要和解放軍玩你滅我一艇、我毀你一艦的戰術是不可能的。但台灣要在戰爭頭幾天控制週遭水域,並不是辦不到的事。根據反侵計畫,面對解放軍船隊時,要使用以飛彈為中心的策略阻止對方進入己方領海。這些戰術似乎可稱穩當,一來台灣研發的先進系統能遠端偵測並襲擊入侵者,二來戰略人員也決定,要在滿載敵軍的運輸船隻還沒接近登陸區,就把它們變成巨大的鋼鐵棺材。 對於國軍何時會下令仍存活的海軍部隊離開安全的避難區域,駛入海峽參戰,外界無法提前得知。其中一項純屬預測但有機會實施的戰術,就是不派任何大型水面艦艇進入海峽,使海峽區域成為能讓沿岸飛彈、攻擊機、戰鬥直升機以及神出鬼沒的飛彈快艇盡情轟炸的開放空間。等到這一波狂轟濫炸告一段落,就輪到台灣的艦隊出場了。理論上,這時國軍的海軍可能早已焦躁難耐,亟欲求戰。 要是台灣的長程與中程攔截行動無法阻止敵軍艦隊集結,仍存活的國軍防禦力量就會趁解放軍下錨卸載、讓部隊登上氣墊船、兩棲坦克和登陸艇之時,對敵方發動攻擊。國軍戰鬥直昇機將帶頭攻擊敵軍離岸較遠的換乘點,而最前端的下錨點離岸大約十六公里,在此進行換乘的數千名解放軍步兵與海軍,將完全暴露在國軍火砲射程內。台灣最知名的抗侵武器,要算是雷霆兩千這套由輪型車輛載運的多管火箭系統了,能夠進行齊射,並使用導引系統發射帶有幾萬顆鋼珠軸承的彈頭,打擊效果如同散彈槍,在敵軍下錨區及登陸舟艇前進方向製造出恐怖的擊殺區。但如果這種射程較長的阻絕火力依然無法阻止敵軍,國軍戰車、裝甲戰鬥車與步兵就會在海灘上一字排開,用致命火力迎接入侵者。 第三階段:國土防衛 雖然上述的阻絕戰術全部失效的機率不大,但要是不幸成真,解放軍部隊真的展開登陸,國軍將領就會實施固安計畫的最後階段:國土防衛行動。 這項行動的內容包括在岸邊擊潰解放軍兩棲部隊,以及在飛機著陸點驅逐解放軍空中部隊,過程中,國軍陸軍火砲和直升機部隊會砲火齊發,盡力消滅敵軍登陸艇,而存活的空軍戰機和海軍船艦則會從旁支援。步兵會駐守設有防禦工事的海灘、空軍基地及港口,而快速反應部隊則會包圍並掃蕩駐紮點,最後,包括精銳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在內的高階地面部隊,也會加入這場早有預備的國土防衛戰。 地面克敵制勝 Z日當天究竟會出現哪些狀況,沒有人能事先預測。根據研判,在解放軍剛登陸上岸或即將突破海灘障礙物之際,或者已打到國軍最前線陣地的防線前方之時,則估計從這個時間點起算的四十至六十分鐘內,解放軍部隊就會遭到國軍火砲猛攻,或者機械化部隊的剿滅。這場浴血戰將會長達好幾個小時,雙方殺紅了眼奪取海灘或鄰近區域的控制權。要是台灣部隊無法將敵軍登陸部隊逼回海上,就得回到基地重新集結,然後再次出擊,一方面包圍並摧毀兩棲坦克,一方面從海灘兩側開火擊退敵軍。 此時國軍已經知道解放軍主力登陸部隊欲往何方突入,因此會在下午或終昏發動第二波逆襲。這波反擊的規模預計相當巨大,而且會從各方向朝解放軍灘頭陣地連續進攻。這波攻勢將由國軍陸軍在地指揮部發動,派遣裝甲及機步旅進入狹長的沿岸區域——此時這裡可能已經擠滿了師級規模的解放軍,每支隊伍約含一萬人。假設內陸道路可以通行,那麼來自其他區域的國軍裝甲及機步旅更將湧入戰區;只要哪裡的逆襲攻勢減緩下來,增援的部隊就會投入。同時,大型聯合部隊也會蓄勢待發,準備發動一場大規模夜戰。 必要時,抗侵計畫還會發動第三波反擊,也是整場戰爭的高潮與結尾。根據預想,解放軍在Z日當天守住了登陸灘頭堡據點,又從海灘登陸區域朝向鄰近機場和海港擴張,以利後續的解放軍部隊不斷上岸。此時深夜時分已來臨,第一波的解放軍登陸部隊先前花了不少時間渡海,上岸又碰到連續的可怕血戰,這個時候他們力氣放盡,彈藥存糧也逐漸消耗完畢。即使解放軍依舊能讓更多部隊在夜間接續登陸,登陸步調也不免趨緩。這時,解放軍部隊裡只要外露一絲絲光線,就會引來盤踞於鄰近山區高地的國軍火砲狂攻;但若要解放軍摸黑移動,又可能會踩中遍布海灘的地雷和障礙物,危機依舊不小。此外,夜間的潮汐狀況有可能一變再變,甚至戰場天氣也都跟著變化。 Z加一日清晨迷濛,爆炸和火焰映出了人員裝備的影子。國軍快速反應部隊(海軍陸戰隊六十六旅與九十九旅)、裝甲部隊、自走砲及戰鬥直升機紛紛從山區和城市現身,成千上萬的步兵也會像海嘯一般向入侵者直撲而去,從空中,國軍傘兵或搭乘黑鷹直升機進行機降的部隊出現了,就在倍受震撼的解放軍頭頂。此外,擅長夜戰的特戰部隊會由陸、海、空三面背襲解放軍,其他部隊也會從隧道及都市內掩蔽所傾巢而出。至於仍然存活的戰鬥機、戰艦與潛艦也突然出現在登陸船隊較弱的側翼,凡是停泊於離岸及沿岸區域的解放軍船隻,都會被台灣的部隊轟個粉碎,連帶引爆堆疊於海灘上的彈藥與燃料。戰場上只見火光四射、煙霧漫天。 日出時分,戰事達到最高峰。此刻沿岸及海面上的解放軍指揮部已被擊毀,大量解放軍的坦克、火砲及防空砲現在冒著白煙,成了殘骸。許多解放軍被逼入海中沒頂,有些因為吸入化學工廠及油庫起火而生成的有毒煙霧,失去了生命。剩下的不是投降就是被俘,預期傷亡人數相當可觀。多數解放軍船隻會被擊沉,只有少數幸運兒逃出生天,負傷返回自家港口。中國東南地區隨後將陷入混亂,北京當局也會展開清算,同時全中國的通訊網路相繼中斷,預示著中國國內即將展開一場政權轉移風暴。 當最壞的情況發生 以上是侵略行動的可能結局,但並不是唯一可能。如果解放軍在Z日前的攻勢夠凌厲,台灣的總統、政治顧問與高階將領(即國防部參謀本部)或者死了,或者被困在與外界斷絕聯繫的掩體內。要是連指揮部掩體及機動指揮部都不幸被擊毀,國軍的反擊行動變成群龍無首,台灣的部隊也會分崩離析,只能各自獨力作戰。假設國軍直升機和戰機全數被滅,船艦和潛艦連一艘都不剩,路況也無法讓戰車和裝甲戰鬥車輛通行,登陸區域就等於門戶洞開,讓一波又一波的解放軍部隊不斷登陸。 為了因應上述慘況,抗侵計畫研擬了一套慘烈的消耗戰策略,準備在工廠區及住宅區的水泥建物斷垣殘壁間展開。台灣的地面部隊一旦無法在沿岸戰場獲勝,就會撤回都市與山區之間的防線,也是主要交通幹道與重要關口的所在地。向後撤退時,會一併將橋樑、隧道、補給站、燃料庫、停機坪以及所有對敵軍有利的建築全數摧毀。 這個階段的作戰目標,在於阻止解放軍攻佔島內的重要據點,同時守護後方的安全區域,讓後援部隊能順利集結並投入前線作戰。台灣軍隊能做的除了作戰、移動、等待,還是作戰、移動、等待。當敵軍層層逼近首都,有些防禦部隊會躲入地底的捷運站或地下停車場再進行反擊,或者會躲在天橋下發動攻擊,其他部隊可能會在都市街道上打,不斷於建物之間變換陣地;有些部隊會在叢林裡打,在山區裡打。他們每個人心裡的共同期盼,就是美軍(及╱或日軍)動用其空軍及海軍優勢武力封鎖海峽,讓上岸的解放軍無法獲得後援。 曾經有一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說,固安計畫預估中華民國國軍在毫無外援的情形下,能獨力戰鬥至少三十天。其他歷任國防部長則表示,美軍應能更早出動,慢則於開戰後二十一至二十八天內,快則於兩週內就會抵達台灣。他們相信,國軍在開戰之後的頭幾天就全面潰敗的機率不大,但要是真正發生,代表高層政治首長、軍事將領已經殉職或失能,制空權喪失,全體軍民士氣隨之徹底瓦解。
第六章 台灣應戰方案 中國要是真的侵略台灣,肯定是沒長腦。這跟想要在亞洲打地面戰的聰明程度有得拼。 ―駐台北美軍陸軍上校 第二階段:聯合阻絕 到了防禦計畫的聯合阻絕階段,國軍部隊會從掩體和安全區域湧出,趁解放軍兩棲部隊還在海面、還沒登陸海灘之前加以痛擊。 最先投入戰局的應該是台灣的飛彈防禦系統。在重點城市週遭的山間掩體中,有許多躲在沙袋屏障後的飛彈防禦裝置,這些裝置會將一道又一道火焰射入大氣,所有彈頭皆朝敵軍飛彈飛奔而去。負責支援飛彈防禦裝置的電子戰部隊,則會發出能干擾電波訊號的微調電子束,擾亂解...
推薦序
導讀序言 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2049計劃研究所總裁 廿年的時光轉眼而逝,一九九五到一九九六年間的台海危機發生至今,台海這個「閃燃點」好像已從美國決策者和軍事家們的腦中淡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恐怖攻擊事件需要立即處理、全球經濟不景氣需要立即處理、網路資安事件需要立即處理、核武擴散需要立即處理、全年無休的全球政經緊張情勢需要立即處理……華府彷彿無時無刻都在危機狀態,沒時間去理睬長遠的戰略大局了。 就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現在的對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對台(台灣)政策,依舊凍結在一九七〇年代晚期發展出來的架構當中,可是當時美國外交政策所面臨的挑戰,和今日完全不一樣。外交政策若要發揮效用,就必須隨著時間不斷演化,並緊貼著第一線的新事實不斷調整。而亞洲的情勢早已產生很大的改變,台灣海峽的情況更是如此。 雖然亞太有不少地區依舊是在威權或是復仇心態的統治之下,但台灣已發展成為一個活潑的民主政體,無論在人權議題或政府治理上都是模範生。台灣的成功故事,就是美國的成功故事,兩邊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時期互為盟友,而最近幾年台灣在阿富汗重建工作擔任主要的捐助者角色,在一系列全球人道危機發生時率先出力響應(例如海地地震災情、非洲伊波拉病毒疫情),更是美國在區域安全事務上的緊密夥伴。遺憾的是,台灣在國際事務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往往沒被看見,台灣付出的辛勞往往未獲肯定。 同一時間,在海峽的另一邊,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興起,有望成為主要的競爭者。中國的軍力快速成長,主要目標就是要以武力解決兩岸主權問題,同時在美國出面干預時予以阻絕或擊潰。中國不斷研發攻擊性武器,並將之大量部署在前線。這些武器包含彈道飛彈、無人機、太空戰力、兩棲攻擊艦隻、隱形潛艦,還有信息戰與電子戰的攻擊能力。中共的這些武力發展,將會削弱美國在亞洲地區盟友的信心,從而擔心萬一發生最壞的情況,美國是否有能力保衛大家的安全。換個角度看,中共的軍力發展也會侵蝕以美國為首的區域安全架構,讓不穩定的感覺逐漸蔓延。再這樣下去,台海彼端的中國軍備增長,極可能帶來悲劇。 美國國會頒布的〈臺灣關係法(U. S. Law 96-8)〉載明,美國的國家政策是「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形式的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身為美國人,不管是基於我們的崇高理念,或是著眼於現實的美國國家利益,我們責無旁貸,必須協助台灣做有效的自我防衛。 放眼未來,美國國防部應當立即研議創新的策略,提升美台之間的防衛與安全關係。美國對台的重大軍售案也應當定期地、規律地進行。不過,單單依靠武器銷售,無法確保和平,因此我們也當尋求適當方式,將台灣這支高效能的軍力納入美國的區域安全架構,尤其是在海域警覺、彈道飛彈防衛、人道協助及災後救援等工作上。另外,雙方也急需進行艦隻互訪、高層接觸、聯合訓練與聯合軍演等事項。 台灣的部隊值得受到尊重,值得以尊嚴對待。美國的男女官兵也必須盡一切努力做好準備,處理眼前已知的危機。如今,美國、台灣與其他亞洲民主國家正面臨真實的危機。為了維繫這個重要區域的長期和平與繁榮,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的難題,迅速拿出行動來克服難題。這樣看來,本書恰好可以促進大眾對相關議題的認知,也為政策辯論注入更多題材。
導讀序言 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2049計劃研究所總裁 廿年的時光轉眼而逝,一九九五到一九九六年間的台海危機發生至今,台海這個「閃燃點」好像已從美國決策者和軍事家們的腦中淡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恐怖攻擊事件需要立即處理、全球經濟不景氣需要立即處理、網路資安事件需要立即處理、核武擴散需要立即處理、全年無休的全球政經緊張情勢需要立即處理……華府彷彿無時無刻都在危機狀態,沒時間去理睬長遠的戰略大局了。 就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現在的對華(...
作者序
自序 我首度開始思考台灣這個島嶼所面臨的軍事威脅,是因為二〇〇五年夏末的一次經驗。我為了學習中文,才剛到台灣幾個星期。那天放學後,漫步走在台北市和平東路上,準備去搭捷運。就在此時,一陣尖銳的警報聲突然響徹雲霄,狠狠劃破了台北夏天悶熱而沈滯的空氣。 我馬上抬起頭來,想看看天空是否有任何異狀。我是伊利諾州鄉下長大的小孩,家鄉到處都是玉米田,對我來說,「警報聲」意思就是龍捲風來了,快躲!但是,我看來看去,台北的天空一片澄藍,完全不見任何龍捲風即將來襲的可怕雲體。 突然間不知從哪裡冒出大批警察和軍人,我周圍都是。要知道,我可是生長在警察世家,場面也見過不少,但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多的執法人員集中出現在同一個地方。這倒有點像每年三月芝加哥舉辦聖派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遊行的時候,大批警察聚集的情況。只不過台北的規模更大、氣氛更肅殺,而且沒有人演奏愛爾蘭風笛。 軍警首先迅速阻斷路上車輛交通,然後很嚴肅的示意我們這些行人馬上離開人行道。我躲進一家台北街頭隨處可見的統一超商,然後從玻璃櫥窗往外面看,平時熙來攘往的台北街頭此刻是一片怪異的死寂,只有不時響起的可怕警報聲,以及公家單位黑頭車呼嘯而過的聲音。 眼前景象感覺很不真實。放眼望去,每個十字路口都有執法人員站崗,所有車輛都靜靜停在路邊,神色緊張的公車乘客魚貫下車,大人帶著小孩迅速地從私家車下來尋找躲避點,還有許多用摩托車載著孩子的母親們急急忙忙跳下車,帶著孩子躲避到最近的建築物裡面。任何可稱得上掩蔽物的地方,底下都聚集著一堆一堆人群。 這時我突然看懂了!這是一場防空演習。於是我再度抬頭看天空,現在我有點想看是不是真的會有噴射戰鬥機在天上飛過。這是真的空襲嗎?炸彈真的要掉下來了嗎?我早就知道台海情勢一向劍拔弩張,但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中國對台展開軍事偷襲的話,情況會怎樣。 後來,我在台灣一共待了四年半。開頭時真的有點擔心對岸哪天會打過來,隨著時間過去,也就慢慢習慣了,躲空襲警報也成了生活的常態,甚至感覺蠻自然的。當然,生活裡還是會有一些事提醒我:台灣這個島國仍然面對著她未卜的命運。二〇〇七年十月十日,台灣政府舉行了一場閱兵大典,一列又一列的戰車和飛彈發射器就從我的住處附近經過。 閱兵大典後不久,戰爭的陰影又悄悄籠罩在台灣上空。二〇〇八年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在台北的外國人圈子裏,流傳著一些無法證實但令人驚心的謠言,其中一則是說,美國已經在太平洋秘密部署了三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以確保台灣的總統大選不受干擾。 我找了一天跑到東北角的一家咖啡廳,選了戶外的位子,慢慢啜著咖啡,一邊遠眺灰暗冷冽的海洋。我在想,對岸的中國有沒有什麼動靜?遠方看不見的海洋上,是不是真的有美國海軍軍艦正在巡弋?不過,我坐了大半天,海上除了貨櫃船和漁船,什麼都沒有。於是我下了結論,我聽到的謠言都不是真的,完全是自己嚇自己,海水如此平靜,實在很難讓人聯想到那些地緣政治的紛爭。 後來我才知道我完全錯了!多年以後,兩個朋友告訴我一些故事,證明了當年的謠言其實距離事實不遠。我有個好友是美國海軍情報官,二〇〇八年情勢緊張的時候,他派駐的軍艦原本在菲律賓海,奉命駛往台灣東部海域巡邏。回想起來,那正是我坐在海邊喝咖啡的同一時刻。 「船上的槍砲都上膛了,你說有多危險?」他一臉嚴肅的告訴我:「那年春天,我們隨時可能和中國打起來。一般民眾不知道而已。」 另一個朋友當時在政府的安全部門任職,他也證實了那種焦慮的氛圍。他說,海峽對岸的中共軍方已經在調動部隊了,軍事活動的頻率不斷增高,有些情報分析甚至解讀這就是中共發動攻擊的前兆。他對我講了同一句話:「槍都上膛了。」 ★ ★ ★ ★ 二〇一〇年我回到美國,經過冗長的面試,在海軍下轄的海事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CNA)找到一個工作,負責分析中國的訊息。海事分析中心是美國聯邦政府贊助的智庫,服務對象是美國海軍以及陸戰隊。工作有些超棒的福利。比如說,身為菜鳥分析員,我可以去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軍港參觀軍艦。還有比這更刺激的,就是去華府南方寬提科的靶場,和海軍陸戰隊員一起用機槍打靶。 當時,中國代表團會定期訪問華府進行雙邊軍事對話,有些活動就是由我們中心主辦。這種活動的目的是讓雙方增加互信,不過我看來好像沒什麼效果。這些中國將領看待美國的態度,不但冰冷,而且幾近仇恨,這當然讓人有點驚訝。 每當提到台灣議題,這些代表團的反應都很強烈。顯然整個中國政府,至少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幹部們,對台灣問題懷抱強烈的執念。看著這些中國官員一個接一個聲嘶力竭地爭辯著征服台灣是如何符合他們國家的「核心利益」,我開始了解,台灣政府每年舉辦空襲警報演習,真是未雨綢繆的智慧之舉。 我還記得一場特別尷尬的交流。那次我們準備了晚宴會,和我同桌的是三位不會講英文的中國將領,和一位頗為友善的美國海軍軍官,他只會說德文,不會講中文;整場晚宴幾乎沒什麼實質互動,氣氛實在詭異。我們的海軍軍官不斷努力對中國將軍們拋出一些有禮貌的話題,由我口譯。很不幸他的苦心完全白費,中國將軍們粗魯又充滿敵意。 這位美國軍官無計可施,只好丟出最後一招:「你們知道嗎? 九一一那天我就在五角大廈上班,我有好幾位朋友不幸在當天的恐攻行動裡面喪命。中國和美國的軍方或許可以同意:恐怖攻擊對我們雙方是共同的威脅,我們可以攜手合作,讓類似悲劇不再發生。」我當然也忠實地把這番話翻譯給我們的中國朋友。 回應這番話的是一位乾瘦的政委,看得出另外兩位將領很怕他。他說,美國遭受九一一恐怖攻擊是咎由自取,因為美國犯下了干涉他國內政的滔天大罪。「這就是你們的報應,」他不屑地說。 我差點以為我聽錯了。九一一恐怖攻擊是我們的報應? 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把這段話翻譯回去給我們友善的海軍軍官。我停了很長一段時間,絞盡腦汁想怎麼修飾這位中國將軍的措辭。最後,我湊到美國軍官的耳邊說,「呃……長官,他剛剛說的是……」 這位海軍軍官是個健力舉重選手,他粗壯的脖子上開始慢慢浮現青筋。算這些中國人好運,晚宴就在這個時候宣告結束,這位中國將領肯定意識到自己太過份了,急急忙忙站起來轉身就走。而我們還留在現場的美國人也不知該說什麼,只好默默站起來離開。那種感覺很像我們剛剛滿懷善意遞出了象徵和平的橄欖枝,卻被對方狠狠吐了一口口水。 這次事件以後,我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完全改變了。幾年後我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又遇到了那位海軍軍官,他還記得當年的事。他說,他最近在夏威夷參加了一些類似的活動,在場的中國官員所表現出來的輕蔑態度,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很冷靜的下了結論:在沒有共同價值觀和善意的前提下,雙方很難建立任何互信。 ★ ★ ★ ★ 二〇一三年我轉移跑道,加入二〇四九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一個專門研究亞洲安全議題的智庫,負責的範圍也變大了。不久我就以二〇四九計畫研究所代表的身份外派東京,進入「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ap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擔任訪問學者。 在這個學術交換計畫裡面,包含了參訪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基地。參訪過程中我發現,很多軍官都相當憂慮台灣海峽的緊張情勢,且對於美國屈服於中國壓力而凍結對台軍售一事,也深感不解。 空軍最擔心的是戰爭爆發後,中國一定會對美國駐在沖繩的部隊發射飛彈,排名第一的目標肯定是嘉手納,美國境外規模最大的空軍基地,一旦被炸後果不堪設想。有個說話很直接的戰鬥機飛行員告訴我,如果中國真的來襲,他希望當時自己正在空中執勤,因為基地裡的強化機堡抗炸能力不足。只有在空中迎戰,他才能報復敵人。 海軍則有別的憂慮。他們擔心中國的潛艇會擊沈美國航空母艦,例如喬治華盛頓號,或是兩棲艦隊指揮艦藍嶺號,美國太平洋艦隊唯一的一艘指揮艦。在東京時,我曾和一位驅逐艦的艦長一邊吃壽司喝清酒一邊聊天。他很平靜的告訴我,為了保護老大(當時第七艦隊指揮官羅伯・湯瑪斯中將),他有信心他的驅逐艦有能力擊落中國反艦飛彈。但讓他晚上失眠的場景卻是:敵人魚雷神不知鬼不覺穿越了他的警戒線,朝著藍嶺號奔去。 沒有人能真正預見情勢將如何演變,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中國發動攻擊,所造成的後果,將比九一一加上珍珠港事變的總和還要嚴重很多。我在石垣島遇到一位勇於直言的美國外交官,他說台海根本就是個巨大的戰爭陷阱,會絞進去很多美國人的性命。 在這些交談中,有個問題不斷困擾著我。如果大家都擔心中美兩國因台灣問題而開戰,為什麼討論此事的論著如此之少?有些學者雖不避諱討論和中國衝突的問題,但他們認為台灣目前不是中國的注意力所在,中國關切的是南海問題,在中國眼中海權爭議才重要,台灣問題沒有那麼重要。 但我無法同意他們的觀點。我越深入研究,就越來越確定台灣才是解放軍的核心任務,我們如果對此事一直維持一種盲目的樂觀態度,或是只關注一些熱門話題,那我們就犯下了非常嚴重的疏忽。 自從那年我在台北首度體驗到防空演習,我心中就不斷思考「中國會如何攻台」這件事。十年來我努力研究,卻發現與此議題相關的公開資料少得可憐。 我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能讓各界對兩岸形勢有更深入的了解,激發美國相關單位投入研究工作。如果我們不知道中國軍方對進攻台灣的真正想法,不知道解放軍認為自己有何不足之處,不知道解放軍會如何解決攻台的執行面問題,那麼我們等於對當代軍事、政治上最重大的議題失去了理解。當然,本書微薄的篇幅無法將所有議題涵蓋周全,台海問題這個拼圖還有很大部分沒有完成。我誠摯希望,本書是未來更多研究之路的起點。 前言: 為什麼本書要用Z日取代D日 在本書中,我並不採用「D日(D-Day)」這個名詞來指稱中國攻台的登陸入侵攻擊發起日。歷史上廣泛使用「D日」代表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展開「大君主行動(Operation Overlord)」的那一天,亦即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的諾曼地登陸日。但是,若把「諾曼第登陸」聯想到「中共攻台登陸」,是很不恰當的。對於美國人以及英語系國家的人民來說,「D日」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光輝燦爛的時刻。雖然有時軍事專家會把「D日」當成非專屬名詞,而做較廣泛的使用,但在一般人心目中「D日」帶來的情感是崇高而熱血的,和本書討論的侵略主題,有著天壤之別。 因此,本書把日後中國對台灣發動登陸入侵的假想日,定義為「第零天」,英文叫Zero Day,或稱Z日,用來指稱未來中共攻台的登陸日。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目前不知道,因為解放軍或者還沒定案,或者還是機密。在本書中,Z日這個名詞將合併數字與加號、減號一起使用,來指稱登陸日之前或之後的特定日期。例如,Z減五日代表解放軍登陸台灣之前五天,Z加五日則代表解放軍登陸台灣之後五天。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討論納粹侵入英國的可能性時,曾使用「Z日」這個名詞來指稱納粹登陸英國的那天。希特勒原本想在一九四〇年入侵英國,後來因為英倫空戰輸太慘,只好終止入侵英國的計畫。 誌謝Acknowledgements 我感謝來自職場同仁、良師、益友、家人等各方的巨大支持,本書才得成就。尤其感謝2049計劃研究所總裁薛瑞福(Randy Schriver)慨然應允我使用研究所的資源來撰寫本書。他向來支持研究人員主動提案,探究少有人觸及的領域(這種主題通常也很難找到研究經費贊助)。他真是智庫界最佳領導人,這個研究案的資源也真是智庫界經典案例。 在此特別感謝研究導師Mark Stokes,過去十年來他是極其寶貴的啟發,也是知識的泉源。身為分析師,他不但勇敢無懼,更是絕佳的指導者。若說沒有他就沒有這本書,這樣的說法絕不誇張。同僚Rachael Burton審閱並編排這本書的內容,專注的程度遠遠超越職責的要求。在新銳一代的中國觀察家當中,她聰明過人,我能與她共事實在榮幸。我深深感謝以上三位,他們創造了一種職場環境,讓創新突破的研究得以繁茂發展。 感謝卓越的駐外記者、亞洲軍事專家Wendell Minnick介紹我進入台灣軍事防衛研究社群,在海峽兩岸安全議題上領我入門。這本書的草稿是他審定的,出版流程是他教導的,封面照片也是他拍的。 我很謝謝Peter Mattis, Matt Hallex, Ian McCaslin, 還有Elsa Kania等人,在百忙之中撥冗提供專家見解與評論,修正我的稿件,使得本書完稿時的面貌大大改善。另外要謝謝Logan Ma不畏艱難協助我製作中華民國戰鬥序列,謝謝黃柏樟加班繪製出書中精美的地圖。我實在很榮幸,能和這些傑出的分析師合作。 有好幾位人士與幾個機構慨然邀我前往公開研討會或小型發表會,使我能將本書的內容向華府簡報。他們是Jan val Tol (CSBA), Dennis Der (OSD Strategy), Rick Fisher (IASC), 以及Jeff McKitrick (Scitor)。在台北及新加坡的簡報機會,則是由任職國防部的少將Chen Chia-Sheng以及南洋理工學院的Richard Bitzinger 為我促成。 以下幾位摯友對本書提供極佳的意見,同時給出專家評論,他們是David An, Dennis Blasko, Amy Chang, J. Michael Cole, Zack Cooper, Emily David, Andrew Erickson, Russell Hsiao, Tetsuo Kotani, Tiffany Ma, Oriana Skylar Mastro, Sam Mun, Craig Murray, Barry Scott, Sabrina Tsai, 還有Aaron Weinberg。 我的外公,美國海軍陸戰隊光榮退役的William F. Murphy在最重要的關頭提供一筆慷慨贊助經費,我才能前往台灣進行研究之旅,順利完成這本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服役於陸戰隊第二師,在太平洋地區參加過好幾次登陸戰鬥,他也一直很感恩,自己沒有被派到台灣打仗。他對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國家付出這麼多,我真的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心底的感激。 最後我要感謝許多不具名的軍官、情報專家、外交官員、軍人、水手、飛行員、陸戰隊員。他們或在台灣,或在澎湖、金門、龜山島、石垣島、沖繩、橫須賀、東京、華府、維吉尼亞州的威廉斯堡。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卻願意撥空和我交談,分享他們的觀點,並把他們的工作內容告訴我。在此深深感謝他們的慷慨付出。 各位讀者,如果您喜歡這本書,那麼請把功勞歸與上述所有人。如果您的見解與本書不同,或在書中發見錯誤——不管是翻譯、分析、研究結果的呈現、甚至是呈現的方式——那麼都是我的責任。我熱切期待您賜告高見,或書中需要改進之處。請聯絡我: Easton@project2049.net.
自序 我首度開始思考台灣這個島嶼所面臨的軍事威脅,是因為二〇〇五年夏末的一次經驗。我為了學習中文,才剛到台灣幾個星期。那天放學後,漫步走在台北市和平東路上,準備去搭捷運。就在此時,一陣尖銳的警報聲突然響徹雲霄,狠狠劃破了台北夏天悶熱而沈滯的空氣。 我馬上抬起頭來,想看看天空是否有任何異狀。我是伊利諾州鄉下長大的小孩,家鄉到處都是玉米田,對我來說,「警報聲」意思就是龍捲風來了,快躲!但是,我看來看去,台北的天空一片澄藍,完全不見任何龍捲風即將來襲的可怕雲體。 突然間不知從哪裡冒出大批警察和軍人,我周...
目錄
地圖 為什麼本書要用Z日取代D日 導讀序言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薛瑞福 前言 第1章 為何中共一定要侵略台灣 第2章 為何台灣是高度危險的火藥庫 第3章 中共攻台之前會出現哪些警訊 第4章 中共攻台作戰計畫 第5章 中共擬定攻台作戰計畫時遭遇的問題 第6章 台灣應戰方案 第7章 如何避免戰爭:美國在亞洲的戰略 第8章 未來情勢如何演變 附錄1 中共攻台的五種想定情況 附錄2 研究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附錄3 作戰序列 註釋與主要參考書目 表1 中共攻台徵兆觀察表 表2 兩棲突擊計劃;Z減二日到Z加二日 表3 聯合攻島作戰 表4 十四處適合入侵的台灣海灘 表5 中共可能登陸的地點 表6 天候因素 表7 第一波攻台部隊列表 表8 戰區內的中國港口 表9 聯合阻絕行動的順序 表10 中國挑釁行為略舉:二〇〇至二〇一五年
地圖 為什麼本書要用Z日取代D日 導讀序言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薛瑞福 前言 第1章 為何中共一定要侵略台灣 第2章 為何台灣是高度危險的火藥庫 第3章 中共攻台之前會出現哪些警訊 第4章 中共攻台作戰計畫 第5章 中共擬定攻台作戰計畫時遭遇的問題 第6章 台灣應戰方案 第7章 如何避免戰爭:美國在亞洲的戰略 第8章 未來情勢如何演變 附錄1 ...
商品資料
作者: 易思安
譯者: 申安喬、李自軒、柯宗佑、高紫文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ISSN:978957328179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08頁
開數:25開
商品尺寸: 長:209mm \ 寬:148mm \ 高:21mm
類別: 中文書> 歷史地理 >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