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作品。三百篇中,包括十五〈國風〉一六○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一○五篇,多用於朝會燕饗及祭祀活動,藉以反映朝政。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四十篇,主要是廟堂祭祀的樂歌。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極高,曾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的重要影響。並認為讀《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具有經世致用與陶冶情操的雙重作用。
西方漢學家稱《詩經》是古老東方知識的百科全書。《詩經》的確表現出古代豐富多樣的民情風貌、典章制度、禮樂規範,也反映出現實生活的各種面相,本書除了正文之外,還收錄詩經品物圖,涵蓋動植物、器物、宮室、天文等,希望能幫助讀者領會詩義。
吳宏一教授國學涵養深厚,治學嚴謹,考究精詳,此一新繹全集採白話直譯,注釋力求簡明精確,翻譯貼近原文韻味,「新繹」詮解,兼採眾說、折衷異同,使得這部傳誦兩千五百多年的詩集,增添不少閱讀的興味。不論是欣賞或研究,都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吳宏一
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章節試閱
木瓜
一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二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三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直譯】
一
投贈給我用木瓜,
回報給他用瓊琚。
不是只為回報呀,
永遠表示友好呀。
二
投贈給我用木桃,
回報給他用瓊瑤。
不是只為回報呀,
永遠表示友好呀。
三
投贈給我用木李,
回報給他用瓊玖。
不是只為回報啊,
永遠表示友好呀。
【新繹】
〈毛詩序〉這樣解釋這首詩:「〈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于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服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這是說:當衛國被狄人打敗、遷處漕邑的時候,齊桓公能夠出兵援救,使復其國,因此衛國人感恩圖報,寫了這首詩。
〈毛詩序〉的這種說法,和今文學派的三家詩略有差異。據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轉引賈誼《新書》的話說:
苞苴時有,筐篚時至,則群臣附。《詩》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 以為好也。」上少投之,則下以軀償矣。弗敢謂報,願長以為好。古之蓄其下者,其報施如此。
賈誼是漢初經學大師,其學與荀子相接,其言自可採信。王先謙就這麼說:「當其時,惟有《魯詩》,若舊〈序〉以為美桓,賈子不能指為臣下報上之義,是其原本古訓,更無可疑。」
今古文學派對於此詩的解釋,雖然略有差異,但是,認為此乃描寫君臣上下之間的報施,則是一致的。這和後來學者附會以男女贈答之辭或朋友餽遺之事,並不相同。
附會朋友餽遺之事的,如崔述的《讀風偶識》和姚際恆的《詩經通論》;附會男女贈答之辭的,遠者如朱熹的《詩集傳》,近者如聞一多的《風詩類鈔》等等。這些「附會」,究竟是否即恢復〈國風〉的民間歌謠的原始面目,其實很難斷定。像崔述的《讀風偶識》,一方面批評舊〈序〉有如「漢庭鍛鍊之獄」,另一方面卻又批評朱熹「不用〈序〉說,但疑以為男女贈答之詞,尚未敢必其然」,然後進一步這樣說:
投桃報李,《詩》有之矣。木瓜、瓊琚,施於朋友餽遺之事,未嘗不可。非若子嗟子國、狡童狂且之屬,必蕩子與游女而後有此語也。即以尋常贈答視之,可也。
我們套用崔述的話,也可以這樣說:「木瓜、瓊琚,施於君臣上下之事,未嘗不可。」雖然舊〈序〉往往以史證詩,難免有斷章取義的地方,但也不可一概加以否定。陳子展《詩經直解》說得好:
凡諸臆說,徒召爭論,舉無當於詩義。則不如最初〈毛序〉所云,〈木瓜〉美齊桓救衛,使復其國,衛人思欲厚報之。蓋出采詩之義,國史之辭,尚為有據也。
我以為這種論學態度是可取的。除非有了確實的證據,否則光憑臆測,就想推翻舊說,只是「徒召爭論」而已,對於詩義的了解,並無好處。
這首詩共三章,每章四句;除了每章的第三句「匪報也」以外,其他各句都是五字句。而且,全篇的結構,和〈芣苢〉一詩頗為相似,句型都極為固定,字句變化也很少,因此誦讀起來,令人覺得迴環無窮,一唱而三嘆。清代學者於此,別有興會。像牛運震《詩志》說「匪報也」一句:「三字一逗,婉曲之極。分明是報,卻說匪報,妙!」像陳繼揆《讀風臆補》說:「詩有每章略易一二字,詠歎淫佚,使人於言外領取其神味,如〈芣苢〉、〈麟趾〉諸篇,尚有淺深層次之可尋,若此詩及〈叔于田〉、〈汾沮洳〉等篇,但反復引申,以盡其一唱三歎之致,後世惟張平子〈四愁詩〉得其遺志。」都說得很好。
詩中的詞語,都很淺近易懂,其實用不著多加講解。歷來解說的人,爭議的是「木瓜」、「木桃」、「木李」和「瓊琚」、「瓊瑤」、「瓊玖」這些名物的詮釋。有人以為這些名物,都是木瓜和玉石的泛稱,有人則以為各有所指,不可混為一談。以前者為例,《毛傳》解釋「木瓜」為「楙木」,指一種可食的瓜木。牟庭的《詩切》就這樣解釋說:
木、楙音近假借字。楙之種類極多,其實隋長,似瓜者曰木瓜,圓者曰木桃—《說文》曰:楙,冬桃,讀若髦。〈釋木〉作旄。冬桃即木桃也。—小者曰木李,皆以衛地產者為善。
而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則謂:「木桃、木李,乃因木瓜而順呼之。詩中如此類甚多,不可泥。其實桃李生于木,亦可謂之木桃、木李也。」種種解釋,不一而足,像這種地方,現代讀者恐怕就很難斷定誰優誰劣了。
木瓜
一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二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三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直譯】
一
投贈給我用木瓜,
回報給他用瓊琚。
不是只為回報呀,
永遠表示友好呀。
二
投贈給我用木桃,
回報給他用瓊瑤。
不是只為回報呀,
永遠表示友好呀。
三
投贈給我用木李,
回報給他用瓊玖。
不是只為回報啊,
永遠表示友好呀。
【新繹】
〈毛詩序〉這樣解釋這首詩:「〈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于漕。齊...
目錄
衛風解題 12
淇奧 15
考槃 20
碩人 25
氓 31
竹竿 38
芄蘭 42
河廣 46
伯兮 50
有狐 54
木瓜 58
王風解題 64
黍離 65
君子于役 70
君子陽陽 74
揚之水 78
中谷有蓷 83
兔爰 87
葛藟 91
采葛 95
大車 99
丘中有麻 103
鄭風解題 108
緇衣 110
將仲子 114
叔于田 119
大叔于田 124
清人 129
羔裘 133
遵大路 138
女曰雞鳴 142
有女同車 146
山有扶蘇 153
蘀兮 157
狡童 162
褰裳 166
丰 170
東門之墠 175
風雨 179
子衿 183
揚之水 187
出其東門 191
野有蔓草 195
溱洧 199
齊風解題 204
雞鳴 206
還 210
著 214
東方之日 219
東方未明 223
南山 227
甫田 232
盧令 236
敝笱 240
載驅 244
猗嗟 248
魏風解題 254
葛屨 256
汾沮洳 260
園有桃 265
陟岵 270
十畝之間 274
伐檀 278
碩鼠 283
衛風解題 12
淇奧 15
考槃 20
碩人 25
氓 31
竹竿 38
芄蘭 42
河廣 46
伯兮 50
有狐 54
木瓜 58
王風解題 64
黍離 65
君子于役 70
君子陽陽 74
揚之水 78
中谷有蓷 83
兔爰 87
葛藟 91
采葛 95
大車 99
丘中有麻 103
鄭風解題 108
緇衣 110
將仲子 114
叔于田 119
大叔于田 124
清人 129
羔裘 133
遵大路 138
女曰雞鳴 142
有女同車 146
山有扶蘇 153
蘀兮 157
狡童 162
褰裳 166
丰 170
東門之墠 175
風雨 179
子衿 183
揚之水 187
出其東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