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自己決定。
【阿德勒告訴我們,我們可以用畫筆,自由揮灑自己的人生,想讓人生看起來如何,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
「其實我很無力,沒人喜歡這樣的我。」
這句話也許是許多人心中的吶喊。之所以不被喜歡,之所以覺得全世界都和自己唱反調,逃避「工作、交友與愛」這三大人生課題,其實是內心的優越自卑情結與自卑情結在作祟。
由於選擇逃避課題,認為「不改變比較輕鬆」,但事實是,人生會過得愈來愈困難。
本書作者小倉廣告訴我們,可以用三個步驟改變自己的人生:
一、察覺形塑自我性格的缺陷
二、擁有「改變自我的勇氣」
三、開始改變,從痛苦中解脫
了解自己自卑情結的根源,找出使用情感操控他人的原因。
那便是──認識自己。
具有意志,凡事樂觀以對,這就是成為有勇氣的人的方法。
抱持「自己有能力、有價值貢獻什麼」的想法,擁有「克服困難的活力」。
不等待別人為我做什麼,而是我能為他人做什麼。
作者說:阿德勒的話語彷彿明月,照亮「改變自我」這條路。
就算閱讀完本書也無法「改變自我」的話,也毋須沮喪,因為你已經「開始改變」,也「想要改變」,才會拿起這本書。
光是這樣,就已經邁開一大步。
.不是「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
.就算將「弱點」當作武器,也無法改變人生。
.缺乏勇氣的人,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很「特別」。有勇氣的人,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很「普通」。
.所有的過錯,都是因為「欠缺共同體感覺」的關係。
.情感表達激烈的人,往往懷有強烈自卑感。
.你有貢獻自我能力的價值。
.倘若能完成一件事,意味著也能完成其他事。
作者簡介:
▌原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年
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心理學家。開創個體心理學,深深影響著有《與成功有約》的史蒂芬.柯維,以及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有「自我啟發之父」的美稱。
▌解說者
小倉廣OguraHiroshi
組織人事顧問、阿德勒派諮商心理師。以東方哲學與阿德勒心理學為中心,探求「人生學」並推廣各種相關活動。著作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等書。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孤獨的價值》、《蜜蜂與遠雷》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水丰刀(「閱部客」知名說書YouTuber)
吳毓瑩(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柴鼠兄弟(斜槓型Youtuber)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老師)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黃錦敦(諮商心理師、作家)
楊小黎(演員、主持人)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
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誠摯推薦(依首字筆劃順序排列)
此書讓我更認識自己,人生由自己定義。
──水丰刀(「閱部客」知名說書YouTuber)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與其總是將時間浪費在抱怨,或是改變別人,還不如從改變自己比較快。看到這你可能會想:話雖如此,可是……?!人生沒有那麼多可是,這本書看就對了!
──柴鼠兄弟(斜槓型Youtuber)
接納自己真是一輩子的功課!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勇氣是在不完美的情況下,依舊相信自己可以完美的信念。
──楊小黎(演員、主持人)
「做自己」不是停滯不前,擺爛度日,而是「做未來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是我們踏上成長之路的絕佳嚮導,帶著它大步邁進吧!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
覺察並接受不完美,然後開始成長並超越自己。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勇氣是什麼?是面對、是接納、是即便困難仍敢於前進。且看阿德勒如何剖析各種生活日常,引領我們慢慢勇敢。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名人推薦:水丰刀(「閱部客」知名說書YouTuber)
吳毓瑩(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柴鼠兄弟(斜槓型Youtuber)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老師)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黃錦敦(諮商心理師、作家)
楊小黎(演員、主持人)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
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誠摯推薦(依首字筆劃順序排列)
此書讓我更認識自己,人生由自己定義。
──水丰...
章節試閱
第四章
缺乏勇氣的人,
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很「特別」。
有勇氣的人,
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很「普通」。
──關於「勇氣」
「我們來到阿德勒博士的辦公室,
我幫兒子脫外套。
阿德勒博士馬上注意到我這個動作,
我這才察覺到一件事,
小法朗克已經長大了,
現在的他可以自己做任何事。
兒子有了自信後,
漸漸地不再那麼內向
我也了解到或許比起兒子,
我要學習的事更多。」
摘自《阿德勒的回憶》(創元社)
38
勇氣就是,
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時候是因為工作、人際關係、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或許可以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困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有兩種選擇,一是面對困難,二是逃避困難,後者又稱為優越自卑情結、自卑情結,而且我們已經看過困難的無限種變化。
問題是,選擇用自卑情結來逃避困難,不但無法解決,還會促使自卑感愈來愈膨脹,永遠也無法逃避這問題,所以只能選擇面對。那麼,該如何做呢?阿德勒說,擁有「勇氣」。
阿德勒認為:「我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擁有勇氣;也只有在我的行為對共同體有所貢獻時,才會如此覺得。」也就是說,勇氣就是一種認為「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的感覺。換言之,就是一種「自己可以解決課題,對他人有貢獻(有能力),而且感覺自己身處在周遭都是夥伴的情況(有價值)。」遂萌生「(既然別人做得到的話)我也做得到」的信念,得到面對困難的力量。
擁有勇氣才能面對困難,不再逃避。
39
有勇氣的人,擁有成功。
缺乏勇氣的人,只會愈來愈墮落。
阿德勒學派最常引用這個小故事。
某個男人在派對上正想打進一群人的圈子時,大家開始聊起藝術方面的話題,像是梵谷、雷諾瓦、高更等知名畫家,結果完全插不上嘴的男人覺得很難為情。那麼,他隔天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
阿德勒學派這麼認為,如果男人有勇氣的話,他會去圖書館,正視自己缺乏藝術方面的知識,以致於無法融入團體的尷尬經驗。
相反的,倘若他缺乏勇氣的話,搞不好會給自己找藉口:「藝術什麼的實在很無趣,懂這種東西也不能當飯吃,充其量只是有錢人的休閒趣味。」像這樣貶低對方,不知努力,自我感覺良好。阿德勒心理學將這種心態稱為自我合理化,或是價值貶低傾向。那麼,男人究竟是幸還是不幸?答案顯然很清楚。
阿德勒認為:「成功是一種來自於勇氣的東西,心理諮商這份工作是將絕望感變成希望,收集完成一件有意義工作的能量。」
要想成功,要想變得幸福,就要有勇氣。
40
有勇氣的人,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課題,
還能對他人有所貢獻,
而且不會依賴、支配他人。
有勇氣的人,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課題,還能幫助他人,對他人有所貢獻。
缺乏勇氣的人,只會將自己的課題推諉給別人,不想設法解決。
這種人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只想著自己「無法解決課題」,所以為了逃避失敗,逃進自卑情結的深淵。
阿德勒認為有勇氣的人,就是「普通人」、「正常人」;「正常人擁有十足的能量與勇氣,應付人生的課題與困難。」所以正常人可以靠自己解決人生課題。反觀缺乏勇氣的人,為了「逃離自己的課題」,而「試圖榨取別人的協助,像是友情、勞動、愛(中略)」;足見從一個人能否自行解決自己的課題,就能知道他是否擁有勇氣。
然而,勇氣的量經常變動。筆者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也是有時有勇氣,有時缺乏勇氣。一時的勇氣不足,也會讓自己躲進自卑情結的深淵。這時,一定要提醒自己補足勇氣(方法容後詳述),才能解決課題,對他人有所貢獻。
缺乏勇氣時,提醒自己補足勇氣,面對課題。
41
有勇氣的人,總是一派自然從容。
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和別人是夥伴關係,可以解決自我的課題」,
所以即便遭遇困難,也能從容以對。
阿德勒認為缺乏勇氣的人、情緒不穩定的人「總覺得自己周遭都是敵人」,所以總是處於緊繃狀態;因為覺得周遭都是敵人,自己無法克服困難的緣故。
相反的,有勇氣的人總是「一派自然從容」,感覺周遭都是夥伴,自己可以克服困難。
由此可見,有勇氣的人不單是樂天派、樂觀之人,也會有遭遇「困難」、「不順心」的時候,卻能從容以對,並且對於面對困難有所「覺悟」,具有強韌意志力。
阿德勒認為有勇氣之人的另一個特徵是「很自然」,「不但表達方式很自然,態度與走路方式也不會刻意矯作」。「唯有有勇氣、有自信、懂得放鬆的人,才能正面積極地面對困難,不會恐慌。」我們都需要有勇氣,心情輕鬆地享受人生。
檢視自己是否懂得放鬆、常保平常心,保持最自然的自己。
42
有勇氣的人,也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都能和別人打成一片。
因為他們不只在乎自己,也懂得關心別人。
只要「看這個人的人際關係」,就知道他是否有勇氣。具體來說,就是看這個人是否「容易結交朋友」。
有勇氣的人,將周遭的人視為夥伴,可以輕鬆與人為友;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私生活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反觀缺乏勇氣的人,因為總是與周遭的人為敵,很難與人為善,所以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私生活,都無法經營出良善的人際關係。
阿德勒認為這與一個人「對於周遭的關心度」有關。缺乏勇氣的人,滿腦子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他」,不太關心別人,人際關係自然不順遂。
相反的,有勇氣的人懂得關心別人,不會只想到自己,所以他們始終擁有良善的人際關係;換言之,「具有共同體觀念的孩子,比較容易結交朋友*2」。
你是否擁有好人緣?這也是種測試一個人有無勇氣的指標吧。
輕鬆與人為友,凡事不要想得太複雜。
第四章
缺乏勇氣的人,
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很「特別」。
有勇氣的人,
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很「普通」。
──關於「勇氣」
「我們來到阿德勒博士的辦公室,
我幫兒子脫外套。
阿德勒博士馬上注意到我這個動作,
我這才察覺到一件事,
小法朗克已經長大了,
現在的他可以自己做任何事。
兒子有了自信後,
漸漸地不再那麼內向
我也了解到或許比起兒子,
我要學習的事更多。」
摘自《阿德勒的回憶》(創元社)
38
勇氣就是,
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時候是因為工作、人際關係、夫妻關係...
作者序
阿德勒提出「改變自我」的唯一方法
你曾想要「改變自我」嗎?
大部分人肯定「曾經有過」一、兩次這念頭。我想,現在也有很多人這麼想才是,因為人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生物,所以「想要改變」是理所當然的事。
「想要改變」這件事,意味著「想要進步」、「想要成長」,也可以說是心態健全的一種證明吧!
相反的,「不想改變」的想法或許可以說是心態不健全,為什麼呢?因為「不想改變」這件事,與「不想進步」、「不想成長」畫上等號。
「阿德勒心理學」中,把以「自卑感」作為藉口,「逃避人生各種課題」一事,稱為「自卑情結」,這種心態不同於單純的自卑感;亦即唯有以自卑感作為藉口,「逃避人生的各種課題」時,才稱為「自卑情結」。
我們時時都在追求進步與成長,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必須不斷突破來自阿德勒定義的人生三大課題,包括「工作的任務」、「交友的任務」、「愛的任務」的困難,而且這些任務隨著年齡漸增,也會變得愈來愈困難吧。因此,我們必須不斷追求進步、成長與「改變」。
那麼,該怎麼做才不會讓自己陷入「自卑情結」這個陷阱?才能改變自我呢?
與佛洛伊德、榮格並稱深層心理學三巨頭之一,有「自我啟發之父」美稱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早在距今百年前便明確提出「改變自我」的方法。
那就是「察覺自我性格的缺陷,改變性格」。
許多人認為「性格不可能改變」。
但阿德勒學派的看法不一樣,他們認為性格隨時都能改變。根據西多尼.馬汀.羅斯(SydeneyMartinRoss)傳承阿德勒的說法,認為人即便到了「臨終前一、兩天」,還是有可能改變性格。
當然,必須要有幾項前提條件。
首先,第一步是「察覺形塑自我性格的缺陷」。
「阿德勒心理學」中,因為這種缺陷而導致的偏差行為有兩種,一種是「優越的自卑情結」,另一種是「自卑情結」。
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種,那麼察覺一事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阿德勒說:「了解自我」,察覺自己的「缺陷」,可以說是拋卻過往積習,而且一旦察覺,就必須實踐新課題。
閱讀本書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的內容,能幫助你了解自己是否有自卑情結這個「缺陷」;第六章的內容則是幫助你找出使用「情感」時的「缺陷」。
第二步是讓你擁有「改變自我的勇氣」。
阿德勒說:「了解自我、改變自我,對我們來說,似乎是最困難的事。」
人本來就無法客觀看待自己,就算對現狀不滿,也容易選擇「不改變」,為什麼呢?畢竟不改變比較輕鬆,改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儘管口口聲聲說:「我討厭現在這樣子,我想改變。」還是會選擇不改變這條路,也就是選擇「自卑情結」這條路,並以此為藉口。
然而,如果擁有勇氣的話,便有可能脫離這種自卑情結,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好,也就是選擇改變這條路。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能學習到這種「勇氣」與「擁有勇氣」,以及與「勇氣」有莫大關聯的「共同體感覺」。
最後一步就是關於「改變、可以改變」的第八章。
這一章介紹身為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的阿德勒與病患接觸的臨床經驗,以及給予師長父母的一些建議;這些就是為了「改變」的方法,也是「可以改變」的方法。
總之,根據章節依序閱讀本書的名言,便能讓你不知不覺學習到改變自我的方法。
要想改變自我,原本必須尋求精通阿德勒心理學的諮商心理師協助;但我希望藉由閱讀本書,能讓我們抓住「改變自我」的契機,至少能夠明白現在的自己究竟身處什麼樣的機制中,了解我們為何「明明想改變,卻無法改變」的原因。
若想進一步了解的話,不妨尋求諮商心理師的協助,或是自修阿德勒心理學,深入探究這門學問,總之有很多方法。
就算閱讀完本書也無法「改變自我」的話,也毋須沮喪,因為你已經「開始改變」,也「想要改變」,才會拿起這本書。光是這樣,就已經邁開一大步。
從零開始前進到一,往往是最困難的。
從一變成二、從二變成三,反而容易多了。
你已經開始改變了。
而且,本書能協助加快這種變化。
我確信藉由學習被稱為「世紀先驅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名言,可以促使我們改變。
本書被形容為「百寶箱」,也就是筆者以獨特的觀點,將散見於十幾本書的阿德勒名言,以「自我改變、改變自我」為主軸,如解謎般彙整、重新編輯的意思。
有人認為阿德勒的話語雖然如詩般優美,卻也有點難以理解,因此我在彙整、重新編輯之時,格外留意避免扭曲阿德勒的意思,也希望以淺顯易懂的說法呈現。
阿德勒提出「改變自我」的唯一方法
你曾想要「改變自我」嗎?
大部分人肯定「曾經有過」一、兩次這念頭。我想,現在也有很多人這麼想才是,因為人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生物,所以「想要改變」是理所當然的事。
「想要改變」這件事,意味著「想要進步」、「想要成長」,也可以說是心態健全的一種證明吧!
相反的,「不想改變」的想法或許可以說是心態不健全,為什麼呢?因為「不想改變」這件事,與「不想進步」、「不想成長」畫上等號。
「阿德勒心理學」中,把以「自卑感」作為藉口,「逃避人生各種課題」一事,稱為「自卑情結」,這...
目錄
前言
阿德勒提出「改變自我」的唯一方法
第一章1-12
人是一種懷有自卑感的存在。
──關於「自卑感」與「追求優越性」
第二章13-24
不是「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
──關於「優越自卑情結」
第三章25-37
就算將「弱點」當作武器,也無法改變人生。
──關於「自卑情結」
第四章38-49
缺乏勇氣的人,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很「特別」。
有勇氣的人,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很「普通」。
──關於「勇氣」
第五章50-63
所有的過錯,都是因為「欠缺共同體感覺」的關係。
──關於「共同體感覺」
第六章64-74
情感表達激烈的人,往往懷有強烈自卑感。
──關於「情感」
第七章75-87
你有貢獻自我能力的價值。
──關於「增添勇氣」
第八章88-100
倘若能完成一件事,意味著也能完成其他事。
──關於「改變自我」
後記你做了些什麼?
前言
阿德勒提出「改變自我」的唯一方法
第一章1-12
人是一種懷有自卑感的存在。
──關於「自卑感」與「追求優越性」
第二章13-24
不是「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
──關於「優越自卑情結」
第三章25-37
就算將「弱點」當作武器,也無法改變人生。
──關於「自卑情結」
第四章38-49
缺乏勇氣的人,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很「特別」。
有勇氣的人,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很「普通」。
──關於「勇氣」
第五章50-63
所有的過錯,都是因為「欠缺共同體感覺」的關係。
──關於「共同體感覺」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