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
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略先秦諸子的思想魅力!大量的經籍典故,是寫作、說話絕佳的取材來源,讓論述更具說服力及生動性!
先秦神話寓言:韓非子、李斯作品、呂氏春秋、周易、禮記、山海經、穆天子傳、先秦寓言──富含哲理的凝練智慧
先秦的寓言雖然篇幅不長,多為說明道理而設,但其中所洋溢的文學情趣,卻仍令人百讀不厭。不管是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或虛擬的自然現象,來詮釋宇宙人生的道理和政治教化的理想,都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當代國學大師吳宏一重現古典文學名作的光燦與風華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起源,也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其經典地位與藝術成就舉世公認。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透過注解、語譯、分析、說明,帶領讀者認識先秦文學的思想、內容及特色,重現古典文學名作的光燦與風華。
解題:清楚扼要,顧及名著特色
選文:具代表性,呈顯名家風格
注釋:力求簡明,並陳不同說法
語譯:淺白通順,以直譯為原則
析論:兼採眾說,提供閱讀方法
作者簡介:
吳宏一
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詩經新繹全集》,以及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章節試閱
先秦寓言解題
推尋中國舊小說起源的人,往往會注意到先秦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先秦的神話傳說,像《山海經》、《穆天子傳》等等,雖然只是一些片斷的描寫,我們從中仍然可以想像到先民的思想與生活;先秦的寓言,像史傳、諸子書中的一些記載,雖然篇幅不長,多為說明道理而設,但其中所洋溢的文學情趣,卻仍然令讀者百讀不厭。
寓言,又叫「偶言」或「隱言」。一般說來,它具備兩個要素:一是故事情節,二是比喻寄託。故事情節,是為了使所說的道理更具體,更明白;比喻寄託,則是作者說這些故事情節的用意所在。
先秦的寓言,《晏子春秋》、《墨子》、《孟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和《禮記》等書著錄的很多,有的藉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有的藉虛擬的自然現象,來詮釋宇宙人生的道理和政治教化的理想,對讀者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蔚為先秦文學的一支生力軍。
朱清華的《先秦寓言選釋》、陳蒲清的《中國古代寓言史》等書,都可供讀者參考。
鵷鶵與鴟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語譯】
惠子在魏國為相,莊子去看他。
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來,準備代替你做相國。」
因此惠子害怕,在國(都)中搜捕了三天三夜。莊子去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牠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牠嗎?這鵷鶵從南海出發,要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實不吃,不是甘泉不喝。在這時候,鴟鳥抓到了死掉的臭老鼠,看見鵷鶵飛過牠身旁,就抬頭來看著牠說:嚇!現在你也想以你的魏國職位,來嚇我一聲嗎?」
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鴈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語譯】
莊子經過山中,看見大樹枝葉非常繁茂,可是砍樹的人休息在樹旁,卻不動手去砍。莊子問他們什麼緣故,砍樹的人回答:「沒有地方用到它。」莊子於是說:「這大樹因為沒有用處,才能夠保全它的天年。」
莊子從山中出來,住在一個老朋友的家裡。老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烹煮了來請客。童僕請示主人說:「其中一隻會叫,另外一隻不會叫,請問殺哪一隻?」主人說:「殺不會叫的那一隻。」
第二天,弟子向莊子請教說:「昨天山中的樹木,因為沒用才能保全它的天年;現在主人的鵝,卻因為沒用被殺了。先生將要如何處理呢?」
莊子笑道:「我莊周將要處於材與不材之間。處於材與不材之間,好像是對了,其實還是錯的,所以還是不能免於物累。假使能夠順應道德而浮遊於世,就不一樣了。沒有榮譽感,沒有羞恥心,像一龍一蛇一樣,順著時機一起變化,卻不肯偏執;能夠一上一下,以中和為節度,遨遊於萬物之先;控制外物卻不被外物所牽制,那麼,怎麼會受外物牽累呢?這就是神農、黃帝處世的方法了。至於萬物之情和人倫之理,就不是這個樣子。有合就有離,有成就有敗,清廉就受挫折,尊貴就受批評,有作為就被虧損,賢能就被算計,不成材就被欺負,哪裡一定能怎麼樣呢!可悲啊!學生們記住它,(要免於物累,)只有歸向道德而已吧!」
運斤成風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語譯】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告訴後面跟隨的弟子說:「郢地有個人,把石灰塗抹在他的鼻尖上,像蒼蠅的翼翅那麼薄,教匠石砍掉它。匠石揮動斧頭,挾著風,隨手就砍去了它,把石灰砍得乾乾淨淨,但是鼻子卻沒有傷害到。郢地的人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宋元君聽到這個消息,召來匠石說:『再試著對我做做看。』匠石說:『我是曾經能夠砍掉它的。不過,我的對手已經死了很久了。』自從這位惠子死了以後,我就沒有人可以當對手了,我就沒有人可以討論這種道理了。」
【析論】
莊子的這三則寓言,分別選自《莊子》的〈秋水〉、〈山木〉、〈徐无鬼〉等篇。
《莊子》一書,不但是一部哲學著作,而且文學的成就也極高。書中應用很多寓言故事來闡述道理。由於思想的超逸,文辭的縱恣,想像的浪漫,描寫的生動,有時候還使它的文采超過它的哲理,使它的文學價值超過它的哲學價值。
《史記》曾說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這些寓言量多質佳,在《莊子》一書中佔了很大的比重。像本系列《先秦諸子散文》所選的〈逍遙遊〉、〈養生主〉等篇,在說理的同時,寓言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些讀者,必須透過這些寓言故事,才能探測莊子的奧義妙理。
這裡所選的三則寓言,第一則「鵷鶵與鴟」,也有人題為「惠子相梁」,是寫莊子的鄙棄功名,認為不要「以得殉名」,也就說,不要因為追求世俗的名譽,而迷失了天然的本性。〈秋水篇〉中,除了這一則寓言之外,另外還有一段文字,說楚王派人來請莊子為相,莊子答以「吾將曳尾於塗中」,不肯前往,和本則寓言可以合看。
第二則寓言,莊子藉山木和鴈的故事,來說明處世應有的態度。「處乎材與不材之間」,並不是說處於材與不材的中間,做個中材的人,而是說該表現有材的時候,就要表現有材,該表現無材的時候,就要表現無材。
第三則「運斤成風」,寫莊子在惠子死了之後,就感到沒有對手的寂寞。沒有對手,就好像沒有朋友一樣,有時候會令人覺得生活索然無味。因為缺少切磋的機會,自己就不容易進步了。匠石運斤成風,恰好削去郢人鼻端的白堊,固然是不世見的絕技,但是沒有郢人「立不失容」的配合,也不容易見出匠石的絕技。匠石的絕技固然重要,助手郢人的搭配也很重要;換成其他的人,當匠石的斧頭揮來的時候,不失色動容的人恐怕不多,甚至拔腿就跑呢!「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從這些話中,我們讀到了莊子的寂寞,也讀到了千古才士高人的寂寞。
先秦寓言解題
推尋中國舊小說起源的人,往往會注意到先秦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先秦的神話傳說,像《山海經》、《穆天子傳》等等,雖然只是一些片斷的描寫,我們從中仍然可以想像到先民的思想與生活;先秦的寓言,像史傳、諸子書中的一些記載,雖然篇幅不長,多為說明道理而設,但其中所洋溢的文學情趣,卻仍然令讀者百讀不厭。
寓言,又叫「偶言」或「隱言」。一般說來,它具備兩個要素:一是故事情節,二是比喻寄託。故事情節,是為了使所說的道理更具體,更明白;比喻寄託,則是作者說這些故事情節的用意所在。
先秦的寓言,《晏子...
作者序
前言
一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寫作,進入台大中文系以後,受到一些師長的鼓勵,更對中國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但想將來以此做為謀生餬口的職業,而且還想以此做為終生努力的志業。
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獲得國家文學博士、留校任教以後,我擬定了下列四個奮鬥的方向與目標:
一、撰寫學術論著。這是大學教師應盡的本分,對自己負責,要不斷有研究成果。不但要常發表單篇論文,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出版專書著作。
二、加強學術普及。這是對學生及後學者負責,也是做為教師應盡的本分。《禮記.學記》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聞道固有先後,術業各有專攻,教與學本來就可以相長相濟。在這方面,教學、演講、座談之外,編寫深入淺出的大眾化普及讀物,應該是最宜採行的方式。
三、從事語文教育。這是對社會大眾負責,和前一項一樣,貢獻給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另一種方式。這也是我個人遭逢的一種機緣。在我獲得博士、留校任教的同時,開始在國立編譯館實際參與中小學以及大專國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工作。它讓我知道大中小學不同階段的語文教育,各有重點,也各有難處。從事的人不應妄自尊大,也不應妄自菲薄。
四、繼續文藝創作。這是我個人的興趣,從小就養成的,有的可以對外公開發表,有的只是自我心靈的寄託,「只可自愉悅,不堪持贈君」。
我希望自己不僅僅是個學者,同時,也是個作家。
二
以上四項,別的暫且不說,這裡只說與本書有關的第二項。
在編寫大眾化的學術普及讀物方面,從民國六十二年以後,我參與了不少公私機構有關中國文學以及中國文化叢書或套書的編撰工作。有的是主編,是策劃,有的還參與實際的撰稿。其中,有幾個是比較受人注意、印象比較深刻的。略加說明如下:
一、主編長橋出版社的「中國文學精選叢書」:《江南江北》(唐詩賞析)、《曉風殘月》(宋詞賞析)、《小橋流水》(元曲賞析)、《閒情逸趣》(明清小品賞析)。參與撰稿的朋友,有張夢機、顏崑陽、周鳳五、葉國良、呂正惠、何寄澎、洪宏亮、劉漢初、謝碧霞、劉翔飛、陳芳英、陳幸蕙等人。這套圖文並茂的賞析叢書,以詩歌為主,當時不僅在台灣風行一時,引起同類書籍出版的熱潮,在香港也曾出現盜印本(封面主編的姓名改為「吳宏」)。這套書版權後來由長橋負責人鄧維楨轉售給當時負責時報出版公司的高信疆夫婦,至今不知已再版多少次。由於我堅持不再掛名「主編」,如今很多讀者已不知此書與我有關。這套書觸發了我想整理中國古典詩歌系列的念頭。後來的《白話詩經》、《詩經新繹》,就是重新踏出的第一步。
二、譯注台灣新生報的《白話論語》。這是當時謝東閔副總統倡導家家讀《論語》、由新生報石永貴社長邀我白話直譯《論語》而促成的。《白話論語》一書,我幾個月內就完成全稿,由該社連載、出版。據石社長告訴我,該書銷售量達百版之多,後來還附加辜鴻銘的英譯《論語》,出版了中英對照本。這本書的暢銷,使我明白經典名著可以千古不朽的含意,也更加堅定了我用白話譯注整理中華文化古代典籍的信心。後來新繹「人生三書」:《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就是由此而起。
三、編著桂冠出版社的「先秦文學導讀」四冊。這是我整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導讀」的開始。當時我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編著時爭取出版的朋友頗有一些,最後我決定交給桂冠的賴阿勝先生,他的背後支持者是楊國樞教授。那時候,我想結合中國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從流傳後世的經典名著中,選些名篇佳作,大致依照時代的先後,經過整理,分類編輯。第一輯就稱為「先秦文學導讀」,分為《詩辭歌賦》、《史傳散文》、《諸子散文》、《神話寓言》四冊。
那時候,我雖然眼睛患了白內障及視網膜剝離,三次開刀,卻還同時負責主編了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的「中山文庫」人文類三十四種、黎明文化事業公司的「文學與思想叢書」十幾冊,和圖文出版社的「語文圖書館」中小學生讀物數十冊,等等,有的已涉及語文教育類,卷帙都很繁富可觀。記憶中還不止這些,就不一一贅舉了。量是夠多,忙是夠忙,但不管如何,我總堅守一個原則:我應該認真工作。對有意義的事,一次沒做好,我會繼續努力做。
古人說得好:「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三
「先秦文學導讀」四冊,一九八八年九月三十日由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當時,我曾賦詩二首,七絕七律各一首,來抒寫我的欣喜之情。茲錄之如下:
(一)
每愛明清溯漢唐,忍看墳典竟淪亡?
不因病目傷零落,十載編成翰墨香。
(二)
十載編成翰墨香,書中至味不尋常。
守先唯是傳薪火,汲古何曾為稻粱。
左策莊騷無欿憾,詩書易禮細商量。
今朝了卻平生願,憑付旁人說短長。
由於編印精美,校對確實(多謝張寶三教授義務幫助),這套書初版四千套不久就銷售完了。後來桂冠結束營業,市面上開始出現盜印本。其間,有人知道我已收回版權,曾慫恿我修訂再版。像吳興文學弟就是其中熱心者之一。不過,我因為工作忙,從學校退休後,仍然一直忙於新的寫作計畫,所以不以為意。而且,真要修訂,其實也不容易。
我所有編著的學術普及讀物,上文說過,都堅守著一個原則。對讀者而言,它們不但要能增進學術知識,而且要能陶冶身心,做為修身處世的參考,最少也要有益於閱讀及寫作能力。在寫作體例方面,我也一直堅持著:版本要經過挑選,注解要力求簡明,翻譯要淺白、能直接對照原文,析論則須參考前人時賢的研究成果。最好還能說明時代的背景,以及作家作品的特色與價值,等等。
在這樣的自我要求下,修訂一套書,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真是談何容易!因此這一次遠流出版公司有意重印這套書,經我考慮答應之後,與責任編輯曾淑正女士商議決定這樣處理:一、由我重新審閱全書,修訂文字;二、改動部分內容,略作調整補充,例如在《神話寓言.山海經》中增加筆者近作〈讀山海經札記〉十五則;三、尊重版權新規定,刪去若干附錄,例如游國恩、傅斯年、沈剛伯、錢穆、陳大齊等人所作的參考論文。除此之外,在內容上可以說沒有什麼大的變動。
在我心目中,這些先秦文學的名篇佳作,雖然都是兩三千年前的古人所作,經歷的時間久遠了,時代的環境改變了,語言的習慣不同了,但經過注解、語譯、分析、說明後,他們的智慧和精神仍然可以保存下來,永遠有光輝,與我們同在。它們就像一串串珍珠一般,也許經歷的時間久了,有些塵汙晦暗,但經過擦拭,仍將恢復原來的光澤,值得大家欣賞。
四
我從小就喜歡弘一和尚李叔同的詩詞,愛唱他填詞的歌曲。除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之外,我還記得他有一首短詩。
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四月,他到惠安崇武淨峰寺為當地僧眾講演佛法,還種了菊花。十月下旬離開淨峰回泉州時,他留下〈淨峰種菊臨別口占〉五絕一首。詩前有序:「乙亥四月,余居淨峰。植菊盈畦。秋晚將歸去,猶復含蕊未吐。口占一絕,聊以志別。」詩是這樣寫的:
我到為植種,我行花未開。
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
詩句簡短,造語平淡,但讀了卻令人覺得它蘊含襌趣,情味深長。我一直喜愛這首詩,現在發現它頗能反映我修撰此書時的心境,因此抄錄在這裡,權且做為前言的結語。
是的,「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
二○一九年四月台北惜水軒
校後附記:六月中旬,此書遠流新版初校交稿後,即因上次視網膜手術扣鐶脫落,再度入住台大醫院開刀摘除。一切順利,目前正靜養中。主治楊長豪醫師在此書桂冠版出版時,尚為實習醫師,三十年來,已巍然成為眼科名醫矣。今使我有眼力能為此書二校排印稿,尤所感念,值得一記。真所謂歲月靜好,人間有情也。
前言
一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寫作,進入台大中文系以後,受到一些師長的鼓勵,更對中國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但想將來以此做為謀生餬口的職業,而且還想以此做為終生努力的志業。
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獲得國家文學博士、留校任教以後,我擬定了下列四個奮鬥的方向與目標:
一、撰寫學術論著。這是大學教師應盡的本分,對自己負責,要不斷有研究成果。不但要常發表單篇論文,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出版專書著作。
二、加強學術普及。這是對學生及後學者負責,也是做為教師應盡的本分。《禮記.學記》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
目錄
前言
編注凡例
壹、韓非子
《韓非子》解題
韓非子選
說難
五蠹
貳、李斯
李斯作品解題
李斯作品選
諫逐客書
參、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解題
呂氏春秋選
察今
察傳
肆、周易
《周易》解題
周易選
乾卦
伍、禮記
《禮記》解題
禮記選
學記
禮運
陸、山海經
《山海經》解題
山海經選
海外北經
精衛填海
刑天爭帝
鯀禹治水
附錄:讀《山海經》札記(十五則)/吳宏一
柒、穆天子傳
《穆天子傳》解題
穆天子傳選
周穆王見西王母
捌、先秦寓言
先秦寓言解題
先秦寓言選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鵷鶵與鴟──《莊子》
材與不材之間──《莊子》
運斤成風──《莊子》
南郭處士吹竽──《韓非子》
畫鬼最易──《韓非子》
三蝨相訟──《韓非子》
苛政猛於虎──《禮記》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戰國策》
宋康王反祥為禍──《戰國策》
中山君饗士──《戰國策》
前言
編注凡例
壹、韓非子
《韓非子》解題
韓非子選
說難
五蠹
貳、李斯
李斯作品解題
李斯作品選
諫逐客書
參、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解題
呂氏春秋選
察今
察傳
肆、周易
《周易》解題
周易選
乾卦
伍、禮記
《禮記》解題
禮記選
學記
禮運
陸、山海經
《山海經》解題
山海經選
海外北經
精衛填海
刑天爭帝
鯀禹治水
附錄:讀《山海經》札記(十五則)/吳宏一
柒、穆天子傳
《穆天子傳》解題
穆天子傳選
周穆王見西王母
捌、先秦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