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大家讀」(第44梯次)推薦好書 出生於蘭陽平原的作家簡媜,以兒時跟著阿嬤一路叫賣掃帚的往事,
記述了早期台灣農村醇厚的人情和簡樸的生活風貌,
搭配藝術創作者黃小燕運用的溫暖色調、結合繪畫與拼貼的多層次構圖,
在美麗燦爛中娓娓道出溫柔質樸又動人的生命故事。
蘭陽平原秋深了,「收割之後,田變瘦,路變胖了。」作家簡媜還記得,晒乾的稻草充滿芳香,大家堆好草垛,還要綁掃帚。少年簡媜幫忙母親、阿嬤綁掃帚,而且還要跟阿嬤去賣掃帚。「買掃帚,來買掃──帚哦──」簡媜和阿嬤一路喊著,田埂小路上,黃嫩嫩的水丁香,翩翩飛舞的小粉蝶,豐饒溫潤的平原風光;七嘴八舌的農婦們,勤奮的枝仔冰伯,淳樸敦厚的人情世故……,簡媜以她一樁來自蘭陽平原的童年往事,紀念──六○年代台灣農村那一群勤勞、有毅力又能相互成全的人。
作者簡介:
作者╱簡媜
生於宜蘭縣冬山河畔,台大中文系畢業。專事寫作。創作多元奇變,以散文為主,著有《水問》、《只緣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書》、《下午茶》、《夢遊書》、《胭脂盆地》、《女兒紅》、《頑童小蕃薯》、《天涯海角》、《女兒紅》、《天涯海角》、《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我為你灑下月光》、《陪我散步吧》及小說《十種寂寞》等二十餘種。
繪者╱黃小燕
藝術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1965年12月7日出生於台灣桃園,旅居巴黎十年後返家。出版過六集個人畫冊,「藝術散步──旅法藝術家攝影訪談錄」,「版畫師傅──廖修平傳記」,及「以巴黎為藉口」等。本書為其第一本繪本作品。
作者序
〈作者的話〉
那段時日不論走路或盯著咖啡館窗外醜陋的電線桿,我問自己:「童年農村生活裡,哪一樣東西已永遠消逝?」不是番薯香,也不是木屐、斗笠,我想了很久,突然腦海裡浮現輪廓:我已經二十多年沒抱過稻草、沒在稻草堆打滾了!被太陽晒得乾酥的稻草、抱在懷裡如被十幾個阿嬤用粗繭的手磨臉的感覺重新回來,於是我想起綁掃帚的往事,想起六○年代農村那一群「有信仰」的人。如果我的故事還有一點暖度,那是因為我做小孩時,大人們身教的結果。他們沒教大道理,只是示範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的「親情」。
小燕女士以燦爛手法繪製這個故事令人驚豔,她完全理解我的想法:掃帚的意義本來就不在掃帚上。
〈繪者的話〉
斗笠、掃把、金柑糖、木屐、茶壺、枝仔冰、花棉被、腳踏車、溪邊洗衣以及田間小路。那是台灣的童年,也是記憶中的童年。在那個足以引起鄉愁的年代,最讓人追憶與珍惜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敦厚與信任,於是我使用了多溫暖的色彩;而畫中的拼貼正足以拉出現實裡的以及想像中的空間。我一直是簡媜的讀者,尤其她的文字在柔軟背後的寬闊與厚實。
翻遍台灣早期民間生活紀錄或資料,我們找到如何碾米做年糕麻糬,再怎樣鋸木縫布做木屐,還有農家織戶紡紗裁衣,可是卻極少找到掃把怎麼做。我問母親她小時後做過掃把嗎?她說當時桃園台地是用晒乾的菅芒花綁的,我讀簡媜的童年,原來蘭陽平原當地的掃把則是用乾稻草裁編的。於是我跟著故事裡的小女孩的眼睛,看見秋天的蘭陽平原、看見一群小孩在昏黃的燈下幫忙揀草、看見鄉下婦女勤勞簡樸及熱情的生活切面,當然也看到當時台灣少年在淳樸的日子裡單純的渴望。
〈作者的話〉
那段時日不論走路或盯著咖啡館窗外醜陋的電線桿,我問自己:「童年農村生活裡,哪一樣東西已永遠消逝?」不是番薯香,也不是木屐、斗笠,我想了很久,突然腦海裡浮現輪廓:我已經二十多年沒抱過稻草、沒在稻草堆打滾了!被太陽晒得乾酥的稻草、抱在懷裡如被十幾個阿嬤用粗繭的手磨臉的感覺重新回來,於是我想起綁掃帚的往事,想起六○年代農村那一群「有信仰」的人。如果我的故事還有一點暖度,那是因為我做小孩時,大人們身教的結果。他們沒教大道理,只是示範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的「親情」。
小燕女士以燦爛手法繪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