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漫畫
坊間關於霧社事件的書籍種類繁多,唯一以漫畫形式呈現事件始末的只有這本!儘管以漫畫做為傳達的形式,邱若龍卻不以趣味滑稽的風格譁眾取寵,而是以耗時五年的田野調查記錄為本,用治史般的考究精神,忠實勾勒出八十年前的歷史故事,並傳神描述賽德克人的民族特性,詳細考究各部族間的服裝、紋面圖案,各部落社名、各社互動關係、部落頭目等重要歷史史料。
★以漫畫詮釋霧社事件第一人──邱若龍
二十年前,為了繪製這本霧社事件的漫畫,作者邱若龍一頭栽進賽德克族的文化中。他慢慢梳理出屬於賽德克人的「霧社事件觀」,之後更有感於原住民根本的文化總是快速消逝,開始拍攝紀錄片《Gaya》,期望以影像來留存住賽德克族的特色、故事、記憶與民族性。多年來,邱若龍總不自覺肩負起平地與原住民族間文化傳遞與溝通的工作。
★首度以賽德克族的角度詮釋80年前的悲壯戰役
以賽德克族的角度出發,完整詮釋整個族群為維護祖先流傳下來的Gaya(祖訓)所拚死一戰的勇氣!故事雖然是講日治時代與日軍對抗的故事,但是其實真正要體現的是賽德克族對祖先留下來的社會規範、價值觀,以及基本的信仰,其中對於人性可貴的詮釋,更是共通且應該被正確傳達的部份。
★漫畫家專訪與彩圖大公開
書末附上精采漫畫家訪談內容,完整了解這個風格獨具的藝術創作者。此外,作者為電影《賽德克‧巴萊》繪製多幅場景與服裝參考圖,也特別收錄書中。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
1930年,霧社地區的賽德克族人聯合起來,為「尊嚴」而戰。1930年的十月,日治時期的霧社地區,莫那‧魯道開始聯合賽德克族各部落一同抗日,最後聯合了六個部落,四百多位壯丁,在十月二十七日的聯合運動會上發動最大規模的起事。參與起義的族人開始兵分多路消滅各地日警駐在所,以及霧社地區的日本人,是有計畫性的大規模抗日行動。 對於這次事件,世人通常只知是「野蠻人的暴動和日本政府的殘酷鎮壓」,鮮少有人從賽德克族根深蒂固的信仰,或身為一個「人」的價值去思考事件的發生原因。或許,本書正是幫你了解這段歷史最好的開始。
作者簡介:
邱若龍
1965年生,復興美工科畢業,以研究歷史的精神,費時多年才繪製出台灣第一本原住民歷史漫畫。繪成之後仍研究不輟,因此作品經過再三修改與調整。儘管是以漫畫方式呈現1930年代的霧社事件,但其中所有對話、服飾與景物,在下筆前皆經過仔細的考究。因長年進出原住民部落,對霧社事件始末與賽德克族的生活形態的認識日益加深,並且也對台灣其他原住民的文化多有涉獵。
除了漫畫之外,邱若龍於1998年拍攝《Gaya──1930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他也曾將台灣原住民神話傳說改編為動畫片,並擔任《風中緋櫻》電視劇美術指導,以及《賽德克‧巴萊》電影美術顧問。
推薦序
【推薦一】
曾經的英勇史詩/《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
歷史,總有許多令人無法理解的『為什麼?』
人物,總是黑白靜止得讓歷史活不起來。
我喜歡沉浸在歷史故事的氛圍裡,多半是因為十幾年前接觸到邱若龍的這本漫畫,頭腦裡的許多黑白圖像全活起來了。他不僅清楚交代了整個霧社事件的來龍去脈,還啟發了我們對歷史圖像的想像氛圍。
和小龍初識在他十幾年前的霧社事件紀錄片拍攝上。印象最深的一次:當要受訪的老人和孫子剛從教會回家,老人要我們先等他煮個泡麵給孫子吃,孫子一直纏著我們問:「為什麼你們要拍我阿公?」「因為你阿公是英雄呀!」小龍這麼回答,那小孫子走去老人身邊傳達小龍的話,老人似乎有點重聽地又問了一次。小孩以夾雜漢語的族語又回答了一次。 老人笑開了懷。
老人笑開了懷……有多久了,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的歷史和驕傲。這本漫畫,扮演著一個提話的角色。『別忘了曾經的英勇!』
終於等到二○一一年了。今年確實是個不一樣的年分,不全然他叫做民國一百年,而是因為今年不僅有小龍的漫畫全新出版,還有我們曾一起經歷風霜的《賽德克‧巴萊》電影製作,將聯合台灣原住民族的精神,一起告知全世界這ㄧ個……曾經的英勇史詩。
【推薦二】
獵鷹般的眼神/編劇‧導演‧演員‧賽德克族人馬志翔(UminBoya)
會認識邱大哥,是在幾年前以「賽德克族-霧社事件」為主題的公視連續劇的合作上。記得那時候身為賽德克族「後裔」的我,卻在使用著漢名「馬志翔」。
大大的黑框眼鏡、長長的山羊鬍子是我對邱大哥的第一印象。當他談起霧社事件時,那充滿自信般的「獵鷹」眼神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一開始我只是出於好奇,一個操著台灣國語的「平地」漢人,怎麼可能對「山上」原住民歷史會有這麼深刻的了解。但當我細讀每篇漫畫的章節時,心中卻是感慨、羞愧不已。一方面我痛心先祖們在那個時代不可阻擋的遭遇,而族人面對死亡的態度也讓受現代教育的我感到震撼;另一方面,邱大哥帶領我回到1930年的霧社,在他畫筆下的生動人物、從賽德克族角度所觀看的歷史事件,尤其是賽德克族人對於生命的態度與Gaya(祖訓與規範),像活生生地出現在我眼前。書中先祖們在公學校揮下那第一刀,猶如穿越時空般在八十年後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讓「後裔」的我深深慚愧自己的後覺與對自我文化的無知。
多年後,因為拍攝電影《賽德克.巴萊》,再一次見到了邱大哥。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回歸自我(至少我是這麼期盼著),在重新認識自己之後,身分證上的姓名欄已經驕傲地換上祖先給的賽德克族名「UminBoya」。而許久不見的邱大哥多了份族人般的親切感。他臉上的鬍子變長了,原本的黑框眼鏡也因為框架斷過而多了膠帶纏繞,但唯一不變的是眼鏡後「獵鷹」般的眼神,在他談起霧社事件時仍然光亮不減。電影拍攝完成之後,聽到自己有幸能幫漫畫寫序時,像聽到槍聲就興奮的獵狗一樣,心裡萬分期待。但了解寫序其實是件學問事,不免擔心自己不像獵狗,而像逃跑的山豬,無法為此事盡些心力。截稿的前一晚,趁著那槍聲還沒響,又把漫畫從頭再拜讀了一遍,當看到族人們成功地踏上了Hakau-utux(彩虹橋),終於到達彼岸與祖靈相聚時,不覺地,我不只是隻興奮的獵狗,我似乎也「獵鷹」了起來……
【推薦三】
成為歷史風景的一部分/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大川(paelabangdanapan)
去年(2010年)是霧社事件紀念八十周年,有一些官方的儀式、也有一場國際研討會;魏德聖籌拍的《賽德克‧巴萊》雖吸引了文化圈的關注,但也招致若干來自族人的爭議。事隔八十年,不同世代的人對這場歷史悲劇,顯然各有不同的解讀,故事還沒有說完……
日本方面,事件發生後,官方當然有它的標準說詞,但看當時的總督石塚英藏為此事件引咎辭職,便可推知對帝國來說,這大概不算什麼太光彩的事。儘管如此,日本文化界對於這個事件卻始終抱持一定的興趣,不但有史實、史料的論辯,也有散文、小說的創作,日本學者河原功就清點出四十九種相關霧社事件的作品,包括佐藤春夫〈霧社〉、山部歌津子《蕃人來沙》、大鹿卓〈野蠻人〉、中村地平〈霧之蕃社〉、西川滿〈蕃歌〉、?口零子(造字:零字左請加衣字部首)〈蕃地〉、守山雅美〈馬赫坡的洞窟〉等等。多年前已故旅日知名學者戴國煇,向我展示了他長期以來蒐集的有關霧社事件史料,並感慨地說,以他的時間和身份,恐怕無法消化、處理這些資料,他期盼後來者,尤其原住民能接續研究和詮釋的工作。
戰後,國府遷台,霧社事件很快地被定位成「抗日事件」,並在國府有效的文宣編排下,變成新國族論述的事證,原住民的主體性悄悄地被置換了。情況的轉變應該是九○年代以後的事了。這當中除了原住民運動之興起外,鄧相揚的報導文學、舞鶴的《餘生》,甚至一部又一部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影像呈現,逐步讓我們有機會更深的從內部去理解霧社事件所隱藏的歷史能量。不過,在這漫長的八十年中,以「漫畫」的書寫形式深刻地描繪霧社事件,以Gaya、莫那‧魯道的觀點訴說這個歷史故事的個中翹楚,則非邱若龍莫屬。相較於學者的研究專論、文學敘述,若龍的漫畫更具普及性,讓一般民眾以及年輕世代,甚至小朋友們有機會透過他生動的畫筆認識霧社的悲劇,了解原住民歷史。
更可貴的是,若龍的漫畫書寫,憑藉的除了他繪畫的才氣之外,史實的考據、服飾的講究、建築形式的掌握、風土民情的考察,甚至族群系譜的關連等大大小小的細節,用的全都是真功夫。當初,我認識邱若龍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個「霧社」迷了,為了霧社事件的漫畫,他進駐泰雅各部落,栽進賽德克族文化中,與族人為友,一起生活、工作,認真記錄、訪問,他的生命與「霧社」緊密相連。二十年來,除了出版歷史漫畫書外,還拍攝紀錄片,探究賽德克族人的精神信仰,並協助電視劇《風中緋櫻》的美術指導;最近更擔綱魏德聖電影《賽德克‧巴萊》的美術顧問,舉凡與霧社事件相關的周邊事務,電視電影部落場景、族人服裝和道具等等資料的製作,所仰賴的藍圖,就是邱若龍用生命繪出的一幅又一幅「霧社」彩圖。這些生命彩圖不僅成就了霧社故事許多不同的敘述方式,也讓若龍與春陽部落的賽德克女子伊萬結為連理,走入自己繪製的風景中,心甘情願、順理成章地成為「霧社」永遠的一份子。
伴隨魏德聖導演拍攝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今年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以《漫畫‧巴萊》的名稱同時出版,電影、漫畫相輔相成,應該可以為建國一百年提供一個更具原住民視角的歷史反省。
【推薦四】
如臨其境的閱讀感動/南投縣長李朝卿
台灣的創造力與生命力,來自於多元文化的激盪,而其中原住民充滿魅力的獨特風格,更是我們重要的資產。
南投縣境內包括賽德克族在內的原住居民,是我長期關注的課題,在積極推廣社區營造與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特別能體會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與活躍的創造力,而每一個民族獨有的智慧與信念,都是值得我們再三探究的。
二○○八年四月,賽德克族正式成為我國第十四個原住民族,即使在現在,我都可以這樣說:「我們對賽德克族的了解才正要開始呢!」對此我要感謝邱若龍先生與魏德聖導演,正因為他們投注了相當的時間與心力,才能讓大家有機會完整而深入認識賽德克族人的生活、文化、民俗、宗教、信仰、價值觀,進而從了解學會包容與尊重。
《漫畫‧巴萊》作者邱若龍先生投入了二十年以上的時間與精力,以歷史學家的專業精神與嚴謹態度,完成了這部堪稱是台灣第一部歷史調查「漫畫」,而書中賽德克民族的真實面貌與霧社事件的歷史重現,讀來真有如臨現場之感。漫畫是讀者最易進入的閱讀形式,從孩子到成人可以說完全沒有閱讀障礙;它也是台灣歷史與原住民課程很好的輔助教材。我以為,這也是邱若龍先生要用漫畫表現的深刻用心。
魏德聖導演傾全力拍攝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是二○一一年台灣的大事,極可能成為全民運動,若是能以閱讀《漫畫‧巴萊》做為觀賞電影前的前導學習,是最適合不過了,輕鬆擁有了基礎認識,在觀賞魏導電影時,一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推薦五】
用生命描繪賽德克族/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講師伊萬‧納威
八○年代,作者邱若龍自高職美工科畢業後,告別多數追求升學的同學們,穿著夾腳脫「實踐自我」去了。
自一九八五年開始「新生命」的旅程,毫無牽絆地一頭鑽進賽德克族的文化與歷史。歷經五年完成了霧社事件漫畫。剛出版的時間正與原住民族運動當下追求「民族尊嚴」的紛圍自然交融在一起,其所描繪霧社事件主角莫那‧魯道的原住民形象標誌及其作為,也提供了一些助力。
霧社事件的漫畫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光陰,作者並未因時空的轉變而對霧社事件感到索然無味,反而更擴展事件本身及其相關的事物。除了原住民族研究,長期涉獵台灣歷史、軍事、民俗等領域;與歷史事件相關的任何一個器物的蒐藏研究,都成為他每日接觸的事物。工作室愈來愈狹小,猶如小型博物館不言而喻。
莫那‧魯道可以說已深植其生命,成為作者生活哲學與生命價值的一部分。與他相處的這些年來,生活充滿對霧社事件出現的人、事、物深刻的領悟,具有「以昔照今」的本事,並能充分體悟現代原住民族面臨的困境。近年,他悠遊於不同形式的參與及創作,像是動畫、影視等美術顧問工作。他不僅僅是漫畫家或藝術家,也是台灣少數擁有藝術創作天分與描繪歷史的史學家。
歷史在不同時空,產生不同的啟發。「歷久彌新」是我對本著作的詮釋,今為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前夕,本書此次出版,名為《漫畫‧巴萊》,期待讀者先用輕鬆、平易近人的方式,略讀賽德克族霧社事件的過程。做為家人與族人,我們都深感與有榮焉!
【推薦一】
曾經的英勇史詩/《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
歷史,總有許多令人無法理解的『為什麼?』
人物,總是黑白靜止得讓歷史活不起來。
我喜歡沉浸在歷史故事的氛圍裡,多半是因為十幾年前接觸到邱若龍的這本漫畫,頭腦裡的許多黑白圖像全活起來了。他不僅清楚交代了整個霧社事件的來龍去脈,還啟發了我們對歷史圖像的想像氛圍。
和小龍初識在他十幾年前的霧社事件紀錄片拍攝上。印象最深的一次:當要受訪的老人和孫子剛從教會回家,老人要我們先等他煮個泡麵給孫子吃,孫子一直纏著我們問:「為什麼你們要拍我阿公...
作者序
成為驕傲的「賽德克‧巴萊」
險峻的山林中,一群日軍突然遭受到身穿紅白色傳統賽德克服裝的勇士不顧生死的衝殺!硝煙四起,爆炸聲、槍聲、慘叫聲響徹山谷中,這正是一九三○年所發生的霧社事件,而我竟身處其中。
難道是時光倒流嗎?咦?指揮作戰的人竟然不是莫那‧魯道,而是一個帶著多焦鏡片的削瘦青年。「卡!」哎呀!原來是小魏正在拍攝的鉅資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場景。實在太逼真了,使我一時晃神,差點跳入參加戰鬥呢!
十多年了,當初小魏看了我的漫畫,又得知我正在拍攝賽德克族紀錄片《Gaya》時,主動要求來當義工。當時他就發下豪語,將來一定要把「霧社事件」搬上大銀幕。今天,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即將上映,這中間的過程可以說是從不可能到夢想實現,靠的是小魏不屈不撓的拚鬥精神。這大概是他所崇敬的莫那‧魯道所給他的加持吧!而莫那‧魯道與賽德克族人的事蹟,小魏可說是用盡「辦法」以這部電影來向他們致敬!而我也有幸參與了電影的美術顧問工作,感受到導演與整個劇組的努力。
這一次,這本「歷史」漫畫全新出版,希望能夠為《賽德克‧巴萊》熱身。因為看了這本漫畫的讀者,一定非看電影不可!而看了電影的觀眾,也應該看看來這本漫畫!
最後,祝全台灣的人,有一天都能像「真正的人」──賽德克‧巴萊,一樣驕傲地活在世界上。
成為驕傲的「賽德克‧巴萊」
險峻的山林中,一群日軍突然遭受到身穿紅白色傳統賽德克服裝的勇士不顧生死的衝殺!硝煙四起,爆炸聲、槍聲、慘叫聲響徹山谷中,這正是一九三○年所發生的霧社事件,而我竟身處其中。
難道是時光倒流嗎?咦?指揮作戰的人竟然不是莫那‧魯道,而是一個帶著多焦鏡片的削瘦青年。「卡!」哎呀!原來是小魏正在拍攝的鉅資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場景。實在太逼真了,使我一時晃神,差點跳入參加戰鬥呢!
十多年了,當初小魏看了我的漫畫,又得知我正在拍攝賽德克族紀錄片《Gaya》時,主動要求來當義工。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