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10:十三王之亂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第10冊《十三王之亂》
【精彩篇章】■官逼民反■十三王之亂
三、四世紀之交,三十年間,晉王朝的司馬皇族,爆發慘烈窩裡鬥。那些高不可攀的王爺們,忽然間更往上竄,有的竄成宰相,有的竄成皇上,集榮耀權力於一身,好不貴重威嚴。又忽然間,被他的兄弟叔侄之輩,踢下寶座,鋼刀起處,人頭在地下亂滾,家屬們剛才還是金枝玉葉,立刻就成為殘花敗柳,讀史至此,更嘆息人生無常。
這場姓司馬的窩裡鬥,史稱「八王之亂」,只因八位王爺的傳記,恰巧都擠《晉書》的一卷之中──〈列傳〉第二十九卷。現在,我們把它改為「十三王之亂」。一則:《通鑑》上,總共有十三個親王露過面,「十三」比「八」更接近史實。二則:「十三」是基督教的不祥數字,而任何形式的窩裡鬥,都是不祥。「十三王」,更是不祥,有太多的人喪生,和太多的人流離失所,最後連國都亡。
不過,做一個小民,眼睜睜看著多如驢毛的王爺,互相殘殺,似乎在那裡努力為民除害,又不禁鼓掌稱快。
作者介紹
柏楊(1920-2008)
一九二〇年生,河南輝縣人。一九五〇年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一九六〇年代用柏楊筆名為《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社會黑暗面。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罪名被捕,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始被釋放。出獄後,續為《中國時報》及《台灣時報》撰寫專欄,並曾赴多國發表演講,引起強烈的迴響。一九八三年起,耗費十年時光譯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打破以往只有高級知識分子能讀《通鑑》的專利,並援用現代語詞的注解,使得晦澀難懂的古代人文巨著,有了全新的現代風貌。其作品類型廣泛,含括小說、雜文、詩、報導文學、歷史著作、文學選集等,著作等身。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因呼吸衰竭病逝新店耕莘醫院,享壽八十九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