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真的受不了你了!」
你是否曾經這樣吶喊過?
覺得和媽媽相處起來超、級、累?
★韓國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高度好評★
我為什麼被綁住,僵持著不動?
為什麼和母親的關係在她離世後,卻仍沒有結束?
母親對我的人際關係有什麼影響?
母親究竟是什麼?母親對我來說是什麼?
所謂的母親對人類而言是什麼?
母親是女兒們的絕對者,
即使母親去世,一生都很難擺脫她的影響力!
你是否覺得和媽媽相處起來超級累?
在母女關係中,永遠要讓人傷透腦筋,總是納悶對方為何不能好好過生活,甚至還會以愛之名過度干涉自己的言行,為雙方的關係造成傷害。每當其中一方好意關心、想好好溝通卻反而觸礁,引發更多衝突,情緒因此大受影響,加深兩人之間的裂痕與隔閡。
▋ 探索母親與你的關係,是一項挑戰,也是讓你大幅成長的機會。
許多母女之間充滿矛盾,常因對方的存在而感到折磨,互相依戀卻又感覺厭煩,既渴望親近又想要逃離。母親所受的情緒創傷若沒得到妥善治癒,它就會轉移到女兒身上,像是心理遺產般,一代傳一代。母女的世界彷彿一團錯綜複雜的線,關係中每一個結,都牽動著女兒的人際關係。即使母親不在了、自己結了婚並有了孩子,仍會深深衝擊到與子女、配偶之間等各種重要關係。母親對女兒的影響永遠不會消失。
▋ 愈多束縛,就愈能夠成為自由的女兒與母親。
韓國知名關係專家金志允從自身經驗出發,以同時為人女兒、人母的身分,梳理生命中對母親的愛憎,並診斷出母女的世界裡經常發生的各種問題,為讀者提供解方。透過本書指引,重新調整母女之間的互動模式、界定各自的界限,將不再因為對方的言行而使自己身心俱疲,而能從原先的兩個女人走向兩個人,成為自立又共存的關係。
▋ 給母親的建議────
✓分清楚「工具性母性」與「關係性母性」
✓避免傳達「雙重訊息」給子女
✓不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化身
✓對孩子的感受給予認可,不做讓孩子對情感感到羞恥、內疚的言行
▋ 給女兒的建議────
✓拋開對「母親模樣」的固有觀念和母性神話,就能大幅理解母親
✓停止消費母親,視她的所有責任為理所當然
✓陪伴並協助母親克服更年期,穩住身心健康
✓避免被帶有「煤氣燈效應」的話語操縱情緒
作者簡介:
金志允 KIM JI YOUN
韓國關係專家。
大學時就讀文藝創作系主修小說,研究所時期學習家庭諮商。金志允備受關注,受邀參與CJ E&M的《人類工作室:讀懂關係》與《改變世界的十五分鐘》、MBN的《聽所有的演講價值》、OtvN的《不知不覺就變成大人了》、tvN的《金志允的甜蜜十九》等節目。在這些節目中,她笑聲爽朗,同時提供明確建議與解決辦法。此外,她也在SBS Power FM的《崔化精的Power Time》中主持「木洞戀愛研究所」。金志允的個人社交帳號與YouTube累計點擊率已超過四千萬次。
著有《說了把事搞大,不說心裡爆炸》、《說吧!哀張吧!相愛吧!》、《職場生活也要像談戀愛一樣》、《既甜蜜又殺氣騰騰的戀愛諮商室》、《告白的好日子》、《相愛的好日子》等作品(以上書名皆為暫譯)。目前經營USTORY&美好戀愛研究所,教授大家在職場上如何感性溝通,以及夫妻間與戀愛時的溝通術。
譯者簡介:
陳思瑋
交通大學外文系、韓國外國語大學對外韓文翻譯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有《言:生活如此艱難,但我們還有文學與寫作》、《股神思維:韓國雙股神教你運用常識、從基本面出發,打造老人小孩都懂的投資獲利原則》等書。
章節試閱
與她的離別
原本只是去醫院看一下而已,結果媽媽就被判定為癌症第三期。雖然想動手術,但在事前檢查中發現了多發性轉移,所以醫生認爲動手術也沒意義了。我在醫院的走道上問主治醫生:
「您就直接說吧,一般情況下,這種案例還有多少時間呢?」
「雖然不能斷言,但一般會認爲還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一年到一年半……一年到一年半究竟是多長的時間呢?我站在醫院的走道上想,用季節來看的話一年有四季,運氣好的話會有六次季節變化。那麼從現在開始該做什麼呢?能做什麼?一定要做什麼?如果奇蹟沒有發生,母親在一年半後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世上只有媽媽和我兩人而已,我只有媽媽,而媽媽卻快要死了。媽媽會怎樣死去呢?會很痛苦嗎?那我該怎麼做?如果媽媽死了我會怎麼樣?整理了一下思緒,我走進病房,穿著病人服的媽媽臉色有點蒼白,但像蘇菲亞.羅蘭一樣美。母親就跟一般的病患一樣,與病魔對抗了十五個月後離世。
這十五個月裡,媽媽和我之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我辭去工作看護媽媽,媽媽忙著化療,與副作用、疼痛、恐懼戰鬥著。我每次都要準備醫療費,還要賺生活費,所以會暫時去打工賺錢生活,我還哭了很多次。媽媽說她想死,然後又說想活下去,又哭又笑,又嘔吐又生氣,還堅毅地接受了這一切。
就這樣對抗著病魔的一年後,媽媽和我開始慢慢接受預料中的離別與死亡。雖然希望奇蹟能發生,但奇蹟好像還是會與我們擦肩而過。媽媽和我一點一點地準備好接受死亡與離別。
二〇〇三年八月是我生日,媽媽煮了海帶湯給我吃,這也許是媽媽煮的最後一碗海帶湯。看著媽媽那消瘦又滿是針頭痕跡的手攪動著海帶湯,我想著,媽媽知道這是最後一次了,正在煮海帶湯的她現在心情如何呢?媽媽神情爽朗,遞給我海帶湯,她說這是最後一次所以要我好好享用,她還跟我說對不起。我反覆咀嚼著「最後」這個詞,喝著媽媽煮的海帶湯,海帶湯越來越少,而我感到哀傷與惋惜。
時間不停地流逝。時間的流逝是殘酷的,媽媽的體力越來越差,人越來越消瘦了。死亡迎面撲向我們,一覺醒來,死亡就又更近了一點。有時媽媽早上狀態不好,她會對因看護她而疲憊的我說:
「志允啊,真的沒剩多久了,再堅持一會兒,馬上就會結束了。」
也許媽媽比我還要更從容的接受死亡和離別。
在媽媽過世的三個月前,她問我和她一起生活時有什麼幸福的記憶。我說小時候媽媽背我的時候,冬天時媽媽背著我,一邊用大衣蓋住我走著,一邊跟我開玩笑在我的腿上搔癢,我被媽媽背在背上咯咯笑的那一刻最幸福了。於是媽媽說,那麼現在背一下試試吧,那天晚上媽媽坐在醫院的床上背著我,我假裝背在媽媽背上待了好一陣子,把臉埋在媽媽背上不停地哭泣,媽媽也哭了。這是媽媽和我真正的最後道別,我們雖然沒說太多話,卻談了很多往事。就這樣,那天晚上在醫院病床上的時刻成爲了我回想母親時最幸福、最美好的回憶。
和媽媽一起對抗病魔時我經常有這樣的想法,預見自己所愛的人死亡或自己所愛的人突然死亡,哪個更好?哪個比較不哀傷?哪個比較哀傷?這是毫無意義的問題,因為不管是什麼形式,都將是無法估算的絕對悲傷。
所愛之人的死給我們留下很大的影響,令人遺憾的是,地球上幾乎所有人都經歷了所愛之人的死亡,經歷了痛苦的散場。母親是所愛之人中我們最愛的那一位,而大部分的人都會經歷母喪,而且母親曾經是絕對的存在,她的死亡留下了無法測量的巨大悲傷和失落。
在母親過世時,女兒們經歷了以下的各種情感:
一、飽受疼愛的女兒們
和母親分開讓我很難過,也讓我很懷念母親的存在,這是純粹的悲傷。
➔ 會經歷普遍的失落和哀悼過程,只要充分地感受悲傷、充分地思念著母親過日子就可以了。
二、對母親又愛又恨的女兒們
在悲傷的同時承擔起課題,媽媽爲什麼會那樣呢?媽媽留下了什麼給我?媽媽就這樣走掉,我該怎麼辦?媽媽當時為什麼那樣做?是要我怎麼樣?
➔ 母親分裂的形象終究無法統一,人類的存在本來就同時擁有各種矛盾的樣貌和面具。因此在成爲母親之前,最好先接受事實,接受世界上就是有這種複雜的人類存在。寫信給去世的母親也能成爲整理內在的方式,有助於整理內心和思緒,越是擺脫對「母親模樣」的固有觀念和母性神話,就能越大幅度地理解母親。讓我再說一句安慰人的話,人的記憶總是扭曲的,也許媽媽帶給你的不僅僅是傷痛,你肯定還記得你被愛的時刻。
三、沒有經歷過母女關係的女兒們
小時候成長時和母親分開,或者連母親的長相都不曉得,只聽說母親過世的消息。這種情況下的女兒們會非常混亂,失落疊著失落的痛苦震撼著女兒的心。媽媽是怎樣的人呢?媽媽是愛我的嗎?
➔ 沒經歷過母女關係的女兒大多會爲了成爲更優秀的母親而費盡心思,因爲沒有母女關係的經驗,反而會更加深情地照顧孩子,在母親的角色上盡最大努力,我見過很多這種優秀的女性。所以不要陷入失落的痛苦中,最好是能稱讚自己很了不起。我想告訴這些女兒們,不被命運的漩渦吞噬,守護好自己,走好身為母親的路,這些就已經足夠了。四十歲以後生活的責任不在於過去,而是完全在自己身上,遺憾的過去已經過去,只要把現在和未來變成自己想要的方向就可以了。
對於女兒來說,母親的死亡是很絕對的經驗。女兒大多在心理上和媽媽有很深的連結,與母親生活的歲月越長,心理連結的紐帶就越被強化。偶爾看到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和四、五十歲女兒間的衝突,就會覺得那衝突的模樣與程度不亞於夫妻間的衝突,因爲女兒與母親的連結緊密,就像無數的神經網相互連接在一起。因此對女兒而言,對母親之死的感受比任何人的死亡都來得強烈。
我外婆九十二歲過世,送外婆離世的阿姨在葬禮上對我說,這種痛苦你是怎麼在二十多歲的年紀獨自經歷的?你有多麼痛、失去母親的痛苦是什麼,阿姨現在才知道。對女兒而言,在自己經歷過之前,喪母是無法估量、無法想像的悲傷。
因此女兒需要充分的時間接受、消化並哀悼母親的死亡,不用忍住眼淚,也不用刻意隱藏思念之情;要花充分的時間講述對母親的記憶,整理母親的物品與照片。哀悼期間何時結束不得而知,每個人都不同,根據和母親所建立的關係也會有所不同。
與她的離別
原本只是去醫院看一下而已,結果媽媽就被判定為癌症第三期。雖然想動手術,但在事前檢查中發現了多發性轉移,所以醫生認爲動手術也沒意義了。我在醫院的走道上問主治醫生:
「您就直接說吧,一般情況下,這種案例還有多少時間呢?」
「雖然不能斷言,但一般會認爲還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一年到一年半……一年到一年半究竟是多長的時間呢?我站在醫院的走道上想,用季節來看的話一年有四季,運氣好的話會有六次季節變化。那麼從現在開始該做什麼呢?能做什麼?一定要做什麼?如果奇蹟沒有發生,母親在一年半後就不在這個...
作者序
我說要寫母女關係的心理相關書籍,大家回應我:
「哇……馬上寫吧!趕快寫給我看!」
「我真的快被我媽搞死了,這真的是很嚴重的問題。」
「一定要寫給我看喔!需要例子的話隨時告訴我,我很樂意提供我的實際例子。」
但是也有稍微不一樣的反應。
「嗯?母女關係也有這種難處嗎?」
「母女之間不就是很自在嗎?」
前者的反應來自於母親很「厲害」的女兒們,而後者的反應大多來自於對母女關係不太了解的男性,或是在母女關係中掌控權力的人。
母女關係貫穿母女兩個女人的人生,就算母親去世,她對女兒的影響也永遠也不會消失,因此我們幾乎能把母女關係視為永遠持續的關係模型。這種母女間的心理以自尊心為首,形成了個人的內在世界,進而對夫妻關係、戀愛關係、兒女養育方式等產生重大影響。母女間衝突的規模與故事遠比夫妻關係間的衝突來得更長久、更沒完沒了。
本書主要講述經常存在於母女間的心理與關係方面的問題,內容不僅包含針對各種主題的解決方式,我還會以女兒的身分重新詮釋自己的母親,如果發現母親對自己有不好的影響,也會一併提供擺脫負面影響的方法。
另外,寫這本書時,我積極運用了極為私人的自身經驗,還有至今我所認識的眾多女性們的事例(她們的名字都是假名,為防止大家猜測,我也稍加改編了她們的故事)。我的母親不平凡且受過很多傷,尤其是身為這種母親的女
兒,我在生孩子並為人母的整個過程中遇到太多問題,不得不克服這些問題。從當女兒到為人母,沒有一件事是容易的,但我領悟到克服越多困難就會越幸福。
緊密的母女關係問題不僅是母女之間的問題,母女關係的問題與圍繞著她們的家人、丈夫、子女、婆家與娘家的問題到頭來都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一切都和圍繞著她們的社會背景構造、傳統與痼疾問題共存。不過本書並不會涉及到整個龐大的體系,會更專注在母女關係上。
即使本文的章節中並沒有提到,但我希望大家能記住一點,母女間心理的形成與圍繞著她們的各種背景共存。因此,希望大家不要以「母親是加害者,女兒是被害者」的單純解釋來審視母女關係。
世界上有太多雖深愛著母親卻因為母親而生病的女兒,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想傾聽所有女兒們的故事,想要給她們一個溫暖的擁抱。母親與女兒因為同為女人、因為相愛,在干涉與愛之間走鋼索,一個錯誤的關係會過度滲透進對方生活中,甚至讓人無法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進而成為情緒上的連體嬰。我希望能讓身處如此狀態的人彼此保持適當距離、維持平衡,過上屬於自己的有尊嚴的生活並實現心理上的獨立,這是我寫這本書最主要的理由。我希望世上所有的母親與女兒都能夠自在地相視而笑,希望她們偶爾能原諒彼此、誠心和解,希望母女能夠全然地相愛。在此邀請您走進比夫妻的世界更沒完沒了、更厲害的故事──「母女的世界」。
我是一位母親也是一個女兒,以同時身為女兒與母親的身分,我要將此書獻給所有生活在這世上的女性。
我說要寫母女關係的心理相關書籍,大家回應我:
「哇……馬上寫吧!趕快寫給我看!」
「我真的快被我媽搞死了,這真的是很嚴重的問題。」
「一定要寫給我看喔!需要例子的話隨時告訴我,我很樂意提供我的實際例子。」
但是也有稍微不一樣的反應。
「嗯?母女關係也有這種難處嗎?」
「母女之間不就是很自在嗎?」
前者的反應來自於母親很「厲害」的女兒們,而後者的反應大多來自於對母女關係不太了解的男性,或是在母女關係中掌控權力的人。
母女關係貫穿母女兩個女人的人生,就算母親去世,她對女兒的影響也永遠也不會消失,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