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都是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
張德芬經典代表作「身心靈三部曲」喚醒篇
特別收錄全新自序!哈佛醫師、身心靈作家許瑞云感動推薦!
繪本名家
恩 佐
全彩插圖
典藏版
其實我們早就認識了自己,
只是因為妄想、執著,而產生了「未知的自己」。
唯有放下那些執念,才能喚醒我們的內在世界!
「為什麼我不快樂?」「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外型亮麗的若菱名校畢業、在外商公司工作,原本應該人人稱羨。但她和原生家庭的關係不睦,跟先生的相處也出現裂痕,工作上更總是遇到小人,種種不順讓她既憤怒又感到悲傷自憐。
直到一個下雨的冬夜,一名老人出現在若菱面前。老人告訴她,人之所以受苦,都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無法代表自己的事物。若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是被自己的思想和虛假的身分認同所架構出來的「人生模式」限制住了,所以才會產生「未知的自己」,並不斷地向外索求。
藉由一次次與老人的交談,若菱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然而,好不容易才拒絕情緒的操控,重新和自我建立連結,卻又接連遭逢朋友的欺騙和丈夫外遇的打擊。若菱能夠在老人的幫助下,找回本心,和真實的自己相遇嗎?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張德芬的經典代表作「身心靈三部曲」的「喚醒」篇,為我們畫出心靈的藍圖,喚醒內在的世界;《活出全新的自己》則著重在「療癒」,幫助我們面對自己的創傷,並從中找到力量;而當我們療癒好自己,解除自己的負面信念後,「創造」便自然會來臨,也就能夠《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作者簡介:
張德芬
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的個人成長作家,台大企管系畢業,在美國UCLA取得MBA學位。曾擔任台視新聞主播、記者,並於知名企業擔任亞太地區行銷經理。
眾人稱羨的人生履歷卻讓她在喧囂之時驀然轉身,經歷憂鬱症的打擊,2002年開始,張德芬潛心修習瑜伽及新時代的心靈課程,並博覽數百本相關著作,彷彿踏上追溯之路,將自身的生命經歷和情感經驗,透過時時刻刻的觀照與修練,盛綻一朵朵豐盈飽滿的心靈之花。
她提筆寫下身心靈三部曲《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以及《遇見一個人的圓滿》、《愛到極致是放手》、《愛上自己的不完美》等書,引起兩岸三地讀者廣大回響,總銷量超過1000萬冊。另譯有《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修練當下的力量》、《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等書。
她被中國媒體選為「影響中國女性生活的精英人物」、「年度優雅女性人物」、「十大品牌女性」、「中國心理産業年度人物」等,她所創立的微信公眾號平台「張德芬空間」已有超過300萬用戶。
新浪微博:weibo.com/u/1759168351
微信帳號:tefenchangpublic
喜馬拉雅:張德芬空間
張德芬粉絲團:www.facebook.com/tefenchang
章節試閱
01一場奇怪的對話
我是誰?
「 你是誰?」
「 我叫李若菱……」
「 李若菱只是你的名字,一個代號。我問的是:『你是誰?』」
冬夜,下著小雨。一輛凌志跑車在陽明山的山坡路上疾馳著,加速、急轉、超車,熟練的車技不輸賽車選手。
在雨天以這樣的方式開車,一般只有兩種情況:趕路,或者逃命。
而若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
但若是後一種情形,她卻又似乎並不在乎命。
「萬一對面有來車怎麼辦?」若菱想,「那正好!死個痛快!」
念頭一出,自己都嚇一跳!為什麼最近老是有想死的念頭?
其實這種「自我毀滅」式的思想和行為,對若菱來說已經是經年累月的習慣了。
「活著好累!」這感覺一直是若菱人生的背景音樂,伴隨著她從小到大,每一個場景都不曾缺席。
而今晚和老公大吵一架,仍舊是重複過不知多少次的模式,把她推入哀怨的心理氛圍,彷彿又一次平空跌落在一個未經修葺的亂崗。
心在亂崗,身卻又再次奪門而出,想都沒想要去哪兒。
等回過神來,車子已經在上山的路上爬坡了。
突然,車子嗆了兩聲,居然熄了火。引擎怎麼也點不著,仔細一看,汽油早已告罄。
「該死!」若菱咒罵著,伸手在身上找手機。摸了半天,還打開了車內燈,就是不見手機的蹤影。「這下好了,手機也沒帶!」
若菱環顧窗外,一片漆黑。
在冬天的雨夜、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車子又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
「每次這種事都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我就這麼倒楣?」若菱又忍不住自怨自艾起來。這時,她眼角的餘光掃到了一線燈光,那道光來自路邊不遠處的一間小屋。
若菱心想:「也許天無絕人之路,試試看吧!」
她提心吊膽地走到小屋前,找了半天看不到門鈴,便鼓起勇氣輕輕敲了敲門。
「進來吧!」屋裡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
「居然沒鎖門?」若菱起了疑心,「到底要不要進去?嗯……先推開門看看再說吧!」
門「嘎」地一聲被推開,眼前是一間溫暖的小屋,居然還有壁爐在生著柴火。一位面目慈祥的白袍老人正興味盎然地看著她。
「進來吧,孩子。」
若菱像是被催眠一樣,隨著召喚進了小屋。
「坐吧!」老人招呼若菱在壁爐邊的椅子坐下,若菱卻只是站著,一臉戒備地看著老人,隨時準備在情況不對時就奪門而逃。
老人坐在爐邊,向若菱示意:「桌上有為你備好的熱茶。」
她嘴裡說著謝謝,腳可沒有移動半步。
老人一點也不在意若菱的防備心,笑著問道:「你是誰?」
「我……我車沒油了,也沒帶手機,想跟您借個電話……」若菱囁嚅著。
「電話可以借給你,不過你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老人搖著頭說,「你是誰?」
「我叫李若菱……」
「李若菱只是你的名字,一個代號,」老人微笑著堅持,「我問的是:『你是誰?』」
「我……」若菱困惑了,不明白老人到底想問什麼。
「我在一家外商電腦公司上班,是負責軟體產品的行銷經理。」若菱試著解釋。
「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老人再度搖頭,「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容不就要改了?」
在一個奇怪的地方,跟一個奇怪的人進行這樣一場奇怪的對話?
若菱這時感受到了屋子裡的一種神秘氣氛,以及老人身上散發的祥和寧靜氣質,這種神秘與安詳總讓人震懾。於是,她不由自主地坐了下來。
「我是誰?」
她的心終於在亂崗上聽到這個問題,像山谷回音般地在那裡回響著── 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
在那一瞬間,若菱回想起過往的種種,禁不住潸然淚下。
「我是個苦命的人,從小父母離異,只見過父親幾面,十歲以前都由外祖父母撫養。繼父對我一向不好,冷漠疏離。為了脫離家庭,我早早就結了婚,卻久婚不孕,飽受婆婆的白眼和小姑的嘲諷,連老公也不表同情。工作上則老遇到小人,知心的朋友也沒幾個……」
若菱陷入悲傷自憐的情緒裡,迷濛中,一生的種種不幸、不公,好像走馬燈一樣在眼前閃過。
在一個素昧平生的人面前,若菱居然把釀了很久的辛酸苦水全倒出來,一點也不吝嗇,這讓她自己都很驚訝。
老人的目光現出同情。
「這是你的一個身分認同,」他緩緩地說,「一個看待自己的角度。」
「你認同自己是個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錯誤行為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讓人同情,不過,這也不是真正的你。」
「等等!」若菱的心念突然一動,「我聰明伶俐、才華洋溢、相貌清秀、追求者眾!我是臺大畢業的高材生,才三十多歲就月入十幾萬,我老公……」
張嘴就提起老公,卻又戛然而止。
「是、是,我知道你很優秀,」老人理解地點點頭,「但這又是你另外一種身分認同,也不是真正的你。」
若菱剛剛被激起的信心又告瓦解,低頭沉思:「老人到底想得到什麼答案?」她一貫的好勝心此時蠢蠢欲動,心想,老人要的顯然不是一般世俗的答案,我就朝哲學、宗教的方向試試看!
於是,若菱再度答道:「我是一個身、心、靈的集合體!」
說完,她有些得意地看著老人,心想:「這回總該答對了吧!」
02老人的讀心術
我不是誰?
我們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都來自不清楚自己是誰,
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無法代表自己的事物。
「那也不全對。」
老人帶著笑意的眼神雖然讓若菱有如沐春風的感覺,但脫口而出的話還是令人洩氣。
「你是你的身體嗎?」
「應該是啊,為什麼不是?」若菱拿出大學參加辯論隊練出來的功夫,用反證法來反問。
「從小到大,你的身體是否一直在改變?」
當然,那還用說。小的時候,自己真是個大胖妹,可是上小學時個子長高之後,就一直是瘦瘦的;三十歲以後,小腹和臀部的贅肉又逐漸增加。唉!人生真是無常……
況且,其實她看過報導,知道我們的細胞每隔一段時間(大約七年)就會全部換新。
誠然,我「有」一個身體,但我並不「是」我的身體。
「而你所謂的心,又是什麼呢?」老人打斷了若菱的思緒,其實她已經開始想減肥的事了。
「就是我們的頭腦啊,包括知識、思想、情感這些吧。」若菱含糊地回答。
「那我們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吧。」老人轉了個語氣,「你看得到你的思想嗎?你感覺得到你的情感、情緒嗎?」他好像又在設陷阱了。
「這……這是什麼意思?」若菱不解。
「你自己來檢查你的回答是否正確,我教你怎麼做。」老人說,「現在,閉上你的眼睛。」
老人的話帶著磁力和威嚴,若菱照做了。
「什麼都不要想,讓你的頭腦暫停幾分鐘……」老人說完,自己也定靜不動。
過了好像一個世紀那麼長,老人指示:「好,可以張開眼睛了。」
若菱皺著眉頭打開眼睛。
「怎麼啦?」老人明知故問。
「根本不可能讓頭腦停止,什麼都不想呀!」若菱抗議。
「是的,」老人微笑著點頭,「那你都在想什麼呢?」
若菱紅了臉,不好意思說她在想老人是不是什麼怪人,或者在搞邪魔歪道,自己被他指使著做些莫名其妙的事,也不知道反抗。
「你看到自己的思想了嗎?」老人理解地不再逼問她想些什麼了。
「是的。」若菱承認。
「那你的感覺又是什麼?」
「有點古怪,有點不安。」若菱老實回答。
「沒錯,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感覺。」老人點點頭,然後意味深長地看著若菱。
「嗯……我能覺知到自己的思想,也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情緒,所以它們都是我的一部分呀!」若菱說得自己都覺得很有道理。
「你的意思是,主體和客體是一回事囉?」老人狡黠地問道。
若菱知道自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如果主體的我能感受到作為客體的思想和情感,那麼兩者不應同為一物。尷尬之餘,她只好答非所問地說:「其實,我只是想來跟你借個電話用用……」
老人不放過她:「所以,『我是誰』這個問題是很難從正面回答的,我們目前用的都是否定法── 以上皆非。」
若菱突然福至心靈。「咦,你怎麼沒說靈魂呢?我們就是靈魂吧!」她有一種中了彩券的感覺!
老人只是意味深長地一笑。
「靈魂可以說是比較貼近答案的一種說法,但這個詞被很多宗教、哲學濫用,貼了太多色彩和標籤,沒有辦法貼切地表達我們真正是誰。」老人說道,「孩子,我們是在用言語表達言語無法表達的東西,這也就是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我說用『以上皆非』來表達,還比較容易懂一些。」
「那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以後我會慢慢告訴你。」
說著,老人伸出食指:「你看到我的手指了嗎?」
「廢話!」若菱心裡想,不過還是順從地點點頭。
「如果月亮代表我們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無法用言語具體描述清楚的東西,那麼我們所有用言語去描述它的嘗試,就是這隻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若菱疑惑地歪著頭,不知該怎麼接腔。
「好比說,從來沒吃過冰淇淋的人,你再怎麼對他描述冰淇淋都沒有用,是不是?」老人耐心地解釋,「但如果讓他真正嘗了一口,那麼所有的言語都是多餘的了……」
若菱有點睏了,真的不知道老人為何拉著她說這麼多令人困惑的話。
她瞥了一下四周之後發現,要命了,老人簡直是個隱居的高士,家裡居然看不到一部電話!
「我之所以告訴你這些,是要幫助你認清一些事實,因為我們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都來自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無法代表自己的事物。你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不是嗎?」
言罷,老人彷彿有讀心術般地猜中若菱心裡的想法,伸手從一個櫃子裡面拉出一部老式電話。「用吧!」
04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愛、喜悅與和平,但為什麼幾乎人人落空?
胸有成竹的若菱帶著準備好的答案和滿腹的疑問,再度拜訪老人。輕輕敲門之後,屋裡依舊傳來那句「進來吧」,門就應聲而開了。
若菱進了屋,這次她比較有心思和時間打量老人的居住環境。
老人的住所極其簡單,傳統中式家具、簡樸的布置,就是那個洋裡洋氣的壁爐顯得有點突兀。
「這個星期過得好嗎?」一坐下,老人就問她。
「挺好的。」若菱小心翼翼地回答。
然後,兩人就陷入沉默之中。若菱聽著柴火發出劈哩啪啦的聲響,不知如何開口。
半晌,她有些遲疑地說:「關於上次你要我思考的問題……」
「哦,你想出來了嗎?」
「嗯,我想,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權力、健康、愛和快樂!」一邊說,若菱一邊偷看老人的反應。
「嗯,」老人點頭,「那你呢?你追求的也是這些嗎?」
「我?我當然希望有一定的財富……」若菱對於金錢一直有很深的不安全感。
「有了財富以後,你會怎麼樣?」老人問。
「會比較開心,不再為未來擔憂啦!」若菱簡直不敢想像,這輩子如果有花不完的錢財,會有多爽!想到可以走進任何一家自己喜歡的名品店,不看標價就隨意選購看中的東西,她就覺得飄飄然。
「權力呢?」老人打斷若菱的白日夢。
「嗯,我現在不是特別想要追求權力,因為其他的基本要求好像都還沒有滿足……」
「如果你很有權力的話,會覺得怎麼樣?」
「那……我應該會覺得很滿足、很過癮!」若菱想像自己當上公司總裁之後的神氣模樣,到時就可以對現在的眾多長官擺派頭、耍威風,頤指氣使,真是酷斃了!
「有了健康之後呢?你又會如何?」
除了小感冒之外,若菱沒生過什麼大病,所以她對健康的感受不深,但她可以想像那些曾經失去健康、又失而復得的人,會多麼珍惜這件事。「有了健康就會很快樂,很好啊!」
「好,」老人的一連串詢問似乎告一段落,「所以這樣一路探究下來,我們人類所要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出來!」
「五個字?」若菱有點失望,她還以為會比自己想的更多呢,豈知更少。
老人拿起一支粉筆,在地上寫下:愛、喜悅、和平。
若菱有點錯愕,看著老人,等他解釋。
「你剛才說的那些人類所追求的東西,例如權力、財富、健康,最終還是在追求喜悅與內心的和平,不是嗎?」老人探詢若菱的意見。
「是可以這樣說啦,但快樂和喜悅又有什麼差別呢?」若菱不懂。
「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樣讓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老人順便理了理自己長長的白鬍鬚,「然而這樣一來,就出現一個問題啦── 」
老人看著若菱,眼裡是意味深長的破折號。
而若菱的臉上只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個問題就是:既然快樂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會隨之消失。但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喜悅,外界是奪不走的。」
若菱聽得發癡。她此生連真正的快樂都很少體會到,更別說喜悅了。
「而這裡所說的愛,也不是一般的男歡女愛,而是真正的愛,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2」老人繼續闡釋。
「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愛?」若菱雖然這樣問,但她自己從來沒有享受過父母那種無條件的愛。若菱的父母自顧不暇,沒有多餘的愛給她,所以她從小就只能羨慕別人,或是在看電視、電影的時候,想像自己是個幸運的孩子。
「是的,有些父母的確可以表現出真愛的特質,但很多父母卻是以愛為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產,讓小孩為他們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歷程。」老人此刻顯得有點嚴肅。
若菱低下頭,紅了眼。她自己的父母好像視她為無物,她倒寧願父母把自己當作財產,橫加干預、嚴厲管教,而不是不聞不問。
「好孩子,」老人委婉相勸,「父母也是人,他們有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盡其所能地在扮演自己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之下,你所得到的已經是他們盡力之後的結果了,你了解嗎?」
若菱委屈地點點頭。老人的話確實可以安慰若菱受創的心,只是她內在始終有個遺憾,永遠的遺憾。
在迷茫的淚水中,若菱抬起頭,看著老人。
「我知道你要問我什麼,」老人又在發揮讀心術了,「你想問我如何才能得到愛、喜悅與和平,是嗎?」
「是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這些東西,但為什麼幾乎人人落空?每個強顏歡笑的背後,隱藏了多少辛酸?為什麼會這樣?」若菱愈說愈激動,似乎代表全天下人在發出不平之鳴。
「因為,」老人等她說完,簡單而平靜地回答,「你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01一場奇怪的對話
我是誰?
「 你是誰?」
「 我叫李若菱……」
「 李若菱只是你的名字,一個代號。我問的是:『你是誰?』」
冬夜,下著小雨。一輛凌志跑車在陽明山的山坡路上疾馳著,加速、急轉、超車,熟練的車技不輸賽車選手。
在雨天以這樣的方式開車,一般只有兩種情況:趕路,或者逃命。
而若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
但若是後一種情形,她卻又似乎並不在乎命。
「萬一對面有來車怎麼辦?」若菱想,「那正好!死個痛快!」
念頭一出,自己都嚇一跳!為什麼最近老是有想死的念頭?
其實這種「自我毀滅」式的思...
作者序
新版序 快樂幸福的真正途徑是向內探索
十多年前,我受到啟發,只用了五個星期不到的時間,寫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到現在,這本書都還是廣為流傳,被譽為個人成長領域的經典之作,這,當然不是我個人的創作。感覺就是有一些訊息,要透過我流傳到這個世界上,我很榮幸,承接了這個任務。十幾年來,因為這本書,我受到了無數的祝福和感恩,當然,自己的人生也是跌跌撞撞的在經歷書中的所有過程。那一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的金句,我自己一直在體會實踐,愈發覺得,當初寫下這句話時,真的不夠理解它的深意和精髓。如今歷經滄桑的我,才逐漸領悟出它的真諦。
後來陸續出了其他的書,但這本書的確是涵蓋了所有的重點,以至於多年後,我想修改、整理它的內容,都發現無有可修改之處。感謝廣大的讀者,在這十多年漫長的歲月中,陪伴我走過人生的高低起伏。如今的我,單身加空巢,安居樂業的在北京定居,並且認真的經營微信公眾號「張德芬空間」,希望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繼續支持我的讀者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成長,不斷體驗人生的各種風貌,並且持續的創造奇蹟。
心悅誠服的接納「外面沒有別人」這句話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個人責任制」,也就是說,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我們也許無法控制,但是我們永遠可以掌握自己對外在人事物的回應方式。大家也能理解,我們看待、回應外面人事物的方式,其實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和命運。在這些年的探索中,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要成長改變的困難。很多人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仍然不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習慣── 也就是看待事物的觀點和我們以何種態度來回應人事物── 這是決定我們快樂、幸福、成功與否的關鍵點。
我自己曾經在一段感情當中痛苦掙扎,知道了所有的道理,但是情緒上就是過不去,也因此而受苦了很多年。最後幫助我走出來的,還是情緒上的臣服,以及對宇宙(老天)的安排的接納。很多人就是不明白如何過情緒這一關,其實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的和你不喜歡的感受待在當下,去經歷它,讓它燃燒你,啃噬你的心,消除你的業力。一方面,要努力的提振自己的生活,積極的學習新知、探索新的事物,並且要做到:改變!!!
很多人為婚姻所苦,那就必須學會放下對它的期待,有它沒它都要過得好。
很多人自己內心恐懼糾結,投射到孩子身上,那麼就需要自己去看到自己的匱乏與對孩子的不公平,承認自己在利用孩子讓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指責的所有外在的人事物,其實都可以去回頭看到:是我們自己內在的問題,而不是對方。然而這「回眸一看」是最難的。承認不是老公不好,而是我對他有偏差的認知和不切實際的期望,的確不容易。承認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我把過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沒有尊重他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這也很困難。承認是自己對金錢有匱乏感,而不是真的缺錢,同時,我內在就是想為錢煩惱,所以錢才來煩我,承認這點這也不容易。
無論你的煩惱是什麼,你都可以在生活當中,找到和你有一樣問題、處在一樣情境中的人,但是人家過得很好,人家沒有煩惱,人家逍遙自在。所以,更加證實了:我們的問題是出在內在,而不是外在。
在個人成長的路上,誠實和勇氣是最重要的兩個特質。願意承擔責任,並且拿出勇氣去改變,是多麼的不容易。也因此,除了寫書,我也推出了很多線上和線下的課程,就是希望用各種方式去支持我的讀者,有更多的勇氣和真誠,願意為自己的幸福、快樂、獨立、自在而做出努力。
從小我們沒有被教導如何去取悅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相反的,我們被教導,要學習優良、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學習各種才藝,要勝過別人,才能有出息、才能光宗耀祖、才能快樂。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向。無怪乎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會茫然無措,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生活過得非常空洞、無趣。因為他們走錯了方向。真正的快樂是自己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看成果,光是過程就能夠讓我們雀躍,這才是人生應該追求的目標。
我們現在物質生活愈來愈豐富,可是抑鬱焦慮的人愈來愈多,就是因為大家走錯了方向── 都在外面的世界競爭、比較、抓取,很少人關注內心的滿足和喜悅。我希望《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經典之作,能夠繼續喚醒更多的人,提示他們快樂幸福的真正途徑是向內看,向內探索,取悅自己而不是取悅其他的人。能夠聽得進去並且及時修整自己的人,就能夠愈來愈幸福、喜悅。如果還是執著於外在的抓取、獲得,那麼人生的痛苦會愈來愈嚴重、劇烈。
對於人的痛苦,我總是有巨大的悲憫之情。當初寫這本書的時候就發下宏願,想要拯救更多的人脫離痛苦。但是,很多人願意沉溺在自己的痛苦之中,不願意改變,有時也讓我感到挫敗。我祈願自己能有更多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體驗到快樂的滋味,當我們願意臣服、謙卑的放下自己的痛苦,而接納生命之流時,那種自由解放的感受,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體會到。
謝謝你買了這本書,也希望我們因此而能有更多的連結。
德芬
新版序 快樂幸福的真正途徑是向內探索
十多年前,我受到啟發,只用了五個星期不到的時間,寫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到現在,這本書都還是廣為流傳,被譽為個人成長領域的經典之作,這,當然不是我個人的創作。感覺就是有一些訊息,要透過我流傳到這個世界上,我很榮幸,承接了這個任務。十幾年來,因為這本書,我受到了無數的祝福和感恩,當然,自己的人生也是跌跌撞撞的在經歷書中的所有過程。那一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的金句,我自己一直在體會實踐,愈發覺得,當初寫下這句話時,真的不夠理解它的深意和精髓。如今歷經滄桑...
目錄
新版序 快樂幸福的真正途徑是向內探索
再版序 生活是我們最好的上師
自 序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01 一場奇怪的對話── 我是誰?
02 老人的讀心術── 我不是誰?
03 做愛像去迪士尼樂園?── 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04 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05 人生就像一場戲── 角色面具
06 層層包裹的同心圓── 未知的自己
07 這個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 能量爭奪戰
08 你所招引的人、事、物── 吸引力法則
09 巧遇舊識── 初探潛意識
10 當靈性遇上科學── 我們創造了自己的世界
11 命好不怕運來磨── 潛意識中的人生模式
12 遇見難得的知音── 潛意識的表達方式
13 回溯童年的記憶── 身體造成的障礙
14 重新與身體連結── 瑜伽和呼吸
15 激勵大師的體驗分享── 飲食與健康
16 卸下光環後的人生── 健走真好!
17 「 擔心 」是最糟糕的禮物── 不如給他祝福吧!
18 一場「 小我增長秀 」── 同學會的啟示
19 被負面情緒套牢── 情緒的障礙
20 在谷底驚見陽光── 情緒的體驗
21 擺盪於背叛、欺騙之間── 情緒的爆發
22 是誰在傷口上撒鹽?── 情緒的療癒
23 愛過、痛過、哭過之後── 臣服的體驗
24 夢的秘密── 當下的臣服
25 背負重責大任的腦袋── 檢視思想
26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轉念作業
27 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 思想的癮頭
28 我是個婚姻失敗者?── 思想的攪擾
29 什麼讓我感到喜悅?── 認同的解離
30 老婆不是秀給別人看的── 身分認同的探索
31 戰勝了胜肽── 心想事成的秘密
32 未實現前就先感恩── 最後的試煉
33 開始,就是未來── 迎風飛揚
34 婚姻是一場修行── 親密關係的連結
35 快樂和對錯,哪一個比較重要?── 逃離思想禁錮的牢籠
36 還我本來面目── 回歸真我的自然狀態
後 記 期待解開謎團,與大家分享
新版序 快樂幸福的真正途徑是向內探索
再版序 生活是我們最好的上師
自 序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01 一場奇怪的對話── 我是誰?
02 老人的讀心術── 我不是誰?
03 做愛像去迪士尼樂園?── 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04 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05 人生就像一場戲── 角色面具
06 層層包裹的同心圓── 未知的自己
07 這個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 能量爭奪戰
08 你所招引的人、事、物── 吸引力法則
09 巧遇舊識── 初探潛意識
10 當靈性遇上科學── 我們創造了自己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