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話
再見!瑪法達
《娃娃看天下》終於譯出全套了。
起初,只是譯了兩集,當時並沒有出全套書的構想,後來《娃娃》在自由中國受到了普遍的熱愛,才一口氣將它們譯了出來。
《瑪法達》並不是一套深奧的哲學書,文字亦很淺近,可是原作者季諾的西班牙文,卻有他自己的風格和趣味。如何將他的口氣,用中文完全忠實的表達出來,其實對我是很簡單的。這話如何說呢?我本身是一個《瑪法達》的愛讀者,看她說話看多了,不只是言傳,也有意會,這種語文,進入我心中的時候,它,已融成了「我的語文」,不是中,也不是西,它是活生生長在心中的一種幽默,我不過是用中文的語法將它表達出來而已。
翻譯的人,一向注重「信、達、雅」這三個要素。我自然亦不會過分的放縱自己,信手亂譯;可是文中許多無法直譯的字,便自作主張的替它改為我國的俗語。譬如說,娃娃們喜歡彼此稱呼為「小炸馬鈴薯片」。如果直譯,便嫌太長,也不符合我們俚俗語言的趣味;如改為「小土豆」,當更能被我們所接受。這種情形,在書中屢見不鮮。西班牙文在動詞變化上十分複雜,也十分精確,往往兩個字便可代表時間、人物和關係,而我國的語文,卻非得用上四、五個字才能交代明白,這亦是我比較費心的地方。
《娃娃看天下》雖然不是每一單元都很精彩,可是它畢竟是一套適合男女老幼一看再看的好書。書中的娃娃們,代表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對價值觀念和理想各不相同的人,也道盡了日常家庭生活和娃娃思想的面相。
在這一套書中,我偏愛馬諾林這個孩子甚於任何一個,他雖然處處被人嘲笑,卻是最腳踏實地、最穩紮穩打的一個小東西。菲力普的個生太富幻想,而少於行動,但他的忠厚憨直卻是一種美德。蘇珊娜是一片不可缺的甘草,世界上如果缺了這種虛榮小女人,那麼人的高下可愛亦失了比較,這個角色是一個極有力的穿插。米蓋老是在等候人生給他些什麼,一如你我。自由是後來才加入這群娃娃的行列,她是新一代父母教育之下的產物,總是想鬧社會革命,而她的革命思想,仍是浪漫派似的不著邊際。瑪法達的小弟弟吉也,這個角色的安排是一個極好的陪襯,道盡了新生的一代對價值觀念和處世態度的有別於上一代的現象。書中的主角瑪法達,初看有意思,後來她老是關心政治、關心群眾,翻來覆去總是那一套,反而使人對她失去興致;季諾自己在書成之後,也說出他對瑪法達感到不耐。
畢竟,這是一群活蹦亂跳的孩子,也是極為正常的孩子,一如你我家中的任何一個孩子。他們不特別、庸庸碌碌,長大了也將是一大群平凡人中的平凡人。那麼,我們這些同樣平凡的人看看他們的故事,也會會心一笑吧!
一本書,無論是自己寫的,或是自己譯的,好、壞,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寫作的路,是漫長而寂寞的。苦,沒有人分擔;樂,也是自己一剎那的體會。書出了,耕耘的人隱退──他不是演員,起幕、落幕、謝幕、掌聲或噓聲,在遠方的他,聽不見也感不到。畢竟,這都是次要的事情了。
寫於一九七七年六月六日在西非奈及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