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曆3月盛事,來回超過300公里,
總動員人數300萬人——
「最強臺灣媽」朝聖全攻略&全紀錄!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北港迓媽祖、
白沙屯媽祖進香,
從新手到老手,從上路到路上,
十年媽祖進香紀聞!
收錄超過百張照片,
最詳盡、最好讀、最趣味的
媽祖活動紀實!
* * *
從早期為了渡過海象險惡的臺灣海峽開始,四面環海且海上活動頻繁的臺灣,就與其他華人社會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海上女神「媽祖」成為民間最普遍的信仰,並進一步發展出臺灣獨有的遶境及進香文化。農曆三月全臺瘋媽祖,已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盛事,每年吸引信徒、一般民眾、外國觀光客熱情參與。
媽祖牽起的緣分,讓幾十萬人在共同的道路上一起前進。幾百公里的路程中,進香客要發揮毅力徒步隨行,而路上的食衣住行育樂、吃喝拉撒睡該如何解決?這有賴所有進香客們萍水相逢的真情互動、沿途民眾自發自主的熱誠相助,幾十萬人協力合作,才能讓活動順利完成。
本書由參與進香活動長達十年、熟悉臺灣歷史民俗的作家王惠光執筆,詳細收錄三大媽祖活動的歷史發展、事前準備、沿途紀錄、軼聞趣事,並搭配百餘張照片。既是未參與活動者的朝聖攻略,也是實際參與者的夢迴紀聞,讓沒有參加過的人可以體會、想要參加的人可以準備、參加過的人可以回味。無論你在哪裡,只要翻開這本書,就能來到鑼鼓聲喧囂、進香旗飛揚的萬人進香路上!
* * *
▍參與媽祖活動長達十年、熟悉臺灣歷史民俗作者的現場直擊!
王惠光:「大概從十年前開始,我每年都會參加媽祖進香的活動,也帶過許多有興趣的朋友參與,參加過的人都覺得進香活動很有意思。坊間雖然也有很多媽祖進香活動相關的書,但都是偏重從活動的儀式及宗教的觀點來說明。我卻想從一個實際參與者的角度來觀察及介紹:讓沒有參加過的人可以體會、讓想要參加的人可以準備、讓參加過的人可以回味。」
▍身為「媽粉」,你不可不知
✓ 媽祖進香時間靠「擲筊」,往哪裡走靠「感應」?
✓ 一間廟裡的媽祖其實不只一位,各有職責,還會輪流出巡?
✓ 光是誦念進香客的名字就要同時動員五百人?
✓ 超熱門的白沙屯拱天宮橘色宮廟帽哪裡領?
✓ 隨行的人成千上萬又要好幾天,睡在哪裡?
✓ 移動餐車、移動廁所、移動充電、移動醫療站,還有移動淋浴間?
✓ 「香燈腳」、「報馬仔」、「累了請上車」是什麼?
✓ 民眾可以鑽轎底、領壓轎金,還能抬神轎?
✓ 求健康、求學業、求保佑,還可以邊走邊徵女友?
▍此生必去一次,去了一次又會再去好幾次!
三月全臺瘋媽祖,每年吸引信徒、一般民眾、外國觀光客熱情參與,已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盛事之一。本書完全解析媽祖進香遶境活動,除了歷史沿革的詳細介紹,還有參與活動的事前準備、注意事項、軼聞趣事,以及超過百張的現場照片!
▍各界學者、名人真情好評!
【法國國家功勳騎士.律師】尤美女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豐楙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德
【民俗專家.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林茂賢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
【全國律師聯合會第一屆理事長】陳彥希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媽祖進香已是臺灣人必做的十件事之一,作者以他生動活潑及感性的文筆,將媽祖進香的意涵、精神及價值描寫得鞭辟入裡,並將進香過程臺灣人所展現的人情味及對宗教的虔誠敘述得令人動容,讀此書你可以體會、知所準備及回味無窮。」——【法國國家功勳騎士.律師】尤美女
「在此不必掉書袋:朝聖?朝山?都不必;甚至還願、功德也不必,因為『人在做,自己在看』,當下的我、無意識的我,坦蕩蕩於中臺灣的天之下。王律師在筆下記錄的感應,就是初心的再發現:年輕人為何還要再走?為何大老闆堅持走完全程,作為眾人中的一個符號:自由自在、不被社會身分束縛?從而找回自己,一個被塵封的初心。這是一本體驗錄,也是一本『進香需知』,大家曷興乎來、一起分享心的躍動。」——【中央研究院院士】李豐楙
「媽祖的形象就是臺灣母親的意象。每年各地媽祖廟舉辦各種遶境、進香、刈火等民俗活動,其實就是臺灣社會集體的心靈療癒。王惠光律師實際參與民間遶境進香,以一步一腳印,記錄媽祖進香過程,體認宗教信仰撫慰人心的力量,更見證臺灣深層的民俗文化。」——【民俗專家.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林茂賢
「本書是走讀臺灣媽祖文化的最佳指南和實用百科。知名旅遊作家王惠光律師一步一腳印,透過豐富的圖文報導、趣味的田野觀察,以及深刻的文化分析,分享他多年來親身參與進香遶境的『媽祖奇緣』。值得所有想體驗『三月瘋媽祖』宗教景觀與民間活力的讀者們仔細品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
「自從媽祖進入臺灣人心中,成為我們危難窘困的倚靠以來,這是第一本踏查式的進香指引。翔實而鉅細靡遺記述香燈腳的冀盼、喜悅,以及以媽祖鸞轎巡過的大千世界。不論是臥榻神遊,抑或躍躍欲試,允宜人手一冊!」——【全國律師聯合會第一屆理事長】陳彥希
作者簡介:
王惠光
執業超過三十五年的律師,除了一般的律師業務外,也長期在大學兼課,講授法律倫理課程。曾出版國內第一本法律倫理的教科書,在律師倫理這個專業領域上頗受律師界肯定。
在法律專業之外,非常喜愛旅遊,多年前曾經出版《漫步在鎌倉》一書,備受好評。平常對臺灣的歷史涉獵甚深,近年來更熱衷參與臺灣的民俗及宗教活動,另合著有《雙廈記》。
章節試閱
前言
大概從十年前開始,我每年都會參加媽祖進香的活動,也帶過許多有興趣的朋友參與,參加過的人都覺得進香活動很有意思且值得介紹。坊間雖然也有很多媽祖進香活動相關的書,但都是偏重從活動的儀式及宗教的觀點來說明。我卻想從一個實際參與者的角度來觀察及介紹,而我的目的是:
讓沒有參加過的人可以體會。
讓想要參加的人可以準備。
讓參加過的人可以回味。
臺灣的媽祖信仰,因為多重歷史及社會因素交織,已經截然不同於其他華人社會,演變成獨有的信仰文化。先民渡海來臺時要經過海象險惡的臺灣海峽黑水溝,當然會祈求海上女神媽祖的保佑。再加上清廷的攻臺及多次平定臺灣民亂的政治需求,累次對媽祖加封且在臺灣獨尊媽祖,媽祖遂成為臺灣民間最普遍的信仰。
臺灣早期的移民社會中,宮廟在社會凝聚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大陸原鄉多以同姓氏聚落為主,宗祠對同宗族居民有強大的凝聚作用,而臺灣的移民聚落來自不同姓氏,宮廟藉由定期舉辦的廟會及進香遶境等宗教性活動,鞏固了居民的感情並調節生活節奏。在大陸原鄉時會在宗祠中藉由對祖先的崇敬來定紛止爭,在臺灣移民社會中則藉由宮廟中神明的威儀讓居民的糾紛得以處理。宮廟與宗祠有類似的社會功能,卻有截然不同的風貌。
媽祖作為臺灣最普遍的傳統信仰,有關媽祖的宗教活動也影響早期移民社會的作息。而從一八九五年開始,兩岸政治上的長期分隔導致媽祖信徒以前往北港進香取代前往湄洲進香,這些歷史及社會因素再融合了移民社會傳承下來特有的人情味,使臺灣發展出特有的進香文化。
媽祖牽起的緣分,讓幾十萬人在共同的路上一起向前。幾百公里的路程中,進香客要發揮毅力徒步隨行,而彼此間萍水偶遇的真情交談、自然流露的熱誠互助,更有無數默默付出在沿途為進香客準備吃食、提供交通、慷慨借用衛浴、發放必需品等後勤補給的熱心民眾。是幾十萬人共同協力合作,才能讓進香活動順利完成。
如果要講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則支撐這美麗風景的人情味確實在媽祖進香的活動中展現無遺。
媽祖誕辰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在農曆三月時節,媽祖慶典的相關活動特別多,所以有三月痟(瘋)媽祖的說法。
文化部所登錄的國家重要民俗總共有二十四項,其中第三項到第五項分別是「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北港迓(迎)媽祖」、「白沙屯媽祖進香」。這三個活動因為規模特別盛大而且最具有代表性,成為三月瘋媽祖的象徵。本書以隨筆的方式記述我參加大甲和白沙屯兩個進香活動的心得及記憶,並且在最後介紹我也曾多次參加的北港迎媽祖活動。
*
第一章 大甲和白沙屯的不同
每年媽祖進香活動期間,媒體都會大量報導,熱鬧的畫面往往吸引民眾的目光。朋友們知道我每年都去參加,經常就會有人跑來問我說,到底媽祖什麼時候要去進香,明年他也要排休假跟著我去。
我每次都回答:我不知道欸。
真的是很抱歉,但我確實是不知道。因為每年媽祖進香的日期都不一樣。大甲鎮瀾宮是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天的下午六點由董事長擲筊請示媽祖;白沙屯拱天宮則是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五日中午一點由當年的爐主擲筊請示媽祖。在擲筊確定日期之前,誰都沒有辦法知道什麼時候去進香。
朋友又問全程需要幾天?要保留幾天的休假才夠?
我就回答:大甲媽祖確定是九天八夜,但白沙屯媽祖的總天數也是在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擲筊決定,在此之前,誰都不知道要走幾天。
朋友又問,那路線到底要怎麼走,他不想帶睡袋睡地上,他想要在沿途的飯店過夜,看能不能先知道行程好預訂飯店。
我只好說:大甲媽祖的路線是固定的,但是白沙屯媽祖的路線全部由媽祖臨時決定,事前誰也不知道。
如果照我說的,看起來大甲媽祖和白沙屯媽祖兩個進香的行程好像不大一樣。確實真的是不一樣,兩個活動至少還有以下的差異:
一、大甲沒有報名制度;白沙屯進香活動則有報名的制度,報名者會拿到臂章、背心、帽子、毛巾。
二、大甲叫作「往新港遶境進香」;白沙屯叫作「往北港進香」。不只前往的地點不同,因為「遶境進香」及「進香」名稱的差異,兩個活動的本質及內容也有差異。
三、大甲媽祖神轎的前方有報馬仔、頭旗頭燈、開鑼鼓、繡旗隊、五大神將團、哨角隊、三十六執士隊等莊嚴龐大的前導陣頭,規模浩浩蕩蕩;白沙屯媽祖進香的路程中,神轎前只有頭旗,沒有其他陣頭前導。
四、大甲的隨香客在出發前三天開始吃素;白沙屯的香燈腳要在出發前三天茹素或吃早齋。
五、大甲到新港的去程全部吃素,包括沿途民眾提供的點心餐飲也都是全素,在新港祝壽大典完之後才可吃葷;白沙屯的去程及回程,葷素皆可吃。
六、大甲的路線固定,隨香客大部分都自行走在神轎前方,而且是距離很遠的前方;白沙屯因為路線不定的關係,隨行的香燈腳大都聚集在神轎的附近或者神轎後方。
七、大甲的神轎是八人大轎;白沙屯的是四人輕轎。因為神轎的大小不同,民眾鑽轎底時,大甲的神轎仍然直行前進;白沙屯的神轎則會偏向一側斜行向前。
八、大甲神轎的轎頂有光彩炫目的五指山LED燈;白沙屯神轎行進速度快,轎頂又有粉紅色帆布,有「粉紅超跑」別稱。
九、大甲日夜都在趕路,晚上駐駕過夜的時間也很短;白沙屯在用餐時間會停駕休息讓香燈腳用餐,晚上也會有較長的駐駕過夜時間讓香燈腳睡覺。
十、大甲的神轎在大部分的路段開放給一般民眾幫忙抬;白沙屯的神轎則幾乎都由轎班人員負責抬。
十一、大甲的神轎短暫停駕休息及晚上駐駕過夜的地點都是在宮廟,而且是事先就確定好的地點;白沙屯的神轎不只會進入宮廟,也可能會進入民宅、商家、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停駕休息或駐駕過夜,地點事先不確定。
因為兩個進香活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參與者的體驗及感受也會不一樣,產生的樂趣也會大大不同。這也是進香活動的魅力所在,所以很多人兩個進香活動都會參加。每年只要有時間,兩個活動我都會去。
*
第五章 累了請上車
白沙屯進香號稱來回要走四百公里(直線距離約三百公里),大甲遶境進香來回要走三百公里(直線距離約兩百公里),走那麼遠,累了怎麼辦?
其實不用怕,就在隊伍的旁邊,可以看到有很多的香客服務車跟隨著隊伍前行,走累的人可以上車去坐著休息,休息夠了再下來走。這些服務車都是熱心的民眾主動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幫忙,完全不收費,他們在進香期間所做的服務就是幫忙載運走不動的進香客。
大部分的香客服務車都是小貨車改裝的,把貨架的雜物清空,擺一些小板凳並加以固定,這樣就能載十幾個人。貨車後方的防護板放下來後會空空的,上下車都很方便。
當然,也有很多服務車是轎車。轎車不易改裝,就在車外寫上告示,讓人家知道這裡也可以服務。最近幾年服務車的規模越來越大,甚至有大型遊覽車及大型貨櫃車也加入服務車的行列,載客量當然就多很多。
載客服務車的外型很明顯,無論是哪一種車輛,都會有布條、紙板招牌,或直接在車窗上寫著「累了請上車」的字句。想坐服務車的話也很簡單,在任何地方看到服務車,跟司機招手打一下招呼,只要後頭還有空位,司機就會停下來讓你上車。有些服務車也會主動招攬,所以進香沿途常常會聽到「累了請上車」的廣播聲音。
有很多初次參加進香的人,即使沒有走得很累,也都會想坐上去載客服務車試試看。這種鄉土味十足的交通方式,總會帶來許多歡樂。
大甲的隨香客比較分散,有時候相差幾十公里,服務車相對感覺較分散,隊伍旁邊比較不容易看到服務車。
白沙屯的香燈腳都聚集在神轎附近及後方,人數又多,服務車便相對比較集中。經常會看到有大量的載客服務車跟隨白沙屯的隊伍旁邊一起向前行進,數量之多,幾乎是隨招隨有的狀態。
另一方面,因為白沙屯的香燈腳大部分都有穿制服及戴橘帽,辨識度很高,服務車很容易找到服務的對象。所以不只是在隊伍的旁邊,甚至在神轎位置附近的各個火車站及巴士轉運站,也會經常有服務車主動招攬那些穿著制服的落單香燈腳,問要不要幫忙載到神轎及隊伍旁邊。
因為服務車外面都會貼上「累了請上車」的顯目字句,廣播也反覆地誦念累了請上車,久而久之,大家都把載客的香客服務車暱稱為「累了請上車」。
其實服務車不只載客,還有其他後勤補給的服務車,其中以現代人最需要的手機充電服務車最為貼心。進香時間那麼多天,沿途會有聯絡、照相、查資料等等的需求,手機使用量頗大,很快就沒有電。而參加的人那麼多,充電的地方當然不足,有些人看到有手機充電的需求,乾脆就買柴油發電機裝在小貨車上,並配上插座等充電設備,就變成充電服務車。剛開始只有少數,最近幾年,充電服務車越來越多。當然,充電也是免費的。
而在所有進香隊伍的服務車當中,最具有現代化管理思維及效率的,要屬白沙屯的行李服務車。
大甲的隨香客比較分散,而且多是採取走累了休息,休息夠了再上路的方式,加上白天出發和晚上過夜的時間及地點也因人而異,所以大甲隨香客的行李不容易集中保管。
白沙屯的香燈腳都集中在神轎附近及後方,而且香燈腳一大清早會和媽祖一同起駕,晚上則和媽祖同時駐駕過夜,所以從很多年前開始,就有服務車專門幫香燈腳載運行李。從早上起駕的地點將行李集中後,載送到到晚上駐駕的地點再還給香燈腳,這樣讓香燈腳白天可以輕裝行走,沒有背行李的負擔。
二○二四年開始拱天宮更正式成立了行李運輸公務車隊,準備了好幾輛大型的貨櫃車。要寄放行李的香燈腳在報名時可以登記行李寄放(很快就額滿了,沒登記到的人只能期待每天如果還有置放空間時會開放的少部分候補名額)。每天早上,有登記到的香燈腳先將行李寄放,到了晚上駐駕地點確定後,工作人員會將整個貨櫃中堆放如山的行李先卸下,按號碼順序分別放到不同的籠車欄架中,當香燈腳前來領取行李時,工作人員可以依照號碼迅速從籠車中取出行李。雖然這個服務也是免費的,但其高效率的表現,絕對不輸給收費的國際快遞公司或機場航站。
*
第六章 媽祖請客當然要用最好的
很多去參加過媽祖進香的人都會說,明明走了數百公里,運動量充足,可是為什麼這一趟走下來居然沒有瘦,反而還胖了幾公斤。
道理很簡單,因為媽祖進香沿途,有無限供給的餐飲點心,不只好吃,而且全部都是免費的。一邊走一邊吃,吃了幾百公里下來,不胖也很難。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沿途的各個大型廟宇,都會在神轎來臨前準備大量的食物,接待遠道而來的各路隨香客。廟裡擔任烹煮的志工媽媽們一大早,有時候甚至是前一天或前幾天,就在廟裡面洗切食材,烹煮炒炸,準備迎接進香隊伍的到來。
問她們累不累,都說是為媽祖準備的,不會累;問她們怎麼都這麼好吃,都說隨香客走那麼遠很辛苦,當然要煮最好吃的給大家吃;問她們怎麼煮這麼多這麼豐盛,吃不完怎麼辦,都說幫媽祖請客,不能漏氣,準備太少會沒面子。
中餐及晚餐的餐食通常是一連串大型菜桶或大型圓盆盛裝的大鍋菜,由大家自行用大杓子舀取飯菜。雖然不一定是什麼高級食材,但共同點是味道都很好。這是要幫媽祖招待大家,是敬獻給媽祖的心意,絕對不能草率。
偶爾也會看到有人以流水席的方式供餐,湊滿五人就開桌,最多坐八人,所以可能和不認識的人坐一起。標準是六菜一湯,外加白飯炒麵無限供應。坐定後服務人員迅速上菜,吃完後迅速撤菜清理桌面讓下一批的人上桌。效率很快,翻桌率很高,一個小時內翻桌翻個三、四次是常有的事。
現代工商社會中,大家已經沒什麼機會吃到這種桌子不動、人如流水來來往往的真正流水席,媽祖進香時倒是有這個機會。
大甲媽祖前往新港的去程是吃素的,所以大家提供的餐食點心都是素食。從新港回大甲的回程就可以吃葷,餐食提供者都會把葷食區及素食區分開擺放,長期茹素者也不怕錯用。
白沙屯是在出發前三天吃早齋(也可全天素),但出發後全程可以吃葷。
用餐時間停駕休息與否,白沙屯和大甲不大相同。白沙屯一定會在用餐時間停駕,讓大家有用膳及休息的時間,可能一到兩、三個小時不等,由媽祖臨時決定。至於大甲媽祖的表定行程中,去程比較趕,並沒有排定在用餐時間停駕休息;回程時行程較為緩慢,用餐時間大致有排定停駕休息的時間。
因為白沙屯媽祖行蹤不固定,不知道要在哪裡停駕用餐,解決的方式就是有很多供膳車跟隨在隊伍附近。一旦媽祖確定停駕,待命的供膳車就開過去停駕地點供食,香燈腳就在路邊吃起來,休息時間過後再繼續上路。
因為是提早準備好的,而且供膳車載送量有限,所以提供的大鍋菜菜色就無法和大甲媽祖沿途的宮廟相比,而且最近幾年有逐漸改用便當的趨勢。
白沙屯媽祖行縱不固定,不只是提供正餐餐食的人要傷腦筋,連送點心飲料的人也必須開著車一路跟隨隊伍。等媽祖走到一段較長而筆直沒有叉路的地方(因為沒有叉路的話,媽祖就會一直往前進而不會轉彎),就趕快繞到媽祖前方的路上,把東西從車上卸下來發送給大家。
在進香期間,有些人是開著大卡車甚至貨櫃車全程跟隨的,因為要發送的東西很多,並不會一次一天發完,而是按進香天數比例拿出來發送,所以白沙屯的進香隊伍附近,經常會看到有載滿整車準備要發送物品的大卡車或大貨櫃車全程跟隨。
雖然說白沙屯進香沿途的正餐飲食可能不如大甲進香沿途的豐盛,但是白沙屯媽祖到北港朝天宮進廟這一天,北港人所提供的餐食,其豐富熱鬧的程度會讓第一次參加的人驚嘆無比。在大甲和白沙屯進香全程所有提供餐食的場面,就屬白沙屯媽祖到北港進廟的這一天最為澎湃。
從北港鎮北辰派出所一直到朝天宮這兩公里的馬路旁邊會搭滿數百個帳篷,整個朝天宮周遭也擺滿各式各樣的美食攤。這都是要免費提供給當天擁進北港的數十萬名香燈腳及一般民眾享用的。北港的街道上滿滿都是免費提供吃食的攤位,如果真的要形容,可以說整個北港鎮都在請客。
而無論是大甲或者白沙屯,每天都要提供吃食給數以萬計的進香客及沿途民眾,這確實是很大的工程。一般而言,宮廟所提供的是正餐,沿途路邊則還不斷有民眾提供的點心、水果及飲品。粽子、包子、麵包、玉米就不用說,有包裝的點心如鳳梨酥、沙琪瑪、糖果、銅鑼燒都是基本款,還有現煮現做的紅豆餅、烤香腸、肉圓、貢丸湯、魚丸湯、炸花枝丸,應有盡有。
提供飲料的攤位是最多的。長途步行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瓶裝水的消耗可想而知,但不必擔心,沿途飲用水的供應多到難以想像。放有冰塊的大水槽中還有取之不盡的冰涼可樂、汽水、運動飲料、蠻牛,甚至現煮咖啡、現泡茶飲、現搾甘蔗汁、現剖椰子水也經常出現。
如果要水果,沿途到處有洗好切好的的香蕉、西瓜、鳳梨、蓮霧、芭樂,等待大家取用。尤其是經過全國最大的西螺果菜市場周邊時,水果商們都會拿出最好吃的當令水果讓大家免費吃到飽。
如果問他們說是不是挑最好吃的水果請大家,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媽祖婆請客,當然要用最好的。
提供點心飲料水果是全家大小出動的。雖然是送東西,但並不是那麼好送出去,因為送東西的人太多了,所以要拚命推銷。最常看到的標語是:「老闆有指示,東西沒送完不准下班」、「阿嬤有交代,東西沒送完不准回家」。
參加過進香的人都有這種經驗,走著走著,就會有人忽然塞東西過來給你,但實在是已經吃飽喝飽了,不得不拒絕。要如何婉拒人家塞過來的東西也是一門學問。
前言
大概從十年前開始,我每年都會參加媽祖進香的活動,也帶過許多有興趣的朋友參與,參加過的人都覺得進香活動很有意思且值得介紹。坊間雖然也有很多媽祖進香活動相關的書,但都是偏重從活動的儀式及宗教的觀點來說明。我卻想從一個實際參與者的角度來觀察及介紹,而我的目的是:
讓沒有參加過的人可以體會。
讓想要參加的人可以準備。
讓參加過的人可以回味。
臺灣的媽祖信仰,因為多重歷史及社會因素交織,已經截然不同於其他華人社會,演變成獨有的信仰文化。先民渡海來臺時要經過海象險惡的臺灣海峽黑水溝,當然會祈求海...
推薦序
推薦序:走上神聖之道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豐楙
在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中認識的奇材,王惠光律師即是其中之一。當時基金會亟需一位律師顧問,和成牌邱弘茂先生介紹。還強調:「王律師對民俗活動特有興趣,投入甚深。」一見面果然是同好,這次看到他寫的媽祖進香,將十年來年年參加的所見所感擇精書寫,一讀就難以釋卷。印證他投入民俗信仰之深,身之屨之、純屬一己的體驗,致使我也喚起許多回憶。家慈出生北港,雖過繼水林紀家,每年「三月痟(瘋)媽祖」仍時常返回北港,帶著家小「看熱鬧」:媽祖返回北港,此乃年少回憶。民國六十年在大甲美人山服預官役,一聽大甲媽進香活動,就請假跟隊,當時人雖不如現在之多,仍邊走邊體會;後來配合表演團隊的「修行」,另選白沙屯進香,體驗另一種情境。至於南瑤媽則因內人娘家在廟旁,一再講到自己的親身體驗。三處的媽祖進香就記錄於這本「手冊」中,印證大甲人的一句口頭禪:「一生一定要走一趟進香!」王律師就像許多人,何止一次、樂此不疲,到底應該怎麼看待、體會?
這種「進香之旅」在當代臺灣,創造了一個「宗教奇蹟」!未曾因為現代化而冷淡,反而愈加風風火火,從常民到學者俱有,後者寫成專書、專論,遍及各學門: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學理盡出,嚴謹有力,惜乎限於學術圈,「趣味性有限」!王律師則是翻轉寫法,坦率表明就是「注重市場性」,必須具有可讀性與趣味性,所以使用「記述性的隨筆方式」,這是一本典型的隨筆體。一看二十個標題,就知道涵蓋進香的方方面面,凡走過的就會「分享」,尚未走過的也不必擔心:放心各走一趟,就能體會什麼是臺灣味:人情味、鄉土味。這些原本存在於漢人社會的,在工商業化、現代化的社會變遷中,逐漸淡薄甚或消失,就在一趟旅程中重新體驗到:這就是臺灣最美麗的風景。他也承認有些「上不了檯面的人為操作」:搶轎、政治人物爭相露臉……卻選擇「只講光明面及樂趣面」,這些才是人的「初心」:去除機心、坦然相對,這個心是當下的、圓陀陀、光灼灼的,到底什麼情境促成的?
在一個職業律師眼中,常說:「這種工作讓他洞燭人性」,面對的是人心紛擾,士農工商、擔葱賣菜,階級不同,人慾則一。習以為常,就是「常」的一面:打拚、必贏,這就是律師的日常!身在社會之網中,處理的心總是糾葛、打結。等他經歷過進香旅程後年年投入,「也帶過許多有興趣的朋友參與」!在這麽忙碌異常的社會中,為什麼會有這種選擇?在他多年的見證後,除了本文的介紹,文末還附上的「小故事」,每一則多少負載著「大道理」,見證者可以是一個小孩、羞澀的村婦、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敘述雖說簡短,卻是初心朗朗、坦露於祥光下。這些故事偶或見於媒體,絕大多數是他自己親見耳聞的:一個「非常」的世界。這種情況舉世俱有,就像紀錄片的標題:「神聖之道」,到底形成什麼激勵的力量?
在律師之筆下記錄的村婦,樸實無華的語言:媽祖請客當然要用最好的;王功賣蚵嗲的小販,卸下價目表後臨時寫上:「媽祖請客,香燈腳免費」。王律師就是會「說故事」,說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因為在日常之外看到「非常」:終於打開一個久被塵封、塵濁的世界,露進陽光與雨露。在平淡的敘述中,所寫的一些「感應」事蹟,在見證的神聖之旅中:「人在做,媽祖在看?」尋常人家既會打開家門,也就打開了心。在律師眼中的日常生活,其中充斥著病態:我贏你就輸、我聰明就詐騙你笨……在工作中處理太多的,就是日常世界的扭曲面向,但一旦人與神在感應中,就開啓了一個生機:諸如有些媽祖廟為什麼有靈氣,也就是靈性充滿!但有些為何沒有?因為「人在做,天在看」。就像燈座上常見的四個字:「天鑑在上」,媽祖之眼就是天鑑,所以走完一趟領取錦旗,不必評審,也無法審查,因為評審在心、走上神聖之道的「初心」:功德。
我也說一個不大不小的故事,在中部大學的校長室,一位校長娓娓道出:職務再忙,這段期間都要抽空走進香之路,並非為了測試毅力、體力,而是重複體驗在媽祖的祥光下。而後由他擴及學界,這個團隊凡有四、五十個,就在數十萬人中,共同體驗日常之外的「非常」之旅。在此不必掉書袋:朝聖?朝山?都不必;甚至還願、功德也不必,因為「人在做,自己在看」,當下的我、無意識的我,坦蕩蕩於中臺灣的天之下。王律師在筆下記錄的感應,就是初心的再發現:年輕人為何還要再走?為何大老闆堅持走完全程,作為眾人中的一個符號:自由自在、不被社會身分束縛?從而找回自己,一個被塵封的初心。這是一本體驗錄,也是一本「進香需知」,大家曷興乎來、一起分享心的躍動。
推薦序:走上神聖之道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豐楙
在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中認識的奇材,王惠光律師即是其中之一。當時基金會亟需一位律師顧問,和成牌邱弘茂先生介紹。還強調:「王律師對民俗活動特有興趣,投入甚深。」一見面果然是同好,這次看到他寫的媽祖進香,將十年來年年參加的所見所感擇精書寫,一讀就難以釋卷。印證他投入民俗信仰之深,身之屨之、純屬一己的體驗,致使我也喚起許多回憶。家慈出生北港,雖過繼水林紀家,每年「三月痟(瘋)媽祖」仍時常返回北港,帶著家小「看熱鬧」:媽祖返回北港,此乃年少回憶。民國六十年...
目錄
推薦序:走上神聖之道
前言
第一章 大甲和白沙屯的不同
第二章 香燈腳匯集成的橘色潮流
第三章 精緻華麗的進香旗
第四章 媽祖廟前的萬人大露營
第五章 累了請上車
第六章 媽祖請客當然要用最好的
第七章 民生需求怎麼辦
第八章 莊嚴氣派的前導陣頭
第九章 在那起駕的夜晚
第十章 不定向的粉紅超跑
第十一章 香燈腳請毋通軁轎跤
第十二章 盡忠職守的開路先鋒報馬仔
第十三章 進香活動的環保問題
第十四章 無限的商機
第十五章 不同的媽祖廟有不同的媽祖
第十六章 遶境和進香不同
第十七章 回鑾的喜悅與離愁
第十八章 圓夢之旅
第十九章 北港迎媽祖的由來
第二十章 鞭炮與花車
謝詞
推薦序:走上神聖之道
前言
第一章 大甲和白沙屯的不同
第二章 香燈腳匯集成的橘色潮流
第三章 精緻華麗的進香旗
第四章 媽祖廟前的萬人大露營
第五章 累了請上車
第六章 媽祖請客當然要用最好的
第七章 民生需求怎麼辦
第八章 莊嚴氣派的前導陣頭
第九章 在那起駕的夜晚
第十章 不定向的粉紅超跑
第十一章 香燈腳請毋通軁轎跤
第十二章 盡忠職守的開路先鋒報馬仔
第十三章 進香活動的環保問題
第十四章 無限的商機
第十五章 不同的媽祖廟有不同的媽祖
第十六章 遶境和進香不同
第十七章 回鑾的喜悅與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