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七月十五盂蘭盆會,在民間也被稱作“鬼節”,是宗教特徵十分鮮明的民俗節日。演出于鬼節的目連戲,作為重要的民俗現象,彰顯出節日內涵著的度亡功能。本書從鬼節在明代以來的盛行,以及豐富的節物表現,考察了目連戲作為民間勸善書的倫理道德內涵。作者選取福建莆仙目連戲的田野演出個案,回應了田仲一成、容世誠等人的論點,指出敷衍在宗教禮儀中的超度主旨,內在地規定了目連戲的“勸善”職能。
作為戲劇化的表達方式,目連戲通過神、鬼、人在天堂、地獄、人世的遊走,渲染了節日慶典的宗教氣氛,凸顯出宗教超度所必須的勸善懲惡、懺悔罪孽、自我成就等儀式內容,這不但成為理解目連戲文學形象塑造的基礎,也成為破解節日慶典與故事傳說相互依存關係的重要依據。本書同時將目連戲研究中的數十個問題,分散在各個章節,以期從宗教信仰和節日慶典的角度,對目連戲研究有所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