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父與子的圖書 |
父與子 作者:屠格涅夫 / 譯者:鍾文 出版社: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4-08-01 語言:繁體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77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電子書 |
$ 96 |
Readmoo |
世界經典文學 |
$ 140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141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俄國文學 |
$ 144 |
三民網路書店 |
小說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這是一個需要反抗的時代,這更是一個註定反抗要幻滅的時代,巴扎洛夫在這個衝突與幻滅的窄縫裏應劫而生。他鐵一樣的反抗著一切,判斷了一切。在否定與睥睨的精神使命下,死亡是最後的權利,也是唯一的權利。屠格涅夫以【父與子】為軀殼,寫出一個人最兇狠,最巨大的障礙正是自己,虛無是一件黯陳無邊的黑罩,它蓋住了既有的光輝,更蒙住了巴札洛夫明亮的眼睛,使他連自己也踐踏了。小說裡父親與兒子代表著俄國兩代之間日益增長的代溝,兒子角色代表著「激進派」,崇尚虛無主義和拒絕舊有的規則。顯見作者是想描繪出在1830至1840年代所見到的自由主義與虛無主義兩者間日益增長的文化差歧。
作者簡介:
屠格涅夫生於傳統富裕家庭,十六歲的時候父親去世,經常受到母親的責罰。屠格涅夫在聖彼得堡大學學習經典著作,俄國文學和哲學。1838年前往柏林大學學習黑格爾哲學。在歐洲屠格涅夫見到了更加現代化的社會制度,被視為當時「歐化」的知識分子,主張俄國效法西方,廢除包括農奴制在內的封建制度。1852年屠格涅夫發表了自己的特寫集獵人筆記。這是他觀察平民生活,和各界人士交談等生活經驗的摘錄。作者藉由一個獵人的視角,站在溫和的民主主義立場,對俄羅斯農民的遭遇記敘真實的描寫,同時表露深切的關懷。這部作品被社會各階層廣泛閱讀,當時正在考慮農奴制度改革的沙皇也非常讚賞。1855年屠格涅夫發表著名劇本《村中一月》,關心知識分子與貴族的階級衝突。1856年他發表小說《羅亭》,塑造一個具有革命熱情,唯獨缺乏具體行動的式微貴族叛逆形象。1862年屠格涅夫發表《父與子》主角巴扎羅夫狂傲、重視行動,重視科學實驗。是作者假想的新時代青年的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