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理想與熱情再度燃燒
七等生從一九六二年首次在聯合報副刊,經由主編林海音之手,發表小說處女作〈失業、撲克、炸魷魚〉,便開啟了他的創作生命。至二○一○年之秋,七等生獲得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發表得獎感言的散文近作。再到今年的二○一二年,他的文學創作歷程,正走過了漫長的半世紀五十年。
在臺灣文學史的系譜上,七等生向來被歸為戰後的第二代,但毫無疑問的,他是本土派現代主義的先驅者、獨行者,也是代表性、指標性的傑出作家。與他同代的大多傾向社會批評或鄉土情懷的寫實主義同儕比較起來,七等生可說最具有鮮明的、與眾不同的特質。
他的小說特質,一在主題思想,一在形式風格,一在小說語言。他創作的終極目標,認為是不斷通過文學的再現對生命的冥思,以塑造完整自我的工作歷程,因此其小說的著眼點,自不在於現實表象的反映而是揭露內心的感應。在形式風格上,七等生經常運用寫實與幻想的交融,創造寫實、寓言或象徵的美學形式,操作他那獨自性的語言節奏脈動,來探索繁複尖銳的現實問題,並且將它轉化為內心的冥想,內化為生命哲理性的省思。
依長期對七等生文學研究頗深的張恆豪先生對七等生創作的分期,在早期的「居城時期」(一九六二年之後、七○年之前),依次選了〈灰色鳥〉(1966)、〈我愛黑眼珠〉(1967)、〈慚愧〉(1967)、〈精神病患〉(1967)、〈結婚〉(1967)、〈分道〉(1969)等六部,這其中,〈精神病患〉是中篇,原先即有兩種不同版本,最早發表於《文學季刊》第二期(1967),後來七等生本人做了某些刪減,大林出版社的《放生鼠》(1970)、遠行出版社的《放生鼠》(1977)及《我愛黑眼珠》(《七等生全集》,2003)都是蒐入此一刪減本,本選集亦復如此。〈分道〉,原先發表和後來蒐在《巨蟹集》(新風出版社,1972)都命名〈十七章〉,〈分道〉是作者後來的改名。
中期的「離城時期」(一九七○之後,至七三年),選了〈流徙〉(1971)、〈禁足的海岸〉(1971)、〈期待白馬而顯現唐倩〉(1972)、〈在霧社〉(1973)。後期的「沙河時期」(一九七四至八九年),選了〈睡衣〉(1974)、〈德次郎〉(1976)、〈散步去黑橋〉(1978)、〈銀波翅膀〉(1979)、〈夏日故事〉(1979)、〈環虛〉(1984)、〈目孔赤〉(1987)、〈我愛黑眼珠續記〉(1988)等七篇。晚期的一九九○年自教職退休後的「放浪時期」,七等生雖然仍有〈灰夏〉、〈草地放屎郎〉兩個短篇,但顯然的,其創作重心,其思維焦點,都放在獨白體的兩個中篇,一是〈思慕微微〉,一是〈一紙相思〉。由於篇幅較長,九○年代之後的作品,未再選入,有興趣的讀者逕可直接參考《七等生全集》。
作者簡介:
七等生
本名劉武雄,1939年生於苗栗通霄,台北師範藝術科畢業。
從一九六二年首次在聯合報副刊,經由主編林海音之手,發表其小說處女作〈失業、撲克、炸魷魚〉,便開啟了他的創作生命。至2010年之秋,七等生獲得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發表得獎感言的散文近作。再到今年的2012年,他的文學創作歷程,正走過了漫長的半世紀五十年。
1966-1967年獲第一和第二屆台灣文學獎;1985年連得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和吳三連先生文學獎。1983年接受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之邀訪美。作品獲國際學者研究發表論文,德國郭名鳳教授更在烏爾姆大學開七等生文學講座。國內學者和研究生論文超過百餘篇。其中《沙河悲歌》、《結婚》亦曾改拍同名電影。
2010年獲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表彰他在文學創作上的豐碩成果,更是對他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偉大貢獻而致敬。
章節試閱
摘自〈我愛黑眼珠〉
李龍第重回到傾瀉著豪雨的街道來,天空彷彿決裂的堤奔騰出萬鈞的水量落在這個城市。那些汽車現在艱難地駛著,有的突然停止在路中央,交通便告阻塞。街道變成了河流,行走也已經困難。水深到李龍第的膝蓋,他在這座沒有防備而突然降臨災禍的城市失掉了尋找的目標。他的手臂痠麻,已經感覺到撐握不住雨傘,雖然這支傘一直保護他,可是當他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掙扎到城市中心的時候,身體已經淋漓濕透了。他完全被那群無主四處奔逃擁擠的人們的神色和喚叫感染到共同面臨災禍的恐懼。假如這個時候他還能看到他的妻子晴子,這是上天對他何等的恩惠啊。李龍第心焦憤慨地想著:即使面對不能避免的死亡,也得和所愛的人抱在一起啊。當他看到眼前這種空前的景象的時候,他是如此心存絕望;他任何時候都沒有像在這一刻一樣憎惡人類是那麼眾多,除了愈加深急的水流外,眼前這些倉皇無主的人擾亂了他的眼睛辨別他的目標。李龍第看見此時的人們爭先恐後地攀上架設的梯子爬到屋頂上,以無比自私和粗野的動作排擠和踐踏著別人。他依附在一根巨大的石柱喘息和流淚,他心裏感慨地想著:如此模樣求生的世人多麼可恥啊,我寧願站在這裏牢抱著這根巨柱與巨柱同亡。他的手的黑傘已經撐不住天空下來的雨,跌落在水流失掉了。他的面孔和身體接觸到冰冷的雨水,漸漸覺醒而冷靜下來。他暗自傷感著:在這自然界,死亡一事是最不足道的;人類的痛楚於這冷酷的自然界何所傷害呢?面對這不能抗力的自然的破壞,人類自己堅信與依持的價值如何恆在呢?他慶幸自己在往日所建立的曖昧的信念現在卻能夠具體地幫助他面對可怕的侵掠而不畏懼,要是他在那時力爭著霸佔一些權力和私慾,現在如何能忍受得住它們被自然的威力掃蕩而去呢?那些想搶回財物或看見平日忠順呼喚的人現在為了逃命不再回來而悲喪的人們,現在不是都絕望跌落在水中嗎?他們的雙睛絕望地看著他(它)們漂流和亡命而去,舉出他們的雙臂,好像傷心地與他(它)們告別。人的存在便是在現在中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在這樣的境況中,我能首先辨識自己,選擇自己和愛我自己嗎?這時與神同在嗎?水流已經升到李龍第的腰部以上,他還是高舉著掛雨衣的手臂,顯得更加平靜。這個人造的城市在這場大災禍中頓時失掉了它的光華。
在他的眼前,一切變得黑漆混沌,災難漸漸在加重。一群人擁過來在他身旁,急忙架設了一座長梯,他們急忙搶著爬上去。他聽到沉重落水的聲音,呻咽的聲音,央求的聲音,他看見一個軟弱女子的影子趴在梯級的下面,仰著頭顱的掙扎著要上去,但她太虛弱了,李龍第涉過去攙扶著她,然後背負著她(這樣的弱女子並不太重)一級一級地爬到屋頂上。李龍第到達屋頂放她下來時,她已經因為驚慌和軟弱而昏迷過去。他用著那件綠色雨衣包著她濕透和冰冷的身體,摟抱著她靜靜地坐在屋脊上。他垂著頭注視這位在他懷裡的陌生女子的蒼白面孔,她的雙唇無意識地抖動著,眼眶下陷呈著褐黑的眼圈,頭髮潮濕結黏在一起;他看出她原來在生著病。雨在黑夜的默禱等候中居然停止了它的狂瀉,屋頂下面是繼續在暴漲的泱泱水流,人們都憂慮地坐在高高的屋脊上面。
李龍第能夠看到對面屋脊上無數沉默坐在那裡的人們的影子,有時黑色的影子小心緩慢地移動到屋簷再回去,發出單調寂寞的聲音報告水量升降情形。從昨夜遠近都有斷續驚慌的哀號。東方漸漸微明的時候,李龍第也漸漸能夠看清周圍的人們;一夜的洗滌居然那麼成效地使他們顯露憔悴,容貌變得良善冷靜,友善地迎接投過來的注視。李龍第疑惑地接觸到隔著像一條河對岸那屋脊上一對十分熟識的眼睛,突然升上來的太陽光清楚地照明著她。李龍第警告自己不要驚慌和喜悅。他感覺到他身上摟抱著的女人正在動顫。當隔著對岸那個女人猛然站起來喜悅地喚叫李龍第時,李龍第低下他的頭,正迎著一對他相似熟識的黑色眼睛。他懷中的女人想掙脫他,可是他反而抱緊著她,他細聲嚴正地警告她說:
「妳在生病,我們一起處在災難中,你要聽我的話!」
然後李龍第俯視著她,對她微笑。
他內心這樣自語著:我但願妳已經死了;被水沖走或被人們踐踏死去,不要在這個時候像這樣出現,晴子。現在,妳出現在彼岸,我在這裡,中間橫著一條不能跨越的鴻溝。我承認或緘默我們所持的境遇依然不變,反而我呼應妳,我勢必拋開我現在的責任。我在我的信念之下,只佇立著等待環境的變遷,要是像那些悲觀而靜默像石頭坐立的人們一樣,或嘲笑時事,喜悅整個世界都處在危難中,像那些無情的樂觀主義者一樣,我就喪失了我的存在。
他的耳朵繼續聽到對面晴子的呼喚,他卻俯著他的頭顱注視他懷中的女人。他的思想卻這樣地回答她:晴子,即使妳選擇了憤怒一途,那也是妳的事;妳該看見現在這條巨大且凶險的鴻溝擋在我們中間,妳不該想到過去我們的關係。
李龍第懷中的女人不舒適地移動她的身軀,眼睛移開他望著明亮的天空,沙啞地說:
「啊,雨停了─」
李龍第問她:
「妳現在感覺怎麼樣?」
「你抱著我,我感到羞愧。」
她掙扎著想要獨自坐起來,但她感到頭暈坐不穩,李龍第現在只讓她靠著,雙膝夾穩著她。
「我想要回家─」
她流淚說道。
「在這場災難過去後,我們都能夠回家,但我們先不能逃脫這場災難。」
「我死也要回家去,」她倔強地表露了心願。「水退走了嗎?」
「我想它可能漸漸退去了,」李龍第安慰說:「但也可能還要高漲起來,把我們全都淹沒。」
李龍第終於聽到對面晴子呼喚無效後的咒罵,除了李龍第外,所有聽到她的聲音的人都以為她發瘋了。李龍第懷中的女人垂下了她又疲倦又軟弱的眼皮,發出無力的聲音自言自語:
「即使水不來淹死我,我也會餓死。」
李龍第注意地聽著她說什麼話。他伸手從她身上披蓋的綠色雨衣口袋掏出麵包,麵包沾濕了。當他翻轉雨衣掏出麵包的時候,對面的晴子掀起一陣狂烈的指叫:
「那是我的綠色雨衣,我的,那是我一慣愛吃的有葡萄的麵包,昨夜我們約定在戲院相見,所有現在那個女人佔有的,全都是我的……」
李龍第溫柔地對他懷中的女人說:
「這個麵包雖然沾濕了,但水份是經過雨衣過濾的。」
他用手撕剝一小片麵包塞在她迎著他張開的嘴裡,她一面咬嚼一面注意聽到對面屋頂上那位狂叫的女人的話語。她問李龍第:
「那個女人指的是我們嗎?」
他點點頭。
「她說你是她的丈夫是嗎?」
「不是。」
「雨衣是她的嗎?」
他搖頭。
「為什麼你會有一件女雨衣?」
「我扶起妳之前,我在水中撿到這件雨衣。」
「她所說的麵包為什麼會相符?」
「巧合罷。」
「她真的不是你的妻子?」
「絕不是。」
「那麼你的妻子呢?」
「我沒有。」
她相信他了。認為對面的女人是瘋子。她滿意地說:
「麵包沾濕了反而容易下嚥。」
「天毀我們也助我們。」
他嚴正地再說。李龍第暗暗咽著淚水,他現在看到對面的晴子停止怒罵,倒歇在屋頂上哭泣。有幾個人移到李龍第身邊來,問他這件事情,被李龍第否認揮退了。因為這場災禍而發瘋甚至跳水的人從昨夜起就有所見聞,凡是聽見晴子咒罵的人都深信她發瘋了,所以始終沒有人理會她。
妳說我背叛了我們的關係,但是在這樣的境況中,我們如何再接密我們的關係呢?唯一引起妳憤怒的不在我的反叛,而在妳內心的嫉妒:不甘往日的權益突然被另一個人取代。至於我,我必須選擇,在現況中選擇,我必須負起我做人的條件,我不是掛名來這個世上獲取利益的,我須負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的榮耀之責任。無論如何,這一條鴻溝使我感覺我不再是妳具體的丈夫,除非有一刻,這個鴻溝消除了,我才可能返回給妳。上帝憐憫妳,妳變得這樣狼狽襤褸的模樣……
「你自己為什麼不吃呢?」
李龍第的臉被一隻冰冷的手撫摸的時候,像從睡夢中醒來。他看看懷中的女人,對她微笑。
「妳吃飽我再吃,我還沒有感到餓。」
李龍第繼續把麵包一片一片塞在她的口腔裡餵她。她一面吃一面問他:
「你叫什麼名字?」
「亞茲別。」李龍第脫口說出。
「那個女人說你是李龍第。」
「李龍第是她丈夫的名字,可是我叫亞茲別,不是她的丈夫。」
「假如你是她的丈夫你將怎麼樣?」
「我會放下妳,冒死泅過去。」
李龍第抬頭注意對面的晴子在央求救生舟把她載到這邊來,可是有些人說她發瘋了,於是救生舟的人沒有理會她。李龍第低下頭問她:
「我要是拋下妳,妳會怎麼樣?」
「我會躺在屋頂上慢慢死去,我在這個大都市也原是一個人的,而且正在生病。」
「妳在城裡做什麼事?」
「我是這個城市裡的一名妓女。」
「在水災之前那一刻妳正要做什麼?」
「我要到車站乘火車回鄉下,但我沒想到來不及了。」
「為什麼妳想要回家?」
「我對我的生活感到心灰意冷,我感到絕望,所以我想要回家鄉去。」
李龍第沉默下來。對面的晴子坐在那裏自言自語地細說著往事,李龍第垂著頭靜靜傾聽著。
是的,每一個人都有往事,無論快樂或悲傷都有那一番遭遇。可是人常常把往事的境遇拿來在現在中做為索求的藉口,當他(她)一點也沒有索求到時,他(她)便感到痛苦。人往往如此無恥,不斷地拿往事來欺詐現在。為什麼人在每一個現在中不能企求新的生活意義呢?生命像一根燃燒的木柴,那一端的灰燼雖還具有木柴的外形,可是已不堪撫觸,也不能重燃,唯有另一端是堅實和明亮的。
「我愛你,亞茲別。」
李龍第懷抱中的女人突然抬高她的胸部,雙手捧著李龍第的頭吻他。他靜靜地讓她熱烈地吻著。突然一片驚呼在兩邊的屋頂上掀起來,一聲落水的音響使李龍第和他懷中的女人的親吻分開來,李龍第看到晴子面露極大的痛恨在水裡想泅過來,卻被迅速退走的水流帶走了,一艘救生舟應召緊緊隨著她追過去,然後人與舟消失了。
「你為什麼流淚?」
「我對人會死亡憐憫。」
那個女人伸出了手臂,手指溫柔地把劃過李龍第面頰而不曾破壞他那英俊面孔的眼淚擦掉。
「妳現在不要理會我,我流淚和現在愛護妳同樣是我的本性。」
李龍第把最後的一片麵包給她。她用那隻撫摸他淚水的手夾住麵包送進嘴裡吃起來。她感覺到什麼,對李龍第說:
「我吃到了眼淚,有點鹹。」
「這表示衛生可吃。」
李龍第說。李龍第在被困的第二個夜晚中默默思想著:現在妳看不到我了,妳的心會獲得平靜。我希望妳還活著。
摘自〈我愛黑眼珠〉
李龍第重回到傾瀉著豪雨的街道來,天空彷彿決裂的堤奔騰出萬鈞的水量落在這個城市。那些汽車現在艱難地駛著,有的突然停止在路中央,交通便告阻塞。街道變成了河流,行走也已經困難。水深到李龍第的膝蓋,他在這座沒有防備而突然降臨災禍的城市失掉了尋找的目標。他的手臂痠麻,已經感覺到撐握不住雨傘,雖然這支傘一直保護他,可是當他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掙扎到城市中心的時候,身體已經淋漓濕透了。他完全被那群無主四處奔逃擁擠的人們的神色和喚叫感染到共同面臨災禍的恐懼。假如這個時候他還能看到他的妻子晴...
目錄
何者藉她發聲呼叫我─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得獎感言∕七等生
讓理想與熱情再度燃燒─編者序∕張恆豪
灰色鳥
我愛黑眼珠
慚愧
精神病患
結婚
分道
流徙
禁足的海岸
期待白馬而顯現唐倩
在霧社
睡衣
德次郎
散步去黑橋
銀波翅膀
夏日故事
環虛
目孔赤
我愛黑眼珠續記
個人主義的前瞻者─給勇於自我的年輕人及敬愛的七等生∕劉懷拙
七等生小說年表(新增定版)∕七等生自撰、張恆豪增補
何者藉她發聲呼叫我─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得獎感言∕七等生
讓理想與熱情再度燃燒─編者序∕張恆豪
灰色鳥
我愛黑眼珠
慚愧
精神病患
結婚
分道
流徙
禁足的海岸
期待白馬而顯現唐倩
在霧社
睡衣
德次郎
散步去黑橋
銀波翅膀
夏日故事
環虛
目孔赤
我愛黑眼珠續記
個人主義的前瞻者─給勇於自我的年輕人及敬愛的七等生∕劉懷拙
七等生小說年表(新增定版)∕七等生自撰、張恆豪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