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另闢蹊徑,以美學的觀點仔仔細細地挖掘台南孔廟的端莊美麗,呈現出一種嶄新的經驗;大成門的斗栱和雕樑、大成殿的簡潔造形和屋脊裝飾、在天際交錯的燕尾脊弧線、古樸幽默的各式祥獸……傳統建築的匠心獨運一再地令人驚艷。
紙上的一筆一畫勾勒出孔廟的一磚一瓦,真實表現建築物的結構美,並透過畫家主觀的美感詮釋,在畫裡將屋脊的裂痕補起來、為彩繪和剪黏補妝加彩、撢去塵埃、洗白灰牆、清理場景……畫面上的光影顯得清晰俐落,將工筆描繪的雕樑畫棟展閱在眾人眼前。
除了運用畫筆表現建築之美,穿梭其間的書寫,兼容了建築結構、文史介紹以及作者的信手隨筆,讓觀者的目光駐留在圖畫裡,了解箇中千秋,並細細品味它的簡樸含蓄,漫步其中,展開一場深度的尋訪。
作者簡介:
蘇春敏
1959年生於台南。從國小、國中、以及高中的求學過程都在台南的中西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曾任台南市立大成國中美術老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藝術教育博士以及博士後研究,學術論文見於Visual Arts Research 和《雄獅美術》等,近有散文刊登於聯副。並曾出版《小瓢蟲在哪裡?》和《我是這樣生出來的》兩本兒童圖畫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畫朱牆訴故鄉情/李乾朗
台南孔廟是台灣的漢文化象徵,它不但是鄭成功時期所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同時也是台灣最古老的孔廟,三百多年來雖然歷經多次重修,但其地址、方位、布局以及各殿的基本形狀都能延續傳統,對歷史複雜、社會紛擾多變的台灣而言,一座貫穿台灣文化史的古建築能保存至今,是彌足珍惜的!
建築雖是磚石瓦木所組成的構造物,但其背後隱藏著許多曲折的故事,其內部儲存著豐富且多彩多姿的文化,如果能透過有趣的詮釋或導讀,並以生動的圖象,精美的描繪來驗證,對初入門的人將受益良多。蘇春敏小姐這本《指向天際的弧線─漫談漫畫台南孔廟》,我讀完之後即得到深刻的體會。每個人對故鄉的景物、建築都無法忘懷,但成長後再回頭去看,又會有不同境界的新體會,這就是溫故知新。我的老家在台北淡水,童年時幾乎每天都在大街小巷鑽進鑽出,如今幾乎大部分的街巷都改觀了,只剩下寺廟與教堂,但它們還是魅力不減當年,我也常提筆速寫,描繪建築物的細節,每次總會發現以往從未注意的地方,頗為新鮮。當一個人拿著相機對準古建築按下快門的瞬間,雖然全都拍攝進來,但事實上卻不如親手拿紙筆去描繪。因為繪畫是經由手、眼與腦的協調操作,取捨之間存乎一心,重點得以凸顯出來,建築物的美感與精神也才能被捕捉住,這是拍照片永遠比不上的一點。
我在建築系教導學生多年,雖然近年製圖已電腦化,但我還是鼓勵學生不能忽略徒手繪畫的能力,古代的建築師大多本身即為優秀的畫家,因此當我看到蘇春敏小姐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台南孔廟,看其對屋脊燕尾曲線的精確掌握,朱牆與樑枋木雕的色彩表現,認為這是很難得的好書─出自一位對台南孔廟投下熱忱與心力,並以熟練技巧與精細觀察彩繪建築之美的作者。圖畫之美與文字平易近人的風格,這是一本愛好台灣傳統藝術、關懷本土文化傳承的人士都應看的好書。
這本書的特色,除了有精美且細緻觀察所描繪出來的圖外,文字內容也極為深入,對神明、文物、歷史典故與樹木也述之其詳,最後還向讀者補充說明自古以來建築物的透視畫法是如何演進的,皆彰顯作者寫書面面俱到的細膩之心,她對故鄉孔廟的關懷與熱愛,我極為敬佩,故樂為之作序推薦。
藝術家之眼/羅芳
蘇春敏是抱著肅穆的態度寫這本書,她研究台南孔廟建築的結構以及中國建築門楹雕刻的造型及內涵;記憶中那位活潑浪漫的小女孩是長大了嗎?然而,在今年教師節當天我們在台南孔廟邊不期而遇的激動,不是還真情地相擁尖叫嗎?但是看完《指向天際的弧線─漫談漫畫台南孔廟》這本書後,讓我瞭解她工作認真嚴謹的態度,以及專注的精神,讓我刮目相看,肅然起敬!可見她雖然出國多年,對家鄉的掛念、中華文物的根源卻仍深植心中,激起她對兒時熟悉的台南孔廟展開漫談漫畫的興趣。
孔廟在台南是歷史最悠久的古蹟之一,建築格局齊全,右邊的文學館、明倫堂是教授學習的教室;左邊的大成殿,就是實現至聖先師重視禮樂祭祀的庭堂。長長的紅色圍牆及建築物的古典風格早已是畫家、攝影家取材的對象,由於藝術家的主觀探索,同樣的對象卻啟發出迥然不同的藝術作品,彷彿冥冥中實踐了孔夫子因材施教、重視啟發的教育方法。教導任何人只要真誠地覺察內在的力量,就能有不同於別人的表現。
漫談孔廟,我們不能忽略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儒家的精神能夠跨越時空,突破種族與宗教的局限,肯定人類可藉由教育與學習而激發潛能,又特別強調對己要約、對人要恕、對物要簡、對神要敬的態度。《論語》第一章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說明:「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並在適當的時候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了解你,而你並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引用傅佩榮教授白話釋讀)。孔子了解對內注重本身學習的重要,對外看重與朋友間的互動,之後又不求外在名祿的獲得。一本論語就足以成為後代做人的典範。在大陸近期對孔孟的研究成了最夯的顯學。
春敏是我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糸的學生,四年級時又任他們的導師;畢業之後留學美國,因結婚而定居美國。師生的感情有如母女般親密,與春敏尤其有緣,1993年我在美國留學時,竟會在超市遇到。在高興之餘,她遞上一本她新出版的著作《小瓢蟲在那裡》─那是一本兒童讀物,內容圖文並茂,用水彩將瓢蟲融入花葉之中,色彩繽紛,光影清晰,引人入勝,直到今日仍舊念念不能忘懷。
春敏的新書《指向天際的弧線─漫談漫畫台南孔廟》,看到的是她以藝術家的眼睛來觀察台南孔廟中的精華,用畫筆記錄中國建築的特色。2013年教師節她遠自美國回國,我也因創價學會主辦我的個展開幕,到訪台南時又在孔廟街頭與她相遇,又逢她有新作出版,有緣如此,我有幸讀到她這本新作,廿年不算短的日子,能兩度巧遇,看到各自努力的成果,真是今年教師節最大的收獲。
名人推薦:畫朱牆訴故鄉情/李乾朗
台南孔廟是台灣的漢文化象徵,它不但是鄭成功時期所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同時也是台灣最古老的孔廟,三百多年來雖然歷經多次重修,但其地址、方位、布局以及各殿的基本形狀都能延續傳統,對歷史複雜、社會紛擾多變的台灣而言,一座貫穿台灣文化史的古建築能保存至今,是彌足珍惜的!
建築雖是磚石瓦木所組成的構造物,但其背後隱藏著許多曲折的故事,其內部儲存著豐富且多彩多姿的文化,如果能透過有趣的詮釋或導讀,並以生動的圖象,精美的描繪來驗證,對初入門的人將受益良多。蘇春敏小姐這本《指向天...
章節試閱
全臺首學
如同明末以降的台灣史是一部加加減減的歷史進程,台南孔廟從1665年草創以來,經過歷代主政者的加加減減,形成今日的格局。
明鄭時期諮議參軍陳永華深知單是開墾屯田不足以永續經營,他向鄭經提議建立聖廟國學,開辦儒學講堂,並以科舉選拔人才,因而在今台南以左學右廟的形制,創建台灣第一座孔子廟和學堂。
1684年清朝在台灣設立一府三縣(台灣府設於台南),明鄭時期的國學變成台灣府學,亦即全台最高學府,故稱為「全臺首學」。
清朝康熙提倡儒學,地方官大規模整建台南孔廟。大成殿、崇聖祠、文昌閣、東大成坊和禮門、義路等皆完成於康熙年間。廟學形制逐漸擴大,並在大成殿中懸掛第一面聖匾─康熙御書「萬世師表」。
乾隆年間,增建西大成坊和泮宮坊,是台南孔廟形制最大的時期。但在嘉慶、同治年間,廟舍因地震受損。
日據前期,孔廟曾被當作日軍屯駐所和公學校,遭受嚴重破壞。1917年日人整修重建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文昌閣、東西大成坊、禮門、義路、泮池和泮宮坊。但是放棄明倫堂兩側廂房、朱文公祠、文昌祠、萬仞宮牆、以及櫺星門,皆不再復建,大致形成今日所見的孔廟建築群。
1979年文昌閣地基下陷、傾斜嚴重,台南市政府以鋼筋混凝土重建地基地樑及主體牆。1983年台南孔廟被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
台南孔廟從明鄭時期開始以加法逐漸擴大,直到乾隆年間的全盛時期,後因天災人禍以減法逐漸縮小形制。
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我們從歷代祖先繼承這組珍貴的孔廟建築群,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藝術價值,並且是台南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國人訪古的必到之處。如何將這座建築遺產完好地傳承給後代子孫是我們必須擔負的責任。
維護重修古老的木構建築是有很多技術上的困難。暴露在外的屋脊、瓦坡、山牆必須直接承受烈日風雨的考驗,重修時能否如建築學者梁思成先生所主張的「整舊如舊」,是材料和工法的雙重挑戰。躲在屋簷下的彩繪,也無風雨也無晴,但仍須接受自然歲月的剝落作用。木料需要油彩的保護,但是一旦塗上新彩,結果就是煥然一新。更何況,精緻的彩繪常常出自名家之手,修繕重漆等於是抹去前人的作品。
如何適時適度地維護,才能讓孔廟長久地保持優雅的「老樣子」,的確是形式與內容的兩難。
全臺首學
如同明末以降的台灣史是一部加加減減的歷史進程,台南孔廟從1665年草創以來,經過歷代主政者的加加減減,形成今日的格局。
明鄭時期諮議參軍陳永華深知單是開墾屯田不足以永續經營,他向鄭經提議建立聖廟國學,開辦儒學講堂,並以科舉選拔人才,因而在今台南以左學右廟的形制,創建台灣第一座孔子廟和學堂。
1684年清朝在台灣設立一府三縣(台灣府設於台南),明鄭時期的國學變成台灣府學,亦即全台最高學府,故稱為「全臺首學」。
清朝康熙提倡儒學,地方官大規模整建台南孔廟。大成殿、崇聖祠、文昌閣、東大成坊和禮門、義...
目錄
推薦序 畫朱牆訴故鄉情
推薦序 藝術家之眼
推薦序 工筆「話」府城
自序 漫談‧書繪府城
台南孔廟全覽
章一 東大成坊
全臺首學
東大成坊‧下馬碑
禮門‧義路
大成門
垂花‧托木‧豎材
斗栱
斗座
瓜筒‧束‧束橢
龍首門簪
抱鼓石
章二 大成殿
大成殿
御路
大成殿內
散水螭首
山牆銜磬
通天筒
雙龍護塔─從剪黏談起
垂脊上的鴟鴞
傳統建築的屋頂
韻律‧節奏‧模式
指向天際的弧線
鯉魚吐水‧鐘鐸
崇聖祠
螭吻‧牌頭護神
石獅
騶虞
章三 西大成坊
西大成坊
孔榕
泮池
泮池之龜
老榕與禮門
入德之門
明倫堂
棟架面
臺灣府學全圖
文昌閣
文昌帝君
獨占鰲頭的魁星
登閣遠眺
泮宮坊
五棵金龜樹
編鐘
敔
後 記 繪畫空間的演變
跋 仲夏寄語─全臺首學
跋 感動
附 錄
推薦序 畫朱牆訴故鄉情
推薦序 藝術家之眼
推薦序 工筆「話」府城
自序 漫談‧書繪府城
台南孔廟全覽
章一 東大成坊
全臺首學
東大成坊‧下馬碑
禮門‧義路
大成門
垂花‧托木‧豎材
斗栱
斗座
瓜筒‧束‧束橢
龍首門簪
抱鼓石
章二 大成殿
大成殿
御路
大成殿內
散水螭首
山牆銜磬
通天筒
雙龍護塔─從剪黏談起
垂脊上的鴟鴞
傳統建築的屋頂
韻律‧節奏‧模式
指向天際的弧線
鯉魚吐水‧鐘鐸
崇聖祠
螭吻‧牌頭護神
石獅
騶虞
章三 西大成坊
西大成坊
孔榕
泮池
泮池之龜
老榕與禮門
入德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