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人從書,舉杜忠誥,有四個字不能逃過:「全」,是縱橫於書海,未嘗稍漏。這裡有用力之全,有工夫之全,有知見之全,在書法領域,從見地到行履,他皆一一涉過,處處都有他履踐的足跡,諸事想瞞過他也難。而這足跡,何只在書寫本身,對文字學的鑽研,乃至由此接於背後之人文觀照,更使他的「全」不同於一般諸體皆擅的全。--林谷芳
(二)
在藝術的學習上,模仿學習便是「偷」,擺明是「偷」,公開地「偷」……同樣是偷,也有三不等的偷法,小偷能偷三、兩家;中偷能偷十來家; 大偷能偷幾十家;至於「神偷」,不但偷盡古今來大戶人家,還偷到宇宙造化 ( 大自然 ) 去。明明是偷,卻似本有,完全不著「偷」的痕跡。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杜忠誥
作者簡介:
杜忠誥
臺灣彰化縣人。臺中師專畢業,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書法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及國家文藝獎。曾個展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日本東京銀座鳩居堂畫廊、澳洲雪梨華僑文教中心、美國亞利桑那市政廳畫廊等處。歷任中華書道學會首任理事長、國風書畫學會理事長、歷史博物館美術審議及文物鑑定委員、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審查委員、臺師大國文研究所暨美術研究所副教授、明道大學講座教授等。著作有《管晏列傳贊篆書冊》、《楷書千字文》、《書道技法123》、《說文篆文訛形釋例》、《漢字沿革與文化重建》﹙簡體字版﹚、《線條在說話》DVD、《池邊影事》、《研農聞思錄》,以及《凝煉與幻變──杜忠誥七十書藝展》等作品集十冊。
章節試閱
大時代的豐碑
呂佛老是書畫雙棲的前輩書畫家,水墨繪畫更是他一生創作的主軸。而「禪意畫」與「文字畫」,則是他在傳統書法及山水畫之外的兩大創發。呂佛老早歲即仰慕徐霞客,平生喜愛遊覽,不僅中原大陸及臺灣之名山勝水,足跡殆遍。即便到了晚年,遊興依然不減,甚至還遠赴歐、美等洲,飽覽各國奇異風光,並皆有記遊及寫生之作傳世。早在大陸時期,三十幾歲,已有〈蜀道萬里圖〉長卷的創作。渡海來臺後,更將遊歷所得與胸中丘壑冶為一爐,先後繪成〈長城萬里圖〉、〈長江萬里圖〉、〈橫貫公路〉及〈黃河萬里圖〉四大長卷。這是呂氏遊遍奇峰異水的寫生草稿之結集,更是他一生山水畫創作的高峰。既為山川寫真,發人故國幽思,更蔚為時代的大觀,堪稱孤詣。此回紀念展時,四大長卷原本可有同堂並陳的機緣,卻因展場設備所限,兼以時間關係而未能盡以原作展出,不免遺憾。
呂佛老人格的偉大崇高,展現在三個方面,他不僅讓學生晚輩愛戴,還受到平輩同道的敬重,更受到前輩長者的贊嘆。呂老師平日教導我們,在技藝與學識之外,更加注重的是人品道德與器識。他認為,美只是一種形式,道德的真與善,才是人類存在的最高價值。呂師一生總是那麼勤勤懇懇,那麼實實在在,不曾耍弄什麼花招,更不與人爭名奪利,抱道遊藝,淡泊自甘。他對於自己的嗜好,沒有一樣不是敬慎從事的;而他的居家言語、寫信、待客、訪友,一舉一動,乃至於任何生活上的細節,也沒有不懇切周到的。不管與他交往的人是多麼卑下,不管他所面對的事物是何等的渺小,不變的是那份謙和敬謹,他從不會稍有怠慢或忽視,他永遠讓人感到被尊重。
呂佛老一生嚴以自律,人格磊落。他的同鄉好友劉延濤先生,當代目為清流,在呂氏「橫貫公路卷」後的題跋中說:「呂佛庭兄,余畏友也。其才之美,學之醇,律己之嚴,與人之厚,皆余之所未逮。」其操守之見重於時輩,於此可見一斑。
民國四十三年除夕,佛老到日月潭度歲,隔天在涵碧樓繪成「龍湖(誥案:指日月潭)泛舟圖」,不久便送到故宮博物院請求老友美術史學家莊嚴先生題跋。慕老才一展卷,便大為驚喜,援筆題道:「半僧龍湖泛舟圖,余乍見之,即曰『何其酷似元人(畫)耶?』蓋未嘗斤斤規模某家筆法,若不經意而沖澹靜雅,正與古人意味相投,遂能超脫象外,不落窠臼,允稱合作。」嘆賞倍至。
已故藝壇宗師張大千先生對呂佛老也非常賞識,早在民國三十三年,大千先生從敦煌臨摹古畫回到四川,在青城山上清宮休養,佛老在四川辦完勞軍畫展,剛好也到青城山養靜兩個月,兩人因而結識,也很投緣,佛老利用機會常向大千先生請益。後來佛老在成都開畫展,大千先生不但主動為他寫了好幾封介紹函。佛老談起此事,總是感激萬分,引為知音。民國六十五年秋間,呂佛老應邀至歷史博物館參加合作「七慈圖」,出席畫家尚有張大千、黃君璧、馬壽華、劉延濤、高逸鴻、林玉山、姚夢谷等人。大千先生乘間對佛老說:「二十年前在臺中黃冠宇(名金鰲,時任臺中師範校長)處看到老兄所畫山水,印象至深,真文人畫也。」後來,人物畫家江錦祥在呂佛老的推介下向大千先生請益時,提到呂佛老,大千先生還曾當面對江氏說:「呂先生真是文人畫的最後一筆了。」民國六十三年,呂佛老的禪意畫在省立博物館首度發表時,大千當時已從巴西回國,不但蒞臨現場仔細觀賞,還訂購了一幅畫,讓佛老受寵若驚。
呂佛老不僅擅長書、畫及詩詞創作,亦精通禪學義理,並深入研究書畫史與繪畫理論。當時自大陸渡海來臺的各界菁英,群聚此蕞爾小島,文化密度之高,創開千古奇局。呂佛老平日所交接者,除書畫界之一流前輩外,在學術界如姚夢谷、虞君質(藝評家)、莊嚴、李霖燦(藝術史論學者)、董作賓(考古學家兼甲骨學權威)、錢穆(國學家)、李炳南(淨土宗長老)等,平日時有往來,常互相切磋學問與道業,且有深厚的交誼,足覘其學殖之既廣且厚。著有《中國畫史評傳》、《石濤大師評傳》、《中國繪畫思想》、《文字畫研究》、《新一元論》、《新數論》、《憶夢錄》、《蜀道萬里記》、《美歐遊蹤》、《中國十大名都》、《臺灣漫遊記》、《澳紐與巴里島之遊》及《江山萬里樓詩集》等專書三十餘種行世。
呂佛老平生讀書研學、藝術創作乃至施教接物,無不精誠篤實,且淡泊謙退,行事低調。其不爭一時而爭千秋的襟度,迥異凡流。近現代以來,很少有書畫藝術家能像佛老這樣人品一流,且在專業創作的豐碩業績之外,同時又有如此質地精良的學術理論著作,真不愧是一座「大時代的豐碑」。雖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只是呂佛老一生為人恬淡謙退,且長期居住在遠離首善之地的臺灣中部,其豐碩的學術著述及藝術創作成果,並未受到時人客觀公平的評價。此回百歲冥誕,除了舉辦「近代書畫藝術發展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分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論述其人格、學術及藝術之造詣外,同時也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策畫了一場「呂故教授佛庭先生百歲冥誕書畫紀念展」,彙集作品並依年代順序陳列展出,較為全面呈現其各個時期的創作風貌。今得母校臺中教育大學及校友總會之贊助支持,輯成此冊,庶幾堪發潛德幽光於萬一,是所至願。
(《呂故教授佛庭先生百歲冥誕書畫紀念展專集》,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二○一一年七月)
大時代的豐碑
呂佛老是書畫雙棲的前輩書畫家,水墨繪畫更是他一生創作的主軸。而「禪意畫」與「文字畫」,則是他在傳統書法及山水畫之外的兩大創發。呂佛老早歲即仰慕徐霞客,平生喜愛遊覽,不僅中原大陸及臺灣之名山勝水,足跡殆遍。即便到了晚年,遊興依然不減,甚至還遠赴歐、美等洲,飽覽各國奇異風光,並皆有記遊及寫生之作傳世。早在大陸時期,三十幾歲,已有〈蜀道萬里圖〉長卷的創作。渡海來臺後,更將遊歷所得與胸中丘壑冶為一爐,先後繪成〈長城萬里圖〉、〈長江萬里圖〉、〈橫貫公路〉及〈黃河萬里圖〉四大長卷。這是呂氏遊遍奇...
推薦序
雨窗偷閒憶往事 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林保堯
就事實而言,個人與杜兄很熟,也很不熟。熟,是因為我倆都熱愛學問,彼此臭氣相投,惺惺相惜;又因我的專業不在文字書法,遇到問題就去找他,請他幫忙,兩人就天南地北,聊個沒完。不熟,是因為兩人都忙,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可能一年都未曾見面。前些日子出國去開會,回家後,小梅就轉告說杜兄來電,要我在他「七十書藝展」開幕講話、還要寫文章,這是何等大事,於是我特別找了個時間去瞭解狀況。由於兩人都是留日的,就從他在日本辦展
的話題切入,一路回憶到共去韓國開研討會的種種……
那是一九九○年三月,正是日本學制的畢業潮,杜兄也從國立筑波大學完成藝術學碩士學位,並獲得日本書道界權威之士今井凌雪與谷村憙齋的聯合推薦,在號稱全日本舉辦書畫展的第一聖殿――東京銀座「鳩居堂」,舉行「留日書法紀念展」,今井凌雪還抱病為同步出版的書法專輯寫序。這次的展出,在東京造成不小的轟動,因為連號稱日本當今書道界第一人的青山杉雨和他的高足成瀨映山,還有藝術院院士有光次郎,篆刻界泰斗小林斗盦、藝術學界權威長谷川誠等人,竟都前來觀賞一個留學生的作品,的確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事實上,青山自視甚高,除了他的老師西川寧的展覽外,平常是不看展的。當時二玄社的編輯長西島慎一也在展場,偷偷告訴杜兄:「青山來看您的展覽,在東京已變成書壇的話題了。」由此可知,杜兄此次畢業展,終究讓日本書界知道臺灣有個書法的無畏尊者。
話說那時青山在成田山正主持籌建書道美術館,並準備請杜兄擔任研究委員,可是杜兄因為家國之思,沒有答應;對方甚且退而求其次,有聘為海外研究委員之議,可見四十出頭的杜兄,還真是深獲青山的青睞!原來是因稍前青山應邀為讀賣新聞社在岐阜縣企劃了「西泠印社展」,當時杜兄特別跑去「岐阜縣立美術館」看展,回來後,針對專輯書後的書畫展件釋文錯誤,逐一校對改正,密密麻麻共有六十多處,這些資料輾轉傳到青山那裡,青山因此大為嘆服。
這故事還有續集,杜兄於學成歸國的半年後,曾將這些書畫展品的釋文校訂內容,並分原文(誤處)、校(正)、釋(舉證)三個部分,逐條列出,寫成《有關西泠印社展圖錄釋文的一些問題》,就在我創刊的《藝術評論》第二期發表呢!
說起青山杉雨,另有一段趣聞。早年,有一次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中日書法展」,青山提供的作品有一錯字。一般情況,書家若寫錯字,都會先在錯字旁打上一個點,接著在後面補寫正確的字。可是這回青山的作品,只補了正確的字,卻忘了加點,展出後才被發現。不料青山竟委託杜兄,直接到史博館找人打開玻璃櫃,幫他找到錯字,並代為打點,這簡直是「太歲頭上動土」呀!繃緊了在場每個人的視神經與背脊神經,也算趣事一樁。
接著,我們還共同憶起二○○二年到韓國的點滴。那年九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韓國釜山市政廳國際會議廳舉行第二屆亞洲藝術學年會,並舉辦「藝術.記號.言語──書法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我有機會與杜兄、李蕭焜、潘襎一起前往。第一天到首爾後,下午先出席中央大學權重達教授的《資治通鑑》韓國版的新書出版記者會,晚餐後回到下榻飯店,竟然有杜兄的粉絲已在飯店大廳列隊,等候見面簽名,令我大吃一驚,居然韓國之行還有這個臨陣插花的橋段!誰告訴這些粉絲的?中午才到飯店,怎麼晚上粉絲就找上門?等我們參加研討會返回首爾,又拜訪了著名書法家朴元圭,聽朴先生說明後,才知臺灣的杜忠誥是韓國當下被排第一位的國外書法家,真令對書法愚昧的我眼界大開,才知杜兄在韓國書法界的地位與高度!
話說到釜山開研討會,杜兄發表完論文,我們便在權教授的引導下,去拜見遠在慶州的直指寺住持—九十五歲的觀應老和尚。當晚雙方席坐寒暄後,在老和尚面前,杜兄應邀即席揮毫寫下「無量壽」三大字橫額。原來這位全韓最為人敬仰的老和尚,曾在其弟子權教授帶來的諸多書作中,特別欣賞杜兄的作品,因此在直指寺的佛殿改建時,特別指定要由杜兄題寫匾額,名為「靈山寶殿」。當落成開幕之時,杜兄無暇前往祝賀,就乘此次出席研討會之便,撥出時間前來拜見老和尚。由這兩個事例,可知杜兄的書法,已是獲得韓國老老少少的喜愛了。
說著說著,我們又憶起一件趣事。在杜兄的工作室,我常見有一幅他很得意的現代性作品──山鳴谷應。有一次忽然發現:咦,什麼時候不見了?東問西問,才知被一個外國人給買走了,這事令杜兄到今天仍然懊悔不已。話說一九九九年,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學會會長漢斯.古根漢來臺灣主講「馬雅及埃及文化」,偷閒走訪杜兄。雖是第一次來,見到書桌上大大小小的毛筆,一時興起,竟當場寫起字來。杜兄便趁機示範懸腕寫大字,杜兄在地上寫,他也在地上寫,兩人語言不通,透過翻譯,話頭卻真對味。當他離開時,杜兄請他再來,他竟回說:「I will,for you。」兩年後,他二度訪臺,還帶著土耳其某美術館的女館長前來拜訪,當她一看到這幅「山鳴谷應」,就表示要買。杜兄不想賣,傻傻地想:說個高價,他就不會買了吧,於是說:「六千美金以下不考慮。」這可是遠遠高於他當時的潤例。沒想到對方立刻說好,就給買走了,想想他們還真懂東方現代書法藝術之美。聽說大陸名書法家兼美學家周俊杰也很欣賞這幅作品,還在他的《書法美學論稿》巨著中,用整頁版面加以轉載,說這是他所見過現代書法最中意的一件。這的確是杜兄在書藝的現代轉換上,深具全新視覺效果的代表作,讓人惋惜的是它已經不在臺灣。有一次,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有關漢字書法的展覽,還特別指定要借展此幅作品呢,可惜它已經放洋去了。
不知不覺談了好久,天色黑了,窗外也下著毛毛細雨,談興雖濃,也得告辭回去了。我回家一想,若要寫他的書法,我實在不夠專業,杜兄的這一類趣事不少,恐怕外界知道的也不會太多,乾脆寫寫這些小趣聞拿來交差吧!
(又:事後方知杜兄原先並沒有要我寫稿的意思,我卻急就章弄了一篇,也算美麗的錯誤,讓兩個忙得天昏地暗的老人偷閒了一個午後。而後杜兄來電徵詢可否將此篇列為將出版的《研農聞思錄》的序文,我答以隨你歡喜,有何不可?就此了結一樁糊塗公案。)
雨窗偷閒憶往事 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林保堯
就事實而言,個人與杜兄很熟,也很不熟。熟,是因為我倆都熱愛學問,彼此臭氣相投,惺惺相惜;又因我的專業不在文字書法,遇到問題就去找他,請他幫忙,兩人就天南地北,聊個沒完。不熟,是因為兩人都忙,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可能一年都未曾見面。前些日子出國去開會,回家後,小梅就轉告說杜兄來電,要我在他「七十書藝展」開幕講話、還要寫文章,這是何等大事,於是我特別找了個時間去瞭解狀況。由於兩人都是留日的,就從他在日本辦展
的話題切入,一路回憶到共去...
目錄
序文
儒禪交參 立破得兼/林谷芳
雨窗偷閒憶往事/林保堯
自序
輯一 親師取友
大時代的豐碑
三石開基 碑學重鎮──磊翁書事
悼念異國導師今井凌雪先生
瑣憶南師二三事
人真藝自實──林章湖「問道無心書畫展」介言
當代美術史學界的虔誠「科學家」──《傅申學藝錄》讀後
望之儼然 即之也溫──感懷伯元師
博通的性靈主義者──當代藝壇奇才梅墨生
追懷呂老師
墨象交融──臺韓日知兼修書道聯展序
輯二 漢字書藝
王心怡編《古代圖形文字藝術》序
談兩岸的漢字改革
書藝家的三個境界
釋「不即不離」──兼談「e化」時代人類知覺失落症的書法治療
漢字書寫的中心線與輪廓線
近作行草三冊頁出版前言
《漢字沿革與文化重建》簡體字版自序
研農論藝十則
輯三 感時論事
且點燃年輕學子的心燈吧
《四書》的當代閱讀價值
人格道德才是國民教育的核心價值
得意當時是錯時
奉元書院座談發言內容
輯四 生命感悟
關關難過關關過──人生「二十一關」解
澗松剩語三十則
輯五 隨筆札記
互相感謝
為蕭君藏印書文
記「澗松」別號取名由來
《書譜》「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試解
記周夢蝶二三事
「協風墨雨──東亞細亞書藝家四人展」小記
馬世曉臺北書法展開幕講話
觀少作抒感
日記四則
輯六 研農詩稿
「新秋月」等五十七首
序文
儒禪交參 立破得兼/林谷芳
雨窗偷閒憶往事/林保堯
自序
輯一 親師取友
大時代的豐碑
三石開基 碑學重鎮──磊翁書事
悼念異國導師今井凌雪先生
瑣憶南師二三事
人真藝自實──林章湖「問道無心書畫展」介言
當代美術史學界的虔誠「科學家」──《傅申學藝錄》讀後
望之儼然 即之也溫──感懷伯元師
博通的性靈主義者──當代藝壇奇才梅墨生
追懷呂老師
墨象交融──臺韓日知兼修書道聯展序
輯二 漢字書藝
王心怡編《古代圖形文字藝術》序
談兩岸的漢字改革
書藝家的三個境界
釋「不即不離」──兼談「e化」時代人類知覺失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