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錦繡文章桃子園——《桃園文學百年選》 /林央敏
桃園市(縣)在台灣西部各縣市中算是開發較晚的地方,在漢人入墾之前,縣境只有兩族為數不多的原住民,一者是住在較北邊,位於南崁溪中下游的凱達格蘭平埔族,分為南崁、坑仔、龜崙和霄裡四社;一者是住在東南邊,位於大漢溪上游的泰雅高山族。漢人之入桃園,大約於十八世紀初的康熙後期始有零星的閩南人入墾,雍正之後才漸多。在此之前,整個桃澗平原幾乎還是荒野一片,就如十七世紀末,從唐山到台灣考察硫礦的郁永河所說的那樣:「自竹塹迄南嵌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樹就蔭不得;掘土窟,置瓦斧為炊,就烈日下,以澗水沃之,各飽一餐。途中遇麋、鹿、麇、麚逐隊行,甚夥,驅獫猲獟獲三鹿。既至南嵌,入深箐中,披荊度莽,冠屐俱敗,直狐狢之窟,非人類所宜至也。」(引自郁永河著《裨海紀遊》,1697)可見那時的桃園還屬地廣人稀的野鹿之地。即使到二十世紀的七○年代,在我讀國中時,她的首善之區桃園區還叫「桃園鎮」,在我領到國中畢業證書時才改制為縣轄市。此後拜中央政府長期重北輕南的政策之功以及地處首都台北南郊之利,桃園縣開始突飛猛進式的發展,而於2014年底超南趕中,不須合併便直接升格為直轄市。
桃園市因工業發達,人口有了大躍進,但在文學、文化方面的進展緩慢,日治之前的清代及先清時期,除了少許口耳相傳的民間通俗文學之外,只有少數過路或短天客居的古人在作品中寫到桃園的人文景象,尚無出身本地的文人留下文學作品的記錄。直到日治初期,由於官方獎掖漢詩創作,促使民間盛行結社吟詠,道道地地的桃園文人才開始躍上傳統詩的舞台。不過1920年起以迄整個1930年代,台灣文學界的進步分子正開啟一波史稱「台灣新文學運動」及「台灣話文運動」的文學革命,主張以「日用文」改革文學,呼籲文人作家使用北京話的白話文或台灣話的白話文寫作,當時出身桃園廳的青年一輩作家如李獻璋、簡國賢、黃得時都加以響應和支持,於是沿襲傳統,固守文言文寫作的舊文學逐漸式微,相對地,以白話書寫的新文學很快成為台灣文壇的主流,而原本就屬於口語化的民間通俗文學也適時獲得文學作家的興趣和重視。
日治時期出身桃園的新文學作家雖然寥若晨星,但有了他們的作品,不僅使桃園文學的發展趕上這波台灣新文學的潮流,而且還引領當代文學的風騷,像李獻璋對民間文學的整理與發揚及簡國賢的戲劇創作,都成了當代台灣文學的重要資產。這兩位參與新文學運動的時間是在1930年到1940年之間,如果以他們當做桃園新文學的起點,則桃園新文學至今已有八、九十年了,不過鼓吹台灣新文學的聲音,尤其更早的新劇(話劇)運動已在1920年代便風靡全台 ,那麼桃園的年輕文人最慢也在1920年代就受到影響,因此我們對桃園新文學的歷史也可以比照台灣新文學的歷史,自1920年起到本書編選的時間2020年恰好滿一百年,這一百年也是桃園新文學由無而有,從篳路籃縷開始走向興盛的時代,筆者檢視完最近百年間桃園作家的創作成果後,發現桃園文學已然茁壯且變得花團錦簇,在質、量上絕不遜於其他縣市,甚至比起任一縣市的文學創作都更加多元繽紛,無論作品類型如詩、散文、小說、戲劇、報導文學,或創作語言如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或各種主題的寫作都有傑出的表現,百年來除了有多位本市作家享譽全國文壇之外,出身本市(本縣)及移居到本市並長住或曾經長住的作家也出版了許多文學著作了,當中有些作品已經被公認為台灣文學的重要經典之作。
之前,或許因為桃園市(縣)的工商發展特別迅速和突出,以及文化發展相對較為遲緩之故,加上毗鄰首都台北,桃園作家如有出席一些文學、文化的活動,也大多前往台北參與,因此不只許多外地人、連同桃園人本身長久以來對桃園都有個認識不清的刻板印象,認為桃園是個「文化沙漠」,作家陳銘磻先生今年在他的一次新書發表會場就曾公開說起他八年前遷居到桃園時有朋友笑問他:「你台北住得好好的,幹嗎搬去那個文化上鳥不生蛋的地方?」就是這種刻板印象的直覺反應。人們豈知桃園市自2014年底升格為直轄市,又有早年屬於文青一族的市長和文化局長後,市府文化單位孜孜於藝文方面的建設與發展,最近幾年,文化局及市立圖書館多次分別在各區舉辦文學講座,並補助市內作家寫作出版和社區民眾成立讀書會,市民的文學素養與閱讀風氣都獲得前所未有的提昇,人們也看到桃園作家所累積的豐美果實了,日前我看到有位住在新北市的文友林百齡小姐來桃園參與桃園的文學活動後,她有感而發,說她看到「桃園深耕的文學作家,見證桃園文學的宏偉發展!」由此可知人們對桃園的印象已然有所改觀。
筆者身為桃園的在地文學工作者,近年對桃園文學做了一番較完整的耙梳後,確知桃園文學的豐盛,覺得這片昔時春風一吹就開滿粉紅花蕊的桃子園如今成為綻放錦繡文章之郡邑,便為桃園文學做史,完成《桃園文學的前世今生》一書(草根出版,2019),此書可讓人們快速且完整的認識桃園文學的梗概,接著為求讓市民及全體國民方便掬取原作的精華,乃於去年邀集幾位本地及外地的文學作家組成「編輯委員會」,以一年時間精挑細選,選出這百年來屬於桃園文學的各色佳作,集成《桃園文學百年選》,雖然受限於篇幅,未能包括長篇小說及長詩,應該也能相當程度的映現桃園文學的百年縮影。
編選之初,筆者即本著針對作品的優劣而不需太重視作者知名度的原則來進行審閱,不過為求有個較客觀的標準,我邀集本書編委會中的四位朋友開會,討論包括何謂「桃園文學」、何謂「桃園作家」的定義、編選範圍、作品入選條件與入選篇數等幾項標準與原則,本書便遵循這次會議的結論 進行。該結論中有一條編選準則為「優先選錄寫桃園的作品:指一位作家的可入選的作品中,如有兩篇以上都屬優秀佳作時,當中內容是以桃園市為題材或主要場景者,應優先選錄該篇」,特別加入這一條的目的是希望這本《桃園文學百年選》能體現更多的「桃園鄉土性」,吾人深知全世界所有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鄉土文學,每個偉大作家的優秀作品除了可能表現人類的通性之外,也都能反映該作家所屬國度的民族性與鄉土性。因此一個優秀的桃園作家,書寫桃園主題或以桃園地方為書寫場景,毋寧也是很自然的事。而入選本書的散文家或詩人中,有些人被選錄二篇(或以上),並且其中至少有一篇是書寫桃園主題的作品時,是意味該作者的該類作品量很多又有很多好作品,而且也有書寫桃園的好作品。
去年初冬完成全書的編審,預計選入10篇小說、1篇戲劇、15篇散文、26首小品詩,這些作品的文筆風格可概略分成寫實、浪漫、現代及後現代、超現實與象徵等五種主義,內容有抒情詠懷的、批判諷諭的、寫實記事的、頌讚鄉土的……,題材多樣,各具特色,都值得細細品味。而為了幫助讀者了解作品、增益民眾的文學欣賞與寫作能力,編者並為每篇入選的作品進行賞析或導讀,當然,對高明的讀者來說,這些賞析未必需要,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些理解作品的參考。惟稍有一點遺憾的是,在本書送交出版社前,因故未能取得三位作者的轉載授權,只能放棄他(她)們的3篇散文和1首詩。
最後,感謝桃園市立圖書館能夠補助本書的出版,希望這本《桃園文學百年選》對於促進桃園文學的發展有所助益。(2021.03.30寫於桃園內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