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當中,小說主角李玉仁是那個年代,台灣人知識菁英的縮影,承受著命運的折磨。他搭乘播磨丸號回到台灣後,到台中擔任記者,經歷二二八事件,被當成政治犯逮捕,送往綠島的政治犯監獄被「再教育」。假釋後的日子,李玉仁時時警惕自己保持快樂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然而在經歷自由中國事件時才發現,內心的反抗意念重燃的時刻,他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你想過嗎,「快樂的祕訣」是什麼?邀請你閱讀本書,並告訴大家。
本書特色
1.在這本書,讀者將可以隨著歷史人物謝雪紅、楊逵、鍾逸人等人一同身歷其境,獲得快樂的閱讀體驗。
2.本書推薦序為曾貴海醫師應作者李旺台之邀於二○二三年底寫成,是曾醫師最後的遺作之一。
3. 本書為《播磨丸》系列第二部,故事情節完整獨立,只有幾個人物角色貫穿各書之間,三部小說不必一定按照順序閱讀,順著看,倒著看,都沒問題。
名人推薦
他已不再是記者,而成為文學能力極強的作者,尤其是政治上的心理分析
及心理攻防,他的敘述令人讚賞。──曾貴海醫師 專文推薦
《快樂茶行》中的快樂,是台灣人經歷地獄之火的煎熬,從痛苦中提煉,從黑暗中開花後的極致體驗。──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楊翠
作者簡介:
李旺台
資深媒體人,作家。
在黨外雜誌時代,是南台灣的一支健筆,隱密的供稿大戶。
黨國兩報三台籠罩台灣上空的年代,長期擔任《台灣時報》和《民眾日報》總編輯,在媒體界撐持一把異議的傘。
從職場退休後改寫長篇小說,已發表《獨角人王國》(春暉出版,2015)、《播磨丸》(圓神出版,2016)、《馬賽這一家》(鏡文學連載,2018)、《蕉王吳振瑞》(鏡文學,2020)、《小說徐傍興》(玉山社,2021)、《快樂茶行》(遠景出版,2024)、《黑人》(遠景出版,2024)。
曾獲第六屆懷恩文學獎、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第一屆,、第四屆、第五屆台灣歷史小說獎、二○一七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獎入圍,是目前頗受矚目的歷史小說家。
章節試閱
痛苦中一直望想快樂的人們 曾貴海
李旺台上部作品《播磨丸》中的一群台灣人,在二戰前被日本徵調到中國海南島,從事鐵礦開採。終戰時,這群人再加入一些流落海南的台灣人,坐上一艘油輪播磨丸,歷經十八天的海上旅程,在驚濤駭浪中,一路顛簸,終於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二日到達高雄港,患難兄弟各自回鄉,主角李玉仁和護理師謝秀媛,兩人心靈契合,結伴攜手回到淡水,開啟了另一段全新的故事。
一九四五年,蔣介石政權受盟軍指派接管台灣,十月二十五日先遣的部將陳儀在台北接受日本投降,所謂光復節。國民政府成了台灣新的殖民政權。台灣人對國民政府來台,滿懷欣喜和期待,以為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從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二二八事件爆發前,祖國,發生令人絕望的窘境。首先是已進入現代化、法治化的台灣,面對低階文化的新統治者,勢必引發文化上歧視、衝突。第二是接管的政府和部隊,違法亂紀、貪腐失秩,民怨高漲。第三是民生經濟凋敝,紅包文化盛行,人民生活艱困,第四是人性的扭曲,台灣人無法預測新殖民者的心性和生命價值觀,殖民者對此編造藉口,對人民洗腦。最後是殖民者佈下天羅地網,重重疊疊的情治系統和線民,日夜全景監視。有些台灣人選擇馴服忠誠,加入殖民統治體系,有些隨遇而安,聽天由命,有些成為異議份子或反抗者,這些人在二二八事件後,二萬多人被殺害,一些人被捕成為政治犯。
這部小說的主角李玉仁回到台灣後,到台中就任《民聲報》記者,結識了鍾逸人、楊逵及台共謝雪紅組織的人。李玉仁因緣際會,未經同意,被謝雪紅指派為「常委書記」,並目睹台中二七部隊抵抗陳儀亂台的建軍過程。
二二八事件後,警總以台共謝雪紅的「常委書記」的罪名,將李玉仁逮捕,送往綠島公館路流麻溝的政治犯監獄,再遇見鍾逸人及楊逵等人。這段時間的台灣知識份子對國家的認同,心中有非常混亂的困惑,戰前是日本人,戰後是在台灣的中國人,一些人被送去中國剿共,成為共軍並參與韓戰,被美軍俘虜,又送回台灣,成為反共義士。
小說聚焦於李玉仁在綠島監獄被迫思想改造的情節過程。李玉仁的太太,在他被捕後,帶著女兒回娘家,一去不回,骨肉失散,獨留母親堅毅地支撐家庭。
作為一名黑暗時代的政治犯倖存者,綠島被再教育的過程,以及假釋後的日子,李玉仁創造了一個消除痛苦的處方——快樂主義,時時警惕自己保持快樂的思想、說法和生活方式,連他假釋後,與太太謝秀媛開設的茶行,也取名「快樂茶行」,謝秀媛還特意買了一塊中型黑板,釘掛在進門的茶桌邊牆上,除了表白,也是偽裝。李玉仁寫在黑板上的詩:
喝茶,是一種尋覓
從舌尖穿過齒縫翻越喉頭
在一個神祕的溫潤處所
找到快樂
李玉仁認為這是淺層的快樂。直到一九六○年,雷震因自由中國事件被捕,才偷偷釋放深處的快樂,反抗高壓的戒嚴統治非法侵犯人民的身心自由。他承受七年煎熬的違心論,宣揚快樂主義的外殼,對這位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的知識份子,無疑是一種凌遲、內心的掙扎與精神分裂,其痛苦可想而知。那一代倖存的政治犯及家屬,替整體台灣人承受了命運的折磨。可以說,在這本書中,李玉仁就是那個年代台灣人知識菁英的縮影。
李旺台的新聞眼及新聞感知,養成了他對事件及事物細節探索及描繪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深化及延伸,使他的文學創作在情節的掌控上,故事的發展推動的秩序上,以及歸納連結上,更上一層的把握小說的完整結構性。他已不再是記者,而成為文學能力極強的作者,尤其是政治上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攻防,他的敘述令人讚賞。我在青壯年從事社會運動時,受到旺台兄明幫暗助,直到現在。他成了我文學道路上孤寂的伙伴。他的心和筆已經不可能停下來,還有很多故事藏在他心中,我希望在前進的路上,以《快樂茶行》小說中的一首詩,節錄其中部分,互相勉勵。
大海呀
你倘佯在島嶼四周多久了
也包容我的一個小小心事好嗎
在某個珊瑚礁的角落
在咕咾石縫隙的深處
幫我藏好
有一天,時間會到來
我那心事會壯大
讓他化成轟轟隆隆的浪濤,告訴天下
我們是台灣人
痛苦中一直望想快樂的人們 曾貴海
李旺台上部作品《播磨丸》中的一群台灣人,在二戰前被日本徵調到中國海南島,從事鐵礦開採。終戰時,這群人再加入一些流落海南的台灣人,坐上一艘油輪播磨丸,歷經十八天的海上旅程,在驚濤駭浪中,一路顛簸,終於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二日到達高雄港,患難兄弟各自回鄉,主角李玉仁和護理師謝秀媛,兩人心靈契合,結伴攜手回到淡水,開啟了另一段全新的故事。
一九四五年,蔣介石政權受盟軍指派接管台灣,十月二十五日先遣的部將陳儀在台北接受日本投降,所謂光復節。國民政府成了台灣新的殖民政權...
作者序
自序 愛與黑暗,那些年台灣的故事
拙作「播磨丸」於二一六年由圓神出版。上市後有一些評論,且容我簡要轉述幾則:小說家李喬說:「播磨丸是一個隱喻:台灣前途要靠自己修復、創造,才能前進。」
屏東在地作家傅怡禎說:「播磨丸寫的是台灣人尋找身分座標的迷茫航程,它航向家鄉也航向自己。」高師大教授唐毓麗說:「播磨丸所寫,有史詩般沉重的力量。」
這些評語像富含益生菌的泡菜,在我體內五臟六腑八脈十二經發酵,一直發酵。
是的,台灣一直被壓著打,偶爾呻吟喊痛,便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吞聲忍氣多久了,自我節制多久了;現如今,台灣人在半信半疑中,發覺自己在許多方面竟然可以抬頭挺胸,大口呼吸了;大量的肯定、聲援到來,從飛機場各國專機頻繁起降中到來。是的,七十多年來,台灣人不斷尋找身分座標,找尋該有的國家尊嚴。從谷底爬行,蹽溪過嶺,也爭吵也牽手,一起哭一起笑,一路走來,向世人展現了史詩般沉重的力量。
回顧我七十多年來親歷的台灣,睜眼見嶺,瞇眼成峰。這些年,我用小說一章一節繼續演義台灣人國族身分的形成,先後完成《快樂茶行》和《黑人》兩本小說。分別交由遠景出版。
我是一個「小說人」,從不以「歷史人」自許,只不過這兩本小說裡,有歷史的進程。《快樂茶行》從二戰結束到二二八,再推進到一九六○的「雷震事件」,探索那個時代台灣精英的心情和想望。《黑人》是一本「小說美麗島」,從黑道看似參與美麗島事件講起,之後台灣社會起風了,身分認同風雲驟起,山河顫動。我喜歡創造一些荒誕卻能直指事實真相的情節。它發展到江南事件,又是一則黑道介入的故事。《黑人》寫到欲罷不能,仍以蔣經國向世人宣告「我也是台灣人」做結,結束一個廣義的美麗島世代。 一套「播磨丸三部曲」演不完精彩的台灣故事。如果我的氣力還夠,應該續寫第四部曲、第五部曲。已完成的這兩本小說,故事情節完整獨立,只有幾個人物角色貫穿各書之間,您順著看,倒著看,挑著看都無礙。
謹此數語,作為序文。
自序 愛與黑暗,那些年台灣的故事
拙作「播磨丸」於二一六年由圓神出版。上市後有一些評論,且容我簡要轉述幾則:小說家李喬說:「播磨丸是一個隱喻:台灣前途要靠自己修復、創造,才能前進。」
屏東在地作家傅怡禎說:「播磨丸寫的是台灣人尋找身分座標的迷茫航程,它航向家鄉也航向自己。」高師大教授唐毓麗說:「播磨丸所寫,有史詩般沉重的力量。」
這些評語像富含益生菌的泡菜,在我體內五臟六腑八脈十二經發酵,一直發酵。
是的,台灣一直被壓著打,偶爾呻吟喊痛,便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吞聲忍氣多久了,自我節制多久了;...